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课范本:如何解决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问题?(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党课范文:如何解决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问题?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问题
——在农村干部专题教育培训班党课稿
同志们: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刻,市委研究决定,举办这次全市农村干部专题培训班,充分说明市委对我们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大家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机会,扎扎实实地加强学习锻炼,切实提高党性意识和服务群众水平。借这个机会,我想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好我们农村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问题讲几点意见,既算是培训动员,也算是与大家谈心。
一、抓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大机遇,解决“我们离群众有多远”问题
根据中央部署,今年将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根本上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前后贯通、一脉相承的,关键还是要持之以恒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加强党性锻炼,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什么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呢?我理解,应该就是“我们离群众有多远”的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现在看,我们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确实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按道理说,我们农村干部与群众世代相居、朝夕相处,应该是离群众最近的人。但事实上,在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距离近、感情远”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村庄,干部与群众无事不见面、相互“两不找”;
有的村庄,干部自己的“小日子”经营得风声水起,而村庄多年来山河依旧,群众冷眼视之;
还有的村庄,干群关系紧张,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村里没有大事那么就相安无事,一旦有征地拆迁、“两委”换届这样的事情,马上就狼烟四起、鸡犬不宁。我们到一些村,经常听到村民抱怨:“干部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干事、干事不民主”。而同时,也能听到干部感慨:“干部手中权力越来越小,不干事群众不满意,干了事群众乱挑刺,真不知道怎么干好了。”群众凑在一起,议论干部不干事、“当官不为民作主”;
而干部凑到一起,就抱怨群众素质低、“穷山恶水出刁民”。我到村里调研,听到不少年龄大的农村干部谈到政治生态问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怀念“大包干”前当生产队长的“风光”;
而在与一些村民交谈时,他们也同样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干部像以前那样能跟群众打成一片。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深入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经济发展了,条件改善了,干群之间怎么不如以前融洽了?交通工具发达了、通讯工具进步了,我们与老百姓之间的感情怎么变的疏远了?现在我们不少村官是当地“能人”,当你开着奔驰、宝马在村里驶过的时候,是否想过那些扛着锄头的群众的内心感受?我说这些,不是不赞同大家开好车、住好房。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村干部具备致富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是好事,也能够带动引领新农村建设。我只是担心,会不会在车轮滚滚中、在手机电脑里,我们农村干部失去了“地气”,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远?
当干群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作为干部,更应该从自身的思想作风上找找原因。的确,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政治生态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农民素质需要提高,基层组织职能需要转变,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是,我们不能片面把问题归结于形势,不能单纯从客观上去找原因,更不能“把作风要求装进手电筒里,光照群众不照自己”。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干部首先要学会适应;
农民素质需要提高,很大程度也是我们干部的职责所在。其实,大家都是农民身份,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在我看来,农民群众是最朴实的群体,同时也是最现实的群体,谁能给他们好处,他们就拥护谁、跟谁走。从这一意义上说,干群关系出现紧张情况,问题主要是出在干部身上。同样的地域条件,同样的乡风民俗,为什么有的村庄就干群融洽、政通人和?而有的村庄却矛盾重重、乌烟瘴气?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大到一个国,小到一个村,政权在手未必就人心在握。而只有人心在握,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广泛的执政基础。我们都知道,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时期,因为得到了群众的保护和拥护,党躲过了被扼杀在“摇篮”里的命运,使党的“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因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开辟和巩固了一个个抗日根据地,打败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再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都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热心参与和积极拥护,党和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党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胜利和进步都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实现的。具体到我们农村,也是一样的情况。什么时候群众支持你,你开展工作就有底气,也最容易出成绩。相反,如果群众反对你,你干啥都得偷偷摸摸,甚至啥也干不成。我们农村干部要抓住党内重大教育这个重大机遇,从自身作风入手、以整改行动开局,真正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通过党内教育,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好政治上信仰淡化的问题。与群众感情疏远,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结合重大教育,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我觉得,这几个命题非常好。只有弄清“为了谁”,我们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
