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讲话汇编

2022年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讲话汇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讲话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2年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讲话汇编

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讲话汇编

目录

建设新时代平安辽宁

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文章3

网格是治理的基础服务是最好的治理

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德平7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合力唱响平安嘉兴建设主旋律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贤龙11

谱写新时代平安三亚新篇章

海南省三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贺建忠15

荆州市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湖北省荆州市委书记杨智、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崔永辉20

把乡贤力量引入基层善治的轨道

湖北省宜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白华24

共建共治共享众创平安常德

湖南省常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清宇27

开创上饶“五个不发生、两个稳提升”的大好局面

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荣高32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打造平安法治通化

吉林省通化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福基37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在党建和创新上下工夫

湖北省黄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军41

强化四抓措施让老百姓生活更平安

河北省邢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王铭洪45

把握五个重点建设平安铁西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雷占海49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化矛盾

安徽省舒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世忠53

全面深化社会面火灾群防群治工作

北京市丰台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郗俊生56

做好“三道工序”夯实平安基石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生珍60

“勤”字上下功夫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徐正清63

建设新时代平安辽宁

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文章

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都对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辽宁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和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平安辽宁建设,努力形成大平安工作格局。根据工作部署,我们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着力聚焦“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落实“1454”计划,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为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振兴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筑牢根基。

1、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项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任务。辽宁省针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心谋划,严密部署,持续深入开展全方位集中排查整治,不断把专项斗争引向深入。

一方面,突出打击重点,在农村重点打击“黑村官”“村霸”“乡霸”,以及干扰破坏农村基层换届选举、煽动闹事、组织策划群体性上访等黑恶势力。在城市严厉打击涉足民生领域、强占各类市场的行霸、市霸、“地下出警队”等新型涉黑犯罪及操纵“黄赌毒黑拐骗”的黑恶势力。

另一方面,坚持标本兼治,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规范管理、重点监控等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及时消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要结合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健全日常排查制度,严防形成治安乱点。

2、持续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

辽宁政法和信访部门集中摸排信访矛盾,对超2万件信息进行了统一规划管理,建立台账、搞清诉求,落实化解责任。

从制度入手,加快构建五级书记抓信访制度,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坚持“三到位一处理”,抓好信访问题实质解决,确保实现信访矛盾存量消化30%以上、增量减少30%以上的工作目标。

从源头治理,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进一步做好特定利益群体解困帮扶工作,积极稳妥解决其合理诉求,尽可能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当地。

从预防开始,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落实疏导稳控责

任,切实做好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的教育稳控工作,依法处理挑头闹事人员,坚决防止发生极端信访事件。

3、全面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

建设格局更广、合成度更高、延展性更强、智能化更深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数据、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打防管控协调联动,提高整体效能。

要严厉打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特别要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案件特别是命案的发生,实现命案发案数十万人口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要狠抓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等专项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四位一体”包保责任,落实“以奖代补”和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和临时救治等政策。

要探索建立平安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平安志愿者、综治协管员、楼栋长、网格员、治安联防队员、“五老人员”等队伍的积极性,努力开创群防群治工作新局面。

4、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我们要以学习“枫桥经验”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创造辽宁版的“枫桥经验”。

要加强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建好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打造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维护稳定于一体的工作平台。

要加强智能化建设,搭建快速便捷、安全可靠的跨部门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有效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实现联通共享和调度应用。

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要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平安企业、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推动平安创建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网格是治理的基础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

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德平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生活的依托。网格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维护安全稳定的前沿阵地、灵敏触角。城乡社区的服务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越牢。通过对十九大精神的系统学习、深入思考,我们对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工作重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准确的把握。

