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党课:“西畴精神”【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专题党课:“西畴精神”
上世纪90年代,以西畴人民为代表的文山人民,面对“地无三尺平、滴水三分银”“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怨天尤人、不坐等受穷,勇敢地向贫困落后、向石旮旯地、向恶劣环境抗争,在摆脱贫困的长期奋斗中,孕育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实质是“干”,即向石头要地,向天要水,向荒山要路,向大自然要生存条件的实干精神。“西畴精神”,就是面对艰难的生存自然条件,不抱怨、不气馁,以开阔的胸襟,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奋斗目标,展开了向大自然、向贫困宣战的长期斗争,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于挑战、敢于抗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西畴精神”源于西畴人民的伟大创造,蕴含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他们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它不仅是西畴人民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生生不息的“西畴精神”在脱贫攻坚、跨越发展中历久弥新、薪火相传,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一、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西畴精神”鲜明的特点,文山人民在长期的发展中用行动诠释一个道理:偷懒懈怠和得过且过,改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只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懈奋斗,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思想的生动实践,与新时代的奋斗主旋律是一致的。奋斗,是实现脱贫摘帽的唯一途径,弘扬“西畴精神”,就是要发扬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战到底、拼搏到底,坚决完成好脱贫攻坚任务。
二、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自强精神。“西畴精神”的形成、传承、实践和弘扬的过程,就是文山人民不甘贫穷、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文山人民始终以主人翁姿态,不等不靠不懈怠,上演了一个个自力更生的感人故事,做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西畴县鸡街乡肖家塘村4家人用6年时间刨出5公里的进村路;
西洒镇岩头村小组长李华明带领15户人家坚持不懈苦干12年,在悬崖峭壁上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道路,就是其中的典型。脱贫致富需要精气神,“等靠要”换不来全面小康,好日子最终要靠群众自身勤劳。“西畴精神”,就是文山人民自强不息的最好诠释。
三、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实干精神。“西畴精神”强调干才有希望,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干”字。“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西畴精神”中的实干,就是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宣扬、不声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把思路和想法落实到行动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创新精神。“西畴精神”不是不顾实际的盲目瞎干,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山人民穷则思变,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不怕失败,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从炸石造地转向综合整治、植树造林,从修路保通转向路面硬化、提档升级,从传统耕作方式转向学科技、用科技,都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弘扬“西畴精神”,特别要求我们结合实际,认真吃透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发扬创新精神,细化措施、精准发力,因人、因地、因贫综合施策,多角度、多领域探索扶贫模式,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促进脱贫,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短期可脱贫、长远能致富、一起奔小康。
在新时代的今天,学习“西畴精神”一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才有希望,目的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是为民,这是初心和使命的召唤与体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二是要始终不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奋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伟大梦想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来实现,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三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良好作风。习近平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学习和弘扬“西畴精神”,就要坚决反对“四风”,屏弃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思想,艰苦奋斗闯新路,艰苦创业再出发,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履职尽责。“西畴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勤劳实干,特点是不甘贫困、不甘落后,埋头苦干、不畏困难,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循序渐进、系统推进,要义是不等不靠不懈怠,核心是苦干实干加油干。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就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实质及实线要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西畴精神”的横空出世,彰显了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伟大飞跃,提现和昭示了中华民族行健自强的民族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火热的发展和建设事业。新时代“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对于激励各族人民以昂扬向上、奋勇前进的精神状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1955年毛主席对西畴作出重要批示的那天起,西畴人民就更加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一种政治品格,植入骨子里,融在血液里。“西畴精神”源于西畴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生动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西畴得到贯彻的具体体现,也必将成为新时代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精神“压舱石”。
二、有利于坚定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2018年新年贺词和春节团拜会讲话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特别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远大理想,民族复兴中国梦建立在全面小康基础之上,更建立在脱贫致富基础之上。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首要、最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脱贫攻坚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达到依靠精神脱贫实现物质脱贫的目的。“西畴精神”所体现的“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的价值取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和最好印证。大力传承弘扬“西畴精神”,有利于解决好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宗旨意识淡化、扶贫信心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办法措施不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克服畏难悲观情绪和精神懈怠状况,发扬苦干实干和务实担当精神,为真扶贫、扶真贫建功立业;
有利于解决好贫困群众不想脱贫、不会脱贫、不能脱贫的问题,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等靠依赖、争戴穷帽等旧的观念习俗,树立“贫困可耻、致富光荣”的新思想新理念,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实现勤劳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三、有利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畴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延续与升华。从“西畴精神”的起源看,它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对“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兰考精神”的历史延续和时代传承;
从“西畴精神”提出的过程看,它形成于炸石造地的蚌谷之路,落脚于新农村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江龙之路、三光之路,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孕育产生和不断丰富发展的;
从“西畴精神”的本质看,它诞生于西畴,成长于壮乡苗岭、云岭大地,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诞生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期,成长于和平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是党领导人民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彰显。大力传承弘扬“西畴精神”,有利于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解决好“思想缺血、精神缺钙”的问题,激发我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精神锐气,勤力同心闯出精准扶贫新路子,干出精准脱贫好成绩,过上幸福安康好生活。
四、有利于凝聚解放思想、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解放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抓住解放思想就是抓住发展生产力的“牛鼻子”。西畴精神带来诸多启示:正是在思想认识上从被动“等”到主动“干”的深刻变化,才能坚决破除“等”的观望思想、“靠”的依赖思想和“要”的功利思想,燃起干事创业的火焰。西畴用“不等不靠不要”的鲜活榜样,激发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推动解放思想,加快振兴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拼搏进取精神,更加勤劳实干、奋发有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带着一层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大力传承弘扬“西畴精神”,既让干部群众看到差距、明确任务,又能解放思想、鼓舞士气,以“钉钉子精神”苦干实干加油干、勤力同心团结干,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有利于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西畴精神”与“跨越发展、争创一流;
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在内涵要求上是相互关联、保持一致的。大力传承弘扬“西畴精神”,不仅有助于推动形成一股不甘落伍、后来居上的蓬勃力量,而且还能够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和生动范例,激励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创造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在新时代的精神高地上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加油干,就一定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奋力写出光彩夺目的时代新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