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政信息文稿写作技巧汇总,供大家参考。
党政信息文稿写作技巧汇总
本文仅从党政信息文体的逻辑结构上,对信息文稿各要素的把握上,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常识和基本要求,希望能给信息工作者以启迪。
(一)信息写作的“六个四”
信息是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有领导主抓、有专门机构、有专门的写作人员。如办公室、研究室、信息科等。信息是研究推进工作的手段,发布工作信息、重要工作反馈、推广工作经验、研究问题的解决等。信息是单位情况和精神面貌的展示,让领导机关了解情况,让兄弟单位学习借鉴,让干部职工扬名。信息是培养造就人才的摇篮,许多领导同志都有从事秘书、信息工作的经历,许多机关干部都写过信息,许多人在信息上出了成绩受到过提拔使用。
克服思想障碍上的“四怕”、“四个不要”:
“四个怕”是:
怕写——不敢接受任务,担心写不好;
怕改——写不好要重写,要反反复复;
怕用——担心别人挑毛病,招致麻烦;
怕苦——写信息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牺牲奉献。
“四个不要”是:
不要在别人都不重视信息工作时你也不重视信息工作(包括单位领导);
不要在别人都不重视文字材料写作时你也不重视文字材料写作(机关和个人);
不要在别人都不重视上报见刊时你也不重视上报见刊(知名度);
不要在别人都不重视下功夫写报信息时你也不重视信息的写报(坐等观望)。
大胆实践要做到的“四写”、“四个善于捕捉”:
“四写”是:
想写——热爱信息工作,把它当作事业干;
敢写——勇于承担任务,大胆地进行写作;
会写——懂得信息写作的方法、技巧和文体;
能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信息命中率。
“四个善于捕捉”是:
1.善于从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大事、抓关键)。领导的重要讲话,工作的重点难点等都是我们写信息的重要依据。如,某市市委书记讲的“三个不深入”:研究问题不深入、解决问题不深入、群众工作不深入;
“三个年年有”:年年要有新标杆、年年要有新举措、年年要有新成效。重点工作如应对经济危机、双创、城中村改造、平安建设、两区建设(工业园区、城市社区)等,就是我们写信息主攻的方向。
2.善于从各种重要会议和培训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新点、抓热点)。如某区区委书记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的“围绕一个中心:科学发展、强区富民;
弘扬两种精神:实干精神、创优精神;
强化三种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确保四个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到位;
开展五项活动: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年、城市双创、集中解决信访问题、基层党建工作。”区长在城中村改造会议上讲:“形势逼人、任务压人、工作累人、稳定焦人、结果不丢人”。这些都是我们写信息的重要线索,你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还准备在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3.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亮点、抓典型)。从大的方面看,一是贯彻全区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结合部门实际,突出一个重点,研究落实的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可以写反馈性的信息,挖出一定的深度。二是结合当前的信访集中治理、“4+2工作法”推广、党支部集中整建,从中找一些切入点,在你哪儿是怎么落实的,有什么好的成效,可以挖掘信息源。三是贯彻政府全会精神的情况等,都有许多信息可写。
4.善于从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问题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问题、抓焦点)。能写好问题信息需要真功夫,需要把握好政策和度,不单纯反映问题,而是如何从问题中找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把问题变成好事,变成别人可以学习借鉴的成功做法的。写好了比正面的信息反响更大,更容易引起领导机关的关注。
信息写作苦与乐的“四有”、“四能”
写信息首先是能完成任务,其次是确保有质量,再次是内内外刊都能上,最后是在面上有指导意义。
对于信息写作的人员来说,“四有”是:
有苦有乐——苦中有乐,先苦后乐;
有难有易——先难后易,由难变易;
有忧有喜——劳心费神,见刊即喜;
有失有得——失去越多,收获越多。可能失去的是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关心子女的时间、与领导朋友交往的时间;
失去的可能是名和利、失去的是进步……
但是要看到收获和得到的有“四能”:
一是能聪慧了头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是能提升文字写作水平,写起来得心应手;
三是能提高知名度,结交了一些领导和朋友;
四是能得到了提拔重用,算是对所作贡献的回报,前途自然广阔。
因此,作为信息工作人员,平时一定要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写作、用心提高。最笨也是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多写、多改、多投稿。注意选好角度,快写快报。当然,也要注意把握上面的信息,他们关注什么、需要哪方面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乱干;
要加强与上级信息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必要的感情,采用机率就会多一些,多到基层去调研,结交一帮朋友,就会有信息来源,不至于“手中无粮、心里发慌。”
(二)标题的写作技巧
标题是对信息需求者提示和推荐信息正文的窗口。信息文稿标题的特点,除了同其它体裁的文章一样具有准确性、生动性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其一,它要以信息的具体事实的内容来命题,注重“体现内容”这一实效,而不象其它文体,如文学写作那样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
