同志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优势。自革命战争年代起,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起了广大基层组织,并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宝贵经验。习近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汲取党历史经验,全面加强集团基层组织建设(2023年),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优势。自革命战争年代起,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起了广大基层组织,并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的“四个伟大成就”,明确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方面要求。我们党现在已经是拥有9500多万党员、48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儿也不会比过去少,“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要更加坚强有力,党员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更加有战斗力,风险和挑战才能更为有效地化解。
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当前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难。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集团攻坚克难、纾困增盈的关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今天,我想就“汲取党的历史经验,全面加强集团基层组织建设”这一话题,与各位同志分享交流。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嬗变:不断围绕中心任务,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其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根据面临的环境、条件和任务不断发生变化,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建党初期至建国前,从“一切工作归支部”、“支部建在连上”到“公开党的支部”,党的基层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
建党初期,党的最基层组织的名称经历了从“组”、“小组”到“支部”的变化。党诞生伊始,党的组织只设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虽然没有规定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但对吸收新党员和入党手续作出明确的规定。
之后随着各地党员人数的增加,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编提上了日程。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第四条对党的基层组织做了规定: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当时,党的组织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中央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地方支部和组。在党的整个组织系统中,“组”处于最基层的地位。当时的党章规定:各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皆必加入。这就表明,“组”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单位,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初形态。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党章》,其中规定: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个小组。从而把党的基层组织由“组”改为“小组”
党的四大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巩固党的基础,扩大党的力量,1925年1月,党的四大对党章作了进一步修改,将党的基层组织由“小组”改为“支部”。大会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强调: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同时要求将原来党章上的“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修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党的四大把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织,这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党的四大还对支部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支部设置的原则,强调支部的设置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如不能以机关为单位组织支部时,则可以地域为标准。这样,就是的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基础放在社会组织的最基层。之后,针对当时存在的吸收新党员片面强调质量而忽视数量上的发展、支部建设不健全等问题,1925年5月中央局在党刊上发表了《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成立后五年里支部建设的基本理论和经验,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开端。
“一切工作归支部”是大革命时期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要求。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要求:今后要把党的真正基础建筑在各支部上面,要把党的基本工作责成各支部,建立每个支部的活动工作,在每一个支部里实行分工,使每一个同志都有活动,实行“一切工作归支部”,使各支部里都有全党形式的各样工作。之后,党的组织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大发展的形势。为了适应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央局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快党组织的发展步伐,更广泛地吸收革命分子入党。但由于当时我们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尚处在早期的探索之中,这一阶段,“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新党员非常之多,但是没有给予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工作经验也不少,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总结起来。党内混入了大批的投机分子,但是没有清洗出去。”
“支部建在连上”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个伟大创造。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为工农革命军接受党的领导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到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第一次将“支部建在连上”规定为红军建党建军的一条重要原则,并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相比较,在北伐战争之时,叶挺的部队每团只有一个支部,而支部建在团上与建在连上是大不一样的。支部建在团上,只能抓住几个军官,而没有抓住士兵,“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支部建在连上,小组设在班排,与士兵群众直接联系,就使党紧紧抓住了广大士兵,因而使部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毛泽东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为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决议提出了新党员入党条件:①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②忠实;③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④没有发洋财的观念;⑤不吃鸦片、不赌博。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此期间,我们党一共接收了100多万名党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近千个县委和几万个支部。在党的基层组织理论建设方面,1939年陈云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上相继发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和《支部》两篇文章,系统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成熟与形成。1939年8月和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作出的《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和《关于执行中央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对抗战以来党员队伍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组织实施的角度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整顿党的组织、审查党员成分的相关原则。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总结了我们党建党以来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论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标志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渐趋成熟。