网格是治理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现在最大的风险,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问题。一些突发案件,看似偶然,实际上暴露了维护安全稳定基础不牢、措施不实,甚至心存侥幸、望天收的现实。为什么不牢、不实?突出表现为城乡社会治理“空心化”问题突出。一方面,小组长兼并了、村干部到镇上住了、乡干部进城了,另一方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政府把很多事交给社区办、推给网格员,这就导致上级部署落实不下去,基层情况反映不上来。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就是要把网格做实,实行一张网托底,依托GIS地图,建成全要素网格,将所有社会治理要素标注上网,实行可视化管理,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和案事件在网格内得到有效预防;
就是要把责任压实,实行网格长负责制,把社区干部、专职社工下沉到网格,打造全科网格服务团队;
就是要把任务落实,实行经费归依,落实费随事转,让社区有钱办事,让网格集中精力抓好工作,夯实社会治理的根基。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群众诉求反映的渠道是畅通的,但回应的速度、解决的力度、满意的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要做到群众诉求一网尽收,实行网格化治理与110非警务、12345政风行风热线三网融合,将12345作为统一对外的服务热线,实现一个电话搞定;
要构建联动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信息采集、分流指派、分级处置、会商研判、考核奖惩闭环运作;
要体现寓管理于服务,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摸清群众诉求、风险隐患、数据信息。

科技是有力的支撑。不少部门现在都在谈论大数据,但数据壁垒的问题仍未破除,建设应用仍然在路上。比如110接警量每年大幅上升,非警务报警牵扯了大量警力,可以说不堪重负。此外据统计,除110外,全国统一的服务热线多达30多个,群众根本记不住。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必须

用数据决策,建设社会治理最强大脑,打通数据壁垒,同时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全面推广二维码管理办法,推动社会治理要素关联采集、及时更新;
必须用数据防控,加快开发重点人员动态管控、重大事件预警管理、安全隐患实时预警应用平台,做到一个人进入泰州市区域就全部在掌握之中,实现精准预防;
必须用数据服务,把各部门条线的服务热线融合起来,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交办,一个号码对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要善于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这些年,泰州市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有十几万人的平安义工,遍布城乡的红袖标、老娘舅,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培育出一系列公益性社会组织。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既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些好经验,也要探索新型发动模式,通过完善奖励激励政策,开发实用管用的群防群治工作平台,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镇街是工作的关键。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现在乡镇、街道,部门不少,各自都有小而全的执法队伍,但职数分散、力量分散,遇有执法事项往往是各自为战或层层上报,效率低下。特别是这些站所管理权限在条线上,对群众诉求事项,尤其是跨地区跨部门的事项,很难协调,导致看得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势在必行。要整合市场监管、城管、交通、安监、

环保、食药监等派驻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力量,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建立全科综合执法队伍,形成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推行执法队员分包社区网格,建立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实现全网巡查、全能执法、全程监管。下一步,泰州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狠抓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各项措施落实,筑牢维护全市安全稳定的第一道屏障,推动泰州网格化社会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努力为致力“四个关键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合力唱响平安嘉兴建设主旋律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贤龙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守不住安全红线,发展就会失去前行保障;
筑不牢安全屏障,公众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嘉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新思想引领新航向,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弘扬红船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找准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历史方位,坚持科学施策、依法治理、精准发力,力求新作为,务求新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高工作站位,增强红线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全是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的背后,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漠视和威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目标更明、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的重大实践。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任务来抓,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真正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注重法治思维,严格监管执法。安全生产,企业负有主体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挂靠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督促企业履行法定职责,做到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演练“五到位”。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坚持“政府监管部门检查就是执法、执法就要严格、企业违法就要处罚”的原则,加大打非治违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坚决依法从严查处。要创新执法机制,推动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派驻执法等监管执法方式创新,落实跨部门“双随机”抽查监管制度,提高执法效能和透明度。

聚焦薄弱环节,健全长效机制。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点都不能马虎,一丝都不能侥幸。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盯不放,尽最大努力消除安全隐患。要健全完善问题整改闭环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隐患,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销号,确保“动态清零”。要健全完善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机制,聚焦火灾隐患问题突出场所、建筑施工安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等,开展集中整治,抓好风险管控,消除安全隐患。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齐抓共管机制,结合“退散进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等,全面整治“低散弱”企业;
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责任保险、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建设,倒逼企业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积极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加快构建层级治理和行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从严压实责任,严肃追责问责。安全生产责重如山。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既要压实领导责任,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健全落实安全生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又要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等原则,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推动部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同时,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安全生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希望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增强安全发展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监督的浓厚氛围,协力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共同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谱写新时代平安三亚新篇章