只有弄清“依靠谁”,我们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
只有弄清“我是谁”,我们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这是个信仰问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党员干部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感到这种说法十分可笑,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入党的第一天,就曾经宣过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怎么能说我们没有信仰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这些年一些地方确实放松了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三会一课”等传统的党内生活武器逐步丢掉了,很多农村干部常年不学习、不读书,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群众为自己,精神上严重“缺钙”。甚至连参加今天这样的培训班,还有的农村干部也找人代替,我不知道今天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人是顶替参训的。如果有,也请你回去告诉你们村书记,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如果不信党、连党的教育培训都不愿参加,可以主动提出退党。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与群众接触最多,要从内心里真正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看成是一次机遇,既是解决自己思想作风问题的机遇,也是带好党员队伍的机遇,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机遇。通过学习教育、查摆问题,解决好信仰模糊、宗旨意识淡化等问题,让坚定的信仰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要解决好作风上官僚主义的问题。官僚主义,是影响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腐蚀剂。从最近我市几个村庄发生的信访案件来看,有的是村务管理不民主、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群众不满;
有的是缺乏做群众工作能力、作风恶劣粗暴,小事酿成大事;
有的是不遵守纪律,不依法办事,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这些,都是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农村干部都有着想把村庄搞好、想为群众服务好的良好愿望,但工作中又常常把好事办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办好事为什么群众不买账,办好事为啥群众还上访?我们在每作出一项决策之前,是不是充分征求了群众的意见?是不是办事情公开透明,清清亮亮?是不是犯了错还不认账,向群众耍横?其实,有很多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村务财务问题,是不是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的?如果我们严格执行制度,群众参与了、知情了,怎么可能整天盯你脚后跟?如果我们“捂着”“盖着”,即使你没有私心,群众也会胡乱猜疑,使你陷入“塔西佗陷阱”。所谓“塔西佗陷阱”,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执政感受,意思是说:你一旦失去群众信任,无论今后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执行民主制度不要怕费事。我们费一点时间、费一点功夫,换来个群众信任,这是值得的。再比如,群众工作问题,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加强党性锻炼,做好群众工作,可就是有一些干部官僚习气不改,有的强迫命令,有的作风霸道,有的视群众为“刁民”,更有甚者居然打骂群众。希望我们农村干部结合党内教育,认真对照检查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一步,市里要组织对全市村级班子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对村务财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开展几个专项整治,对存在问题的,将严肃处理。
三是解决好生活上享乐主义的问题。享乐主义的实质是个人主义膨胀,直接后果是严重脱离群众。农村干部作为村里的当家人,手中的权力虽然不大,但是却直接涉及到群众的利益,而且由于我们与群众互为乡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视线之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为了一届“村官”、为了占一点便宜,连祖辈多年的好名声、自己多年的好人缘都不要了。从近几年换届选举情况看,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走上这个岗位并不容易,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千万不可心存侥幸,认为某某村的某某谁做了违反规定的事,也没事。实际上,那是时候不到,到时候都会败露的。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终有一天会被“打”。大家肯定也通过各种新闻看到了中央的反腐决心,要始终记住陈毅元帅的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我们要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投我们一票的村民负责,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动集体一分一厘,做一个清清白白、群众拥护的好“村官”。这样,既可以保自己一生平安,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一世清名。
二、抓住农村“两委”换届重大机遇,解决“我们为什么当干部”问题
“两委”换届,是农村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农村干部最关心的大事。事实上,“两委”换届这件事,不仅农村干部关心,而且各级党组织更关注。古人说:“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之治,其实就是乡村之治。“选好一届,稳定三年、发展三年”,这是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是否稳固的重大问题。我们开展“两委”换届,目的不是风水轮流转,“你唱罢来我登场”,而是要通过三年一次的换届,选出一个群众真正信得过的好班子。现在是四月份,下半年就要开始着手新一轮“两委”换届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入思考过“我们为什么当干部”的问题?这是一个主观世界改造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答案非常简单的现实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来当干部呢?我理解,就是为党执政、为民服务。作为农村干部,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认识,当官抱着临时观念,凡事心存个人私欲,终究会被群众所抛弃。在历次换届选举中,总是有一批这样的人,被党员群众无情地扳下台。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志,有的是几届连任的老同志,有的是上届新走上这个岗位的新村官,但无论在职时间长短,大家都应该经常回顾一下自己当初参加竞选的原因,经常思考一下自己是如何竞选成功的。不管以前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当上干部的,站在新的起点,一切都重新归零了。你过去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高,党员群众选择了你,那只是过去。现在大家想想自己三年前给群众的承诺实现了多少?在任这三年是不是“山河依旧、民生依旧”。如果承诺没实现,离自己当初承诺差的远,就会失去党员群众信任。因此一定要从思想深处弄明白“我们为什么当干部”。如果不是为了给群众服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那就趁早放弃当村官的念头,不要用尽心思地来竞选,结果却是既耽误了自己三年时光,又耽误了村庄发展稳定。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想为群众干事,顺应群众期盼而当选的干部位子才坐的稳、坐的久;
