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现代基础写作.文字版(全文)

2022年现代基础写作.文字版(全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27 15:55:03 点击: 推荐访问: 写作 写作(一) 写作一重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现代基础写作.文字版(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现代基础写作.文字版(全文)

现代基础写作

一 套 有 特 色 的 教 材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 南  京  大  学  教 授

现代社 会的 发展 日新 月异 ,社 会 要求 高 素质的人才 ,学 校培 养的 学生 不再 是 单纯 的 知识型人才 ,而是 能 力型 、综 合 型 、创 造型 人 才 。

而作为基 础学 科的 写作 ,是综 合 素质 培 养最集中 、实践能力要求最突出 、社会应用最 需要的学科之一 。

人们在学习 、工作 、生活中 处处离不开 写作 。

作为 高校 的 大学 生 ,更 是 应当掌握各种 文体 的 写作 规律 ,提 高 自己 的 写作能力 。

由董小玉主持 ,14 所高 校写作 教师 组成 的课题组 ,承担了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改 革计划” 国家 级立项项目“师 范 院校 写作 教学 体系 改 革与 实践研究” 。

这个课题组由北京 、上海 、重庆 、 黑龙江 、山东 、四 川 、浙 江 、广 东 、湖 南 等省 市 的高等院校写 作学 界 的老 中青 成员 组 成 ,这 是一支整体实力强 、素质好 、且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 。

他们以一种开放的观念 ,以立体动态的新视角 ,对传统写 作理论进行扬弃与更新 ,在 吸纳近 年来 写作学 科建 设的 新成 果的 基础上 ,编写了这套现代 写作 丛书 ——— 枟现 代基础 写作枠 、枟 现 代文 学写作枠 、枟 现代实用写作枠 ,以帮 助广 大学生 更好 地认识 现代 写作 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标志 ,而 且有适 合现 代社会 需要 的文 体和 逐渐 更替的书写工具 ,以及所运用的现代科技手段与现代的思维方法 ;

让学生们认识写作的特 征 ,即理 论的指 导性 、个 体的创 造性 、实践 的操作性 、动态的综合性 ;
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提高写作能力 。

该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 、传统性与现代性相映成趣            本教材既注重具有指 导意义 的传 统写作 原理 的介 绍 ,同 时又

审时度势 ,注重吸收新时期以来写作学研究的新成果 ,借鉴思维科 学 、心理学 、传播 学等 相 关学 科 的 成果 ,对 写 作原 理 、写 作常 用 文 体 、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未来进行纵横剖析 ,立体考察与透视 。

现代 写作较之古代写作 ,在内容上大大拓展了两个空间 :一个是内在的 主观世界 ——— 心灵领域的 空间 ;
一个 是外 在的 客观 世 界 ——— 物质 领域的空间 ,现代写作注重研究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意识和潜意识 活动 ;
同时注重研 究 现代 人 生存 空 间的 丰 富 性 ,信 息 来 源的 广 阔 性 。

在例文的选 择上 ,它 突出 了 新 颖 性 、时 代 性 、审 美 性 、实 用 性 等 ,使经典的作品与现代性的作品相映成趣 ,让学生既能品味经典 传统的文化内涵 ,又能掌握写作技巧与方式 ,还能体会具有当代特 色的写作方法 。

同时 ,本教材还注重了体现高校写作教学的特点 :
让学生从理论上增强“ 学会写”的自觉性 ,并从实践中去“学会写” , 强化教学对象的素质培 养与能 力提 高 ,以体现 传统 性与 现代 性的 融会贯通 ,使之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品格 。

序    3  

二 、系统性与独立性相辅相成

本套教材注重写作教 学的系 统性 ,它 以培养 学生 写作 能 力为 核心 ,构建了“基础写作” 、“ 文学写作” 、“实用写作” 这三大板块 ,每 一板块又由“ 写作原理” 、“例文阅读” 、“ 写作训练”三部分组成 。

在 这个总的教学体系中 ,三大 板块和 每个 板块中 的三 要素 既相 对独 立 ,又环环相扣 ,同时又各自侧重于一类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

由于 各板块内部由“ 写作原理” 、“例文阅读” 、“ 写作训练”三要素密切结 合而成 ,方便学生既学理论 ,又 学前人 经典 或好 的范本 ,同 时 还能 进行自我训练 ,也方便了教师的规划教学 。

无论是三大板块内部 , 还是三要素之间都相辅 相成 ,紧 密联系 着 ,互相 关联着 ,以 便 多方 面讲述各种写作文体的写作规律 、各种文体的写作基本知识 、各种 文体能力培养的方法 与技巧 。

