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谈谈政治工作研究材料撰写(精选文档)

谈谈政治工作研究材料撰写(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政治工作研究材料撰写(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谈谈政治工作研究材料撰写(精选文档)

谈谈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撰写

 

同志们:

关于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和作用,从大的方面讲,它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确定工作方针、把握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
是发挥政治机关参谋、助手和“智囊”作用,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可靠依据的基本途径。从个人角度讲,能不能掌握这个基本功,善不善于拿出高质量的工作研究成果,是对一个政治干部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际检验。大家都能看到,善于搞调查研究的人,一般来说,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都比较高,往往受领导赏识、同事尊重、下级钦佩,到哪里都受欢迎,发展潜力也比较大。因此,我们应该从政治工作加强、创新与发展的高度,从个人成长、提高和进步的角度,正确认识开展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切实抓住宝贵的学习机会,钻研一下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撰写。

关于如何写的问题。大家知道,“文无定法”。政治工作研究材料尤其是“公写公有理,婆写婆有理,咋写都有理”。我们写政工研究,大多是在摸索提高的。所以,科班的话、系统的东西,我确实讲不出多少。这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不少,许多同志可能都看过,那都是高明的老师。这里,我重点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感悟的体会

一、政研文章与政工信息各自的基本要求

首先,谈一谈政研文章的特点和要求:

一是功能上的指导性。政研文章不是红头文件、首长讲话或法规条令,但它的功能与这些文字材料一样,都是着眼指导实践起草的。指导性,是政研文章的重要特点,也是撰写上的首要要求。我们说一篇政研文章写得好,首先是因为它对我们从事的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尚待认识、有待解决、亟待突破的问题,政研文章可以充分发挥调查情况深入、剖析问题透彻、研究对策实在的特长,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二是内容上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即所涉及的不是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逻辑学、新闻采访学、电子计算机和应用写作等多学科和多领域的知识。二是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从工作的层面说,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党委班子、干部队伍、基层建设、党风党纪、预防案件、法规制度、新闻报道以及历史资料等,都可以列入撰写范围。甚至经济、教育、医疗工作的许多东西,也可以从政治工作服务保障的角度加以探讨。从工作的对象说,纵向的省市县乡村,横向的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各级院校和农林牧副渔等单位,岗位职务上的领导干部、普通群众、单位职工、子女亲属,也都在视野之内。三是服务范围的综合性。政研材料不仅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为各级机关业务部门运作工作提供情况,还能为基层工作者提供经验,它的成果应用领域比较宽。

三是目的上的实践性。政研文章搞的不是纯理论性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表现在:第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面向现实,为现实服务。如果脱离了社会建设实践的需要,调查研究就没有必要了,政研文章的撰写 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第二,政研文章不是“假大空”,它所承载、表述的研究成果,应尽量为政治工作需要展开的内容、需要破解的矛盾拿出操作性和有效性强的办法,即我们常说的,不仅要有想法,还要拿出办法。

四是方法上的科学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渗透,使工作研究从认识到方法以及运用的工具上,都越来越现代化,我们既要坚持传统的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更要重视当今调查研究的高度信息化的特点。许多科学的方法也已经在研究工作实践中应用,如信息处理法、数据统计法、民意测验法、抽样调查法、专家论证法、概略评估法等。撰写政研文章,应把运用科学方法手段取得的成果,充分体现出来。

五是体裁上以议论剖析为主。政研文章的主要写法是议论,层层剖析,深入论理,重点回答“为什么”。包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当前的状况如何?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为什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纳你的建议?不这么办为什么不行?这种文体不像调查材料和经验材料那样,对实践依赖性大,它不局限于本单位的实践,说白了,就是做过的可以写,没做过的也可以写;
现在的可以写,过去的也可以写;
本单位的可以写,外单位的也可以写,只要剖析有理、议论深透、招法得当就可以。一篇好的研究文章,必须把为什么回答清楚。

接下来,再谈谈政工信息的特点和要求:

一是广泛性。领导机关管理的工作门类很多,决定了信息工作的广泛性。信息工作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各类信息兼收并蓄,才能了然全局。当然,广泛性并不是漫无边际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反映各类信息的过程中,要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只要认为是单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对全局工作有用的都可以向上报送。

