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党课教育上讲话(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党课教育上的讲话
岁月中历经沧桑的石库门会址,风雨中稳定前行的南湖红船,是党的诞生地,是党的根脉,也是党出征的地方。“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浴血奋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作为X发展的中坚力量,全体党员干部更要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和契机,修身正己,保持奋斗姿态,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一、必须筑牢政治“压舱石”,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坚定初心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早在《尚书》《左传》等典籍中,就有“忠者,德之正也”的思想。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评价一个政治人物的好坏,常常看一个“忠”字,忠臣名垂青史,奸臣遗臭万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文天样“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的佳话,成为立德、立功的楷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党忠诚就是最根本的政治品质,是党性的基本要求。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入党誓词中也镌刻着: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党员干部如果丧失了对党的忠诚,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资格。那么,忠诚从哪里来呢?重点把握“三个度”。
一要在坚定信念上有鲜明态度。对党忠诚,首先要忠诚党的信仰。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什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如果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不信马列信鬼神;
如果一名党员干部在党不忧党、在党不为党,对那些有损党的利益的言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自己也做出一些有损党的利益的事情来;
如果一个党员干部在危机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动摇、妥协,那么“忠诚”二字从何谈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也就经受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多少共产主义战士把信仰当作精神支柱,心甘情愿地为着信仰吃百般苦、受千般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也出现了很多信仰坚定的榜样。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铸就了精神上的永恒。草鞋书记杨善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自己的生命为大凉山百姓留下了一片绿野。还有新时期的老英雄张富清同志,60多年深藏功名,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具体应该怎么做,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对照先进,深刻反思,与战风沙、造绿洲相比,我区的问题楼盘、大气污染防治、信访稳定等工作难度系数要小的多,但是为什么进展缓慢、成效不好,说到底还是政治定力不够强,缺乏闯关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座的各位都是X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要多想一想政治站位、政治要求,更加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不达目的誓不休”的革命斗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建设“五个X”、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在思想建党上有政治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回顾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从延安整风到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这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大举措说明,越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和时间节点,越需要加强理论武装,确保全党思想一致、步调一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这个重大时间节点上,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每个单位、每名同志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讲政治的要求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深刻反思:为什么天天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有的同志依然认为学习是道选做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知半解,或者有选择的学习?为什么有的单位依然轻学习重业务,把理论学习同行政办公会议混为一谈,理论学习不定时、不系统、不及时,甚至虚化弱化走形式?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学习不深入,根本则是政治不过硬,理想信念不坚定,事关“两个维护”,这决不是小事。我们必须清楚,新时代加强党的理论武装,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国际和国内相结合,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X时的重要指示要求,联系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联系“五个X”具体要求,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同时,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依托X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开展普遍的红色教育,将红色基因的根脉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三要在贯彻落实上有行动力度。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锐意进取、永不懈怠、扎实工作,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新时代改革开放开辟新境界,党和国家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实践充分证明,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关键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思想理论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要实现全面决胜小康的最终胜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就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上级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来自中央、省委、市委的重要批示指示,通过建章立制、督促检查等手段,一个一个跟踪问效,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通。总的来说,我区的干部是有执行力的,但有时也存在一些不顾大局、政令不通的现象。今年以来,中央严肃强调,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但我区不真、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对待市委、区委的安排部署,想着开几个会议、出几个整改方案就是落实了,不敢动真碰硬、见人见事,对需要立即执行的事项瞻前顾后,对需要攻坚克难的事项有放一放、等一等的懒惰想法,导致上级决策空转,不见成效。在加快建设“五个X”的关键时期,上级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部署都事关全局,全区上下必须做起而行之的实践者,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发展、指导实践的具体行动,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中守初心、担使命。