同时 ,又将 尽量 凸现各 自板 块 的特 色 ,力求三大板块各自为政 ,可以独立使用任何一本 。

本套教材不 再划分上册 、中册和下册 ,三板 块间没 有必 然的 先后次 序 ,教 师或 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顺序或者选学其中的某 一本 。

三  理论性与技能性相提并论本套教材将写作的理要素与 技 能 培养 置 于 同 等 重要 的 地位 。

教材吸收了当今写作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立足写作实际 ,强化理论深度 。

它阐释了 写作主 体 、写作 客体 、写作 载体 、写 作 受体 之间的互动关系 ,分析了写作主体的行文过程 ,讲述了各种文体的 写作特质 。

教材中的“ 写作 原理” ,在理 论上 起着指 导 、发挥 、整合 的作用 。

如果没有理论上 给予 指导 ,无疑 是否 认了写 作能 力 的可 培养性 ,夸大了写作中个人天赋与灵感的作用 ,带来写作教学无指导的盲目性 ,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

教材中的“例文阅读” 起着导引 、 借鉴 、模仿的示范作用 ,它 既能 激活学 习写 作理 论的热 情 ,又 能激 发写作实践的欲望 ,加上编写者简要的评析 ,使学生便于掌握与理 解例文的写作要领 。

“ 写作训练”是实践要素 ,起着动手操作 、提高 写作能力 、检测写作水平的作用 。

总之 ,本教材使写作理论与写作 技术过程训练 、写 作 文体 训 练相 结 合 ,把 文体 知 识 转 变 为写 作 范 式 ,以学生的写作理论水平 、写 作能力 的提 高为 重点 ,强化 基 础理 论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 。

四 思维训练与表达训练相得益彰写作除了要求写作者 文字表 达能 力要准 确到 位以 外 ,对 写作者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 。

逻辑思维能力使文章条理清晰 ,可以明确地传达出写作者的意图与思想 ,它是实用 性文章写作主要使用的 思维形 式 ;
而形 象思维 则可 以使 文章 更为 生动形象 ,便于读者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思 ,它是文学写作主要使 用的思维形式 。

因而 ,优秀 的写作 者需 要有较 强的 思 维能 力 。

本 教材除了重视表达技巧 的训练 以外 ,着 意于对 学生 进行 逻辑 思维 与形象思维这两种主要 思维能 力的 训练 ,帮助 学生 逐步 养成 清理 自己思维的习惯 。

如此以来 ,不但有益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 其他与语言有关的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诚然 ,写作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一种语言文字自如的运用 ,它 还对写作者提出了更多 的要求 ,它 的娴 熟掌握 是人 才综 合素 质的 体现之一 。

本套丛书希望能从自己的实践中探索到写作教学新的 思路 。

我们衷心希望它能 够为 21 世纪的 写作 教学的 研究 提 供个 案 ,并且希望在它的帮助下 能够让 更多 的学生 掌握 写作 这一 项起 码的语文综合技能 。