“公开党的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转折。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各新老解放区基层党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工作有深厚基础的老解放区,公开建党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早在1947年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刘少奇就提出了“在巩固地区,支部以公开为好”的要求。194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决定:“除尚未巩固的新区以外,一切党的支部,均应公开。”这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大转折,标志着我们党的组织已由秘密活动时期进入公开活动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配合土地改革的深入进行,从1947年冬季开始,各解放区相继开展了整顿农村党组织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各新老解放区通过整党,批判了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倾向,密切了党群关系,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这次整党,为我们党此后解决基层党组织不纯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到194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数为448.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85%,比1945年七大召开时的121万人增加了327万。从党的组织状况来看,有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中央局,山东、新疆、内蒙、华南4个中央分局,24个省委和17个区党委,134个市委,218个地位和盟委,2142个县委和旗委,15494个区委,支部大概有20万个左右。
(二)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的基层组织经历了从稳步探索到曲折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入到一个稳步探索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从这个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形势,组织工作着重于基层组织的整顿与发展。针对建国后存在的问题,1950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针对部分党员思想作风不纯,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现象,决定在党的发展工作上采取严格审查的方针和稳步前进的办法。之后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发展党员要注意地区分布和阶级分布的平衡,克服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纯洁和巩固了党的组织,为此后的党组织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党委领导制”、“一长制”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我们确立了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执行,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由于当时经济落后、基础薄弱,为了集中有限的资金,适应“重点建设、稳步前进”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需要,中央政府从1952年底开始,逐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资料显示,在1952年中央各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有2254个,到了1957年就扩大到9300多个,增加了4倍多。
——从“党委领导制”到“一长制”
在我国开始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之际,国营企业管理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工厂已经能实行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制;专业管理机构逐步建立,也有了一些技术管理规程;党群工作有了一定基础,企业干部积累了一些管理经营。
党和政府认为,在国营企业推行“一长制”的条件已经具备,并着手在全国推行。195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一全国总工会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东北“五三”工厂的“一长制”经验;1954年4月,华北局发出“关于在国营厂矿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决定”;1954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华北局的这个决定,并认为随着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中央各部及各地区日益加强了国营厂矿的领导,“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全国各国营厂、矿(包括地方国营厂矿)中实行厂长负责制,以便进一步地提高工业企业的领导水平,更好地完成国家计划。”
然而,就国营企业实行怎样的领导体制,即一长制和党委的关系问题,党内仍然有着不同的意见。可以说,在建国之初,国营(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对经济工作的监督保证软弱无力,单纯的“一长制”企业管理还有一些冒进。
——从“一长制”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1956年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发觉,苏联模式的“一长制”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不如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好。毛泽东在八大二次预备会议的讲话中提到:“例如‘一长制’,中央曾经转批过某些地区的经验,认为可以试行。那个时候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经验,就不能下一个断语,说一长制不好。一直到不久以前,我们才断定一长制不好,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好。”
1956年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企业中,应当建立以党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凡是重大的问题,都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和共同决定,凡是日常的工作都应当由专人负责。”
于是,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在第六章第五十一条中规定:在企业、农村、学校和部队中的基层党组织,应当领导和监督本单位的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积极地实现上级党组织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不断地改进本单位的工作。可以说,自此,这是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国营企业正式放弃“一长制”,改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现在开来,国有企业的这一领导制度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一直存续到了今天。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农村的管理体制和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人民公社也应运而生。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党员数量,采取突击的方法发展党员,严重降低了党员的质量。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人民公社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并结合人民公社作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统一体的特点,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做出一定调整。此后,在公社设立党委、在生产大队设立支部的组织设置形式被确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文化大革命”所谓“重建党”的“革命”,党的基层组织受到了摧残。“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文化大革命”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全国普遍夺权和“踢开党委闹革命”中,全党(除军队外)各级组织包括基层组织陷于瘫痪。第二阶段,从党的九大到1973年党的十大,在所谓“斗、批、改”中,开展了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的整党建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停止活动的各级党组织逐步恢复。但这次整党建党,受“划线站队”错误和资产阶级派性影响,在“吐故纳新”中,一大批党员收到错误处理。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大到1976年10月“批林批孔”运动的发动,“突击入党”、“突击提干”,基层党组织再次受到冲击。第四阶段,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了以整党为核心的全面整顿,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形势明显好转。但紧接着又开展了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再度陷于混乱。经过曲折的斗争,终于取得了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党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激发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逐步摆脱“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混乱状态,迈开了新的步伐。通过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基层党内民主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从完善党内民主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问题。随着党内选举改革实践不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
通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一项重大二紧迫的战略任务,摆在了新形势下党建的首要位置。2010年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基层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进入新时代,基层组织更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任务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组织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基层组织建设也提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表述,首次提出了要构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特别强调了“政治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基层组织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进一步落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十八大党章修正案,为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遵循。