二、必须挑起责任“硬担子”,在直面使命敢担当中坚定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座的同志都是党员干部,是我区的骨干力量,在敢于担当这个问题上理应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我们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以“为官避事平生耻”为人生处事原则,努力做到尽责、负责、担责,着力增强“三个力”。
一要有履职尽责的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什么是尽职尽责?就是要想事谋事。不能脑子里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大家都应该明晰自己的职责所在,要清楚所分管部门、所负责工作实际现状什么样,有哪些制约问题,症结在哪里,要怎样破解,积极主动为区委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方案。什么是尽职尽责?就是要脚踏实地。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好的蓝图和思路没有实干也是枉然。在困难面前不想干事,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想干事只需一条理由就够了,这就是责任感。正如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坚守,也如王进喜为祖国石油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新时代党员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要有担当意识,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勇往直前的“主心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说,我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是尽职尽责、实干担当的,但也有一些干部缺乏担当精神,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比如,有的单位负责同志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对下属工作“哄着”、问题“护着”,不敢动真碰硬,追求“一团和气”,“一岗双责”压得不紧不实;
有的领导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只挂帅不出征,要求别人冲在前,自己躲在屋檐下,出现问题不潜心研究解决,而是转嫁给区委。这些往小了说是没有责任心,往大了说就是党员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当前,X聚焦高质量发展,从“文化、智慧、活力、品质、幸福”五个角度推动全面转型,考验的正是党员干部的担当能力,大家必须始终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把担责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在闯关夺隘中经风雨,在攻坚克难中受历练。
二要有严谨负责的能力。“责重山岳,能者方担之。”领导干部仅有担当的勇气还不够,必须要有担当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八种本领”,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克服“本领恐慌”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党员领导干部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我理解,总书记讲的这“几把刷子”,就是我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不能满足于“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粗放型知识结构,要静下心、钻进去,学深一点、学透一点,努力成为领域内的行家里手。只有学习认真深入,业务素质过硬,才不会说外行话、办外行事,才能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把日复一日的常规工作干出成效、干出亮点。当前,X改革发展进入快车道,矛盾问题集中凸显,很多工作推不开、进展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业务不熟、能力不够。比如,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盘活更多社会资本,我区大力实施金融资本战略,很多同志对如何引资融资一知半解,现代金融经济学领域知识欠缺,工作力不从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大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从自身知识结构出发,围绕“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丰富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领域专业知识,把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动实践作为第一课堂,坚持向实践学习,拜群众为师,补齐知识漏洞和能力短板,在解决复杂矛盾中总结和把握规律,在攻坚克难中增长胆识和才干。
三要有敢于担责的魄力。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无论身处什么层级,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职责。不可忽视的是,一个时期以来,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有的领导干部感叹“为官不易”,干事的“红线”多了、规矩严了,不愿担责、畏手畏脚,遇见困难绕着走,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视而不见、敷衍塞责。为官不为,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不担当,就是对党的不忠诚。古人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为官不易”的抱怨,“为官不为”的懈怠,从根子上说,还是在于私心重、杂念多。在党的事业面前,人民群众的福祉面前,党员干部决不能做“甩手掌柜”,满足于当“太平官”“逍遥官”。要担抢抓机遇之责。X发展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抓好、用好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契机,“五个X”就能从蓝图变为现实。要担攻坚破难之责。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会遇到很多“挠头事”、很多“硬骨头”。辩证地看,“难”是发展的一个方面,把难题解决了,事物就必然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这就叫提升。是否愿意干“挠头事”,是否敢于啃“硬骨头”,检验着我们党员干部的担当和境界。要担夯实基础之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性工作由于具体琐碎、周期长、见效慢,往往容易被忽视。比如,乡村振兴战略正深入实施,但如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乡村一体化;
如何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基层自治制度;
如何在人才引进方面建章立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智慧化水平等,这些基础性工作做的还不够。只有基础工作扎实了,我们的发展才能行久致远。要担主体责任之责。领导干部不仅要管业务,更要带队伍,如果队伍管理出现问题,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讲原则、严规矩、树正气、重实干,层层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让干部懂规矩、守规矩,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以勇于担当开启事业新篇章。
三、必须磨砺能力“金刚钻”,在坚持不懈强本领中坚定初心
俗话说,没有那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没有过硬的作风和能力不行。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干事、混日子,固然有其思想认识不到位、精神状态不积极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会干事,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学习,不注重锤炼,缺乏统筹协调和全局管理的能力,只会口头上夸夸其谈,而行动上无所事事,尤其是遇到复杂矛盾和问题时,束手无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在更加艰苦的实践探索中锤炼过硬本领,才能担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