目 录

1 第 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现代基础写作概述

1 一 、现代基础写作的界定

4 二 、现代基础写作的作用

7 第二节 现代基础写作的特性

7 一 、社会性与个体性的高度统一

9 二 、多元性与意向性的高度统一

11 三 、实践性与创造性的高度统一

12 第三节 现代基础写作的内容

12 一 、学习现代的写作理论

14 二 、借鉴优秀的写作范式

15 三 、强化基础的写作训练

18 四 、掌握现代科技写作手段

20 第四节 现代基础写作的规律

21 一 、四体整合律

24 二 、三重转化律

27 三 、三级飞跃律

31 例文阅读

34 写作训练

36 第 二章 写作材料的摄取

36 第一节 观察 :深海拾贝

36 一 、观察的界定

38 二 、观察的类型和作用

41 三 、观察的特征

43 四 、观察的方法

51 五 、观察的要求

53 第二节 阅读 :书山揽胜

53 一 、阅读的界定

54 二 、阅读的作用

56 三 、阅读的方法

57 四 、阅读的要求

62 第三节 感受 :情感体验

62 一 、感受的界定

63 二 、感受的作用

65 三 、感受的类型

68 四 、感受的原则

70 五 、感受的方法

76 六 、注入感情

77 第四节 选材 :披沙拣金

78 一 、聚焦主旨

79 二 、强调真实

81 三 、捕捉典型

82 四 、凸现新颖

83 例文阅读

96 写作训练

98 第 三章 写作思维的运行

98 第一节 写作思维概述

99 一 、写作思维的界定

102 二 、写作思维的作用

104 三 、写作思维的特点

107 第二节 写作思维的方式

107 一 、分析与综合

116 二 、想象与联想

126 三 、情感与感悟

135 第三节 写作思维的运行过程

136 一 、发散启动

144 二 、收敛聚合

152 三 、顿悟突破

154 例文阅读

161 写作训练

165 第 四章 写作主旨的生成

165 第一节 写作主旨概述

166 一 、写作主旨的界定

168 二 、写作主旨的作用

170 三 、主旨生成的基础

172 第二节 主旨生成的要求

172 一 、准确

174 二 、新颖

177 三 、深刻

180 第三节 主旨生成的过程

180 一 、发想 :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酝酿形成

183 二 、开掘 :在反复提炼中升华

184 第四节 主旨生成的方法

192 例文阅读

205 写作训练

208 第 五章 写作结构的构建

208 第一节 结构的界定和原则

208 一 、结构的界定

209 二 、结构的原则

212 第二节 结构的基本内容

212 一 、外部结构

222 二 、内部结构

225 第三节 结构的常用技法

232 第四节 结构能力的培养

232 一 、思路和结构的关系

233 二 、理清思路的要求

234 例文阅读

244 写作训练

249 第 六章 写作语言的驾驭

249 第一节 写作语言概述

249 一 、写作语言的界定

255 二 、写作语言的功能

259 三 、写作语言的要求

266 第二节 写作语言的美质

266 一 、语言的朴素美

269 二 、语言的形象美

270 三 、语言的情感美

274 四 、语言的音乐美

278 第三节 写作语言的创新

279 一 、突破常规的语义范畴

283 二 、超越常规的语法结构

287 第四节 写作语感的培养

287 一 、在生活中积累

289 二 、在阅读中感悟

290 三 、在写作中锤炼

294 例文阅读

296 写作训练

299 第 七章 写作表达方式的选择

299 第一节 叙述

299 一 、叙述的界定

300 二 、叙述的作用

300 三 、叙述的类型

309 四 、叙述的人称

310 第二节 描 写

310 一 、描写的界定

311 二 、描写的作用

311 三 、描写的类型

320 第三节 议 论

320 一 、议论的界定

321 二 、议论的作用

322 三 、论证的类型

327 第四节 抒 情

327 一 、抒情的界定

328 二 、抒情的作用

 

 

328 三 、抒情的方式

332 第五节 说 明

332 一 、说明的界定

333 二 、说明的作用

333 三 、说明的类型

335 例文阅读

341 写作训练

 

 

345 第 八章 写作技法的巧用

345 第一节 传统写作技法

346 一 、比喻与对比

352 二 、悬念与巧合

356 三 、衬托与铺垫

362 四 、移情与通感

368 第二节 现代写作技法

369 一 、反讽与象征

376 二 、意识流与蒙太奇

386 三 、荒诞与黑色幽默

391 四 、变形与自由切割

399 例文阅读

407 写作训练

 

411 第 九章 信息时代的电脑写作

411 第一节 信息时代对写作的挑战

 

 

413 一 、写作观念的更新

414 二 、写作手段的转换

416 三 、写作方法的繁丰

417 第二节 电脑写作的运用

417 一 、电脑写作的界定

418 二 、电脑写作的作用

419 三 、电脑写作的操作

423 第三节 多媒体的运用

423 一 、多媒体的界定

424 二 、多媒体的操作

426 三 、写作课件的制作

430 例文阅读

431 写作训练

434 后 记

册作与人类文明始终同步 。

人类文明的记载 、积淀 与传播都 有赖于册作的介入 。

没有册作 ,现代人对遥 远的过去将是一片茫 然 ,既回忆不起祖先的面影 ,又找不凞生命的归 宿 ,将沦 为精神浪 子 ;
没有册作 ,人类的思想史 、精神史 、文 剑史 ,就不 可能有渐进式 的原始积累 ,也就不可能有突变式的信息提速 ,历史的齿轮只能在 原地打滑 。

这期间不排除有物质文明的流传 ,但没有册作的传媒 , 没有文本的链接 ,就没有物质凓造者之间的互刞与对话 ,凓造性思 维就得不凞碰撞 、裂变 、重组 、更新 ,也就 得不凞优剑和提剪 ,思 想 的封闭会造成时间与历史的错位 ,虽然岁月流逝 ,但历史只能腰我 缠绕 ,腰我复凢 ,而无法腰我超越 。

而腰从有了册作 ,道 德实践者 才有了永远守望的麦田 ,则凙主义者才有了足资借鉴的铜镜 ,理想 主义者才有了巍巍巨人的肩腄 ,实用主义者才有了 新鲜臓臙的奶 酪 … …