二是共享性。一条信息,你我他都可用,大家都在用,在传播中增加了使用价值。这种共享性有别于其它商品。商品的特点是独享性,谁拥有谁享用,卖给别人后,卖者就失去了享用权,买者就获得了享用权。而信息却不同,“买者”可以获得享用权,但“卖者”并没有失去享用权。这与我们常讲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项知识,我有一项知识,相互交流,每个人都掌握了两项知识”的道理大致是一样的。信息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共享范围。一般说来,共享范围越大,价值也就越大。正因为信息是共享的,制做时一定要精益求精,不能粗制滥造,让人倒胃口。另外,信息是拥有者自愿提供给大家共享的,如果不是自愿提供,而是他人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那就变成了情报。

三是反馈性。上级经常向下发布指令,这些指令运行如何,领导不能一一下去检查,要靠信息反馈来掌握。这种反馈,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也可能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如杜绝公款吃喝,上级三令五申,某个单位照吃不误,这就会有否定反馈,并引出新的干预举措。反馈还有普遍和个别之分,个别反馈有时与面上情况一致,有时与面上情况相悖。这就需要制做信息时仔细鉴别。

四是时效性。信息只是在一定时限内发挥作用。应时的信息,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超过一定时限的信息,即使是重要的,也会失去价值。比如在三九天反映一个单位抗洪救灾的信息,可能会让别人笑掉大牙。也有些信息时效性不是很强,如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由于长期没有解决,所以什么时间反映都是允许的,但要注意,在这类信息中,事例不能太陈旧,尽可能用最新的认识、最新的事例和统计数据说明问题。

五是保密性。机关信息工作与新闻传播媒介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内部性。信息有不少属于单位建设乃至党和国家的秘密,一旦泄露,将使党、国家和单位的利益遭受损失。有些内容虽然没有涉密,但也仅限于领导掌握。比如,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举措产生误解而造成的逆向动态;
基层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和要求中发生的偏差、失误及发现的不完善方面;
一个时期、一项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重大社会政治动态和灾情、疫情等。这些思想动向和社会动态,往往是不宜扩散的。信息的这个特点,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必须增强保密观念,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从信息加工、传输、贮存的各个环节上完善保密措施,注意上下有别、内外有别。

根据上述特点,制作信息需要把握五个字:新。就是你所反映的信息,在时间上是最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新鲜的,在看法上是独到的。如刚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新事物、新见解。实。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讲虚话、套话、假话,少讲空话、官话、大话,实实在在,朴素无华。准。由于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不准就容易把领导决策引人歧途,出现失误。所以,要把“准”作为第一标准,做到事实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不添枝加叶,不笔下生花。涉及的时间、地点、名称、数字,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领导活动的重要信息还应送审。快。就是筛选信息快,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在信息运作的各个环节上,都不能拖延、积压,尽可能地抢时间、赶速度。但也要防止忙中出错。短,只有短,才能快;
只有短,领导才爱看。每篇信息,要力求文字简练、短小精悍。

二、确定好选题,明确主攻方向

政研材料表面上看是“奉旨行事”“遵命立言”。实际上,无论上级决定还是自己确定,都要也只能从单位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着眼实际,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题。

第一,大处着眼,抓住对全局有指导作用的重大课题。每年初,各省、市都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新年度的主要任务,各级也都要据此部署工作,这些都是我们结合实际选题的重要方向。比如每年的“三农”工作,很重要的一条是脱贫帮困,加强基础建设。这里就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如何把国家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基层?如何做好广大农民工作?如何激活脱贫攻坚积极性?等等,都是很好的课题,关键是要结合新任务、新要求,研究拿出新举措。

第二,留心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预测性,抓住代表发展方向的问题。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大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非常关注,十分敏感。比如,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随着一些新政策、新制度的出台,大家对今后的定岗落编、福利待遇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波动。对这些思想变化就是十分敏感,既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又注意把这些问题列入研究范围。对新政策制度的研究,是我们的一个重点,比如说干部任用问题,就有研究不完的课题。

   

