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编辑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初心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七一建党100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7篇】》,给您在日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七一建党100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7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网编辑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初心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七一建党100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7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不忘历史 赓续新时代鲜明闪耀的斗争精神
1950年6月,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中国人民政府派出志愿军奔赴朝鲜,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与朝鲜人民三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让骄傲的美帝国主义低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显示了我国坚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志和决心,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侵华的企图和阴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为正义与和平而战,感知国际主义精神的强大力量。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将军的带领下,满怀为正义与和平而战的英雄气概,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对美帝国主义展开了近三年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将生死置之度外,无数志愿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正义与和平,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伟大而壮丽的篇章,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抗美援朝精神。
为人民与祖国而战,感知爱国主义精神的无穷魅力。史海钩沉。打开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我们能清晰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深厚情怀。在国家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30多万人民志愿军无怨无悔、依依不舍告别家人,离开祖国,以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拼杀在战场上,用血肉之躯抵挡了美国的侵略,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他们,有的成了残疾人,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志愿军战士的尸体至今没有回到故土。在他们身上,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血液里流淌着的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以及那份深深的爱国之情。
为幸福生活与中国梦而战,感知增强斗争本领的理想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卓绝的精神,牢记历史和革命斗争精神。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继续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坚决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惧困难、无私奉献。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敢打敢拼的锐气,攻坚克难、乘风破浪,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主动担当作为,主动守正创新,干出成绩,向英雄献礼,向历史献礼。坚定不移,一往无前,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是一本爱国主义教科书。今天的我们,不仅要接力做好弘扬和平、正义、爱国的抗美援朝精神,更要牢记使命与担当,赓续新时代最鲜明最闪耀的斗争精神。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从《历史的天空》中看年轻干部的成长道路
小说《历史的天空》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的雄阔壮烈的作品,生动刻画了梁必达(梁大牙)、杨庭辉、东方闻音、陈墨涵、朱预道(朱一刀)等人物形象。细品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的是从乡间好汉成长蜕变为高级将领,有的从涉世未深的女学生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女干部,有的从文弱书生成长为一名军人……深入思考则可从他们的成长路径中品出年轻干部的成长道路。
勤于学习思考,作前进道路上的有心人。主人公梁必达原是乡绅养子,性格豪放霸道又充满野性,开始时好斗多事,甚至带有土匪习气,后期在战争和运动的磨炼中,用心揣摩领会上级组织的教导和命令,在不断地学习思考中逐渐显出了沉稳气质,最终成长为一名解放军高级干部。梁必达的成长与其自身爱学习善思考的特点有着很大关系,无论是对基础文化、政治理论、作战方法他都怀有极高的学习热情,由于爱思考,则对理论知识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之中,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和修养。年轻干部也应学习他这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优点,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习与思考、与实践的结合,把自身年轻、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等自然优势用到破解工作难题中去,增强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边积累,作前进道路上的有心人。
敢于突破自我,面对任务勇挑重担。作者笔下的东方闻音是一位美丽清纯的上海女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稚嫩青涩,在接受组织安排任凹凸山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及后期任陈埠县大队副政委时,一度忐忑不安,认为自己难以胜任重要岗位。但她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向往,面对组织安排没有退缩,勇敢地挑起重担,最终成长为了一名美丽成熟的共产党干部。在现实中,年轻干部往往实践经验较少,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难免会觉得“没底气”,认为自己“干不了”。这时可以从东方闻音的身上学到很多优秀品质,不和组织讲困难,完全接受组织安排,遇到实际困难时能够稳住阵脚,保持独立思考判断,最终一步步走向成熟。确实,没有人是生下来就会干工作的,都是在实践中摔摔打打、磕磕碰碰,才练就一身本领,年轻干部应学会勇敢,勇于迈出突破自我的第一步,勇于挑起重担,勇于接受风吹雨打,在实践中锤炼成长。
积极投身实践,实现自我成长蜕变。小说中的陈默涵,是一名有着浓厚书生味的清瘦男孩,性格沉稳倔强,正义感强。在他的成正过程中,虽然一心想参加共产党,却阴差阳错地参加了国民党军队,知道79团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后,他的内心也发生转变,主动融入79团投身到革命实践中,在革命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成长蜕变,成为了一名成熟的军人。我想,对人物陈默涵来说,误入国民党军队是很懊悔却又没有退路的一件事。可是他虽然年轻气盛,却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或自暴自弃,而是仍然怀着爱国情感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并且在经历了内部斗争迫害后仍不气馁,依旧积极投身革命。同样身为年轻人,作为年轻干部,在面对挫折、困难、失落时,不妨学学陈默涵百折不挠的品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无论他人怎样,不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中,都始终保持热忱的心投入到工作和实践之中,在革命道路上永远向前看,实现自我成长蜕变。
小说中还有杨庭辉、韩春云、高秋江、张普景等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年轻干部不妨读一读《历史的天空》,从中感悟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感悟共产党人应有的优秀品质,感悟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从中获得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留下历史的温度
三读《明朝那些事儿》,心中颇多感慨。史称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历史不是冰冷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但却必须由作者去叙说,由读者去体悟。