海南省三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贺建忠

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始终秉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理念,统筹谋划“大平安”建设、构建“大综治”格局、创新“大调解”机制、打造“大服务”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夺取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五连优”,三届蝉联平安中国最高荣誉“长安杯”。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紧密结合三亚市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行动方案、幸福民生行动计划(“双十行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为建设美好新海南谱写平安三亚新篇章。一是坚定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政法综治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三亚政法综治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综治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特别是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引导教育广大政法综治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清醒,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党对政法综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组织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在思想认识上对标十九大和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确定的社会治理新目标,在谋划部署上对标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要求,在工作措施上对标三亚市“双十行动”的新任务,坚持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看问题、想问题,坚持从省情市情出发护稳定、谋发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三亚,为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平安幸福指数。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市“幸福民生行动计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顺应广大市民游客日益增长的治安服务需求,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大平安”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一手抓从严从细保安全、护稳定工作,一手抓深入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持续开展“平安军港”“平安景区”“平安乡村”等系列创建活动,纵深推进“大平安”建设;
按照“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严厉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交通、食品药品、环境卫生、违法建筑、流动人口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并提出了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方略。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委政法委调研时指出“要加快海岛型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明确了海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方向。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综治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更加主动地对接三亚市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的新要求,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雪亮工程”、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三位一体”新机制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紧密结合旅游城市流动人口、“候鸟群体”比例增大的特点,创新出租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统筹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校园、文明乡村等社会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预防和减少民转刑、精神病肇事肇祸等案事件发生;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网格,不断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理念、机制、手段创新,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逐步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四是立足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立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起点,高站位推动法治三亚建设,提高政法机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充分发挥党委引领推动作用,统筹抓好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相结合的司法组织机构新体系。同时,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司法改革结合起来,建立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大联动执法机制,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平台,创新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诉调对接机制,提升司法执法行政效能,依法及时稳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和处置各类非正常上访问题,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理性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诉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做到法治、德治、善治并举,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荆州市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

湖北省荆州市委书记杨智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崔永辉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优化治理理念方式入手,在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着力,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荆州市连续12年获评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2017年9月被中央综治委授予“长安杯”荣誉称号。

以共建提升治理能力

我们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机制,出台《荆州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把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群众建议作为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先后叫停13个重大项目,暂缓实施2个项目,对5个项目提出防控风险建议,防止了决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整合服务资源,发挥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职能,构建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实现了村居每周、乡镇每旬、县市每月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按照现场处置、社会面防控、舆论引导“三同步”原则,完善各方参与的维稳处突机制,增强了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2015年6月,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过程中,第一时间进行正向舆论引导,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处置,实现了“四个百分百”,即遇难者遗体百分之百打捞、DNA比对百分之百成功、遇难者遗体百分之百在荆州火化、遇难者家属百分之百零事故离荆,荆州干部群众展现出的“大义大爱”得到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共治激发治理活力

我们坚持社会治理的重点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紧密结合,社会治理的方式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形成各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在民生矛盾较为集中的领域,注重激发社会组织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强医疗调解委、交通调解委、司法调解委等组织建设,建立医疗调解组织6个,专家库人数达到466人,近两年调解医疗纠纷1257起。市律师顾问组深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累计服务事项200余项。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吸收保安、保洁、治安巡防、出租车驾驶员等为志愿者,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把重视群众诉求、回应群众诉求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力度化解信访问题,落实信访“三到位一处理”,集中开展“百日百案”突出矛盾化解行动,坚持市领导包案,化解率达到85%,信访秩序明显好转。高度重视社会治安,扎实开展治安环境优化行动,加快建设“六网一圈”,推动巡警、特警、交警、铁警、武警联勤;
全市视频监控探头总量4万余个,

建成治安卡口73处;
坚持大案要案和小案小事两手抓、两手硬,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突出打黑除恶、打击“盗抢骗”和“黄赌毒”,圆满办结公安部督办的多起案件,中心城区抢劫、扒窃案件同比下降48.3%和12%;
以提升治安满意度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平安六小工程”,4年来,排查整治小案件、小事故、小纠纷等“六小问题”4.4万余件。

以共享增强治理实效

共建共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民共享。我们把网格化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平安荆州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载体,全市以300-500户为单位划分网格8297个,配备网格员9580人。推行网格内党务、政务、商务、农务、法务、警务、工务、医务等八务合一,网格化下