第三,把为上分忧与为下解愁结合起来,抓住领导经常思考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单位中问题是常有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倾向性问题,成为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我们就是要围绕大家普遍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来用笔,这样才能拨动大家的心弦,引起共鸣。

第四,善于小中见大,抓住那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发展下去会影响全局的问题。用笔选题,大题目要抓,有些小题目也不可忽视。大与小是相对的,有些事,虽然摆不到重要位置,上不到全局高度,但发展下去,就可能影响全局、影响中心。比如,传播小道消息、灰色段子,偶尔有那么一两次情有可原,如果泛滥成灾,那就不正常了。善于小中见大,需要我们留心观察、见微知著,从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中捕捉有价值的题目。

第五,打攻坚战,抓住那些经常解决又一直解决不彻底的难题。单位建设是个系统,是个过程,很多问题需要经常讲,反复抓。比如党支部建设、干群关系、党员管理等,这些都属于基础性的工作,过去得抓,今后还要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题目。抓这些老题目,既有难的一面,也有易的一面。说它难,是因为这类题目各级都很重视,大家琢磨,不易搞出新意来;
说它易,是因为搞这类题目素材来源广,研究天地宽,成果应用范围大。只要我们敢于啃硬骨头,善于从形势的变化中把握新的特点,分析新的矛盾,就可以使老题目富有新意,做到常抓常新。

三、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写作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政研材料的“写作权”。政研材料的撰写总是从调查开始的,因此,探讨调查研究问题,也就是探讨写作问题。这里,有五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亲身参与实践。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是身体力行的。他的青年时代,曾经在学校放假期间,以“乞丐”的身份到乡村体察民情。他的名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更是在吃农民的红薯、睡农民的铺板、与农民促膝长谈过程中形成的。要做到深入实际,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在基层蹲得住,抓住问题刨根问底。

       

二是放下架子,与调查对象交朋友。“朋友之间真话多”“好友之间少掩饰”。当你听到一些真话、了解到一些真情的时候,往往是你不以调查者自居的时候,往往是对方也不觉得是在被动接受询问的时候。如果基层把你当“上级”看待,有时难免会把那些“露脸儿”的、“冒尖”的、“名牌”的东西给你看,把存在的问题掩盖起来。如果真把你当做朋友,感到你是真心实意帮助解决问题的,这种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三是肯下笨功,把个别交谈作为听真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学会运用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封建时代,有作为的皇帝为了体察民情,搞微服私访,基本的方法也是个别交谈。

四是讲究方法,开通多种调查研究渠道。方式方法是调查研究的手段和载体,一般说来,不存在行或不行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驾驭好。比如在开座谈会过程中,要防止充分肯定一种意见,造成从众心理,堵塞言路。再比如问卷调查,下面六个情况就应该防止:一是问题太笼统、太大,如“你认为今年经济建设形势如何”,就让人有“一言难尽”之感;
二是含意模糊,如“你经常想家吗”,这个“经常”就很难界定;
三是多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如“你们单位党团组织作用发挥得怎样”,这本是两个问题,一古脑儿提出来,使人难以回答;
四是选择性的问题不周延,如“你有哪些爱好”,题目后供选择的答案是写作、交际、喝酒、运动,显然没有包括所有可能的回答;
五是诱导性、暗示性过强,如“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雷锋式的党员干部”,恐怕没人会说不愿意;
六是问题过于敏感,主要是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对直接领导的意见及个人隐私等。

四、努力强化出手材料的理性深度

对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碾子砸磨盘——实打实”,但并不是说就与思想深度、理性思考“不搭界”。努力使自己出手的材料思想性强一些,有一定深度,不是为了受领导青睐,博众人喝彩,提高上稿“命中率”,而是为了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追求。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六点:

一是甘于吃苦——把情况、材料吃透嚼烂。这里讲的吃苦,就是钻进要写的材料里去。有许多时候,写不深往往是因为想不透,是对要表达的意思、要叙述的材料没吃透拿准。这样匆忙动笔,一会儿发现问题顺序不对,一会儿发现逻辑关系不清,一会儿又想起有些地方没搞准,总是没法把问题说深说透。这就需要在撰写文章前,把材料涉及的人、事、资料、思想和提纲结构,把与之有关的上面的精神、领导的要求、客观的情况统统吃透,把关系理顺。

