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上海体悟实训成果报告——创新渠道善用资本实现资本运作新模式

上海体悟实训成果报告——创新渠道善用资本实现资本运作新模式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04 15:00:03 点击: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体悟实训成果报告——创新渠道善用资本实现资本运作新模式,供大家参考。

上海体悟实训成果报告——创新渠道善用资本实现资本运作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资本市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对外开发程度和资本流动活力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迭代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风向标。近日,首批赴上海实训金融组队员到到岗实训,实地走访相关企业,详细了解了企业上市、资本运作的有关流程,并就设立产业基金、推动资本运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

近年来,上海作为证券行业机构最为集聚的城市之一,这一集聚效应还在不断扩大。上海上市公司数量、质量、市值均稳步上升,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在全国4464家上市公司中,上海就有373家,占全国的8.4%。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地区已有证券公司28家,证券分支机构90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64家,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此外,36家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市值8981亿元,全国占比27%,募集资金总额1078亿元,全国占比36%,市值与募集资金均列全国第一。在两个数值第一的背后,既有上海开放的政策、快捷的渠道等环境因素,更有专业的人才、优质的服务为其助力,不断吸引资本企业落户上海,推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高度融合。

滨州自2002年以来,致力于搭建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对接、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先后举办十二届银企合作促进会、六届资本对接大会,重点围绕滨州“十强产业”,推动产业与金融、企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不断深化资本对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的加速作用。同时,依托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提升规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布局,不断拓宽资本市场运作的渠道和规模。而滨州国投国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获批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以来,以基金为平台,吸引全国优质资本、产业资源落地转化,全面赋能“双型”城市建设。滨州围绕资本市场、产业基金多措并举,为探索“富强滨州”高质量发展之路积蓄经验和力量。

一是拓宽资本市场,用好“浦江之光”样本。2019年7月31日,上海发布了《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即“浦江之光”行动),明确资本市场借力发力的“一二三四”,就是完善一套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的协调推进机制,搭建科创企业和政策工具两个资源库,来服务企业孵化培育、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三个关键环节,集聚金融市场、股权投资、长期资金、中介机构四类资本要素,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更为资本市场运作储备源源不断的优质力量。对此,围绕滨州“十强”产业,进一步细分产业中的头部企业、高新企业和瞪羚企业,摸清家底,建立企业库;
既要出台普适性的上市辅导和奖励奖补政策,更要针对主板、科创板和新三板差异化订制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储备优质企业资源,抢抓北交所这一新赛道。同时,大力推进关键环节、共性问题攻关,不断推动金融市场深化改革,持续用好银行这一间接融资主渠道,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服务推动规模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提高投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是立足十强产业,扩容产业基金规模。黄奇帆在2021全球PE论坛主旨发言指出,截至2020年底,我国母基金管理总规模2.78万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2.2万亿元。目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14年成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也只有大基金这样的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本扶持,才能支持我国在当前背景下,实现半导体产业的弯道超车。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有多少,直接决定了落地项目的规模和支持力度,对于尚未通过市场验证的前沿科技、概念产业,不敢试水,对于资金需要大、需要政府陪跑的潜力项目、中试企业,后劲不足。特别是基金的设立一般需要政府20%-30%的资金配比,专业基金管理人才的缺失,加剧了基金设立难、运用难、监管难的窘境。当前,有没有一支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基金、基金的规模有多大,直接制约着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对此,依托“一城两院”科技、金融集聚优势,顶层设计以政府产业基金为主、私募股权基金等多种业态构成的产业基金体系,坚持以企业上市为导向,探索建立投资成长期新兴战略企业的创业引导基金,以工信、发改、财政为核心,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配套引入国内外专业基金管理团队、私募中介服务机构等,在整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金、国内外资金投向滨州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构建产业发展“合伙人”目标城市。

三是培育金融生态,加速专业人才集聚。金融不仅仅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更是城市整体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金融人才往往成为城市招才引智的首选。面对金融人才学历层次高、流动性强的特点,上海通过沪港金融专业大学生交流及考察活动、上海-新加坡金融论坛、上海金融人才实践基地等方式,从校园入手,以产学融合为渠道,实现了金融人才的人岗匹配、快速集聚。对此,滨州要在金融人才引进上打好“组合拳”。首先,要持续做大金融产业规模。2020年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名单665人中,有152人来自投资、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这都提醒我们,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产业需求,更要围绕国内外知名券商、银行等辅助产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出台政策,吸引来滨落户,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机会;
其次,要持续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金融活,经济活;
金融稳,经济稳;
经济兴,金融兴;
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当前,滨州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换挡期,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撑。而这都需要实体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透明公开的诚信体系和风险可控的信贷匹配。只有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才能做到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互融互通、良性发展。最后,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金融人才能不能留住并为滨所用,关键还是要看服务。依托“智者智城”品牌打造,进一步完善人才落户、居住、生活等基础配套服务,制定出台机构设立、税收缴纳、奖补资金相关政策,探索异地金融人才远程办公、大数据联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飞地”,打造宜居宜业的金融生态新城市。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