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党史教育意义_困境与对策_尹鑫,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是肩负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中坚力量。从党史教育本质出发,它为青少年实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整体转向提供了多重可能性,实现党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期盼。然而,当下党史教育在培植青少年过程中,遭遇了教育形式平面化、教育实践单薄化、教育效果短时化的现实境遇。因此,亟须利用仪式化育、探索青少年党史教育形式的有力载体,观照殊异孵育、构建青少年党史教育过程的层次模型,聚焦终身涵育、延展青少年党史教育效果的影响理路,全面推动青少年党史教育。青少年 党史教育 民族复兴 政治信仰摘 要关键词党的百年历史承载着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范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
“要抓好青少年学习党史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 。因此,实现全面推动青少年党史教育实践模式成为新时代育人领域的重要命题。一、青少年党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基于教育立场的视角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和教育,能够引领青少年翻开党的百年探索。这被实践证明了的奋斗史、发展史和实践史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构筑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意蕴所在。1.明通党史教育的发展真理明理是青少年筑牢思想源的切实抓手。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都与这个发展真理息息相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在思想上对党的全面建设,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关键因素和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经历了极为艰辛的实践。但在党的坚定信念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转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先进理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从上述党的非凡历程上看,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期盼,它们以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成果促成青少年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2.增强党史共识的自信姿态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共识之“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 。正如学者所言:
“道路自信属于对国家前途与人民福祉的追问与探究,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发展方向的自信;理论自信指向对社会发展实践的概括与表达,蕴含着理论自信的不可替代性;制度自信是推进中国发展进步的保障标识,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性和优越性;文化自信散发社会主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光芒。”[4] 可以说,“四个自信”为新时代青少年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全新导向与核心参照。一方面, “四个自信”的提出,从文化素养层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另一方面, “四个自信”的解读,从实践能力层面升华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在理想信念的导引下,青少年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融合,立志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重任。3.崇尚党史锤炼的政治本色传播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价值理念,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直接表现,也是我国社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意义、困境与对策尹 鑫 陈含笑 徐 洁(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杭州,311121)2021 年 9 月 1 日 投稿网址:www.jxygl.com.cn 10 · ·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集中认知与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史和长期实践对道德精神本质做出了最高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随着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5] 。作为新青年,传承与发展美德精神是我们保持与党同心同德的应有之义。首先,崇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其功能在于对青少年的外在行为和内在修养发挥隐形约束力,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青少年应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水平。其次,崇德是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群与己关系的稳定剂。从关系本质上看,青少年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群体的回归。在此境遇下,个人的价值追求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话语体系中焕发新的活力。4.经历党史奋进的实干笃行中国共产党用实干品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境遇中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中生成的“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维护并支撑着同党共命运的底色。继而团结人民通达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屯垦戍边的新疆兵团精神” “保卫国家安全的两弹一星精神”等。中国共产党永葆强大生命力最终带领人民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无畏艰险的抗震救灾精神” “定位科研的载人航天精神”等 [6] 。时至今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大考中,深入贯彻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立体防控,全国同舟共济共同举起了抗疫的伟大旗帜。从此意义上说,缕析中国共产党直面重大挑战、防范重大风险、消解重大阻力的壮丽史诗,是青少年学习党史教育的内在需求。这恰恰是激发青少年力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共通点,是传承党史智慧的原动力。二、青少年党史教育的现实困境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托举青少年筑牢梦想之基、补足信仰之钙、把握价值之舵的教育范本。青少年阶段正值“拔节孕穗期”,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关键时期。然而,就当下中小学党史教育发展境况而言,教育形式平面,教育实践单薄,教育效果短促。1.教育形式平面,淡化学生的认知性教育形式的选择是保障党史教育顺利开展的推进剂。正如学者所言:
