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莞春节话题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传统节日仪式与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东莞春节作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660527东莞春节作文1
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素来就是礼仪之邦。因此,自古以前,中国就有不计其数的传统节日。春节也不例外,现在春节虽已远去,可那过年的声音,过年的味道,还时常萦绕在脑际。不管何时,想起春节,总会有些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二十六日,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那刻,我已成功到达老家。
老家有句俗话:“二十七、二十八,贴门花。”所以第二天,我们便去贴门联了。
大伯母不知是怎的,贴对联从来不用胶带,而是古老的方法,整整熬了一大锅像玉米粥一样的家伙,听伯母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浆糊”。不过,这家伙果真是名不虚传,往墙上和对联上均匀一抹,再把对联拍上墙去,这就算风再大,也吹不下来了。
老家还有句俗话:“二九,吃肉。”所以没到二十九日,老家的巷子里便充满了卖肉的人。老家的肉纯天然好吃,所以卖肉的行家虽多,但个个生意不错。但最好不过的就是我们这些晚辈们,光大伯亲戚就有好几个,随便进哪一家,就会被热情款待一番。
大年三十白天没什么可玩的,于是表姐就提议,斗扑克。五个人围着一个被倒放的大铁盆,就可以开始进行真实又激烈的“纸上谈兵”了。但老天未必太天妒英才了。那时我的运气实在不佳。斗了几盘,我就败了几盘。真是太“幸运”了。
大年初一是最累的一天。早上,我们要五点多的时候就起床,然后赶紧穿衣,接着再去吃饭。吃饭的过程中大人还不忘放上长长的一卷爆竹。等饭吃完了,我们也就完全睡醒了。于是,我和表哥、表姐们赶紧去奶奶家,恭贺新春。但给爷爷奶奶贺岁,首先就是拜年。拜年可麻烦了,先不说每一步必须的礼节姿势,就是光论站站、跪跪、磕磕就得十三下,奶奶心疼我们,就让我们每个人磕一下,便可拿着红包走了。但是过了奶奶这一关,剩下的还有很多关。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除了睡觉,剩下的最多时间就是在去某某家的路上,奔波不停。哎!那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假如给我三天时间。”
春节的记忆,可以说是“劳逸结合”或“逸中藏累”吧!
#656687东莞春节作文2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这不,今天我就要和妈妈一起去买对联。
到了龙城,我放眼望去,映入我眼帘的一片红色的海洋,走近一看,哦!对联有宽的,有窄的,的长的,有短的,还有的字是黑色的,有的字是金色的,看的我真是眼花缭乱。刚走进去,我就看了一幅,这幅对联长的样子可爱极了,底下和上面各有一条粉色的小蛇,对联上的字是金色的,上联是:平安富贵合家欢,下联是:吉祥如意万事兴,横批是:财源广进。我一眼就看上了,对妈妈说:“妈妈,这幅对联真漂亮,我们就买它吧!”妈妈却说我们再往前看看,说不定还有比这幅还好看的呢。于是,我们就顺着人潮往前走,可是走了一圈也没看到比上一幅对联更好看的,于是我们又回去把它给买了下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像着我们家门上贴着我选的对联,肯定又喜庆又好看。
#656688东莞春节作文3
“开饭了!”妈妈在餐桌前喊道,所有人听到了,都围望着桌上有啥菜,因为今天是除夕,所有人都想知道有什么菜。
菜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还有我最爱吃的——鱼,我开心极了。迫不及待下了筷子,妈妈一看,大叫一声“慢着”。
首先,我们家的传统是在吃饭前要先烧钱祭祖,让后得等祖先先吃饭,吃完后才能吃。
为开始烧钱了,舅舅用打火机点出了熊熊燃烧的火焰,我们恭恭敬敬的烧钱,并点香,祝福祖先在冥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并祈求祖先保佑全家人幸幸福福、平平安安。
做完工序以后,全家人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饭来,我觉得鱼实在太好吃了,味道一级棒。
饭后,全家人开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里面的小品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看完春晚后,我又再看了一部电影才睡觉,这是已是凌晨3点了。
#657712东莞春节作文4
【乡愁寄新春】
春节,是镶嵌在每个人心中最浓厚的乡愁。无论在哪里,大年三十,在外的游子大多会如同归巢的燕,大包小包带着礼物、带着牵挂、带着乡愁回到家乡。
在我印象中,乡愁可能是红红火火的春联。在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起床,蹲在炉子边看父亲往锅里一边加面粉和水,一边搅拌成米白色的浆糊用来贴春联。父亲总会赶我去将门上已经发白的旧春联清理干净,然后我们一起换上新春联,辞旧迎新。他还特地把福字倒过来贴,取谐音意为“福到了”,可真应了王安石的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所谓贴春联,贴的便是对新春的寄语。
乡愁也可能是熙熙攘攘的年集。说到新年,最无法忘却的就是赶年集了。小时候,父亲总开着他的三轮车载着裹得严严实实的我去赶年集,路上偶遇到邻里乡亲,总会热情地捎他们一程。到了集上,脚步声、吆喝声、笑声掺杂在一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糖葫芦蹦蹦跳跳,大人们则忙着讨价还价、货比三家,临走时满满当当的年货已经堆满了每个人的后车厢。所谓赶年集,赶的便是对新年的期盼。
乡愁抑或是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在我们家,母亲和姐姐是准备年夜饭的主力。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响起时,饭菜的香气也弥漫开来,这时候父亲总会温上一壶好酒,大家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听父母讲述他们幼时的不易和如今的变化,感叹时代的变迁和如今的好政策,展望未来要更加努力。所谓吃年夜饭,吃的便是那一抹对新时代的展望。