——随着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深入,我们党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4年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于2015年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升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标准。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适应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党的十九大再次对党章进行了修订,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同时,党章第三十二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第二项中,增写了“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容;第三项增写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这就是在要求我们的基层组织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党章增写了第三十四条,强调“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并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责。其目的,就是要让党支部真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在推动工作中唱主角,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十九大以来,全党上下又陆续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为基层组织建设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即: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层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这为新发展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形势任务和现实思考
从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来看,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作为党领导下的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治组织。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处在党的建设最前沿、第一线,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直接面对着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提出了新发展理念,逐步构建了新发展格局,只有不断探索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国企党的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新发展阶段国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现实问题
随着新时代党建工作任务的变化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在我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足。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国有企业中长期存在,受固有思维的影响较深,以至于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常抓常新,国企党建在部分企业发展中还处于薄弱环节,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对基层党建的定位模糊,不能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对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基层党建的落实情况漠不关心,使得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出现年龄断层的现象,很多企业党务工作者大多为工作时间比较长的老员工,思想观念上对新思想和新做法有抵触情绪,制约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
党建和业务融合程度不够。这一点我觉得也是我们集团现在存在的一点问题。大家都知道,国有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治组织,但目前而言,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业务发展高于党的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将政治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难以发挥。诚然,这其中有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压力大、形势严峻的因素,但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因为党建和业务的融合程度不够,国有企业的政治建设和经营管理不能够有机融合造成的。
党员职工教育的形式单一。在教育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形式上,尤其是落实“思想建党”要求、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我们还是多采取传统的宣传栏、拉横幅、下达文件为表现形式,教育方式枯燥且单一。在党性教育形式上也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职工较为被动且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新的发展阶段来临,我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接收手段会更为迅速地发展,而且我们国有企业里的90后甚至00后职工会越来越多,以专题讲座或交流会议的形式为主的“说教类”的教育方式,可能很难让他们接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性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党员的思想水平有待提升。党员作为我们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中坚力量。但是现如今,有一些国有企业中的部分党员,思想水平还有待提升,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新发展阶段党的建设工作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了解掌握的不够,也就无法把党的精神传递给企业职工。更有甚者,部分党员还时不时发表一些同中央大政方针相左的言论,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党员基本都是上级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求学什么学什么,缺乏自己对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自发性提升思想水平的觉悟还不高;二是大部分党务工作人员经验还不足,大多数还是兼职做党务,党建工作的专业性还有待提升。
(二)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职工的思想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变化。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往往与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环境休戚相关。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可以从以人为本地角度更好地关怀职工,紧跟职工思想走向,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观,让职工的自我价值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得以实现。
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我们国有企业是由每一名职工组成的,每一名职工都是国有企业的一份子。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作用,与时俱进地坚定职工的理想信念,无疑对增强我们国有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大有裨益,更将使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企业攻坚克难、转型发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吹起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基石之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出发,以新的发展理念发挥思想堡垒作用,循序渐进地为国企职工开展思想教育,推动企业职工履职担当、安岗敬业,从思想上扎紧凝心聚力的“篱笆”,认识到自己身上做肩负的重大责任,将不和谐因素扼杀在摇篮中。因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有利于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