册作的现代剑意味着人类精神的现代剑 。

第一节 现代基础写作概述

一 、现代基础写作的界定

现代基础写作 ,是指现代人以应具备的基本写作素质为基础 ,从事基本写作实践这项精神创造活动的动态过程 。

现代基础写作 ,是应用写作 ,特别是文学写作必须夯实的写作基础 。

所谓“现代” ,主要不是指“时代化”意义上的一个历史时期 ,而 是指一种思维方式 。

“称福柯是一个后现代思想家并不意味着他 的同时代人和幸存者同样也是后现代主义者或必须成为后现代主 义者” 。① “现代”是一种与传统截然有别的思想方法 ,它包括心理 态度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层面的变化革新 。

从历史唯物主义 的眼光来看 ,传统的因素和现代的因素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正 像美国学者希尔斯在枟论传统枠 一书中所说的“ 传统是创造的本 源” ,成功的现代化往往是传统因素成为改革的有利资源和推助力 量 ,而不是成为包袱和阻力 。

因此 ,我们需要从古代优秀的写作理 论传统中汲取滋养 ,使现代写作根深叶茂 。

而面对新世纪世界经 济一体化的大潮冲击 ,我们也需要主动开放 ,以国外写作经验为参

照系 ,容纳“异质因子” ,激活我们的思维 ,丰富我们的理论 ,推进我 们的写作实践 。

唯如此 ,我 们的写作才能拥有现代空间 、现 代思 想 、现代技术 、现代风范 。

所谓“基础” ,主要指人在写作方面提高 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一定的学识素养 。

诚如叶圣陶所说 ,写 作不但要求“ 通” ,还 要求 “好” 。

怎么写出好文章 ? 不单纯是方法 、技巧的事 ,其根本还在于 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底蕴 。

写作历来有“厚积薄发” 之说 , 即写作主体首先要具备写作所必需的多方面的素质 、修养和能力 , 才能将这些因素融会贯通 ,统合为一个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 。

“厚 积薄发”的基础是“积” ——— 蓄积丰富的学养 ,目的是“发” ——— 形成 贯通 、创化的能力 。

写作是一个由“纳”而“吐”的过程 ,在这“吐纳” 之中 ,可以见出“内功”修养的深厚与浅薄 。

只有厚积薄发 ,才能保 证写作的高质量 。

所谓“写作” ,如果溯其源头 ,它在诞生之初 ,就以传情达意 、展

①   王 治 河 :枟 扑 朔 迷 离 的 游戏枠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 1998 年 版 ,第 6 页 。

示人的精神世界为基本内涵 。

枟说文枠释“写”为 :“置物也 。

谓去此 注彼也 。”段玉裁 作注说 :“小 雅曰 :‘ 我心写兮’ ,传 云 :‘ 抒写其心 也 。’按凡倾吐曰写 。”可见 ,“写”虽然是由物的“倾泻” 、“倾注”发展 而来 ,但早在枟诗经枠时代就用来 表达“ 心灵的倾吐” 。

而“ 作” ,枟说 文枠释为“起也 … … 为也 … … 始也 … … 生也” 。

段玉裁认为“ 文不 同”而“字义一” 。

“作”指的是实践性十分突出的动态活动 ,既有起 始 、生发 ,必有完成 、归结 ,是一个有始有终 、有放有收 、由内而外的 整体流程 。

我们将“写” 、“作”两字联系起来考察 ,可以把握从内部 倾吐到外部撰写的整个精神产品的制作过程 。

后来合称“写作” , 就将“用笔写字”的书写动作与“撰写文章”的创造性活动连在了一 起 。

而今天 ,电脑诞生 ,多媒体和因特网 进入了普通家庭 ,写作 就 不是仅仅用笔来操作 ,而是通过多种媒 体 、多种 信息通道的策划 、 制作活动 。

未来的“写作”概念 ,再也不是单纯的“撰写” ,而是集撰 写 、策划 、制作 、传播为一体的综合创制活动 。

在西方 ,“ Write”的含义是“写作 ,著述”( do the w ork of anau唱 thor ;
co mpose fo rpublication) 。

从英文含义并联系西方文化特征 看 ,他们始终将写作当做专业化要求高 、目的性十分明确的一种活 动 ,总是将写作与特定的行业 、与发表出版的社会效益和功利追求 相结合(这也导致了中外写作教学重基础和重应用的不同范型) 。

但是 ,他们对“写作”的理解 ,毕竟与汉字“写作”的实质性含义 ——— “精神产品的制作与传播”没有根本的差异 。

“写作”的概念虽然与传统的“文章” 概念有着深刻的传承关 系 ,但内涵已经被刷新 。

“文章”与“写作”在属性上有静态与动态 之分 。

文章指写作的完成品 ,而 写作则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 ;

“文章”与“写作”在成品类别上又有寡与众的不同 ,一般意义上的 标语 、口号 、题词 、对联 ,都不能称为文章 ,但都是写作的应有之义 。

可见 ,“文章”涵盖面不如“写作”宽广 ,它无法包容日渐扩充的现代 写作现象 ,因而“写作”这一名称被普 遍接纳并取代“文章” 概念也就成了历史的进化 。至于常用的“作文” 称呼 ,也不如“写作”概 念适应面广 。