而竞选动机不纯,竞选手段低下的,当选后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这样的例子大家应该听过不少。所以,我说,农村“两委”换届是一个机遇,是了解我们在群众中有多少威信的机遇,是发现解决我们自身存在问题的机遇。这次农村“两委”换届,是要给大家一个提高思想认识的机会、一个查找自身问题的机会、一个整改纠偏的机会。这次换届前的谈话教育,要求基层党员干部都要围绕“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我希望,在这个培训班上,大家进行学习交流的时候,可以围绕这几个问题讨论一下。通过学习讨论,真正弄清楚“我们为什么当干部”。
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当干部”,也就弄清了“我们要当什么样的干部”。我刚才说了,“两委”换届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选出一支群众真正信得过的好班子。在这方面,省委提出了一个选人用人标准,那就是“从‘好人’中选‘能人’”。要求换届启动后,要牢牢把握“服务”标准,大力选拔和党一心、热心为民、办事公道、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来担任“两委”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不能简单化地选用所谓“能人”。我理解,“从‘好人’中选‘能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无才不会坏事,有才无德会坏大事。市委要求各市区在换届前都要列出“负面清单”,明确哪些人不能进入候选人范围,其中对不孝敬老人的情况也要列入。所以,我们当干部,首先要当个好人,然后再来当一个“好干部”。最近,央视报道了“时代楷模朱彦夫”的故事,我看后感触很深。他今年已81岁高龄,曾参加过上百次战斗,负伤10次、动过47次手术、荣立过3次战功,而且在朝鲜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患多种疾病,心脏放进5个支架,可以说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但解放后,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假肢和大伙一起拼命地打井修田,一干就是25年,磨坏了9副假肢,终于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让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他说“群众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群众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我觉得这句话最好地回答了“我们要当什么样的干部”这一问题。希望大家都能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找差距、明方向、转作风,做一名群众都认可称赞的“好干部”。具体工作中,还是要扮演好以下四个“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先进和优秀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这种先进和优秀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而且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中。革命战争年代,先进和优秀就是敢于牺牲、冲锋在前;
和平时期,先进和优秀主要体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上。对一个村来说,党组织是否先进,党支部书记是否优秀,不是靠空口说,很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把经济抓上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否则,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没威信,党组织就站不到前列。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发展的事实也证明,谁在农民增收问题上有办法,谁就能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
哪个地方农民收入问题解决得好,这个地方就会时时处处洋溢着和谐发展的气息。所以,我们作为农村干部,最应该体现出来的宗旨意识,就是为民谋利、为村庄造福的意识;
最应该体现出来的执政能力,就是把经济搞上去、把发展促上去,最终实现集体增收、群众增收的能力。
第二个角色是文明乡风的“倡导人”。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倡导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在一些村庄,迷信大行其道、赌博大肆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阻碍了农村文明进程。我们作为农村干部,要当好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既要富群众“口袋”,又要富群众“脑袋”。一方面要正人先正己,自觉做到不迷信、不赌博、不铺张浪费;
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农民思想健康、精神生活充实。
第三个角色是群众工作的“明白人”。当前,由于农村改革不断不断深入,加之人们的道德法制意识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农村各种隐性显性矛盾纠纷高度聚集、层出不穷,对村级这个矛盾的“沉淀池”来说,做好稳定工作是重大的考验。有些不稳定因素,如征地拆迁、宗族冲突、干群矛盾等等,表面上看是一个村的问题,但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大局。在这方面,农村干部要有所作为,主动当好群众工作的“明白人”。现在各地都在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我觉得党员联户这个办法就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中得到借鉴,发挥党员作用,主动接近群众,积极联系群众,架好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第四个角色是党的建设的“责任人”。农村党的建设,说到家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在座的大都是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党建的直接责任人,一定要履行好这个责任人的职责。一方面,要带出一个好班子。村党支部书记要靠什么带出一个好班子?关键看三条:一是带头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要是真心为群众、带头往前冲,班子成员就会紧紧跟着你。二是会聚人。一个人浑身是钉子也打不出几块铁来。所以一定要带头搞好团结,把班子成员的心聚得紧紧的,尤其要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齐心协力干好工作。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小肚鸡肠、计较个人恩怨,没有一个不成为孤家寡人的。三是讲民主。村支部书记是班长,不是家长。大家的事要大家议,多和班子成员商量,多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带出一支好队伍。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村常年不发展党员,只要发展党员就是“家族党”;
有的村发展党员不坚持标准条件,挖到篮子里就是菜;
有的发展党员不讲程序规范,导致出现违规问题,等等。党员问题不解决,村级班子建设就没有源头活水。希望我们的村支部书记一定要着眼村子的长远发展,着眼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坚持标准条件,坚持公道正派,坚持程序规范,切实把那些综合素质好、村民公认、作出实绩的优秀农民发展入党,绝不能任人唯亲,从个人私利出发,在“小圈子”中发展党员。这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对发展党员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