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国有企业,在座的同志们都应该知道,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精神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高质量开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们国企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用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出职工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投入日常工作中,确保企业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三)新发展阶段国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现实策略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升我们国有企业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尤为重要。从党的历史角度看,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识。理念先行,是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要点。要从思想上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国有企业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在深化国企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深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党的地位刻不容缓。在具体做法上,我觉得可以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强化国有企业领导对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的作用,常抓常新;二是要对党员特别是老职工中的党员加强思想教育,使之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主动支持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促进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发展。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在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要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在具体做法上,我们集团开始付出了实践,就是推动“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将企业政治与经济管理相融合,自觉做好生产经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国有企业管理中“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同时,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其实也是促进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这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既抓好经营管理,又要抓好党建工作,双管齐下,相辅相成,让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新发展阶段的党建工作,也应该有一些创新的方式方法,应该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我们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使我们国企党建工作获得“质”的飞跃。比如,我们能否将互联网思维有机融汇到基层组织建设中来,开展“互联网+党建”的创新模式,让“数字化党建”作为有效手段,进一步提升我们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再比如,我们可否走出去,看看那些新经济组织下新的非公党建形态,是否有我们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让党建由单向传输向双向沟通转变,用一些新的手段提升我们党建工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其中,在增强党建工作双向沟通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深入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业务能力大比武”、“导师带徒”,包括深入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将党员学习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场所,将先进的个体优势扩展成集体优势,提升党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水平。具体做法上,一是要帮助党员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培养党员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其实是保证党的执政大厦不倾斜的一块重要基石,加强党员自身对党建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思想水平,可以使党员思想建设的觉悟有所提升。二是要稳定党员队伍,从增加党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提高党性、强化素质、端正思想,加强岗位练兵,将业务能力强、工作突出的党员转化为后备干部,巩固基层组织建设阵地。
加强制度建设是基本保障。历史表明,我们党什么时候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就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反,忽视了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或者基层组织的制度遭受破坏,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的挫折,甚至是失败。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基层组织工作几近瘫痪,想必各位同志都能够从中认识到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能力,就必须加强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以及提升党员对制度的执行力。
三、围绕集团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最近一两年,我们集团经营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文化地产项目去化、重大股权投资项目退出等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融资难回款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有部分子公司累积的经营风险问题集中爆发。这些问题都给我们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敲响了警钟。
然而,在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发挥得如何呢?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座的同志大多是各个单位的支部书记、委员,或是党务部门负责人、党务工作者,大家可以对照上一部分我提出的几点问题认真思考一下。
那么,今天我就帮助大家集中梳理一下我们集团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加以改进:
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还不够突出。去年,集团已经正式启动了“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各个单位“两个作用”的发挥。但是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还要进一步提升。我发现部分支部确定的行动项目不够与时俱进,工作告一段落了,行动项目就停滞了,没有及时根据企业的中心任务进行调整。我们有的子公司党建和经营一体谋划、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去凝聚向上的工作合力、提振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精气神做得还不够。
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什么说是很大?现在我们各个党支部都已经制定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把关清单。但据我了解,有些支部在制定清单之初就有一些为难情绪,想要同集团党委“商量”;清单制定发布之后,支委会上、支部大会上又没有及时研究清单涉及到的内容,有些党支部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研究把关不经常,参与企业治理的效果、质量不高。
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还有一定欠缺。在座的同志们可以思考一下,你所在的党支部是否落实了“经常性教育党员”的职责?我们的党支部现在对于党员的教育,是否还是停留在每个月搞个主题党日、每季度开个支部大会,会上读读文件、看看视频这个程度?我们的党支部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度执行、作风转变等方面的引导够不够?对少数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批评教育够不够及时深刻?我觉得还都是不够的。
同志们,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能力,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从我们集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现状来看,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提升: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执行力,凝心聚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
我们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我们集团的角度来讲就是激发各个党支部的组织活力,其根本是必须适应我们集团新的发展形势、新的目标任务,其关键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创新驱动优势和高质量发展优势。
要加强党员教育制度落实,凝聚起共同干事创业的共识。我们的要围绕主责主业,建立完善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深入领会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精髓,围绕我们集团的中心任务,重点针对当前存在的文化地产项目去化、重大股权投资项目退出、文创产品开发、融资渠道拓展等实际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上党课、组织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集团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上来,以实际行动促进企业平稳有序发展。
要推动集团重大部署落地,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难点问题。我们各个党支部都制定了企业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把关清单。下一步,我们要严格落实好这些制度,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去发现、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风险,今后怎么做才能防范风险、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作用真真正正发挥出来,做到围绕中心谋在前、防范风险做在前、急难险重冲在前、服务群众干在前、推动经营干在前。