二是善于学习——文字的深刻来源于思想的深刻。一般说来,上级站得高,了解全局,对工作的发展方向、趋势能知机在先。他们的思想往往也就领先一步,深入一层,高人一筹。而上级的部署、精神到了下面,常常“慢半拍”。如果你学习再抓不紧,那就很难跟上趟,当然也谈不上深刻。只有始终保持学习渠道的畅通,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善于捕捉最新的思想讯号,再与单位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思考,才能为思想上深刻奠定基础。

三是巧于借鉴——综合就是创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综合化,强调“综合就是创造”。综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的过程。我们大家都是在向比自己强的人的借鉴过程中,逐步成长成熟的。善于借鉴,是迅速提高思想水平和文字水平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多学习借鉴过去的、上级机关的范文。我个人的资料柜里,就有一档“他人佳文”,专门收集别人写的好材料,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别人写的好东西多了,自己的笔力自然会增强。同时,要向其它文种学习,借鉴其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样,既可以充实、丰富材料的内容,又可以深化材料的理性。借鉴,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就是在初入门时“照葫芦画瓢”;
第二阶段是比较,就是渐入门后开始以挑剔的眼光选择最值得借鉴的东西;
第三阶段是超越,就是入得门来,在不断借鉴中逐步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这些东西,源自他人又高出他人,源自借鉴又超过借鉴。

四是勤于积累——厚度往往就是深度。写作时的文思泉涌,来源于平时深厚积累。你对一个事物、一个方面的工作接触、体验和积累越多,你对它就越了解,谈出的感受也就越容易振聋发聩,不同凡响。可以说,谁积累搞得好,谁写材料就省劲。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写材料多数情况下不是“有感而发,为己立言”,可以啥时写完啥时算: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不管你想写不想写,有感没有感,都得限时拿出来。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遇到紧急任务现翻材料,“黄瓜菜都凉了”。积累,首先是积累思想。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领导讲话、报刊评论,从中捕捉闪现火花的思想,记录下来,以备写材料用。其次,要积累素材。对研究文章可能涉及的工作要心中有数,上级有什么政策规定,过去开过什么会,定过什么制度,采取什么步骤和措施,现在落实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也包括写过什么材料,要随时能够说得清,道得明,掌握住。再次,要积累论述。关于抓落实的论述,关于克服形式主义的论述,关于抓基层的论述等,都是反复讲的话,“年年岁岁花相似”。但这些常用的论述现编比较难,我们把它积累起来,一旦写到这个问题时,加以改造,就可借用,收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效果。这些论述在文山会海中周转多年,已变成了大家的共有的财富,不存在知识版权问题,只要需要,可以尽量引用,这样还能体现思想的连贯性、政策的连续性。第四,要积累语言。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群众中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鲜活的语言,近些年,政治工作又从其它行业移植进不少语言,比如,医疗界的会诊、解剖等,摄影界的曝光、反差等,体育界的二传手、亮黄牌等,知识界爱说的共识、层面、互动、双赢等,都可以积累起来,巧妙地运用到材料中。写材料本来没有捷径和窍门,如果硬说有的话,就是肯下积累的笨功夫。

五是精干概括——四两可以拨千斤。有时,认识上的独到就是深刻。独到的概括往往是特点规律的浓缩,别人没概括出来的,你概括出来的,你就比别人深了一层。我们接触机关和基层的机会多,这是深化对单位建设有关问题认识的优势所在。我们每次下基层调查研究,都能从群众听到许多新鲜的、独到的、十分深刻又充分说明问题的概括性语言。比如转变作风,“下边忙是机关搅的,机关忙是领导搞的,领导忙是自己找的”“讲成绩千山万水,说问题蜻蜓点水”“有大事靠干大事出名,没大事靠出大事出名”“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等,这些已经固定下来的说法,许多都是基层同志高明的概括。我们常说,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对搞政工研究的人来说,还要多琢磨“文”,不断拿出精炼、精当、精粹的概括来。

