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宣讲报告授课讲稿,供大家参考。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35.58kb
安卓手机可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
电脑可以登录PC版微信打开资料库下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宣讲报告
宣讲人:XXX
(2018年4月X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相信大家都看过。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的著作之一,无论是第一卷,还是第二卷在国内外都是持续热销,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为什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国内外从政要,到学者,到普通群众,对这本书都这么欢迎?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从中可以窥见中国领导人治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奥秘,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魅力的提升。
当前,全党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么学什么、怎么学?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内容都集中体现在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这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党员干部不仅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系统深入学,更要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精神实质。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意义
在全党全社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中外读者见面了。这本书连同2014年9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为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权威教材,为国际社会增进对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提供了一把钥匙。
毛泽东同志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这一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以“8个明确”“14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战略和战术相一致,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引领时代的科学理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展现力量的时代舞台。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这一认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伟大斗争呼唤着新的理论指引,新的伟大实践推动着理论创新步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在独特的中国实践中顺势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中开创的,最重要的标识就是创立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以其深刻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从根本上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也必将有力指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归结起来,新思想与新时代相生相成、共进同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实践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孕育并走向成熟的,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扎根广袤中国大地上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这种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伟大实践,聚合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具有无比深厚的现实基础、十分鲜明的实践特色。这一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大智慧谋划大格局,大手笔续写大文章,是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升华凝结而成的思想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年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的精华养分,从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探寻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客观规律,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成果,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宏伟目标,贯通党的使命、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福祉、民族的命运,贯通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成为当今时代最富中国味、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能够深切感受到,“人民”二字强调得最多、分量最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是引领亿万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这一思想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初心是人民、使命是人民,把人民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
最根本的指向依归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居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提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最质朴的情感底色就是人民情怀,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着眼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聚焦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的科学理论,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集中表达,得到亿万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凝聚和激发了全体人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观照人类共同命运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领袖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在这样一个世界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恢弘视野、战略思维,鲜明提出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一思想基于中国实践和中华文化,提出了解决人类问题、建设美好世界的独特创见,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体现着世界各国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汇聚着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国际上关注中国的各界人士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循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可以找到破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管用的密码密钥,就可以发现既能够加快发展又能够保持自身独立性的现代化新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特色。这一思想着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揭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所系、利益所系。这一思想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克服“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起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符合时代发展和长期执政要求系统完备的党建理论体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一思想紧紧围绕完成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坚强意志,体现了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相统一的高度自觉,在管党治党实践中引领了党的革命性锻造,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极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坚持学懂、弄通、做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重要著作,准确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通过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增进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忠诚维护核心、坚定看齐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学习这一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贯通起来,同掌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真功夫苦功夫。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更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谈中国、论世界,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品味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梦想追求,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喜欢引用的一句诗。与他对人生的自信相比,在这本书中透露出的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烈自信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2014年9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修订,改称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由外文出版社面向海内外再版发行。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截至目前,该书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24个语种、27个版本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文献。