在小 学以至大学课堂上 ,今天仍称之为“作文” ,这表明学校范围内的写 作训练可以对学生习作仍袭用传统称呼“作文” ,而在更广阔的社 会活动中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公务写作都很难再启用“作文”的 说法 。

你一旦进入社会 ,单位的领导就决不会说“请你给我写一篇 作文吧” 。

况且从跨世纪与国际并轨的要求看 ,“作 文” 在西方称 “composition” ,指低层次的 学生习作 ,高 层次的作品叫“ w orks” 。

就此而言 ,“写作”概念比“作文”概念能更好地涵盖高低所有层次 。

在今天 ,“写作”的名称已经约定俗成 ,但对“写作”概念的内涵 指向却有分歧 ,有说“写作是一种工具 、技能”的 ,有说“写作是一种 精神劳动”的 ,有说“写作是一种行为”的 。

其实 ,写作顾名思义 ,是 “书写”与“制作”的结合 。

“书写”离不开书面语言 ,即文字符号 ,不 过在网络时代 ,除了文字符号之外 ,也会有音像 、动画等的介入 ,对 文字起到补充辅助的作用 ,而且在网页上还可以点击文本链接 ,进 入到信息容量更大的超文本中去 。

“制作”意味着策划 、设计 、操作 与合成 ,包括对知识积累的抽取与调用 ,与他人信息资源的沟通与 共享 ,对固有思维方式的突破与创新 ,对成品的 包装与传播 ,对 广 大受众的满足与引导 、迎 合与超越等等 。

因此 ,我 们认为 :现代 基 础写作是主要运用文字符号 ,通过特定文本或超文本 ,能动地展示精神的积淀 、创造和传播过程的活动 。

二 、现代基础写作的作用

(一)人生自我实现的助推力

置身于现代竞争大潮中 ,如 果不懂得自我推销 ,空 有满腹经 纶 ,也会泯然众人 ,湮没红尘 。

而人们一旦要进行自我推销 ,又 怎 么可能离得开写作呢 ? 这里暂且不论求职时写一封自荐书这样明显带有自我推销性质的写作现象 ,即使已经进入单位工作的人 ,平 时写个人述职 、散文随笔 、总结报告 、专业论文等 ,质量的高低也会 直接影响到人生事业的进退 。

一份高质量的文稿 ,很可 能就成为 人生进步的阶梯 。

现代生活节奏快 ,现代人面临的事情复杂多变 , 写作 ,往往又成为人们化繁就简 、理清思路 、培养工作严 谨性规范 性的必要条件 。

朱光潜先生就说过“不想就不能写 ,不写就很难想 得周全” 。

写 ,是思维明晰化严密化的过程 。

近年来流行的操作方 案的写作 ,就是我国加入世贸 后进入世界统一游戏规则要求工作 规范化的明证 。

提高工作效率 ,“表现”自我才能 ,也需要借“写作” 这股东风 。

更不用说那些以写作来奠定自己思想体系的伟人 ,以 写作为终身职业的大作家们了 。

写作是推动人生事业“卫星”上天 的“火箭” 。

(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石

在通常的观念里 ,写作分为文学创作和实用写作 。

这关系到人 的审美情怀与实用理性的价值取向 ,也关系到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 思维的不同思维特征 。

对这两种写作的素质培养模式 ,人们形成了 两种有分歧的观点 :一种是强调文学 修养和实用写作修养的共通 性 ,认为有了文学的底子 ,学写其他文体就轻而易举 。

文学写作功 底深湛的人 ,往往显示出他的写作实力 ,有了这样的实力 ,掌握别的 文体就会事半功倍 。

由此得出文学基础是一切写作的基础的结论 。

另一种着眼于文学修养与实用写作修养的差异性 ,认为文学写作需 要人的“个性思维” ,而实用写作需要人的“社会思维” ;
① 文学追求的

① 钱学森在枟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枠一文中指出“ 社 会 思 维 学要 研 究 人 作 为 一 个 集 体来思维的规律 ,它 与集体的相互关系 、相 互影响” ,“ 要 研 究 个 人 跟集 体 创 造 的 精 神 财 富 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 。

见枟 科 学 的 艺 术 与 艺 术 的 科 学枠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1994 年 版 , 第 49 页 。