六是敢于质疑——在逆向思维中探寻事物本质。如果不动脑筋,人云亦云,既不可能真正了解一点东西,也难以使文字材料见解独到,给人启发。因此,用笔与用脑一样,贵在坚持独立思考,在逆向思维中探寻事物的本质。比如:“两点间直线最近”是几何公理。在其它问题上则不尽然,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想求另一个人办事,怕直接说会碰壁,找别人“迂回前进”,虽然远了点,路却通了。

五、反复推敲修改才能出精品

不经修改“一遍成”的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见。政研文章出手前的修改打磨,主要是“六看”:

一看题目是否精当。材料好不好,标题很重要。一个材料写得挺好,但标题不理想,就会减色不少。修改标题,要看是不是反映了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凝炼、生动,能一下子抓住人。

       

二看结构是否合理。文字材料结构不合理,会使人感到别扭,也妨碍内容的表达。材料写好后,看完标题就要粗略地翻一翻,看看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毛病没有,几个部分的摆放是否得当,关系是否妥贴,次序是否顺畅,详略是否得当,有没有因果颠倒的,有没有结构调整的必要。

三看事实是否确凿。修改材料时,在基本事实上千万不能添油加醋。对数字、百分比、人名、地名要仔细核对,因为这些地方出了毛病,念着也是通顺的,不容易被发现,要格外小心。

四看表述是否准确。文中提法不能违背中央、省委的有关精神,不能与现行的法律、政策、典章、规定相抵触,不能有政治上的错误,不能有常识的毛病。特别是点问题、批评人和触及敏感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有五类稿子尤其应注意:一是后进变先进的稿子。因为要衬托今天的先进,必然会对过去加以鞭挞,写少了吧,难以说明今天的进步和变化,写多了吧,必然引起老班子的不满。二是抵制不正之风的稿子。总要涉及被抵制的人和事,写到谁谁不高兴,弄不好就要可能引出一点小麻烦。三是对现有的法规制度进行改革的稿子。前些年刚实行基层干部岗位津贴时,有个单位写来一篇“改革性的稿子”,说是对表现一般的基层干部扣发岗位津贴,扣下来的钱用于奖励干得好的干部。这个稿子不但被压下了,我们还给那个单位打了电话,建议他们终止这种违反政策的做法。四是做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稿子。这方面的工作往往是帮助人、改造人、挽救人,就要触及到被帮助、改造对象及连带人的短处、隐私,很敏感。五是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稿子。

五看内容是否周密。周密细致,是对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政研材料写作的基本要求。材料写完了,要注意检视一下,看看要说的意思、要交待的问题是不是都写了,还有没有丢项的,有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内容周密方面,常犯的毛病有四个:一是时间重合,在同一时间安排的工作过多,使有些工作无暇顾及。二是空间拥挤,在同一个单位或场合安排活动太多,造成互相冲击。三是人员打架,让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参加两个以上的活动,造成顾此失彼。四是与友邻部门工作不协调,使一些要求互相抵触。

六看语言是否得体。要把话说到位,不要说了半天没叨到“骨头”。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标准是不温不火。一个是形容词要注意分寸,封顶的、绝对的说法要尽量避免,为情况发展留点回旋余地。感情色彩很浓的话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不要用。文字材料比较忌讳用“最”“很”“非常”“绝对”一类的字眼,语言要润色,尽量去除老套、干巴、有失准确的语、句、词、字,以鲜活、传神的代之。

政研材料出手之后,请别人挑毛病,是好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逐步成熟起来。在实践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高度不够”怎么改?啥叫高度不够?说白了,就是你这个材料就事论事多了,没跳出局部工作、业务部门和个人看法的小圈子,认识上没有提起纲来,重要性、伟大意义没有论述清楚,没说到位。政研材料涉及的工作、问题、事项,往往有好几层高度,在材料中,究竟要把这个问题提到什么高度来认识,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如果挑毛病的同志认为你的材料高度不够,那你就把这个事的伟大意义、对全局的影响再往高处拔一拔,往深了说一说。

