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2022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2022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来源:党课下载 时间:2022-06-26 16:00:04 点击: 推荐访问: 党课 党课2020 党课2021专题党课ppt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意义,并就“学什么”“如何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21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一、学好党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视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色,目的在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锻炼党性,更好地开展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这次党内集中教育的主题是学党史,目的便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可以说,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正当其时”,是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

“十分必要”,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必然要求”: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一)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首先要认清国情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当代中国,国情依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基本依据。学习党史,就等于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因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党史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等等。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此基础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新时代,学好党史,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由此,决定了认清国情,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首要前提。

(二)坚定理想信念,要从历史中看“为什么行”“为什么能”“为什么好”三个问题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思想不统一,各种分散主义、个人主义将会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千万不要认为理想、信念、主义、道路虚无缥缈,与我们离得很远或没有一点关系,有没有这一信仰大不一样,不少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在受到党纪国法处理时几乎都痛哭流涕,反省说自己放松了学习,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是根本的缘由。

学习党史可以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而这个理想信念在当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连续执政70多年,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多次的失败与成功,经过多次的正确与错误的反复比较,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党的历史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重大问题。搞清楚这些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就有了思想建设的基础。

(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经验

党史包含党的建设历史,同时,加强党史的学习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建党以来党的建设发展历程,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正确认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一条主线,五位一体”的发展脉络,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习党史要把握历史发展总脉络

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是党史研究须臾不可背离的中轴线和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制度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之后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在这28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1.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2.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年)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我们党为实现国富民强开始了在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我们党由一个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

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1949年到1956年是一个过渡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又叫社会主义建设。所以,1949年到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政治上,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切,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通过连续四个半“五年计划”的建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雄厚的科学文化和物质技术基础。

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国防方面,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打赢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我国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加入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阵营,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发展同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和美国改善关系,并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些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78年至今)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这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xxxx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xxx.x万亿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实际增长超过x%,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x.x%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x.x%上升到2020年的xx%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xx%。“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四)党史的主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世界大同。

1.党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为人民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x年,现行标准下近x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xxx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重大成果,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辉煌业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xx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安危共担,众志成城,气势恢宏地向全世界展现了党领导下人民聚合的磅礴伟力。

2.党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经历这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我们一步比一步更接近我们的梦想。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始终奔跑在民族复兴的最前列,以坚定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带领着全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壮丽山巅健步登攀。

3.党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以广阔的世界眼光和胸襟气度,向往世界大同,谋求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早在xx世纪xx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党大国领袖的战略眼光和广阔胸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引领经济全球化正确走向。这些重要思想,既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又为世界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智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启示

党史怎么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一)不断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明理”,是明白一个道理,即: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结合理论学历史,是此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特色。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理论创新是灵魂。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党在纲领上写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当时我们党还没有自己的理论。但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党的七大时,党就有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探索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

识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再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之后,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从具体的历史学习中,领悟到背后一以贯之的一个“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xx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经过近xx年的努力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使中国人站稳了。通过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世纪之交总体上实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富起来的道路上树起的一座丰碑。中国人民在进一步走向富裕的同时,强起来的特征愈来愈显著、体现在愈来愈多的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概括,宏观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的成就,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百年历史的最重要特征。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视角出发,能够更深刻地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历史结论。由此,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解读“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一结论。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而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上,各个阶级都有过充分的展示,但都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走上康庄大道。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终生的三民主义最终没能实现。蒋介石掌握政权后,既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也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更没有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为新中国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1949年x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古老的民族,日新月异。

(三)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四)坚定理想信念,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

“增信”,是增强信仰和信念。学习党史要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来,党员队伍中有很多对党忠诚、一心一意的人。理想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异常重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一方面,“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毛泽东同志通过三篇文章三个人物,构建了共产党人的价值世界,同时也诠释了共产主义价值的本质。一个是白求恩,通过白求恩构建了共产党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一个是张思德,通过一个普通战士构建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构建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观;
一个是传说中的人物愚公,通过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构建了共产党人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

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坚决杜绝利己主义思想,拒绝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真正有出息、有作为的共产党人,是为了国家、民族和普通老百姓好,而不是仅为自己与自己的小家庭好。再过几十甚至百年,当我们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人们记得我们为此做了点有益的工作,这应该是我们感到最欣慰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学习。”一要认认真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毛泽东是热爱学习马列著作的典范,是全党的楷模从19xx年起,他把《共产党宣言》读了xx年,每年都要读几遍,不仅读中文版,还读英文版据中组部原秘书长何载同志回忆,毛泽东把《资本论》通读了x遍,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各读了x遍,《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读了xx遍。”二要坚决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牢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要带着问题和挑剔的目光读;
要从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不断变化着的时代和国情出发,不断与时俱进,始终勇于创新。