是人作为个体的独立精神 ,实用写作却要求人作为社会角色而具有 沟通协调能力 ,两种能力要求不同 ,写作素养的培养模式就不该一 样 。

但作为写作基础 、写作素养 ,却需要一个相互之间的平台 ,让人 能“文”能“质” ,能“虚”能“实” ,提高综合能力 。

譬如文学创作光有 文学基础而没有社会生活阅历就写不出凝重的作品 。

实用写作的 语言修养 ,光靠参照实用文体的范本也有局限性 ,非得在名家名篇 的遣词造句中得到滋润不可 。

所以 ,文学创作也好 ,实用写作也好 , 都应该有更宽广的写作基础 。

现代基础写作就是为人的不同写作 方式 、人的综合素质提供一个基础性资源 。

(三)传播信息的通道

写作是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 。

在这一活动中 ,写 作主体 可以独自决定却无法独自实现 。

这一活动的实现 ,还有 赖于接受 者对写作载体的阅读行为 ,写 作的真正实现应该是进入流通之后 被接受 。

因此 ,写作要为读者充分接受信息提供可能 。

不过 ,写作 在尊重读者 、满足读者的 同时 ,也要引导读 者 、陶 冶读者 。

写作对 读者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含有作者的导向 。

写作应该掌握“读者 心理学”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甚至超越读者的期望值 ,特 别是在文化产业化 、出 版市 场 化 的今 天 ,更 要从 读 者需 求 出 发 。

“孤芳自赏” 必将埋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

但这不等于说可以媚 俗 ,满足读者是为了熏陶读者 ,适应读者是为了 征服读者 ,征服 读 者是为了造就读者 ——— 一代新人 。

这表明 ,写作 绝不仅仅是依照 格式的完形填空 。

钱学森在枟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枠一文中指出 “社会思维学要研究人作为一个集体来思维的规律 ,它与集体的相 互关系 、相互影响” ,“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 面的相互作用” 。①      它是具有方向性的信息传播 ,使信息更充分地

①   枟科 学 的 艺 术 与 艺 术的 科 学枠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1994 年 版 ,第 49 页 。

流通 。

第二节 现代基础写作的特性

一 、社会性与个体性的高度统一

人类之所以从事写作活动 ,是因为人与人之间 需要进行信息 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流 。

从总体上说 ,写作是 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 社会行为 。

因此 ,写作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为实现一定 的社会目的而展开的 ;
同时 ,写作活动又受作者自己的认识 、意志 、 情感支配 ,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个人心理体验的一种活动 ,是个 人头脑加工 ,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 。

写作活动的全过程 ,总是以个 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 ,是一种个体化的 劳动 ,即 使社会 、他 人给予 的促进 、影响 ,都 必须通过个体的“我” 加以消化 ,尔 后才能实现 。

臧克家也说 :“有了表现能力 ,缺乏个人 的特点也还不够 。” 乍看起 来 ,社会性与个体性是一对矛盾 ,而事实上 ,人是社会的人 ,即使像 日记这样极具隐私意味的个人化写作也不能不显示出社会生活的 痕迹 。

反过来 ,社会又是个体的人的集合 ,即使像公文这样最富有 集体意志的写作 ,也 必须经过个人的整合 。

一般来说 ,文 学重个 性 ,应用文重共性 ,但对普 遍的写作行为来说 ,则是社会 性与个体 性的统一 。

那么 ,社会性与个体性又是如何统一的呢 ? 是以主体的“人格意识”来统一的 。

写作主体是一个精妙的精神产品的“加工场” ,外来 的信息经

过写作主体的处理 ,获得了创造性的转化 。

转化的内在机制是在 写作主体的“人格意识”这一指挥中心的驱导下运作的 。

美国心理

学家奥尔波特在枟人格的模式与成长枠中给人格下的定义是 :人格 是个人内在心理结构的统一体 ,是决定个人独特行 为与思想的心 理动力系统 。

按照这一阐释 ,人格是行为的 内动力 ,那 么 ,写作 主 体的“人格意识”就应该是写作行为的核心动力 。

而在“人格意识” 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人的“主导性倾向” ,这 是影响人的一生的 重大倾向 ,又称为显著性特质 、支配性情操等 ,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 理想 。

英国人类学家弗思说过 :“行为都是理想的思想过程 。”

理想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 。

如果一个人有理想和信念 ,尽 管他长大后会看到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 ,他会因此而分裂 , 会痛苦和怀疑 ,但他绝对不会陷入虚无 主义 ,因 为他有一个“精神 的底子” 。

写作主体的人格意识里不能没有这种“精神的底子” ,有 了它 ,写作主体就不会放弃对真 、善 、美的追求 ,就会点燃自己的理 想之灯 ,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亮色 。

写作主体的责任心和良心 ,就在 于重建人的“价值信仰体系” 。

“价值信仰体系” 与文坛上常说的 “人文精神”属于同一理论内核 ,虽然 “人文精神” 在中国有没有它 的源头 ,在西方国家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尚无定论 ,但大家对“人文 精神”是“以人的信念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这一主要意义指向却“所 见略同” 。