二是“份量不够”怎么改?如果说你的材料份量不够,可能是四种情况:一个是篇幅短了。这是首先应该想到的,想不到这一点,说明你还缺乏职业敏感性。特别是领导的文章,短了有时显得轻飘飘,但领导又不好明说:稿子给我写长点。“份量不够”是个表达重要的词语,如果是因篇幅短导致的份量不够,那就把材料该展开的就展开,加宽加厚。另一个是含量小了。比如写党委建设的材料,你只列举了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而没涉及到抓基层。再比如写干部队伍建设,你只写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没写考核、调配,这都会显得内容不厚实,份量不够。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打开眼界,把材料的外延扩大一点,让它延伸到有关领域里去,通过增加覆盖面来增加份量。还有一个是缺少力度。所提的要求软绵绵,没有硬性规定、措施没有明确的督导手段。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要琢磨点“治人”的招,并把这些招法强调得严肃些,说得狠些。第四个缺乏权威性。这可以通过“亮牌子”的办法解决,要交待清楚这个事是根据哪一级领导的指示办的,是党委集体决定的,主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做过什么重要指示,这样把“圣旨”宣读出去,把“尚方宝剑”亮出来,可以使大家不容易懈怠。

三是“不大鲜明”怎么改?如果说你的材料不鲜明,可能是材料标题没有把主要之点“点透”,也可能是段落太长,还有可能是内容分类不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大、小标题着眼,尽量一针见血,字数不要太多,多了容易使人产生不鲜明的感觉。段落上,不要分得太长,打印材料一般一段不超过1000字;
必要的话,段落开头可加上个观点,告诉别人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意思。如果是内容划分不好,“葫芦搅茄子——混沌一片”,“哭了半天还不知死的是谁”,那就要静下心来,重新扒扒堆,把五谷杂粮分分类,不要让它们掺和在一起,使所有内容都从不同侧面紧扣主题。

四是“空了一点”怎么改?写政研材料,总要讲点道理,发些议论,道理和议论写得恰到好处,可以给人以启发;
写多了,材料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明白了这个道理,解决空的问题就不难了。要把那些说也可以、不说也可以的,理论上驳不倒、实践中用不着的,我会说、你也会说的“正确的废话”,那些很“过硬”也很过时的陈旧办法,毫不惋惜地删掉。

五是“碎了一点”怎么改?这类文章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层次太多、段落太小、例子太杂、内容太散。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主题延伸的领域别太宽泛。一般说来,延伸到第三个层次也就可以了。比如写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材料,第二层次可写党支部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在这几个方面还可以分出杈来,成为第三层次,就拿干部队伍建设来说,可分为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形象建设等方面。一般写到这个层次也就可以了。如果再往下延伸,还能分好几个层次,能力培养可分为送学、办班、传帮带、自学等,自学又分为学习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基础知识又可分为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等若干科目。这样分下去,肯定扯远了,把材料搞得支离破碎。在段落划分上如果太短,像诗歌那样,“啊”一声也算一段,势必把材料弄得碎糟糟。小例子、小的统计数据不能太多,多了容易使人眼花缭乱,在一段里留一、两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可以了。

六是“再推敲推敲”怎么改?这是别人最爱挑的一个毛病。如果挑毛病的人指出哪句话要推敲,那就好办了。如果挑毛病的人只是笼统地提出这个问题,你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修改:一是检查一下成绩是否说满了。说满了会显得不谦虚,头脑不清醒,所以,要把那些“过头话”往回拉一拉,留点回旋余地。二是检查一下问题是否说重了。说重了,容易否定前任班子或别人的劳动成果。挫伤下边积极性。因此,要把点问题的口气放缓和些。三是检查一下口径是否偏离了。可以翻翻文件和报纸,看看权威人士的话是怎么说的,尽量一致起来。与党中央、省委保持一致,在平时很重要的是体现这个方面。四是检查一下语言是否失当了。有些话,基层群众可以讲,但领导干部不适宜说;
文学作品可以写,文件材料却不能用。比如,有些歇后语、顺口溜、四六句,基层群众说了招人爱,首长和机关说了讨人嫌。所以,在政研文章中,档次比较低的歇后语、四六句一般不要用,即使是那些高档次的歇后语、四六句,也要尽量少用。有的可以把它翻译成官方语言来讲,使之与领率机关的地位相一致。

今天就讲这么多,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写作方面的一点粗浅的体会,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