其二,信息标题通常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对信息内容中重要或需突出的要素进行完整表述,这与其它体裁的文章的做法也有很大差别。
1.标题的种类
标题反映信息内容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直述事实,又可以概括重点,还可以加以议论等等。在拟写标题的时候就要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选择最适宜、最有力、最能突出信息内容的形式,因此,熟悉掌握信息标题的不同类型对于写好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1)直述内容型。直述内容型的标题,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导引作用。其具体做法是一语破的、不绕弯子,以最具体、最直接的事实呈现给读者,使之一目了然。直述内容型的标题多用于拟写含有单一信息的动态信息,而不适于内容复杂的信息。即不宜把这一形式的标题用于多项事实的罗列,使得标题过长,这样反而不利于表现信息内容的实质和引起读者的兴趣。直述内容型标题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
(2)概括归纳型。概括归纳型,是拟写信息标题常用的方式。它多用于综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的信息。其用语不象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例如《某某县护林防火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某某省计划生育工作有三忧》等等。这里“三忧”就是省略语,只有用这种概括归纳的手法,使标题反映出信息内容的诸方面,令读者从中了解事物的整体情况。
(3)评论建议型。评论建议型是把写作者本人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而叙述性语言较少。而且在标题中常直接用“建议……”等字眼。这样能够直接帮助领导了解正文的内容和观点。这一标题类型带有信息写作者明显的主观倾向性,因此要求写作者要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慎重品评,以免给领导造成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引导。
(4)题文承接型。题文承接型标题的显著特征是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它与文章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类型也是信息文稿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许多写作者往往爱犯这一毛病,其实这样做不符合信息文稿标题简洁实用的原则;
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就是说,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
题文承接型有一个特例,我们可以把它单独列出来叫做题文合一型标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一句话信息。这一句话既可以看做信息的标题,也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全文,它是精炼正文与标题完整反映信息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类信息(或标题)也被称作标题信息或无标题信息。
(5)趋势预测型。趋势预测型标题多用于预测型信息连续反映的动态型信息文稿。它重在对即将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发展趋势、走向作科学的预测,以其所特有的急迫性引起领导重视,以及时作出反应。这类信息标题的制作尤其要重视准确、客观、科学,不能由于信息写作者的错误判断而使领导误入歧途,造成损失。
关于信息文体标题的分类,并不是泾谓分明的,有时候很难说某个标题就一定能归入上列某一类中,有可能它有上述两种或几种标题的特征,或者任何一种类型的特征都不明显,但只要这个标题完成了表达信息内容的任务和要求,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
2.标题写作的要求
(1)题文一致
标题是从信息内容中概括出来的,因此,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做到题文相符。这是对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它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即二者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一致。可以选取某一事实或某一侧面作标题,但不能脱离信息事实的基本思想。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如,《某某村10户存万元》,本来要报道某村集体致富,出现了10家万元存款户,而执笔者如此“精炼”标题后让人误以为10户共存万元,与原义相去甚远。因此,在这一点上,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把事实交待清楚。二是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标题可以是写作者对事实的看法、评论,但这一论断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的原则。论据不足,即使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也会缺乏说服力甚至让人感到文不对题。这就要求写作者把下论断的主观性充分地与信息事实的客观相结合,对事实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再下论断。不能搞倾向性评论以至作出错误判断。
(2)突出精华
标题不能超出信息内容的范围,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该选取哪些作标题呢?答案就是突出精华,从信息内容中选取对信息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制作标题,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什么信息对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呢?