要以史为鉴应对挑战,以组织力提升推动企业发展。我们党百年间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凝心聚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我们集团目前的经营困难还是比较突出的,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各个党支部越要以党的历史经验为指引,想尽一切办法提升组织力,提振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不遗余力推动文化地产项目去化、重大股权投资项目退出、爆款文创产品开发、融资渠道拓展等重点任务,把党性力量转化为推动企业减亏控亏增盈的实际行动。
(二)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准确把握党支部的职能定位
《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给国企党支部规定了六项主要职责,其中第一、第二项即是“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按照规定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本单位负责人开展工作”。这其实就是我们集团各党支部在“十四五”时期的主要职能定位。
要围绕集团主责主业,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点。生产经营是国有企业的中心任务,党支部工作则是企业经济工作的政治保证,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维护企业稳定的第一工程。下一步,我们要切实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心上,以推动、保证本单位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作为党支部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每年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评价考核中,也要把“推动发展”这一考核项目的比重适当提高,真正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作为检验党支部建设水平的试金石。
要围绕服务职工群众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发现今年以来,各个子公司的离职率显著提高。当然,这其中有经济大环境、集团经营因素对员工心理的影响,也有各个子公司人才结构调整的考量,但这其中是否存在我们党支部服务群众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下一步,我们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结合实际从最突出问题抓起、从最现实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职工所需,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党支部打造成为凝聚职工群众、推动企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以提升工作效能为切入点,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加强党员廉洁教育是我们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心,但有时我们却忽略了“效能监察”也是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职责之一。面对经营压力,我觉得我们各个党支部也要把目标任务效能监察和项目建设效能监察抓起来,按照“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具体行动方案,认认真真梳理任务推进情况、项目建设进度,科学合理调配人员、资源,把滞后的进度抓回来,把未来的任务完成好。
(三)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进一步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能否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能否打造好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能否如期完成年度经营任务目标,我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关键。
要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践证明,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要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就必须把党员的教育放在首位。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在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集团作为龙头文化国企,我们的党员是不是更应该“有文化”?所以,我们各党支部,要围绕主责主业,进一步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划、方案,认真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和能力。
要激发党员攻坚克难精神。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检验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在我们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奋斗历程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广大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当前,集团正经历着一定经营问题,但危中有机,作为“XX党员”更应立足本职工作,比别人多奉献一点,比别人多做一些,极力克服眼高手低,说功强、做功差,对人严、对己宽等问题,以满腔热情投身于集团“十四五”发展的工作中去。
要加强对党员的关心关爱。党组织应当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和热情关心爱护相统一,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我们各个党支部都要注重从“突出政治关怀,加强思想引导;突出亲情关怀,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权利保障、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关怀机制和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真正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忧、帮党员所需,进一步加强党内关怀帮扶,为党员们解决后顾之忧,激励他们不忘初心担使命,全力投身于重点任务推进、经营风险化解、业务模式创新等工作中来。
(四)抓好党建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
要通过搭建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强化履职担当,不断提升我们集团每一名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养,以创新驱动集团党建工作更上一级台阶。
1.强化思想认识,解决好工作定位“不准”问题。从集团党委到我们各个党支部,都要把对党务工作者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体验式教学等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方式,让党务工作者们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明晰自身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职责,真正做到知责明责、履职尽责。从各个子公司的角度讲,我觉得大家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党务干部的提拔任用力度,在后备推荐、任职提拔中有一定倾斜,但是对于履职不利的党务干部,也应该采取诫勉谈话、取消评优、岗位处理等方式进行组织处理。
2.强调素质提升,解决好本职业务“不精”问题。针对我们集团有部分党务工作者业务还不熟练、习惯于被动性开展工作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专题培训和交流力度,不断提升集团党建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比如现在集团开展的轮岗见习、借调交流等人才沟通交流方式,就是以实践的方式为我们的党务工作者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东西、获得提升。同时,我们党务工作者自身也要树立常学常新的思维,深入学一学基层党建的知识,学一学业务发展的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单纯地做“党的事务性工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企业发展的“多面手”。
3.巩固能力素质,解决好公文质量“不高”问题。针对集团内部从事文字工作者“不会写”“不敢写”“不愿写”“不想写”的问题,督促各文字公文者转变思想态度,从而敢写、能写、会写、想写,进一步提升公文写作水平,提高公文材料质量,更好服务集团发展。
4.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好党建工作“不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我们集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活力源泉,更是引领我们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们的党建工作中,更要秉持创新精神,让创新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避免我们日常工作中照本宣科、方法不多、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我发现,现在我们有一些党支部结合“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已经开展了党建品牌建设,比如XX公司的“XXX”、XX公司的“XXX”等等,这都是不错的尝试,是可以在集团范围内进行推广的。未来,我觉得我们各个党支部都要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个角度,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适时提出自己的党建品牌,让党建品牌成为引领发展的品牌,让具体的行动举措成为推动“两个作用”发挥的抓手。
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集团也迎来了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XX人”,都能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贯彻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着眼集团高质量发展大局,不负职责、不负韶华,成为攻坚克难、纾困增盈的先锋官,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动集团和各子公司高质量发展,在为集团光明未来奋斗拼搏的同时也收获个人的成长与提升!
今天的交流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