乡愁或许是络绎不绝的问候。大年初一,鞭炮声早早响了起来,“过年好!”一句句问候声此起彼伏,邻里近亲笑意盈盈地带着祝福进门。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不管是零食还是压岁钱,兜里往往是鼓鼓囊囊的。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拜年不拘于形式,相距千里的亲人可以一个视频电话打过来互道祝福,手机微信发消息、家庭群里发红包进而成为了拜年的主流方式。所谓拜年问候,问的便是那一份对新年新气象的祝福。
乡愁是漂泊在外的人们与家乡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结,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与依恋。春节则是内心深处最久远最深刻的记忆,就像一壶陈年老酒,随着腊月的到来,节日的到来,淡淡的思乡愁绪就悄悄弥漫到眼前。
#684590东莞春节作文5
【年的声音】
每当除夕来临,伴着屋外隐隐传来的鞭炮声,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我就会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春节,想起那只小匣子发出的“年”的声音,想起也许再也无缘相见的儿时伙伴。
那时,在我居住的黑龙江省东宁市这座小城里,年的声音除了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就只剩下人们用一年的辛苦勉强积攒下的一点笑声了。
在小城中,我家的生活略显宽裕。这一年春节前夕,父亲花十多元钱买回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十多元钱在当时那个年代不算小数目。收音机一买回来,我们兄弟几个就像迎接尊贵的客人一样把它搬进屋里,放在了家中最安全的位置。这台收音机是放电池的,为了省钱,到了除夕,父亲才买回电池。我扭开收音机开关,悦耳的音乐从这只当时看来充满魔力的小匣子里发出来,仿佛天籁之音萦绕在整个屋子。在音乐声中,那一年的年夜饭我们全家吃得有滋有味。
那一年除夕,我破例没有像以往那样出去疯玩,就和家人一起,守在收音机前,一直到很晚,才在那“天籁之音”的相伴下进入甜美的梦乡。
“那台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是年的声音”,这种意识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很多年。
“我家有一台会唱会笑的匣子”这一消息很快在邻居中传开了。伙伴志明大年初二来我家拜年时,央求我把收音机借给他听听。直到大年初五的晚上,我才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在征得父亲同意后,答应借给他听一宿。
第二天一早,志明在他父亲的陪同下,手捧那台收音机一脸惶恐地来到我家。原来,志明把收音机拿到家后,没到半夜,收音机就不响了。志明的父亲表示歉意后,说等到手头有钱时买个新收音机还给我们家。父亲连说不用,坏了可以再修。可是父亲跑遍了整个小城,也没修好这台收音机。小小年纪的我由此与志明产生了隔阂。
不久以后,志明随父母搬迁到了外地,我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四十多年过去了,小城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已是今非昔比,志明的容貌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只是那台收音机传出的年的声音令人难以忘怀。
有时我想,如果能和志明除夕一聚,回忆一下那时年的声音,分享一下现在富足的生活,心中会别有一番滋味吧!
#657711东莞春节作文6
【炒米糖的味道】
喝过腊八粥,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腊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掸尘,新年的脚步更近了,蒸年糕,磨豆腐,炸圆子,做炒米糖,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
炒米糖可是每家必备,条件好点的人家,还能做上花生糖、芝麻糖、花生酥,甚至是奢侈的浇切片。
入冬不久,精选粳米或者糯米,煮上满满一大锅饭,先在家里晾上一两天,然后用竹匾晒干,再细细搓碎,俗称“晒阴米”,进进出出足足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腊月过半,糖坊师傅就忙碌起来。隔壁邻居是一方姓兄弟,祖传米糖手艺,张家请,李家邀,很是吃香。
做炒米糖程序繁杂。铁锅里放些细砂炒米,并用竹筛子筛净。接着把糖稀倒进锅里加热,还加点香油,然后把砂糖倒进锅里,边加热边用铲子在大锅里使劲搅拌。方师傅不时用铲子铲起来看看糖稀的色泽、“老嫩”程度,等到糖稀熬到铲起来成线时,糖稀也就熬好了。
接下就把炒好的炒米,快速倒进热锅里,跟糖稀搅拌均匀,然后把热气腾腾的原料铲到正方形木头模子里,用“滚子”在模子里使劲来回滚平,边边角角都要压实压平,快速拆下模板,“啪”的一声,案板上赫然呈现一大块方形米糖。
方师傅把整块米糖快速用刀切成条状,随手一划,米糖整齐划一,均匀有序。接着麻利地切成片状。有时我们也来帮忙切米糖,真是“看人家吃豆腐牙齿快”。刀切炒米糖,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刀要快且不用说,要看准火候,用力均匀。切早了,炒米糖容易粉碎,溅得满地都是;切迟了,炒米糖硬了,就切不动了。
此时,站在一旁的小屁孩早就等不及了,抢过两块碎片塞进嘴里,热乎乎的,炒米糖有点粘牙。过一会再吃,脆脆的,嚼起来咯嘣咯嘣的响。
汪曾祺先生曾在《炒米和焦屑》中写道:“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如今,炒米糖越做越精致,花样也越来越多,大街上、超市里,随处可见,但找不到儿时过年吃的炒米糖了。
浓浓甘甜,甜不过当年炒米糖的味道。淡淡清香,香不过儿时过大年的滋味。
春节习作相关文章: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