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党课:坚守初心坚定信仰

党课:坚守初心坚定信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坚守初心坚定信仰,供大家参考。

党课:坚守初心坚定信仰

党课:坚守初心坚定信仰

 

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追寻一下我们心中的那方净土,谈一谈我们的入党的初心,我们坚定的那份信仰。前段时间相信大家的手机、电脑都被一件事刷屏了吧?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致辞老艺术家牛犇同志的信。信不长,我就全文与大家学习一下:

“牛犇同志:

你好!得知你在耄耋之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我为此感到高兴。

你把党当作母亲,把入党当成神圣的事情,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

几十年来,你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塑造了许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受到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希望你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6月6日下午,在上海影城一号大厅,83岁的牛犇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向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牛犇同志1935年出生,今年已经83岁,他演过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80岁时在拍《海鸥老人》时,还坚持不用替身表演跳湖戏。他与当今年的很多网红不同,网红们是“能记的住名字,却记不清样子”,而他则是我们“记的清样子,却叫不出名字”,但相信从今以后,我们不仅能记住他的样子,也熟记了他的名字。

在写给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这两位入党介绍人的信中,他诚恳地写下:“我是已逾80余岁的老人了,我一直有一个心愿,能做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现已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更希望为中国的文艺振兴做点努力。”

作为一名八十多岁的“新”党员,也许有人会质疑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然而牛犇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接个剧本、做什么事,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更要看它对社会的效应是什么。不管给不给酬劳,只要对社会有贡献,我就去演;
如果没有,我跟以前一样,不管怎样,都不会去的。过去是这么做的,今后更要这样做。”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信仰更是共产党人的灵魂。翻开我们党厚重的历史,不难看到我们许多的著名将领,如朱德、徐海东、罗炳辉、许世友等,都曾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有过“拣尽寒枝不肯栖”“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找党”经历。信仰的种子一经撒下,很快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无数共产党人甚至用生命和鲜血标注了信仰的真谛、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对方志敏来说,是“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的无悔坚守;
对邓恩铭来说,是“不惜唯我身先死”的无畏壮举;
对赵一曼来说,是“我的主义、我的信念,绝不更改”的永生绝唱……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只有信仰坚定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回顾革命先辈入党和为党工作的经历,热议牛犇耄耋之年入党,有很多借鉴之处。其中最紧要的就是,追求崇高信仰,可以让人生奋斗之路更精彩。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少人的追求越来越注重实惠与个人私欲,于是有人说,当今社会呈现出“信仰危机”。的确信仰丧失、理想迷失,正是少数人走偏人生航向、陷入犯罪泥潭的重要原因。信仰如柱,柱折屋倾。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当理想变为“利想”、前途变成“钱途”,迷茫、腐化、堕落就是迟早的事。

今天我们就从什么是信仰?信仰有什么作用?信仰的缺失与动摇、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四个方面来共同与大家讨论学习一下:

一、什么是信仰?

据说,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在人遇到无论多大的风雨、多深的坎坷时,都可以让人类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大自然现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那么我们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对于一名国家干部、一名共产党员而言,信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敬畏,是对揭示这种规律的客观真理的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执着于个别结论,而是遵循基本原理;
并不死守已有成果,而是勇于不断探索。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这是历史的接力,也是信念的传递。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正是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今天的努力才有目标和方向,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和价值。

(一)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信仰的核心。《共产党宣言》里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刻起就是为了中国的劳苦大众得解放,为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它成立的抱负就是救国救民。中国共产党刚成立的时候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28年后就能够夺取全国政权,因为人民的拥护,人民知道共产党是为他们谋利益的。1926年彭德怀和段德昌之间曾有一次对话,彭德怀认为“为工人农民服务才有意思”,他为此而奋斗了终生,一生和人民肝胆相照,勤勤恳恳,无私无畏,始终如一,正如他所说的“我们就是要做人民的牛,党的牛,国家的牛,可决不做哪一个人的牛!”做为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的义务,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就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党员终身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信仰,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为钱、不为权,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它不是佛教的轮回,也不是基督教的天堂。一种纯粹的信仰,“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信仰,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白活一回,生命逝去,目的达到,价值实现,不作他求。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共产党员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不是普通的群众,既然加入共产党的组织,就得为人民服务,这是要求,它具有单向性和强制性,它是共产主义信仰的本质体现。