人的理想 、信念 ,意味着人对自身的终极关怀 ,而人文精 神恰恰体现的是这一“终极关怀”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理想在写作主体的人格意 识中起决定作用 。

第二 ,理想 关注着“应然”(世界应当怎样)的设 定 ,它总是和人的价值 、信仰紧密相连 。

它是写作主体的“ 人格之 魂” 。

第三 ,理想这一“内动力”构成了写作 主体不可重复的特质 , 除了人类共同的理想之外 ,更凸现出个性化的 色彩 。

文学创作固 然要抒发个人的情怀 ,实用写作的“社会思维” 也要经过个人的整 合 。

第四 ,理想的超越性是要放出一种前瞻性的目光 ,引领世界走 向“应然”的境地 ,而 不是要淡出红尘 ,装 出“ 复古” 、“ 怀旧” 和“ 回 归”的姿态 。

所以 ,写 作主体的理想是激发人“ 向前看” 的精神力

量 ,是以现实为 基础的向上力量 。

有了现实的根底 ,写 作才得以 “厚实” ,有了理想的超拔 ,写作才得以“空灵” 。

写作主体理想的个 性色彩 ,也就是在现实坐标轴上的个人定位 ,是“俗境诗心” ,而 不 是与现实隔膜的私人独语 。

“个性化”不等于“私人化” ,更不等于 “任性化” 。

理想是写作主体人格意识的核心内容 ,也是激 励写作主体投 入精神创造的巨大动力 。

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上” ,唤起了多少写作者去追寻理想 ,在文学艺术和 科学理论上留 下闪光的情感和理性的光辉 。

二 、多元性与意向性的高度统一

写作是多种素养和多种智能的综合 ,写 作的多元性 、边 缘性 , 既体现为写作过程中生活 、思想 、技巧三种因素 的交互运动 ,也 体 现为作者思维活动 、心理活动 、审美活动等有机 组合的复杂活动 。

从写作能力来看 ,写作不是单项能力的简单显现 ,而是多项能力的 融会与结合 ,不过 ,这种多元性最后要融合为一体 ,在写作的“成品 意识”的导引下 ,转化为文本表达 ,因此“成品意识”就成为写作的 目的性导向 。

写作行为是一个目的性过程 ,是一个主体的思维 、观 念的“意向性”过程 ,是作者在对自己的写作意图不断地再认识中 逐渐展开的语言表达 ,可见 ,写作过程是多元因 素的意向性 、目 的 化的表达过程 。

写作的多元化“资本”是构成写作活动的“内在动因” ,对此 的 研究可以形成写作活动的“动力说” 。

人们都承认现实世界之所以 成为作者的观照对象和写作题材 ,那是因为其中的 某个因素构成 了写作的“触媒” ,点燃了作者的 写作激情 ,而作为 写作的“基因” , 却不是在被“点燃” 的时候瞬间发生的 ,而 是早已埋下的“ 种子” 。

由于每个人热爱写作的起因和学习写作的途径不尽相同 ,因此 ,他

 

 

们“早已有之”的写作基因也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景观 :有人认为是 得力于作者的天资颖慧 、家学渊源 ,有人认为是得力于作者的思想 修养 、语言习得 ,有人认为 是得力于社会环境的熏染 ,有 人认为是 得力于人生道路的历练 … … 有人则总括说 ,主客观因素都有 ,先天 的素质与后天的素养共同存在 。

写作活动的千姿百态 ,是 作者个 性各异其趣的结果 ,林语堂说 :“世上只有一个苏东坡 ,却不可能有 第二个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 :“性格即命运 。”美 国 20 世纪心理 学家埃里克森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人 体结构 ,历史和 人格的 结合 ,就是命运 。”可见 ,每一位作者的写作命运是个体性格与社会 历史的合成 。

在写作动因的多元化与复杂性方面 ,贾平 凹无疑是 有代表性的 。

灵秀的山水陶冶了他 ,“原籍陕西 丹凤 ,实 为深谷野 洼 ;
五谷都长而不丰 ,山高水长却清秀” ;
学校的教育启蒙了他 ,“不 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 ,想些什么就写什 么 ,熟悉 什么就写什么 ,写 清 、写具体就好了” ,这话对他影响很大 ;
书中的世界滋养着他 ,“书 尽闲书 ,读起来比课本更多滋味 ,那些天上地下的 ,狼虫虎豹的 ,神 鬼人物的 ,一到晚上就全活在脑子里 ,一闭眼它就全来” ;
儒 、道 、佛 的玄理使他“ 悟出了有用的东西” ;
“ 文人画 、民 乐 、书 法和中国戏 曲”又给了他美学思想上的启迪 ;
而在西北 大学的一场大病 ,使 他 的文章又“多少有着病态的意味” 。