三、抓住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重大机遇,解决“我们为群众做什么”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个人理解,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基层社会上层建筑的新变化。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不是简单的事务性服务、社会化服务,而是从党建理念到组织架构、到运行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型,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凝聚党员群众,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前几年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话说的很直白,但很实在:“当干部就得给群众办事,不办事大家都不找你了,你这干部当的还有啥劲头?”也就是平常老百姓说的:“你想当甩手掌柜的,最终结果就是被人给甩了”。那么,按照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我们要为群众做什么呢?我觉得:
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群众都是主体。我们干部的工作就是服务群众。在这里,首先要厘清“服务”的范畴。我感觉,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服务,有效引领农村发展是服务,培训教育干部群众是服务,改善民生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也是服务。因此,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首先增强服务意识,以服务为导向找准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无论是带领群众致富、还是兴办公益事业,抑或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一切村级工作的出发点都只能是服务群众,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乡村治理。我前面说过,现在有不少干部怀念“大包干”前的那种农村管理模式,手里有权、一呼百应。这种怀念,我想只能是一种永远的“怀念”了。时代在变迁、形势在变化,我们不能再抱有那种“管理”心态,只有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工作方式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中,才能在强化服务中体现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我市有位党支部书记XXX,2008年任支部书记时,村庄不仅没有收入,还欠着不少外债,如今全村农副业总收入达到XX余万元。XX的经验只有两个字:服务。不管手头有多繁杂的事,只要群众找到,那就马上去办。这种服务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实践证明,服务出感情,服务出和谐,服务也出生产力。
第二,要夯实服务基础。去年,组织部对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情况搞了一个摸底调研,相当一部分村是没有一分钱收入。这个时候,“钱”就是“政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村,如果连基本的运转经费都没有,又能拿什么给群众服务?如果连一点服务都不能提供,又凭什么让群众来听你的话?农民最讲实际,谁最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帮他们实现自己的利益,他们就拥护谁、支持谁、跟谁走。如果村里没钱,不能给群众办事、服务,群众平时也就不再指望村干部,关键时候村党组织就很难一呼百应。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我们在座的支部书记应该都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我们专门组织两个镇(街道)相关同志到杭州、苏州等地,学习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杭州的很多村庄,都有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有的发展“边角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集体闲散边角地种植苗木,集体出土地、企业供苗木、村民来管理,按比例分成;
有了一定收入后,又采取“集体+村民”的形式,提高分成比例,其中一个村采取这种方式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0万元。有的依靠合作富村,党支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村集体以管理方式入股分红。有的通过盘活资产增收,对村内闲置院落进行修整,完善配套设施,引进加工项目,靠租赁闲置院落增收。肥城的经验说明,集体增收不是没有办法。从我市情况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例子也很多,都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案例。但更多的村庄是求富无门、抱残守缺,有的村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集体资产没增反而减;
有的村带领群众致富不成反“致穷”。
第三,要提升服务能力。我们常说:“能力无大小、责任有强弱”。意思是说能力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只要秉持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这些年,我们在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能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市委党校,每年拿出主要精力举办培训班。应该说,农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素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发展的任务、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里统一组织培训的能力有限,在这里希望我们农村干部主动加强学习,做到“五勤”:一是脑要勤。“行成于思”是古人总结出的一句至理名言。农村干部肩负农村发展的重大责任,要搞好农村工作,不勤于思考是不行的。宁静以致远,静下心来思索,才能理清发展思路。二是眼要勤。要多读书、多看报,善于用最新知识武装自己头脑。学习不仅是增长才干,而且是加强修养。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话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经常汲取新知识的人,的确是有魅力的人。三是手要勤。这里的手勤,主要是我们农村干部要善于动笔,坚持记笔记,坚持作记录。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不但可以准确记忆已完成的工作,而且有利于将自己一些好的想法、群众一些好的建议记录下来,形成服务群众的新思路、新办法。四是脚要勤。一要坚持每天在村里走一走,了解本村各方面情况。二要经常到外面走一走,了解其它村庄工作经验和教训。五是嘴要勤。要和群众多沟通,向上级多汇报,与外村多交流。
再有几个月就要开始“两委”换届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已有心理准备,肯定有的同志志在必得,有的同志心情忐忑。面对进退流转问题,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不管是进、还是退,希望大家都能够尽心尽力做好眼前工作,无论是不是“最后一班岗”,都要郑重其事地站好。在座的大都是村里的支部书记,我觉得这种起码的党性意识是有的。今天就讲这些,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