(二)共产主义信仰表现在为了人民的利益。党员个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有为民请命的,有舍身求法的人”,真正的共产党员就是一批这样的人。“南陈北李”并非贫寒,不是个人生活所迫才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等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已达到团长或师长、军长、旅长的职位,大革命失败后,抛弃高官厚禄,进行武装斗争。最危险的时刻一批革命者坚定的走向共产党的队伍,哪个计较个人得失与命运?哪个不是置生死与度外?红军长征途中上有敌机轰鸣,下有蒋军百万,前有围堵、后有追兵,湘江战、皎平渡、娄山关、腊子口,跃五岭、破乌江、渡赤水、夺泸定,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什么?正如张学良晚年所回忆的,因为共产党和红军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是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是陈然的“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是何敬平烈士的“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是方志敏的“死,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们的追求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他们所追求的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有了更好的条件为人民服务,我们有王进喜、郭明义、罗阳、吴孟超等一批好党员。也有杨善洲、孔繁森、任长霞、买买提江・托乎尼亚孜等这样的好干部。同时也面临更多糖衣炮弹的进攻,有些共产党员没有经得住考验,以权谋私,脱离人民,尤其是改革开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干部甚至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情况,能否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持不懈的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全心全意的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守信仰是义务也是考验。

(三)共产主义信仰的远大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劳动不是谋生手段而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资料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公有制,基本生活资料按需分配,当然按需分配是生活品的分配,并不是按欲望的分配。社会公共资源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的发展,同时他不妨碍其他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具体描绘出未来的社会情况,《共产党宣言》里一些内容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完全正确,但是他们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特征。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一代代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需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和历史观,认清并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关系,立足当前,努力奋斗。现在,我们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梦的关键时期,共产党人应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密切党群关系,清正廉洁的为官,一心一意的为人民,引领人民一起追求幸福生活、民族富强。

二、信仰有什么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曾经,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竟蘸着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甚至感觉墨比糖还蛮甜。这体现出精神之甘、信仰之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多次提及《信仰的味道》这篇文章。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有那么强的政治定力?就是因为有坚定的、钢铁般的信仰,这种信仰就是凝聚和团结9000万党员的强大力量。信仰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真理,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

(一)崇高信仰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崇高信仰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导向。这种凝聚作用和价值导向表现为通过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使党员产生对党的目标、理想的认同感和作为党的先进组织一员的使命感,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党的强烈的向心力,使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党的周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只有信仰坚定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崇高信仰指引共产党人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究其原因,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没有了理想信念,便失去了生活目标,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动力,就会无所追求、得过且过。

(三)崇高信仰是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保证。崇高信仰激发共产党人产生科学的人生追求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提高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往往受到社会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筑牢信仰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把好思想“总开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

三、信仰的缺失与动摇

信仰和信念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这个精神支柱坍塌了,就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民心就会呈现一片松散和混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如果共产党员个人的这个支柱坍塌了,就会失去人生的方向,丢掉做人的准则,就会成为错误思潮的俘虏,甚至腐化堕落。苏东社会的动乱和剧变,其根本原因是苏东共产党丢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信仰,丢掉了社会主义的正确信念,使社会主义发生了质变。信仰缺失,使苏东共产党变成特权阶层,使广大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彻底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对共产党的领导乃至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任和信心。戈尔巴乔夫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是一种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的、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可以实行的“组织社会生活的原则和过程”,这些原则就是“社会公正”“民主自由”“人道主义”等,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法制”等“最具有社会主义的特点”。在思想领域,他认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精神垄断”,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他甚至公开说:“共产主义并不是理想,而是社会本身逐渐失去其原先状况的一种运动。”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航道”是错误的,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是“毫无根据的观点”。