“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探索符合其要求的党史教育形式、方法与手段,并不断改进和丰富教育内容,力求生动活泼,行之有效。”[7] 回瞰当下青少年党史教育形式,存在两个相连的误区:一是将百年党史的传承置换为单向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传播,由于缺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党史鲜活体验,导致学生对党的光辉历程尚未形成系统性偏爱;二是拘囿于党史渗透的抽象形态,无法配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导致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对党的理性认知还存在不足、不够、不深的难题。一旦将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过渡埋首于青少年的认知结构中,便会造成党史营养的显著缺失。2.教育实践单薄,隐匿学生的主体性青少年党史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共生共融的完整体系。只重视知识灌输,会引发适得其反的效果,青少年甚至产生对学习党史的抗拒。只注重实践活动,青少年无法构建牢固的党史理论体系,极易走向肤浅化、表层化。聚焦当下学校教育,囿于青少年处于升学的关键阶段,简化实践活动、集中知识传授,是造成青少年党史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学生发展观的话语体系来看,青少年的党性素养被严重限制,呈现的却是爱党情怀实践素养的取缔。可想而知,这种缺失即使后期弥补,也无法回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教育理应给予青少年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点燃青少年对党坚定不移的火苗。3.教育时效短促,忽视学生的发展性新时代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在系统感知党的百年奋斗史基础上,为青少年的党性意识、服务能力与精神构筑坚实保障。但当下青少年党史教育渗透效果参差不齐,具有短时效应,甚至对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英雄典范产生陌生感。究其原因,一方面,青少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未形成根源意识;另一方面,青少年党史教育主导者的缺位。不难看出,党史教育者需要有丰富的专门研究党史的经历,但目前教师队伍中,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还未落到实处。三、破解青少年党史教育困境的对策基于建构的爱国层次性模型,我们发现不同阶尹 鑫 陈含笑 徐 洁: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11 · ·
段的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和情感具有殊异性特征。这也意味着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平面单一的实践活动,而是有着层次不同的丰富内涵。因此,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同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采用侧重点不同的实践策略,从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国家、热爱国家,进而维护国家。1.仪式化育是探索青少年党史教育形式的有力载体青少年要把党的光辉历史研究好离不开仪式活动的展演性,因为它在加深青少年具化理论认知、增强党性修养、明晰行动规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首先,仪式活动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导向功能。关于青少年党史教育的仪式礼仪以爱党、爱国为主题,致力于将青少年群体打造成为党史的讲解者和弘扬者。“目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情感,依据各级各段培养目标设计系统性、连续性的仪式环节,旨在将国情教育、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重要资源渗透进仪式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外部力量推进青少年党史教育,促动青少年切身体会仪式活动中传达出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培养他们的党性情怀。”[8] 其次,仪式活动须有效发挥载体育人功能。仪式活动中充满对党的物质形象的唤醒。将党史教育与党建场域、历史器物、人员讲解进行有机联系,能够使青少年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改革、建设各个历史阶段的丰富经验和宝贵精神。2.殊异孵育是构建青少年党史教育过程的层次模型在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青少年的发展特性,不能简单复制其他群体的孵育方式,而是积极探索富有青少年气息的党史教育层次模型。一是基础性层次。此时的青少年仍然需要具有象征性教育资源的支撑,极易受到与党相关情境的感染。例如,升国旗仪式,当学生仰望国旗冉冉升起,心中对国家的情感油然而生。二是过渡性层次。青少年会自觉反思个体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形成属于自己对国家、对党的完整性认识。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一些对错问题。这意味着教师、家长应给予青少年科学规范的践行指引。三是稳固性层次。大部分青少年进入高中时期,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转换,即从少先队员跃迁为光荣的共青团员。学校教育可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手段稳固学生内化的价值理念。3.终身涵育是延展青少年党史教育效果的影响理路开展党史学习与教育是陪伴青少年成长成才和精神对接的重要依托,其主要的价值追求是,引导青少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中追本溯源,寻找建党的思想理论知识、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等资源共同存续的通道,成为链接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的纽带。助推党史教育对青少年的终身涵育功能在于将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一,抓好教材主渠道、思政课主阵地的集中教育是延展青少年党史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以中共党史为切入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深入挖掘党史中的杰出人物与历史结点的重大事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教材 [9] 。与此同时,将党史理论学习落实在思政课堂中,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员的形式传递党的发展、壮大、巩固。第二,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不间断的学习实践活动。无论何时,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青少年养成主动学习党史知识,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青少年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0] 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红色实践活动以厚植全体青少年持续性的爱党、爱国之情。参考文献[1] 本报评论员.学党史 - 悟思想 - 办实事 - 开新局[N].人民日报,2021-02-23(003).[2] 程伟.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经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4.[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1).[4] 黎展毅,苏庆. “四个自信”与青少年思想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8):43-45.[5] 耿鹏丽,马晓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背景与逻辑理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1):38-40.[6] 田永静,颜吾佴.以红色精神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134-137.[7] 李飞.以史为鉴 - 明德育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5):37-38.[8] 张智,马琳.仪式礼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9(04):118-122.[9] 宋学勤,罗丁紫.论“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21(03):73-79.[10]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责任编辑 王 颖】尹 鑫 陈含笑 徐 洁: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12 · ·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