党的十九大后,为帮助国内外读者系统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2017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出版发行。第二卷中文版全书569页,分为17个专题,99篇文章;
3组,29幅图片。
17个专题分别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将改革进行到底;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定文化自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美丽中国;
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7个专题中,第五个专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篇目最多,共12篇。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3组图片分别为。
第一组是扉页后的挥手照片1张,下有个人签名。
第二组图片包括,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
2015年4月3日,在北京朝阳区孙河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2015年9月3日,“九三阅兵”;
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
2016年11月1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
2017年7月1日,考察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情况等历史瞬间。
第三组图片包括,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北京APEC期间,与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前往种植亚太伙伴林;
2015年4月24日,在印尼万隆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缅怀先贤的“历史性步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
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出席亚投行开业仪式,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
2016年9月4日,杭州G20峰会,习近平与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入会场;
2017年9月4日,习近平在厦门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历史瞬间。
总的来看,两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国内外读者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
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体现了人民至上。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等等。在中国社会,“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是纯粹的思想实验,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建设乃至外交国防各个环节的基本遵循与现实形态。
——在回应人民的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方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切入,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加上了一个“更”:“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所有这些都是要给予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治国理政不仅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绝对获得感,更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相对获得感;
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获得感,更要有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把全面消除贫困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置性要求,守住底线,补上短板,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把“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重要的内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力争让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至上”,不仅是为人民治国理政,更要能让人民治国理政。人民“共享”归根结底来自人民“共建”。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填补了选举民主之外的权利空白,有效解决了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权利跛脚”现象,让人民不仅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更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把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人民群众改造历史的锐利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中最亮丽的莫过于全面从严治党。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事情,与以人民为中心没有关系或至少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全面从严治党,直接的结果当然是为了让中国共产党更先进、更优秀、更强大,但是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管用、更好用的工具来创造历史、来改变世界。人民群众通过中国共产党让自己真实拥有了创造历史的现实力量。有了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政党,有了这样一个党领导下的国家和政府,人民群众就更有力量、有途径、有手段在与市场、资本等外在力量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按自己的意志塑造市场、驾驭资本,让市场与资本“为我所用”,而不是“反客为主”。
第二,体现了斗争精神。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饱含深情又旗帜鲜明地讲了这么一段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确实,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没有斗争就没有动力,没有斗争就没有希望。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如此,世界社会主义五百余年的演进历史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史是如此,今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改革发展更是如此。
“必须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主张写进去的一句意蕴极为丰富、意义极为重大的话。五年多来,这句话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种精神状态,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创新的重要保障。这句话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反复被强调、被重申。按收录时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真刀真枪推进改革》,其指向同样是进行伟大斗争。既有利益格局、既有行为模式、既有思想观念、既有价值标准等等,都会力求“维持现状”。要想“杀出一条血路”,不能沉迷于田园牧歌,不要幻想一团和气,而要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中国社会不渲染斗争,但不回避斗争。准备好斗争,或许就没有斗争;
不准备斗争,斗争必将找上门来,这就是辩证法。当然,在中国社会进入发展起来以后的阶段,进入从大国迈向强国的阶段,斗争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进行这些斗争或许会流血或许不会流血,不流血的斗争可能更严酷;
这些斗争或许是公开的或许是不公开的,不公开的斗争可能更艰巨,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治国理政新境界,必须实现这“惊险的一跃”。
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还要勇于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止在一个场合,不止一次谈到“革命”。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不忘革命初心”,再到“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革命的情怀溢于言表。这些内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同样俯拾皆是。革命就其本源意义来讲是革故鼎新,是辞旧迎新;
其方法论的特点是根本性的变化、深层次的变动,是完全彻底的改变;
其价值指向是向好、向新、向善,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哲学的层面上,“斗争”“革命”“改革”“创新”相当于同义反复,其价值指向与实践归宿是完全一致的。
革命当然是为了最终改造客观世界,但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主观世界。所以,对于今日中国共产党来说,革命最关键的是自我革命,革命精神最突出的是自我革命的精神。在60多年的长期执政,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成员甚至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已经有意无意地被各种利益集团“围猎”,蜕化成代表既得利益的人,开始背离初心、背叛信仰;
他们的一些行为、一些做法已经开始严重阻碍中国朝着更加持续健康、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社会的方向前进;
他们设计主导的一些体制机制已经开始蜕化为小圈子小群体利益的避风港。革命者首先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能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解决自身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不仅勇于对近现代以来西方社会制度、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彻底的革命,勇于对既有保守僵化教条的制度体制及发展模式进行坚决的革命,还勇于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出现的那些我们自己这数十年来亲手推动的、亲自实践的,曾经管用也好用但现在越来越不能用也不应该用的制度体制及发展模式进行义无反顾的革命。在不断革命的过程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新境界。