①突出最新鲜的事实。信息中的事实通常不止一件,而最新鲜的事实往往是信息需求者最关心的。
②突出最重要的事实。一条信息中的事实有主有次,抓住最主要的事实,也就是介绍最有价值的部分,激起读者了解全貌的欲望。
③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特点经常是事实本质的最显著的反映,突出特点也就是突出了信息内容的实质。同时,特色也往往是人们较有兴趣的。因此,突出特点也有利于吸引者。
标题要做到突出精华,除了掌握信息本身所提供的内容外,还要了解与此相关的政策和事实,把信息放到广阔的背景中衡量,分辨主次,抓住本质,找出新鲜的事实,从而达到既涵概全篇又有所突出的目的。
(3)简洁明快
标题要充分起到提示全篇的作用,必须采用简洁明快的形式,增强可读性。信息的标题通常是一个包含了主、谓、宾语的完整句子,在这个构架上应尽量少用文字。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
反之,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
①适当省略。就是去掉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或重要结果,省略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和过程。
②适当概括。即锤炼字句,采用那些富有概括力的语言表述。直接表达内容的文字不可删减,减则会失去一部分意思的程度。
③适当采用简称。在行文中遇到较长的词组,特别是某些组织、活动的名称,可以进行简化压缩。如“计生委”、“创三优”活动等。在简化时要注意规范化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不能随意生造。
(4)音节整齐
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因此,信息写作者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在音节上下功夫,提高信息文稿的可读性,以便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
(三)导语的写作技巧
在目前信息文体的写作中,导语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篇信息的开始一段话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有的信息文稿虽然注意拟写导语,但也流于一般,不够精准深刻,或层次不清,这与导语在信息文件中的重要性是极不相称的。因此,研究导语的写作技巧对信息写作者来说就成了一门必修课了。
1.导语的种类
(1)叙述型
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往往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
(2)提问型
提问型导语就是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它的特点是导语中必有问,或设问自答;
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两种方式都要问中要害,引出主体。其中设问式要回答简略得体,上承问句,下接主体,并留有余地,使读者产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头,继续读正文。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
(3)评论型
一般地说,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但如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它并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总之要把作者的评论说清楚。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在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切忌把信息写得头重脚轻,导语比例过重。
(4)概括型
概括型导语,既不采取提问的形式,也没有议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导语。它的特征在于,概括性更强,语言更简炼,因而没有叙述型导语那种具体的事实。在信息写作中,往往是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介绍信息、的主要内容,其具体事实要到主体中寻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如“据反映,XX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近日,XXX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读者就要到主体中寻找了。概括型的导语多用于内容复杂,有需要多方面阐述的信息。
2.导语的写作要求
上承标题、下启主体是导语的基本要求。导语的位置也决定它担负着这一任务。
(1)紧扣事实的主题
信息导语的作用在于反映信息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详细的叙述事实和全面的铺陈材料并不是导语的任务。任何信息,都有其最重要的内容。信息写作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或叙或议,将这一核心内容写成导语,给信息需求者以提示。如果只是罗列材料或只写一些格式化、公式化的套话,信息导语就与主体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失去存在价值了。
(2)导语要简明扼要
信息导语是对一则信息的核心内容的简要勾勒。它决不仅是对主体或其某一部分的重复,而是整则信息的提炼与概括。写作导语要做到就算不看信息主体,读者也能从中有所收获。即使是只问不答的提问式导语,也要给读者心灵造成撞击,以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而如此重要的任务,都要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来完成,道理很简单——不能把提要式的导语写成了主体或比重过大。因此,信息写作者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有关情况,熟悉材料,然后下笔;
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打好语法、修辞的文字基础,提高概括、归纳能力。避免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这些导语写作的大忌。
(四)信息背景材料的运用技巧
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熟练地掌握它的运用技巧也会对信息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1.背景材料的种类
背景材料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如,按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现实背景;
按材料内容来分,可分为人文背景、地理背景等。在这里,我们以它的功能为划分标准将背景材料分为以下三种。
(1)对比性材料
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
或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
或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
或以计划和实际对比。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
(2)说明性材料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
(3)注释性材料
它是在信息中,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进行注释性的材料,包括产品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等。对它们进行注释是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
2.运用背景材料的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背景材料
