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7篇(精选文档)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7篇(精选文档)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7篇,供大家参考。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7篇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谜引入

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纽扣。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8+=a+

61+28+72=61+(+72)

718+(282+6)=(718+)+

(b+132)+768=+(+768)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78+29+22。”79+145+21

师:说说怎么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怎么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

板书:a+b=b+aa+b+c=a+(b+c)

3、设置疑问,引入新课。

加法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其它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定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生1:乘法可能有交换律。

生2:乘法可能有结合律。

生3:……

2、提问: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怎样确认自己的猜测?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光荣而又有意义的任务!(要求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自己的合作伙伴)

3、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寻找教学资源)

4、交流。

(1)生1: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2x3=3x2,0x8=8x0等等。两个因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积不变。

生2:我们也是找了两个数,将它们相乘,发现两个因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

生3:我们小组也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我们班有5个小组,每个组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列成算式:5x8=32,也可以用8x5=32。这就说明5乘8等于8乘5。因此,乘法和加法一样,也有交换律。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让刚才说乘法没有交换律的学生发言。

生:我开始以为乘法和加法不一样,可是,我用数举例后发现乘法也有交换律,比如“300x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交换律吗?

生: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书上也有关于乘法交换律内容的叙述,让我们来看看。学生齐读。

师: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axb=bxa。

5、师:学习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生:乘法交换律的作用有很多,第一:它可以用来验算乘法。第二、它还可以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第三、还可以让有些算式变得简单易算。

活动二:探索乘法结合律。

师:乘法是否还有其他运算定律呢,我们一起接下去研究看看。同学们,窗外树木新发的嫩芽正提醒着我们,现在已经是春季,细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最近我们学校也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很多同学们都积极地响应学校的号召。

1、出示例题2:

同桌讨论,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1:先算出一共种了多少棵。

(25x5)x2=125x2=250(人)

生2:先算每组要浇多少桶水。

25x(5x2)=25x10=250(人)

2、全班交流

(1)师:我们来观察两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结果相等。

生2:第二个算式中有括号,第一个算式中没有。

(2)猜想:是不是具备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结果都相等?这会不会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

生1:是。

生2:可能是。

……

师: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呢?我们需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呢?(让学生先思索一会儿)

生:随便说两个算式,一个不带括号,一个带括号,算出结果,看是否相等。

师:同学们觉得呢?---可以。

师:通过一组算式就能验证吗?

生:不能,要多举几个例子。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来验证一下。

(3)学生举

比较这几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结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师:你说得很准确,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住这乘法结合律吗?

(4)师: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板书:(axb)xc=ax(bxc)

(5)师: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

生:我发明了一种好的记忆方法,用手势表示。(边说边演示)用三个手指代表三个数,其中两个手指靠在一起,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第三个手指靠过来表示“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等于“先把后两个手指靠在一起,再把第一个手指靠过来”。

师:这个记忆方法确实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已经验证了在乘法中确实存在交换律和结合律,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能否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1、学生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然后同桌说说运用了什么乘法运算定律。

15x16=16x()

(60x25)x  =60x(  x8)

125x(8x  )=(125x  )x14

3x4x8x5=(3x4)x(  x  )

25x7x4=  x( x4)

同学们互相讲填写的依据,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订正时重点分析最后一小题,乘法结合律并非为了用而用,更要考虑使计算简便。

2、计算23x15x25x37x2

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做,并能说出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请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实际操作计算,进一步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从理解上升到运用。

师: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律,计算时你有什么体会

3、思考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36xx32

例。6=6x300

学生的方法很多:36x25=25x4x9=5x6x5x6=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课本3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3×4×5 8×(125+11) 2×289×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45×12 125×16 250×64

三、达标训练

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00×9=9×100 2×18=2×18 a+b=b+a

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6+4)×5 6×4+4×5

(8+12)×4 8×4+12×4

8×(7+3) 8×7+8×3

3、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0×6×7=30×(□×□)

125×8×40=(□×□)×□

4、用简便方法计算。

69×125×8 25×43×4 13×50×4 25×166×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疑问吗?

四、堂清检测

1、判断。

(1)4×(25×3)=(4×25) ×3 ( )

(2)7×(18×40)=7×(40×18) ( )

(3)(7×8)×125×15=7×(8×125)×15 ( )

2、计算。

(1)13×50×4

(2)25×166×4

(3)8×5×125×40

(4)125×32×5

3、解决问题。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1—62页例题,及62—63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

  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对于乘法运算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应该说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当今新教学理念的。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结合律相似,但对学生探索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师应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并归纳出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师: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

师: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

板书:a+b=b+aa+b+c=a+(b+c)

师: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的探索规律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1、 大胆猜测。

师: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和迁移能够猜出:

生1:乘法可能有交换律。

生2:乘法可能有结合律。

生3:……

【设计意图】:提出与旧知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动机。

  2、 学习乘法交换律

师: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怎样确认自己的猜测?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光荣而又有意义的任务!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自己的合作伙伴)

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寻找教学资源)

生1: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2×4=4×2,3×5=5×3等等。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积不变。

生2:我们也是找了两个数,将它们相乘,发现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

生3:我们小组也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我们班有6个小组,每个组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列成算式:6×8=48,也可以用8×6=48。这就说明6乘8等于8乘6。因此,乘法和加法一样,也有交换律。

师:你们真了不起!看样子大家已经初步的了解和探索出乘法的交换律了,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交换律吗?

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呢?