历史之名,其实两种:一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一是被人写过的历史。太史公有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信史也好,野史也罢,都逃不掉这般的命运。但这也是历史的精彩之处,预知后事的我们,也不需请听下回分解,但我们始终记得他们。
始终记得杨继盛,腿肉腐烂,刮骨疗伤。有人送蛇胆止痛,他却回绝说:“杨椒山浑身是胆。”国之不幸有奸佞,国之大幸有诤臣。黑夜漫漫,他们以自身单薄的身躯劈开前方的黑暗,照耀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因为有他们,中华民族是无法断绝的。
始终记得杨升庵,弹词一曲,无人不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血性的杨状元终究看透了历史,是非成败终敌不过青山依旧,最终唤作夕阳下的浅斟低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也把杨慎淘去,但却多了一抹温情的色彩。
始终记得朱祁镇,江山复得,心知冷暖。生于帝王之家,却落入敌国之手,兜兜转转终于回到曾经的家园。在千军万马之中他不失帝王之尊,在重回帝位之时他不丢心中善念,皆是难得。“人生一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还没被历史碾成碎末的人。
始终记得袁崇焕,不失本心,独守家国。即便是独木难支,即便是大厦将倾,即便气数已尽,但终究有人挑起大梁去面对不能再坏的局势。他骑上战马去冲锋、去杀敌,他跋扈过、嚣张过、狂妄过,留下一声无奈的喟叹,历史终究没有成为另一番样子。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旁观者,触摸不到真实的存在。但是我却能看到那份温馨、留下那份感动,历史需要有血有肉的人书写,还好遇到了当年明月,遇到了《明朝那些事儿》。他让历史充满温度,让我们在无数次地痛惜中明白:即便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我们更愿意相信揭开面纱之后,看到的依旧是心中的柔情和不舍。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读懂“我将无我”的赤子情怀和历史担当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并回答提问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些话语可谓一腔赤诚、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至高境界和宽广胸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和的赤子之心,彰显了心忧天下的坚定自信和责任担当。
这是人民领袖的深情表白。从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成长为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再次充分体现人民领袖为人民的公仆情怀,展示人民领袖不负人民重托的责任担当。总书记的深情表白,告诫各级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地认识到群众是当家主人、人民是根本靠山、百姓是衣食父母,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始终不渝地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和实事,着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满意勤务员。
这是共产党人的诤诤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大公无私的精神,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踩成路”的孔繁森,“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的黄大年,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以忘我的情怀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以无私的奉献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对我们党根本宗旨的精辟阐述,是共产党人以身许党、以身许国的诤诤誓言,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写照。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悟其中内涵和要义,坚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真正做到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这是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立党在公,执政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都朝着人民的需求而聚焦,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就干什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对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表明一切要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心倾听群众的心声和呼声,真切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深刻把握社情民意,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我们的事业才能赢得人民的坚定支持,我们的党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将无我”是因为心中有民,“不负人民”就是不负时代,这是共产党人的格局境界,是各级干部的航标指南,是奋进新时代的动力源泉。只有牢记人民的重托、顺应人民的期待,始终坚持把把服务人民作为最大责任,才能凝聚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对标历史使命 涵养组工干部的“三品质”
使命呼唤担当。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需要凝聚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作为组工干部,需要进一步提高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能力和水平,为党完成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历史使命为标尺,坚定信念讲政治。始终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善于聆听新时代的声音、把握新时代的脉搏,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思想武装就跟进一步,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绝对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决服从党的组织,时刻严守党的纪律,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以历史使命为指引,开拓进取干事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严格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把握大势排兵布阵,主动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把党员、干部、人才作为基本要素来培植,切实抓好党员、选准干部、用活人才。尤其要对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坚持敢于直面问题,破立并举,着力查找、转变和解决组织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坚持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在固本强基上作为文章,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群众工作落到支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以历史使命为底线,克己奉公树形象。组工干部要常怀公道之心,不论亲疏远近,不凭个人喜好,不计个人恩怨,始终保持心正、身正、气正,以实绩分高下,以德才论优劣。坚持将规矩挺在前面,以强烈的法治意识和程序意识,始终坚持原则,对不正之风坚决抵制,对干部存在的问题敢于较真,始终保持在原则和标准面前不倾斜、不走样。坚持锤炼本领,大力弘扬“安专迷”和“工匠”精神,下硬功夫提高专业素养,切实做到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紧急关头能豁得出去、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坚持严于律己,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始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跟着总书记走进纪念馆 讲述“历史现场”故事
【征集】跟着总书记走进纪念馆 讲述你所了解的“历史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期间多次前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2021年7月22日在吉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习近平说:“四战四平,这只是我们革命过程中、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战。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走过来,井冈山斗争、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这只是其中的一战。必须让我们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地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要了解一段历史,不仅要读要看,更要走近它、触碰它,才能领略它真正的意义。重回“历史现场”,走近“红色文化现场”,你有哪些触动?