信息写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围绕表达主题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紧扣主题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该删除的废话。背景材料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信息写作者必须以这一标准来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现象蒙蔽,将无关主题的材料也作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运用背景材料的价值。
(2)灵活穿插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与标题、导语不同,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这就是求信息写作者全面考虑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3)背景材料用语要简洁明了
背景材料毕竟不同于信息的主要、内容,它对信息只起衬托解释的作用。如果不认清这一点,把与信息沾得上边的背景全部纳入文章中,势必会喧宾夺主,废话连篇,淹没了信息内容。因此,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背景材料,如果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
如果是不需要解释的,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背景材料。
同时,在需要运用背景材料时,用语也要以简洁明了为标准。“不惜笔墨”是在“说清楚问题”的前提下对背景材料的要求;
而简明扼要是指在说明问题的基础上,应该尽量节省文字,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五)信息稿件的修改
信息的写作技巧不光包括编写信息的技巧,还应包括如何修改信息稿件。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综合处理的一部分,是信息筛选的继续。选定的信息稿件,其内容已基本符合要求,但它的文章结构、修辞不一定也符合要求,用这样的信息报送给领导,其利用价值必然不高。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增删或改写,使它既保持有用的内容,又增加可读性,真正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的再创造的过程。
1.稿件中常见的问题
(1)事实基本正确,但表达不清,逻辑混乱,需要在结构上动大手术;
(2)引用事实模糊不清,数字不确切,需要重新核对;
(3)反映问题较深刻,但内容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4)内容较好,辞章结构也通顺,但篇幅过长,需要压缩;
(5)有的稿件整体上看有用性较低,但其中一部分有价值,需要摘录;
(6)修辞、文字功夫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工、锤炼。
修改的目的就在于使难于发挥其价值的信息重放光彩,文章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修改者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深入实际的经验,才能完成修改任务,取得成功。
2.修改的程序
修改一篇具体的信息稿件,一般要经过看、改、查三个步骤。
(1)看,即通读。这是修改稿件的第一道工序。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原稿。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原稿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原稿形成初步认识;
二是发现原稿中存在各种问题,为动手修改做好准备。这一步是修改文稿的基础,多花一点时间通读原文,考虑成熟再下笔修改,会使修改工作更加顺利。切忌匆忙动手,边看边改,不能兼顾上下文,结果来回返工,事倍而功半。
(2)改,即正式修改。就是针对通读时发现的问题实施初步设想的修改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对原稿的内容、文字结构、标题进行修改;
二是对原稿中不准确的内容核实后进行更正;
三是对原稿中残缺的内容经调查了解之后予以补充。在修改中要遵守先改大处、后改局部的步骤。首先撷取内容,删削多余;
其次调整结构,安排段落;
然后修改细处,润饰文字;
最后再通观全文,修定标题。
(3)查,即查读。稿件修改完毕,应从头至尾再审核一遍或多遍。一是检查改稿是否符合原意;
二是看看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有发现,立即再修改。
3.修改的方法
(1)主题思想的修改方法
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稿件需要有政治上的正确性和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因此,消除信息在思想政治上的差错,修正事实,是修改信息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以政策为准绳。这是信息稿件修改中的首要一点。搞信息工作的同志必须注意经常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区具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以防止违反现行政策或混淆政策界限。
②防止片面性
修改信息稿件还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如果信息内容带有片面性,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歪曲,就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失。在对信息稿件进行这方面修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形式的片面性。
——强调一点,不及其余。为了强调矛盾的一方,就忽视了矛盾的另一方。如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思想教育;
片面强调民主,忽视集中;
片面强调成绩,忽视问题;
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出真知等等。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这是一种常见的片面性的表现,把个别情况夸大成普遍存在,或把处在萌芽状态的事物说成已经成熟的东西,并过早做出结论。甚至用个别点上的情况完全代替一般情况,把小说成大,把一说成十,这不仅不利于领导参考决策,还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代表发展趋势的新事物,也不能这样来概括。因为尽管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它毕竟不等于就是大海了。
——忽略事物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离开了这些限制,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有的稿件在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成绩、经验或问题时不讲清它们的条件,或只讲怎样做,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一个地区的经验即使再好,也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很多事物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局部看起来是可行的,也是有好处的,但从全局来看却是不可取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只有讲清了事物存在的条件,信息才有价值。因此在介绍、推广某项经验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要那种“一切地方都要……”之类的提法。
——只报喜不报忧,或只报忧不报喜。有些稿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根据某些特定的需要来报喜或报忧。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好感,就只报喜不报忧;