生:a×b=b×a(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予以确认,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新规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最近学校要开展冬季三项比赛,每个班的学生都在练习,看!这是老师在校园里看到的景象。(出示图片:踢毽子)

师:你能看图把下面的等式填写完整吗?

3×5=()×()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出示例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体现了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

  3、学习乘法结合律。

生4:我们发现乘法也有结合律。如:(3×4)×6=3×(4×6)。

生5:我们也同意这种观点。

师:我们一起来证明一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出示例题2: 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小组讨论,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1: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23×5)×6=115×6=690(人)

生2: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

23×(5×6)=23×30=690(人)

师:你会把上面的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23×5)×6=×(×)

师: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我觉得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可以直接口算出答案。

师:非常好,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根据运算定律来简便计算,这样能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感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为下面学习试一试部分奠定基础。而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新规律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也写几组这样的等式,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结合律吗?

结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师:你说得很准确,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

生:我把加法结合律里的“加”换成“乘”,把“和”换成“积”,其余的不变。

生:我还发明了一种好的记忆方法,用手势表示。(边说边演示)用三个手指代表三个数,其中两个手指靠在一起,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第三个手指靠过来表示“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等于“先把后两个手指靠在一起,再把第一个手指靠过来”。

师:这个记忆方法确实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师: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相比,用语言完整地表述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人总结规律时的想法,不仅帮助学生规范了数学语言,而且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能创造了足够的空间。

  4、教学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现在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掌握呢?

出示“试一试”上的习题。(1)23×15×2 (2)5×37×2

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做,并能说出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请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师: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律,计算时你有什么体会?

生1:感觉简便了。

生2:计算的时候节约了时间,也不会算错了。

【设计意图】:新授了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之后,直接教学试一试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体会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对计算的简便之处,有利于以后计算时能快速运用。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回想一下,在我们的学习中有没有得到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帮助?

生:我们验算乘法时就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基本练习。想想做做的第1~3题。

发展练习。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写出所有和下面算式相等的式子。

8×6×9=()

【设计意图】:练习的层次鲜明,目标明确; 促进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作业:p62页第4题。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61——64页

  教学目的:

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的语言表述。

  教学设想: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本节设计中,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算式的联系。

在新课展开阶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出题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探求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试验、归纳的探索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在整个知识探索的过程阶段,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和欣赏,感受到运用运算定律的好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没有给出统一的要求,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诶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特征

1、①用鸡蛋盘放鸡蛋,(如图)一盘可以放多少个鸡蛋?

②阳光小区有楼房8幢,每幢12层,每层6户,共有多少户?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

2、汇报所写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

3、研究算式的特征。

①观察5×6=30(个)6×5=30(个)

(6×12)×8=576(户)6×(12×8)=576(户)

问题:这两组算式分别有什么特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交流:每个同学过观察、分析和眼,把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③汇报:让部分同学向全班汇报你研究的结果。

5×6=6×5(6×12)×8=6×(12×8)

二、举例验证、得出定律

1、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有这些特征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验证。

活动建议:①每人自己出题验证

②四人小组中交流验证题,并选一题写在黑板上。

2、小组活动

3、大组汇报、得出定律

①观察各小组出题,找一找每组题有什么规律?引导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③如果用a、b、c表示任意的自然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怎么表示?

a×b=b×a(a×b)×c=a×(b×c)

三、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1、出示算式:8×3××37×4

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出与它们相等的式子

2、比较同学们所写的式子,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种?为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3、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计算下面各题?

396×25×4125×19×88×25×125×4*25×28*125×32

4、校对讲评、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价

四、巩固练习

1、是不是所有的乘法都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呢?

出示:能简算的打“√”,并说出简算的第一步。

25×34×4()8×36×125()43×25×9()

35×64()24×125()36×25()

小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简算。

2、作业: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5×195×4125×17×813×25×4125×56

72×125*25×125×4×9×8*25×48×5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

80+a=a+80()20+30+40=20+(30+40)()

3.通过预习,你知道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2×3=3×2()(2×3)×4=2×(3×4)()

引出课题:乘法运算律。

二、新课讲授

1、讲解

2×3=3×2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师引导学生得出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随堂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4×16 26×37

学生独立做,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2讲解

(2×3)×4=2×(3×4)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1、2题。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6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执教者:李奕华

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这两个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8= 28+30= 25×4= 4×25=

2、在○里填上>、<或=。

30+28 ○ 28+30 25×4 ○ 4×25 师:你发现了什么?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两组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4+6=10

3×5=1

56+4=10

5×3=15 4+6=6+4 3×5=5×3

2、学生举例验证。

3、师生小结。

(二)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观察情境图,同桌之间讨论。

2、说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让学生尝试用a、b代表两个数,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 板书:a+b=b+a a×b=b×a

2、引导归纳、小结。(板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四)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面的计算:

1、观察算式,说说发现。

2、即时练习:完成书本51页“练一练”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书本51页“练一练”第1、2题。

2、“练一练”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

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25=100(人)25×4=100(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

(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

(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11)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3、学习例2。

(1)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25×5)×2=25×(5×2)

(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

(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

(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9)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

(10)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2题。

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1)出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37×2 125×4×8×25

(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反馈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四、作业

《练习册》第14页第1课时的所有习题。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4×25=100(人)25×4=100(人)

4×25=25×4)a×b=b×a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250(桶)

(25×5)×2=25×(5×2)

(a×b)×c=a×(b×c)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