欢迎来稿,讲述“我与纪念馆的故事”“纪念馆里最触动人心的瞬间”“纪念馆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走近历史,一起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
期待你的作品。题材不限、字数不限。稿件可附相关图片(5张以内)。
参与方式:2021-8-28 09:34 上传下载附件 (39.89 KB)>>我要投稿<<
>> 延伸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
地点: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习近平在参观《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时强调 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历史 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地点:北京·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
习近平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
地点:河北·西柏坡纪念馆
习近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地点:山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习近平: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地点:辽宁·雷锋纪念馆
习近平: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
地点:吉林·四平战役纪念馆
习近平: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地点: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地点:江苏·淮海战役纪念馆
习近平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
地点:江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
地点:安徽·渡江战役纪念馆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地点: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
在古田会议光芒照耀下继续前进
地点:江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地点:河南·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习近平重访兰考: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
地点:河南·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地点:云南·艾思奇纪念馆、西南联大博物馆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地点:陕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习近平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地点:甘肃·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地点:宁夏·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 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公祭日:垂聆历史长回声 抬眸未来大变局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接下来长达40多天的时间里,对南京城进行了疯狂的抢掠砸烧,对南京市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富庶的古城被洗劫一空,30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松肃穆,国旗低垂,汽笛长嘶,山河呜咽。全国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向30万死难者表示深切哀悼。我们就是要通过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向全世界表明我们鲜明而坚定的立场,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坚决捍卫人类尊严、坚决维护世界和平。我们也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一定要正视历史、拒绝虚无,一定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由此闪回到长达14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从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从南京沦陷到武汉丢失,从围剿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到扫荡华北平原,从侵占国土到扶植汉奸,从杀人如麻到掠财无数,从“三光政策”到“活体试验”……惨绝暴行令人发指,累累罪行罄竹难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数千万平民蒙难,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由此闪回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这部“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史、“永不屈服”的抗争史。由此闪回到上个世纪那两次生灵陷涂炭、绿洲变焦土的世界大战。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历史不会忘记,从中华民族到全人类,我们都曾深受战争的危害,历史也会警醒,战争的阴云并未真正散去。
战争,在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于外是地区斗争、民族斗争、国家斗争的工具。这个工具表面上是为阶级利益、地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服务的。实际上被独裁的统治阶级和少数的既得利益阶层掌控着。战争的发动,无论它穿着什么样的外衣,都改变不了其用于得利的暴力及罪恶本质。难道为了有限的水、食物和生存空间,人们就只能一战、人类就只能自相残杀吗?显然不是。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合共生”,既追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人人平等,又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既信奉“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又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既推崇“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又向往“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大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大有抬头之势,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抑或是否愿意,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村落,全人类已联结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同的地区间、国家间、民族间、文明间只有携手合作,才是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正道,才是共同谋求发展和进步的王道。
今天,中国的发展是为自尊自立自强,对内造福人民,对外惠及世界。中国永不称霸,这是我们铁的承诺。中国的发展是为国际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集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并展现着独特而巨大的责任担当。中国的发展是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不断引领着世界潮流。中国发展何以能?因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我们九千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建党百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汲取“抗疫精神”养分 谱写历史新篇章