第三,体现了世界情怀。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深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独善其身,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更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过世界眼光,没有淡化过全球意识,而是始终把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放在一起谋划,在担负起优化改善全球治理责任的同时实现对国家的更好治理。这一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体现得尤为充分。第一卷18个专题,有4个专题讲中国与世界关系;
第二卷17个专题,又有4个专题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世界观”。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世界观”突出体现在对待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与态度上。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去经济全球化、反经济全球化的动作频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中流砥柱,举起了捍卫推动改善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扩张走向世界,尽管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社会遭受的西方列强侵略其实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形式,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社会本来还是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发展状态也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实现。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各种国际场合,从G20杭州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到世界经济论坛倡导推动经济全球化,更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建自由贸易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举措,事实上建构起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新样态。
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一种世界情怀,或者说是天下情怀来建构21世纪经济全球化,其核心价值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经济全球化把世界作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让所有人荣辱与共,不论大国小国,不论发达还是欠发达,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共赢、共商、共建、共享中,让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成真。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方案”,中国要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特色”名为“特色”,但眼光是世界的,情怀是人类的,思维是整体的。“特色”思考的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平发展这一普遍问题;
“特色”回应的是如何让一个社会中更多的人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这一共同期待;
“特色”体现的是在既定的生产力框架下如何让制度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一一般性规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实践对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是管用的,至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独木桥”,“中国方案”提供了一条极其可靠而又现实的途径;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要想走出自己造就的国际乱局、国内困境两难局面,“中国方案”也是一剂良药而且还不苦口。
当然,“中国方案”不是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制度体制模式,也不主张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这是一种新世界观、新价值观和新方法论,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道路设计与制度建构。中国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并不否认在很多时候改变了世界观也就改变了世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一带一路”的百花园、顺风车,再到文明多样性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以及全球治理体制的“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等等,当这些理念越来越为世界所接纳、所认同、所践履时,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体现了知行合一。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能变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连说“好箭”就是不发射。好箭是用来打靶射“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拿“马克思主义”这个“矢”来射中国这个“的”,解决中国的问题。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来看,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功夫。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撰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要成果之一《实践论》的时候,就将其副标题命名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知行合一对于以实践为基本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意义尤其重大。在一定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也有一个知行合一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解放思想怎么阻力这么大”的慨叹,其原因就在于知行未能合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甚至可能更复杂、更棘手。面对这一切复杂、棘手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靠说漂亮话不仅远远不够,甚至还会贻害无穷。邓小平同志当年还讲过一句斩钉截铁的话:“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评价一个政党、评价一个党员,不仅在于你说了什么、说得如何,更在于做了什么、做到什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知行合一。“我们说了不是白说,说了就必须做到”“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
正因为说到做到,知行合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转变作风反腐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现在大家都在讲“新时代”,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新时代不仅是时间概念,我们走进了新时代;
这一新时代更是实践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知行合一,开创了新的时代。过去有个比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年走过了西方社会300年的历程。这个话甚至还可以接着说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也相当于走过了中国社会过去40年的历程。
知是真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行是真行,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精神把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以知之深推动行之笃,用行之实促进知之更新、更深。知行合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人民至上、斗争精神、世界情怀、知行合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正是这些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焕发出耀眼的真理光芒。
三、要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认真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对于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引领我县在新起点上再创新局,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肩负起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大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学习研讨,制定计划、列出专题、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各级党校、工青妇等要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形成学习宣传贯彻的强大合力。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各专题内容,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重大调研谋划发展思路,按照近期、中期、长期的要求,分轻重缓急,排出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进,确保每一个阶段都有实实在在的成果。
二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案头卷、必读书、座右铭,注重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中国和世界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理解。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宣传,县委常委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下沉到基层一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农村社区、田间地头和人民群众中。基层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面向党员、面向群众开展宣传宣讲,激励全县人民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权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