一要在真情为民服务中增强本领。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自诞生之初,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当年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政治,考验的就是人心,赢的也是人心。什么是政治,毛泽东同志讲得通俗幽默: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当年,他给佳县县委的题词就是“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提示我们勿忘百姓、勿忘初心。站在建党10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能更深刻理解这次主题教育强调“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重大意蕴。共产党人只有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才能筑牢我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为民服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与村民一起拉家常;
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走进中益乡小学的师生食堂;
在北京市草厂四条胡同,给老街坊们贴个“福”字……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总会深入基层、慰问群众、了解民意、改善民生。反思我们自己,在为民务实解难题方面依然有很多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提高,老旧小区改造还不够彻底,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还有不小的空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这样的发展就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民生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指南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各方面全过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如,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我区就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抓好农业产业转型这个关键,在提高农民收入上出实招、见实效。再比如,要着力补齐环境问题这块民生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当前,我区项目建设任务繁重,但大气污染防治也绝不能放松,相关单位要从源头入手加以控制,加紧总结出一套符合X区位条件的长效防控办法,持续提升环境质量。
二要在防范化解风险中增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一重要观点内涵极为丰富,所涉领域涵盖方方面面。《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史告诉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直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走过来的。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务实行动,党员干部要善于透过问题现象把握矛盾本质与规律过程,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挖掘问题背后的来龙去脉,标本兼治。当前,X全面深化改革驶入深水区,各种问题矛盾比较集中,当工作停滞不前、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时候,我们就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工作方式出现了问题,是不是陷入了“经验主义”。就拿我每周接访的亲身体会来说,上访群众中有很多都是“回头客”“老面孔”,不是因为群众无理取闹、缠访闹访,而是因为我们答应群众的事情没有办妥,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群众只能一来再来。大家想一想,如果换做是我们自己,诉求得不到解决,问题得不到化解,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今年八月份以来,我区多次发生城乡建设领域、城中村改造村民讨要过渡费等到市集访事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好矛盾排查化解,没有从根子上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诉求。大家要明白,为官者皆是父母官,对待百姓要像对待自己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用群众的语言耐心沟通,学习好利用好“枫桥经验”,从上级的情况通报中、从全区的发展大势中、从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发现那些有可能形成大问题的小隐患,研究出台预判防控制度,形成处理突发状况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辖区”。各相关单位要抓紧时间全面梳理积案、难案,拿出时间表、路线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解难题,推动工作高质高效。
三要在扎根一线求真中增强本领。树牢求真务实的作风导向,首先就是要敢于察实情、报实况,搞好调查研究,获得最直观、最准确的信息,掌握发展最现实、群众最迫切、改革最急需的第一手资料。在我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调查研究都是一项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把调查作为“决定政策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和更为复杂的世界,党内大多数同志情况不熟悉、能力不足和水平不够的危机加大。针对当时的绥远省有关干部在开展工作和搞生产建设过程中出现不了解情况、不懂业务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毛泽东说:“我们有许多同志,对新情况、新事物不作调查研究,自己又不懂得,不懂货就不识货,这怎么能办好事情呢?”他明确提出,我们的干部要“注意研究情况”“懂得新的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作风实不实,调查研究的结果“两重天”。陈云同志说过,“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1959年,国家拟订钢产量指标时,陈云同志在调查研究后顶着巨大压力提出:原定的2700万吨不切实际,就是后来调低至1650万吨也是达不到的,必须降到1300万吨。对此,毛泽东同志称赞道,“真理在这一个人手里”。这也说明,调查研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必须认真、较真。只有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对问题抓住不放,才能认清事物本来面目,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回望党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人民事业就蒸蒸日上;
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前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县调研指导时,深入油茶园考察脱贫攻坚成效,走访老区群众察看乡村振兴成效,彰显的正是共产党人扎根一线的务实作风。当前,把稳经济发展高质量的主攻方向,必然要求我们找准发力点、抓牢结合点。如何找准抓牢?答案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从调查研究中来。比如,针对我区耕地少的现状,如何更合理高效地发展沟域经济,带动农业现代化?“三无”小区还有多少,分为哪几类,适合什么样的管理途径?这些都需要大家深入一线,实地考察,不能把调研等同于听汇报,必须通过锻炼“脚力”来提升“眼力”,只有脚上带泥才能心中有数,找到最优的办法和路径。
同志们,革命无止境、奋斗正当时。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工作实打实、硬碰硬,加快建设“五个X”,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