近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表彰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在抗疫斗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英雄,进一步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人民战役,胜利之花最终在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州大地灿烂绽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逆行翱翔在寒冷的荆州大地之上,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地忘我战斗,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斗志昂扬的人民子弟兵、胸前党徽闪耀的干部职工、高举鲜艳党旗的社区工作者……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家园防线”。他们用双手划破寒冷黑夜的苍穹,在双手奋斗之中,真正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英模是抗疫精神塑造的重要载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铸就有血有肉的“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党员干部冲锋陷阵,五十六个民族同心同德,14亿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共同凝聚起了坚不可摧的“抗疫精神”。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轨迹与方向;这场伟大的战役,也淬炼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初心和使命;这场伟大的战役,内在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掩埋在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情,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有力地确保了战役的顺利结束,这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全民奋斗、全民胜利的人民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广大战斗英雄的双手在不分昼夜之中筑牢维护人民生命健康“防火墙”,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在危难关头,初心不改,迎难而上,使党旗飘扬在战斗最前线。各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奔赴战役第一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强大的力量,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正内涵,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病毒无国界,真情传千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始终关心世界各地其他各族同胞,一支支医疗救急队奔赴世界各地,在异国他乡同疫情做斗争,这份“中国方案”迅速在世界各地运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担当”。正是这样一群心怀初心,肩担使命的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为党旗增添色彩,用自己的奋斗让党徽闪耀,才使得“抗疫精神”更加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载体,让我们能够在传承精神载体的党员干部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向着远方砥砺前行。
英模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抗疫精神将会激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翻阅党的诞生、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奋斗史,其中无不折射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当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一群群佩戴党徽的战士扛着鲜艳的党旗迎难而上,冲破狂风席卷的黎明前的黑暗,带领各族人民迎来光彩夺目的新生活。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战役中,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急先锋”忘我战斗在最前线;一群群身着“迷彩炫”的军人构建疫情防控坚不可摧的“桥头堡”;一群群白衣天使不分昼夜,持续攻坚,俨然成为这场伟大民生战役的“排头兵”。这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彰显,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为此,我们要用英模精神克服前进路上的重重关隘和险阻,积极投身于党的每一项民生战役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奋斗不止。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来路,我们一路从苦难辉煌中走来:在战争年代,淬炼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锻造出“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出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发展丰富。而如今,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上将会留下浓墨的色彩。在新时代的奋斗历程中,它将会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了民生福祉,为了时代进步,为了中国明日之繁荣昌盛不断贡献精神价值。
抗疫精神将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崇尚功勋英雄人物,重视精神激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快步向前迈进,但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奋斗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顽强斗志书写“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情壮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与笃行,构建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谐画卷。
今日“七七” 铭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82年前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畔气壮山河的抗击,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痛,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800余万劳工被强掳。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无数志士抛家舍业、不顾生死,为保卫山河抛头颅、洒热血,打赢了一场场气冲霄汉的战役。
82年后的今天,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但无论过去多久,那段历史,那段岁月,依然铭记在心,永不敢忘。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为了在历史中总结传承、在历史中奋勇前进、在历史中振兴中华!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在历史中总结传承。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儿子写下这样的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被捕临刑前,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以与子同袍、以身殉国的永恒气节,抛头颅洒热血,才带领我们的民族走出国难。今天,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向所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更要学会从历史中沉淀,在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和高贵品质,让革命精神之火永不熄灭。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在历史中奋勇前进。“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那一场血战,历史没有忘记,国家没有忘记,亿万中华儿女也永远不会遗忘,它用血淋淋的代价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从清朝闭关锁国以来,历史不断印证着这句话,直到共产党的出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出路,指明了方向,开启了踏上正确复兴之路的征程。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82年过去了。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新旧矛盾、内外问题叠加,许多复杂深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不论我们所在什么行业、立足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我们从抗战精神中借力,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忠诚奉献、敢于牺牲的优秀品质,凝聚力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在历史中振兴中华。铭记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更好地继往开来。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与历史同步、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步,才能赢得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取得更多更大的新成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过去,无数英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向历史交出了优秀的答卷。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读出信仰,悟出政德,干出实绩,将英雄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科学技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