(五)汲取宝贵精神滋养,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崇德”,是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个概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它由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身上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所构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这是百年党史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学习党史要赓续这条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回眸百年,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过程中,留下了太多值得学习和践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抗疫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充分展现,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20xx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
接着,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了解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学习党史,要在深刻学习领悟党的革命历史的同时,从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精神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将党史中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行动指引,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教育引导全党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六)强化宗旨意识,凝聚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句字字千钧的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毛泽东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元素,也是其最革命最生动的部分。研究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著作,人民、人民群众、民众等字眼随处可见,无不体现着毛泽东人民观的思想精华,成为构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思想基础,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丰富思想体系。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把人民比作“上帝”“土地”“眼睛”,把党群关系喻为“鱼水”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群众路线思想。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毛泽东同志提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强调加强人民民主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他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中国历史上将人民置于如此之高的地位,这是第一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同志与时俱进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显而易见,毛泽东的人民观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

早在井冈山根据地,我们党就建立起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或支援前线,出现“最后一碗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在军装上,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的感人场景。在延安的13年,我们党“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干部与群众同住土窑洞、同吃小米饭、同穿粗布衣,依靠人民创造了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有着天壤之别,繁荣昌盛、丰衣足食的新延安。“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邓小平同志奉行人民利益至上的标准,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既突显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化、实在化,深化了党的宗旨思想,使之更具操作性。他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要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统一。他认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就是要通过“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邓小平同志探索了处理党群关系的新思路。在肯定党群之间血肉联系的“鱼水关系”的同时,也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新思路、新原则。比如,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命题,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在依靠人民群众解决党自身问题上,着眼于制度建设,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高级干部带头,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干部特殊化。正确处理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在邓小平人民观的基础之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执政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重要思想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的根本观点,又有了新的发展,对党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极大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突出“以人民为中心”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构成了习近平人民观浓墨重彩的底色。概括起来,习近平人民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唯物史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习近平人民观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人民观的人格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我将无我”的境界投入伟大事业中,展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意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袖、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第四,坚持群众路线是习近平人民观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党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善做群众工作,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当前,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任务异常艰巨。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xx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七)增强斗争意识,提升斗争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我们党就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20xx年x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xx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毛泽东同志“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正是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磨练出来的。19xx年x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诞生以来,在其二十四年历史中,经历了三次的伟大斗争,这就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抗日战争。”19xx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作出重要判断:“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到斗争,比较多的是军事斗争和反腐败斗争,强调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一个重要论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正是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主张写进去的。

党的十九大在深入总结历史和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首次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提出,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可以说,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世所罕见,统筹“两个大局”的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同时,从党的建设角度看,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要教育引导全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树立正确的党史

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要树立正确党史观;
三是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这意味着在党史观上,存在着正确和错误的区别。正确的依据是什么?是“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而错误便是“历史虚无主义”。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对待历史虚无主义我们的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为此,在党史研究和宣传中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史研究和宣传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关键在于把握好三点:

第一,把握好党的历史主流。从根本来说,党的本质是先进的,党的历史功绩是主流,如果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味只注意“瑕”不看“瑜”,就无法科学地正确看待党的历史。

第二,把握好党的发展规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离开对具体历史环境的分析,不是科学的态度,无法把握好党的发展规律。

第三,把握好辩证关系。对待党的历史及成绩要做实事求是地评价,对待错误要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从中汲取教训,推进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

(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党史研究

“党史姓党”,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唯物史观是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它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而且能帮助人们认识和解决新问题。要在党史研究和宣传中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应当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实实在在读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唯物史观的基础著作,弄懂弄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二,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分析党史研究和宣传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力求给予合乎历史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的回答。

第三,要密切注意党史研究领域中唯心史观的动向和表现,批驳对党的历史的种种攻击与诬蔑。

(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历史伟业,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史研究和宣传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待党的历史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必须反对“细节崇拜”,以细枝末节混淆视听、颠倒是非。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考察的客观性”,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能靠举例来说明,也不能靠罗列现象,而必须把握事实的总和,这也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宜粗不宜细”。

把握历史的真实,关键在于把问题置于具体历史环境中,对成败得失做具体分析,对革命和反革命、成绩和错误、主流和非主流做严格区分,对集体的失误与个人的错误作具体区分。因此,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开创未来。

(四)必须坚持总结历史经验重在弄清问题、分清思想、提高认识

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和经验总结是为现实服务的,必须“团结一致向前看”,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摆在首位。

(五)必须做到党史研究和宣传不搞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

所谓对立思维,就是采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方式,不顾或者故意歪曲历史事实,人为制造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党史人物、不同理论成果之间的对立,切断之间的历史连续性。

(六)必须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

1945年x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x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们党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总结历史的光辉典范,也是党史研究和宣传的重要依据。我们党始终能正确地对待过去,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在总结过去时始终本着对过去负责的精神,对过去的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武断,不感情用事;
在总结过去时能高屋建瓴,从大处落墨,而不是过分地纠缠历史细节,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全党同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