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规范学生上网行为,许多高校相继作出不允许大一新生自备电脑的规定。本文对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的实行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网络禁令制度实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禁令;校园网;学生管理
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化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必备媒体。然而,网络在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的同时,日益凸显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近年来,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导致学业荒废,健康受损的案例层出不穷,其影响波及家庭及学校。
为规范学生上网行为,许多高校相继作出不允许大一新生自备电脑的规定,但有些学生仍能通过各种办法在寝室上网。且由于学校能够上网的场所有限,大量学生涌入校外网吧。一般电脑禁令是针对大一新生的,对高年级学生的电脑使用不作严格限制。这种“一年禁三年松”的模式,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展开了此项调查研究。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内六所高校,在掌握了翔实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实施以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浙江省内六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当面访谈法、分析总结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及文字信息。
鉴于问卷调查开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此次调查面向浙江省内六所高校学生、学生家长及校方管理人员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确保其如实填写,并完成反馈工作。面向学生的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具体方式为寝室走访、定点发放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5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为97.1%。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占58.5%,大二学生占18.6%,大三学生占19.0%,大四学生占3.9%。由于大一学生是网络禁令管理的对象,亲身经历网络禁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故着重调查大一学生。面向学生家长的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86.2%。面向校方管理人员的调查采取逐个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为95.2%。
此次调查随机选取部分学生、学生家长及校方管理人员作为重点调查对象,进行当面采访,了解各方对网络禁令制度的看法,并分析对其态度观点差异的缘由。
二、调查的基本结论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就实行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的效果、利弊,各方对其理解以及态度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禁令效果不理想
在实行网络禁令制度的高校中,大一新生自带电脑的现象仍较为普遍,部分学生甚至在未征得家长同意硬带电脑或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带电脑,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电脑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表明了家长未对学生自带电脑的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在受调查的293名大一学生中,有188名学生自带电脑,占样本总量的64.2%。其中,46.4%的学生自带电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32.5%的学生自带电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浏览新闻、聊天、看电影、玩游戏、更新个人主页),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自带电脑主要是出于学习交流的需要。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的网络禁令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而且,学校实施网络禁令的管理成本也较高。这需要学校调整相应的管理制度,作出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需要的科学决策。
(二)网络禁令制度弊大于利
不可否认,实行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有其积极的一面。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强制大一学生减少上网时间,降低上网频率,督促其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对沉迷网络、游戏成性的同学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电脑属于贵重物品,一旦在学校失窃或者遗失,会使学校和学生职责不明确,极易导致双方发生纠纷,而在一开始就实施网络禁令可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总的来说,对学校而言,实行该制度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也有利于和谐、绿色校园的建设。
然而,实行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的弊端不容小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有效工具,计算机、英语等相关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借助网络来实现。网络禁令截断了学生网络学习与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阻碍了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交流。出于学习与娱乐的双重需要,同时受学校能够上网的场所数量的限制,大量学生涌入校外网吧。而网吧内部卫生条件较差,人员鱼龙混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给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再者,对大一学生实行“一刀切”的网络禁令,这限制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接触社会的能力,使其无法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且电脑禁令大都是针对大一新生的,对高年级学生的电脑使用不作严格限制。这种“一年禁三年松”的模式,极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
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具备自制能力的,可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因一部分自制能力差,沉迷网络的学生,而对全体大一学生都实施网络禁令的做法,弊大于利。
(三)学生与校方对网络禁令的理解存在偏差
学生与校方在对网络禁令的理解上存在的偏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电自带电脑时间问题,二是实施网络禁令的原因。
学生意愿自带电脑的时间多为大一,对电脑的需求程度较高。学生对电脑的强烈需求与校方对电脑的严格禁止形成巨大反差,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而校方虽普遍赞成电自带电脑时间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而定的观点,但还是认为恰当的自带电脑时间为大二或大三。在配置电脑时间上的出入,极易引起学生与校方的对立与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对双方都不利。
学校基于新生自控能力薄弱的判断,作出不允许大一新生自带电脑的规定。但由于学校没有对这一制度作比较深入的宣传,导致有些学生的误解。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校推行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是为了“控制学生上网时间,使其更好地学习”和“便于管理”,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校方实施网络禁令有另外的意义,如“赚回学校机房成本”,“利于向学生家长交代,推脱责任”等。这表明学生对校方推行网络禁令的原因存在不同认识,这也是导致网络禁令实施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学生与校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双方理解存在偏差的原因所在。
(四)各方对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持不同态度
调查发现,各方对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持不同态度。