我们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已经很清楚地看到,苏东剧变首先是由于信仰的崩溃。当一个党失去了为之奋斗的正确目标,当人们对自己几十年来所做的一切失去了思想和道德依托,当人们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失去了起码的信心,这是一个党精神衰败的前兆。

在我国,信仰的缺失与动摇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支撑信仰的神圣感缺失。信仰必须神圣,有神圣就有信仰,而神圣来自哪里?最重要的来自牺牲。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带领军队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产生大量的牺牲,执政后没有了那么多的牺牲,神圣感该从哪里来?要从人民中来,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来。

第二,支持信仰的利益关系发生变化。检验一个人和一个集团境界高低的最重要指标,是利益予夺,即攫取还是奉献。革命时期,党带领军队为人民谋利益,“赤条条来、赤条条走”,老百姓看得见也理解,包括我们对手也服气。1950年蒋介石在总结共产党获胜的原因,就强调“中共干部没有私财。”当年美国新闻访问团到延安,看到中共高层那么俭朴而有活力,非常感慨,在南京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革命时期,党和它的成员几乎没有个体利益,这一点从革命博物馆中得到印证。比如那些革命家牺牲前,仅有的是一套军装,一个皮包,一个搪瓷缸子,高级指挥员还有一支钢笔、一块怀表。这与信仰信念和性质宗旨有关。党取得执政权力后,仍然没有独立于人民之外的利益。

当然,利益关系的变化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时期的牺牲因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关系鲜明,因把牺牲推向道德的制高点。执政后,特别是当下,对抗性阶级已经消亡,代之的是阶层,利益划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使过程中有死亡,也不能直接采用革命时期的评价体系。

第三,政治生态与人文环境不再支持原有的精神和价值系统。有一个现象长期困惑我们,这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造神运动”。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存在人格和品德缺陷?不是,根本在于精神需要。共产党领导革命打破了宗教精神大厦,必须建构新的精神大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全球化,尤其网络在改变世界,改变价值观,过去的神秘感和仰视心态彻底消除。我们对领袖的网络称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毛泽东时代喊出的是“毛主席万岁”,内含真挚情感与仰视心态。到了邓小平时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这从深层次影响着人们学会思考,独立思考意味着平等。到1984年国庆阅兵时,北京大学生打出的横幅:“小平,您好!”。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年轻一代亲切地称呼习近平总书记为“习大大”。

第四,理论滞后导致信仰基础弱化。信仰高度依赖理论,没有理论就没有信仰。借助理论实现科学与宗教的切割,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人类已经能够模拟宇宙大爆炸,基本搞清生命的起源。当理论能够为人类找到终极目标的路径,路途再遥远也不可怕。共产主义信仰因为开拓了通达道路而在国内获得巨大的支持。过去讲共产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今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实现,共产主义信仰却在很多人的心中消失了。原因何在?理论滞后,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失去了就有的说服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产生,从邓小平提出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到江泽民提出“政治文明”,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十八大、十九大强调“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不输出革命,也不输出贫穷”,“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跳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所有这些都属于党的自我超越,同时把握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理论支撑,但在将其转化为个人精神支柱方面做得不够。

四、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我们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际效果。

第一,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夯实信仰的世界观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党员、干部在理论上清醒与坚定,是思想上清醒与坚定的前提和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坚定信仰的理论支撑。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因而也不可能是牢固的,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丧失抵御能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第二,强化“不忘初心”的政治实践,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信仰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问题。共产党员有没有坚定正确的信仰,关键要看自身的具体行动。这是因为,信仰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但仅有理论上的认识是不够的,还要把这种认识付诸实践、指导行为,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反过来,实践、行为能够推动信仰的真正确立和深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要求把崇高信仰体现在当前的政治实践中,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第三,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与现实在动态平衡中实现统一。对于这一问题,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有些党员、干部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会对现实大失所望;
另一种是“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有些党员、干部发现理想与现实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前的现实,在信仰问题上产生动摇。我们要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明白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感悟信仰,需用良知;
坚定信仰,需要忠诚;
践行信仰,需要行动。

谢谢大家!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