从他身上 ,我们 不难发现写作 修养是“博大精深”与“学无止境”的 ,而一个作者的个性气质 、思想 趋向也直接影响了他的文章的基本格调 。

电影枟重庆谈判枠里有一 个情节 ,蒋介石读了毛泽东写的词枟沁园春 · 雪枠后 ,对其中“数风 流人物 ,还看今朝”所表现的豪迈气概又妒 又叹 ,曾 云集国民党中 的文人骚客与毛泽东比诗 ,结 果这些诗在格律上或许比毛泽东做 得更工整 ,但缺乏毛泽东那样的气魄 ,被蒋介石 骂为“从棺材里透 出的腐烂气息” 。

 

 

 

三 、实践性与创造性的高度统一

实践性是写作的重要特征 ,写作的实践性或称 操作性历来是 写作学科探讨的热点 ,有人提出过“写作是一门术科” ,而且目前写 作学界又达成共识 ,认 为“ 既要重视写作理论的来源 ——— 写作实 践 ,也要重视写作 理论的去向 ——— 写作实践” 。

学者们都认识到 “如果一个人永远不去写 ,即不实践 ,那 么他永远也当不了作者” 。

“真正的写作是一个需要亲自动手的动态过程” 。

而这种实践行为 中是否包含着创造的成分 ,包含的多寡 ,则有争议 。

低要求者认为 “运用书面语言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实践 ,都可以称为‘写作’” ,高 要求者认为“写作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模仿或复制的活动” ,“写作活 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作” 。

关于创造性不同层次的区分及其对应 用写作的适用 ,学者们曾有过精辟的阐 述 :“关于写 作的创造性问 题 ,按高标准要求 ,应表现 为专著中的独到见解 、创作中 的独特个 性 、论文中的领先发现 、报道中的 新鲜信息 ,等等 ;
以起 准线要求 , 只要在此一成品与彼一成品之间 、此次写作与上次 写作之间表现 出差异性 … … 也应视为具有创造性的成分 。” ① 而实用写作的创造 性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写作之间的“微殊” 上 ,还体 现在内涵的“迥 别”上 ,无论是总结经验还是提出工作思路 ,如果没有“新意” ,老是 些陈年旧账 ,实用写作就不能算有价值 。

有无创造性 ,创造性的强 弱 ,同样是衡量实用写作 价值大小的标准 。

谁能否认“一国两制” 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呢 ? 同样 ,文学创作中也 有想象力的丰富与贫 乏 、创造力的惊 人与可怜之分 ,所 以不能因为创造性的多寡而厚 “文学”薄“实用” 。

现代心理学 、脑科学研究的新发展 ,也为写作的创造性提供了

 

 

 

①       林 可 夫 主 编 :枟 高 等 师 范写 作 教 程枠 ,福 建 教 育 出 版社 1991 年 版 ,第 4 页 注 。

 

 

理论依据 。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都是“脑理学” ,不都是关 于人的意识的学说 。

人的心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速度和 流量都会 影响人的性格和气质 ,人 的精神状态不仅取决于“脑” ,也 取决于 “心” 。

在心理现象中 ,不仅智商在起作 用 ,情商 也在起作用 ,心 理 是有“情”有“意”的复合体 ,这可以用来解释写 作中的非理性和理 性相互交织的现象 ,也可以用 来解释写作中作者的个人风格与独 创精神 。

而且现代科学认为 ,具有创新特质 的顿悟思维实际上是 三维思维 。

处在中心一维的是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建构” 活动 , 它主要表现为信息密码的自动生成能力 。

信息密码的自动生成系 统有赖于三个条件 :一是脑细胞中的 DN A 分子片段 ,本身具有一 种双螺旋结构 ;
二是双螺旋结构的每一股上都有四种核苷酸碱基 , 它们的排列顺序代表一种线性的信息密码 ;
三是信 息密码将氨基 酸有序地增加到信息链上去 ,合成具有创造性基因的特异蛋白质 。

大脑中信息密码的自生成系统一旦运行起来 ,就可 以将另外两维

——— 过去的经验 、最新感受的信息综合起来 ,“建构”出新的思维成 果 。

本来按经验推论的习惯思维占上风的时候 ,信息密 码的运行 系统被搁置 ,新的信息最多成为经验的一种时代背景 ,而当人排除 杂念 ,进入虚静心境 ,信息 密码系统正常启动之后 ,老经 验就受到 了抑制 ,新信息就获得了“背景前置”的优先权 ,进入思维的 视野 , 作者也就获得了创新思维 。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