但到了需要上级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时,则又只报忧不报喜。总之,在修改稿件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克服这种片面性。
(2)辞章结构的修改方法
信息文稿的修改,同报刊文章的修改不尽相同。它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做到对每篇稿件的文字都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但这并不是说信息稿件就应该粗糙一些,相反,信息文稿结构的调整和辞章的修饰也是修改稿件时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的修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压缩和改写。
①压缩
信息的服务职能决定了它篇幅短小的特点,因此,将篇幅较长的稿件加以删削和精简就是修改信息稿件的重要任务了。通常压缩的对象主要有议论过多、引文太长、枝蔓横生、前后重复、用语罗唆等等。压缩掉这类多余的东西,才能使文章精炼简洁,效用更高。压缩稿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紧扣主题。文章应有明确的主题,材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舍取。信息文稿针对性很强,更需要把握主题。应该对主题分散或主次不分的稿件加以适当修改。
主题分散,即把主题以外的东西作为信息内容,冲淡了要说的主要问题,而且使文章变得臃肿。修改时应本着一文一事的原则,将主题以外的内容删去。
主次不分,即主要问题没讲清楚,而并非一定要交代的内容却写得详细,使文章的主题被淹没。修改这类稿件,要删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部分,突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部分。如果主要部分交待不清,就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第二、摘取精华。就是保留信息稿件中的精华部分,而舍弃其余部分。所谓精华部分,就是指含有较大信息价值的信息内容,它可以是稿件中的一段,也可以是全文或段落的梗概。与此相应的摘取方法也就有局部摘取和概要摘取两种。
局部摘取,是修改有些整体看来价值不大,但其某一部分却很有价值的信息时采用的方法。它将高价值部分抽取出来,单独成篇,而将其余的部分全部删去。在众多的信息内容中,发现和摘录其中的精华,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概要摘取,是修改那些反映的问题很有意义,但篇幅过长的信息稿件时采用的方法。它既可以概括全文,略其详情,也可以取其骨架舍其筋骨。前者是总结信息稿件的全文的概要,浓缩成类似新闻导语的短文;
后者是将信息内容中每一要点压缩成一两句话,既保留原意,又精简了文字。
第三、精选事例。一篇稿件为了说明其观点,往往要运用一些事例、材料,为了压缩篇幅,对文章中的事例和材料必须进行筛选,能用一个事例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两个。要做到精选必须舍得割爱。因为稿件中举的事例一般都能说明相关观点,似乎并不多余。但信息稿件的写作又要求事例不但要精炼,还要尽可能的少。这就要求修改稿件时或者只选取一两个最典型的事例,或者将若干有其同点的事例概括起来,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第四、删节文字。在信息稿件中,时常出现因为文字水平不高,或没有精心锤炼文字、语义含混或语句冗杂、罗唆。因此修改稿件时也应把这一部分进行适当精炼压缩。
首先是删去词义重复的字,使之达到清晰表述即可。如“1995年一年的产量”、“目前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全部都”、“而且还”等等。在这些词组中,有着重号的文字都可以省去(当然也可以删去另一半,只要词义通顺即可)。
其次是删去罗唆的字句,精炼文字。比如,“XX店经营的商品品种有100多个”,用字既繁复,读起来又拗口,如果改成“XX店经营商品百余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仅仅删字不能达到消除繁冗的目的,那就将意思重复、交代过详的句子删去。
最后要删去套话、废话和一切与信息事实无关的话。比如,有的宣传经验的信息开头总是写上:“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XX党委的正确指导下”……,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对信息内容的阐述没有任何裨益,应该一律删除。
②改写
有的信息文稿反映的事实很有价值,但写得不好,只适于综合或分篇报送,这就需要对原稿进行改写。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改变角度。观察事物有一定的角度,写文章也是如此。同一件事,着笔角度不同,说明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时信息稿件的写作角度不足以完全发挥信息事实的价值,这就需要修改稿件时帮它转换一个角度。改变信息稿件的角度,没有一定之规,而是根据信息内容并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而定。常见的角度转换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互换;
从介绍经验角度改为报送成果;
从报告工作情况角度改为研究问题;
从某个具体、局部的小角度改为全局的大角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角度转换只是在信息事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恰当的表现手法,它一定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貌,要根据事实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来选择写作的角度,决不能从主观需要出发来强换角度,让事实来凑和这种角度。如果这样做,将造成信息的失真,信息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了。这一点,特别是在报送成果、经验时要注意,不能制造万能性经验。
第二、改变结构。有些信息文稿结构紊乱,使人看不出层次,很难理清头绪,遇到这样的稿件也要进行改写,使之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一般来说,改变结构就是使稿件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清晰的关联,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写。具体改写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层次不清的稿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即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原文各段落重新进行梳理,该合并的合并,该提前的提前,该移后的移后,使全文各个层次按一定顺序有机地排列起来。二是,对缺少层次的稿件,要根据原文的基本思想,提炼出若干观点,分出层次,顺理成章。结构调整好后,还要用一定的文字将各个层次贯通起来,使之互相照应,过渡自然。
第三、综合。综合就是把几篇稿件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一篇新的稿件。需要进行综合的稿件有三种:一是围绕同一主题的各个不同地区、部门的稿件;
二是对某一动态事件的连续报道,由于时间或篇幅关系,不能逐一报道,也可以采取综合的方式;
三是正反对照的稿件也可以综合起来,写成对比的综合情况报道。信息综合处理后,往往会使情况更全面,领导对全局的把握更准确,有利于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四、分篇。有的信息稿件写了两个以上的问题,从一定意上讲,这是不可取的。但也应看到,有时同一事实确实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而且每一个都很重要,这时就需要对这类信息稿件进行分篇,即把一篇稿件分成几篇来报送。最常见的例子是某一单位、部门的工作总结,就常包含有两个或几个主题,在修改时就可以采取分篇的方法,写成一文一题的新信息。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