学生对其看法不同。总体来说,持反对态度者居多。大多数学生认为,电脑禁令的实施使其对网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令其自由发展受到了限制,且存在反抗心理。而持同意态度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高年级学生。按常理来说,高年级学生应该是反对网络禁令的有力盟军,但究其原因,不难查明:高年级学生已渡过“一年禁”时期,对网络禁令有切身体会,更倾向于实施网络禁令,表明其确实存在有利的一面。
家长对其看法不同。总体来说,持赞成态度者居多。大多数家长认为,网络禁令是对大一新生监控管理的有效途径。推行网络禁令制度,可减少其上网时间,降低其上网频率,敦促其合理安排时间,对学生有极大益处。虽有部分家长持反对态度,但反对理由大多是对网络禁令实施效果的怀疑,而不是对制度本身的否认。这反映出家长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网络禁令是有必要的。
校方管理人员对其看法不同,其中支持与反对该制度的大致各占一半。可见,虽然校方已经实行了网络禁令制度,但学校内部管理人员对网络禁令制度仍存在不同的认识,这将影响这一制度的执行。
三、关于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的几点思考
经调查发现,大一学生网络禁令制度存在管理难度大、矛盾争议多、实施效果弱等弊端,建议更改该制度:学校可不严格限制大一学生自带电脑,但仍应采取一些措施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为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以真正实现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目的,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用最大化,努力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加大管理监控力度
学校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可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从技术上进行控制,从管理上进行细化,从手段上进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要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或指南。为规范网络行为和秩序,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通过制定、完善并执行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大学校园网使用与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网络的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从制度上进行规范。
二是要革新技术监管,阻拦不良信息入侵。学校可投入一定的资金、技术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校园安全网络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对网络进行信息的监管和审查,具体来说,就是剔除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限制大学生阅读不健康的内容,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学校要加强网络管理工作,密切关注、积极引导学生的网络学习与生活。
三是要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重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检查和督促:大学生公寓个人电脑实行注册登记制;加强大学生公寓用电控制,签订安全用电保证书;对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约束,如集中规定在每天的早中晚开放网线;对学生的上网流量进行限制,如对宽带流量进行分配;加大检查力度,如各系学生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宿舍,辅导员每周寝室与学生交流,对旷课、晚归或夜不归宿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如果学生已有沉迷网络的苗头,学校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散其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
四是要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手段。学校可根据学生本学期的学业成绩等考核指标,确定学生该学期能否自带电脑。若本学期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下学期学习态度大有改观,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可允许其自带电脑。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硬软件设施建设
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条件,开辟一些电脑上网平台。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指导,以满足学生的上网需要。同时,要加强软件如优秀教学课件、专业学术主页等的建设,引导学生专业学习。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无疑是大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深化专业学习的重要阵地。学校应不遗余力地扩充电子阅览室中电子文献、期刊杂志等内容,优化网络资源结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
二是加强学校特色网站建设。学校要认真组织人力物力,搞好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网上校园,以降低大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概率。如学校应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定期在学校网站上安装一些实用性强的新软件供不同专业的学生下载使用,不定期更换国内国外优秀网站链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是加强教师个人网页建设。鼓励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各自学术领域有一定建树的名师建设并推广自己的教育网站。各学科教师可充分利用网页、讨论版、聊天室等各种网络技术和通讯手段,及时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用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营造一种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可避免因为校园生活的单调枯燥而过分沉溺于网络的行为,把一大批沉溺于网络的学生从网络中吸引出来,减少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
一是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体有举办音乐会、邀请交响乐团来校表演等形式。学校可以此为契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亲近高雅艺术、领略大师风采的平台,培养其审美素养,培育其高尚情操,塑造其健全人格,扩大其知识层面。学校可通过艺术教育这一途径,将大学生培养成涵养丰富、发展全面且具备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如学校可组织挑战杯、新苗杯、创业设计大赛等,以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可确定某些学科竞赛为重点项目,为其配备相应的导师,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组成团队,强化其团队合作意识,使其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设计比赛。如学校可组织网页设计大赛、简历设计大赛、校徽院徽设计大赛等,以引导学生真正将网络用作一种学习工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通过举办与网络相关的比赛,可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力量,将网络更多地用于查找资料、下载课件、熟悉软件等对学习有益的方面。
注释:
①网络禁令即指电脑禁令。
参考文献:
[1]秋鑫.大学生购置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第Ⅰ期.2003.3.
[2]钱达理.大学生上网行为调查分析及正确引导[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第3期.2009.5.
[3]赵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合理引导与适度规范[J].中国成人教育工作研究,2007.12.
[4]时爱福,华丽,李爱华.大学生网络行为及高校网络管理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第10卷第5期.2008.9.
[5]付国华.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2005.2d.
[6]王力尘.大学生网络文化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2007.2.
[7]王超,马立丽.对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8]谢萍.论高校的网络教育和管理[J].信息化技术与创新管理第27卷第5期.2006.
[9]刘秀元.网络健康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17卷第12期.2004,12.
项目来源:2011年度嘉兴学院重点SRT计划项目课题。
作者简介:潘包婷(1992-),女,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嘉兴学院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