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心得500字合集(完整文档)

2022年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心得500字合集(完整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10 10:15:02 点击: 推荐访问: 史记 史记中的黄帝传说读后感200字 史记优秀读后感600字10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心得500字合集(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心得500字合集(完整文档)

《论语》让我们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如果让你写一篇论语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5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69530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500字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我读了《论语》之后,《论语》给了我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疑惑不解,但在之后亲身体验过后我就全明白了。学校里骄阳似火的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开始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专心听讲,“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课如流水般风速雷池地过去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全都学会了。第二天早上,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在朗朗上口的读着昨天新学的那首古诗,我也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一起读了起来,我一读,就发现了崭新的知识,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也体会过。一次,远方家乡的表妹来我家住了几天,她和我很聊得来,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从不记恨别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学了,然后再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是也很高兴吗?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而来,不也很开心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心里从不怨恨,难道不也是正人君子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学习方法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写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养的,还有的论语是写学习态度的和写人生哲理的,总之,论语如天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繁星一样多,也像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人生的道路,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

读了《论语》,我知道了要温故知新,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

#538805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500字2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56944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500字3

经过这几个月读书、实践、成长活动的学习,使我增添了几分自信,几分沉稳。回想刚走上村官岗位时心里的胆怯、迷茫、浮躁,真的好了很多。

记得刚看完于丹《论语》这本书,心灵就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其实《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我感觉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论语》的这种简单,欢乐的感悟,无论生活有多少困难,都要看到进取的一面,找个欢乐的一面去理解生活中的每件事。于丹教师利用她独特的个性视角,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梦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记得于丹教师说记住《论语》中一个字,一生就够用了,我觉得有道理。人想过的欢乐,首先要学会宽容,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恕”,这个字包含了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态,能够学会“恕”,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必须是欢乐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当然,想做到这个字是不容易的,能够把所有的世事都用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么生活中就没有什么是欢乐的阻碍了。在这个新时代,除了为生计忙碌、奔波之外,我们总是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在寻找一个属于自我心灵的家园。应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各种欲望,总会想为自我的心灵安个家。

在当今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下头我就结合自我的实际情景,谈在论语学习中的体会:

一、学为先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上起,每一天都在不断学习,成长,逐渐地完善自我。学习不仅仅是指在课本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积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学习,就像臵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
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进取地聚集了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我们不但要学,还要学以致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必须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

二、做为上

《论语》中提到,不在其职,不谋其政,其中就隐含着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就是我们在这个位臵上要履行好自我的职责,将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当然也仅有欢乐地工作、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才能

够真正地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仅有把自我的本职工作做得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我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这样才能使自我有更多机会锻炼成长。“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小事做起,小事成就大事业。工作意味着职责,岗位意味着任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好每一项工作;
培养健康欢乐的生活情趣,平凡中体现不平凡,我想我们就是最优秀的。

三、和为贵

《论语》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对自我的心去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遇事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样”。一个人生命中有自信、有从容,有一种宽和,多体会他人的不容易,就能够做得到仁者爱人。可见,读透了论语,就感悟了人生。如果感悟人生,找到内心的安宁,欢乐就会常伴我们左右。

虽然自我只写了感悟深刻的方面,可是,自我的感悟远远不只这些。很多感动是心灵的触动,用语言不能表达得很清楚。的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常的反思、多一点静静的倾听,少一点抱怨的声音,多想想生活的欢乐与感动,少一点不实际的言论。也许,人生的道理

#153520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500字4

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538806论语史记易经读后感500字5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