沉服务职能200项,每年处理居民各类诉求1.5万余起,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均等的社会服务。定期走访“两代表一委员”,深入推进“群众进警营”“检务进社区”“田间法庭”“法务前沿”等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走访、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广泛开展立足基层的群防群治工作,“小手牵大手、平安一起走”“沙市老姨妈”“居民说事”“小巷访事”“十户百店联防”“平安洪湖赤卫队”“法治道德讲堂”等一系列群防群治工作品牌深受群众欢迎,“平安就在身边”成为群众新的获得感。

以共创凝聚治理合力

创建平安荆州,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起来,要靠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把各层面、各层次的创建责任落到实处。我们牢牢压实党政主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责任,由市委书记担任维稳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综治委主任。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参加政法维稳会议,双线联签目标管理责任书。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研判全市维稳形势、会商重点信访问题。对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做到第一时间预判、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认真执行中央《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常态化落实警示、约谈、通报、挂牌整治和“一票否决”等综治手段。每年约谈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3-5次,挂牌整治1-2个县市区。2017年,取消9个乡镇(街道)年度综治优胜资格,追责问责21名党政领导干部。

把乡贤力量引入基层善治的轨道

湖北省宜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白华

宜都市着力打造传统乡贤、法律乡贤、回应乡贤三位一体的新乡贤治理模式,利用乡贤文化的亲缘性、凝聚力和感召力优势,破解了一大批基层难题,走出了一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接地气的善治新路子。

注重巧借民力,传统乡贤甘当矛盾纠纷的解铃人。在陆城街道开展试点工作,紧紧依靠村(社区)党组织,组建乡贤理事会,设置乡贤工作室,并通过组织、群众推荐和自荐的方式,从本辖区威信、贤德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中评选出乡贤理事会成员,组建乡绅贤达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通过“有事上门促促和,无事串门聊聊天”的形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用老百姓的方法,平老百姓的事儿,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使邻里相处更加融洽。东风社区新乡贤理事会成员积极弘扬乡贤文化,引领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道德新风尚,为低收入群体、困难家庭、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50多人次。其中,高德信自愿照顾突发疾病的孤寡老人,并自掏腰包5000元为其办理后事。詹玉娥成立家政服务部,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260个。目前,陆城街办乡贤理事会成员达到103人,先后化解各种矛盾纠纷90多起,调解23件,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0多个,解决10年以上的老大难问题6件。

突出德法相融,法律乡贤变成践行法治的主力军。由市司法局牵头,借助“传统”乡贤工作模式,吸收乡村“五老”、贤能人士、模范代表等组建普法宣传队,切实发挥他们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结合“七五”普法,开展法律“六进”活动30多次,举办村规民约法治论坛15场次,消除了广大农村、基层一线法律服务盲区。发挥“乡贤”立德树人作用,引导村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村(社区)日常事务和矛盾化解工作;
结合“法润宜都”工程,开展百名法律顾问、百场法制讲座进村居活动50多次,接受现场法律咨询3000多人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免费法律服务,形成了社区一刻钟、农村半小时的法律服务圈。在全市律师行业、系统内倡导乡贤文化,积极开展律师参与重点信访问题包案化解工作,共参与重点案事件协商会议30多人次,解决政府难办、干部难管、法律难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12个。目前,全市共有法律乡贤300多人,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正在形成。

坚持情系百姓,回应乡贤成为改善民生的催化剂。在枝城镇开展试点工作,分别组织该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相关市级领导、“两代表一委员”及本辖区内退休干部等组建新乡贤团队,以专题走访、带案下访、定点约访、重点回访的方式,积极回应主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目前,回应乡贤团队结合全国文明创建和精准扶贫工作,在龙王台村开展了变废为宝活动,以废旧塑料品、电池、破旧衣服兑换生活用品,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勤俭节约,所有破旧衣服捐献红十字会。坚持身先示范,引导群众参与修建公益设施,整修村级道路隐患5处。围绕农村人情风、禁鞭炮燃放等热点难点问题想办法、找出路,适时对整酒户登门宣传相关规定,狠杀人情风,禁鞭炮燃放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针对重点信访问题,枝城镇党委每周召集回应乡贤召开碰头会,研究部署稳控化解工作,共帮助8名信访重点人解决实际困难11件、合理诉求30多件。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