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讲话(完整),供大家参考。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规模会议,就是要表明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大抓旅游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就是要动员全市方方面面的力量,咬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奋力打造汉中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季旅游升级版。刚才,建军同志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强调几个问题。
一、把握趋势规律,解决好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问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旅游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和推进,相继出台推动旅游提档升级、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等重要文件,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认真落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六大产业”之一,重拳打造、强力推进,推动旅游业步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一是旅游总量迅速扩张,“十二五”时期,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1%、28%,去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4.3%,比“十一五”末增加4.8个百分点。二是景区建设亮点纷呈,全市建成国家A级景区24家,其中4A级景区跃升至7家,居陕南三市之首,华阳、黎坪跻身陕西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十大景区,西乡樱桃园、洋县梨园、勉县诸葛古镇、留坝栈道水世界成为旅游热点。三是旅游品牌显著提升,快旅交通格局初步形成,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我市荣获“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奖”,油菜花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花节花会”,“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影响力走向省内外。
实践证明,旅游业是最能发挥汉中比较优势、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重点产业,对汉中追赶超越、同步小康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个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动力。去年以来,经济下行对我市发展带来不小影响,但旅游业就像一枝独秀的报春花,经受住了“寒冬”考验,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拉动服务业增长2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个百分点。前几天的清明小长假,汉中旅游异常火爆,全市接待游客2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27亿元,分别增长62%和65.8%。一个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全省12.5和1.8个百分点,工业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引导性产业,对带动服务业扩规提档,推动农业、工业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意义重大。一个是绿色崛起、彰显优势的重要路径。旅游业被称为天然的绿色产业,既可以保护好汉中的绿色品牌,又可以拓展放大汉中文化魅力,使绿水青山、文化底蕴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文化兴与经济富的最佳结合。
当前,我国跨入“大众旅游时代”,我市即将迎来高铁时代,汉中旅游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但也要看到,当前旅游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个性化、体验式、高水平的旅游需求成为主流。去年,我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只占全省份额的8%和5%,这与我市现有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和旅游潜力是不相称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革新旅游发展理念,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顺应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从优化供给侧改革入手,着眼整合旅游要素资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提出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这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高度吻合,是汉中旅游产业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务实之举和长远之策。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来认识、谋划和推进。一个是强化全域的理念。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大景区,全域布局、全景打造,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系统旅游。我们要以全域的视野,搞好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牢牢占据旅游业发展制高点。一个是强化生态的理念。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汉中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深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把汉中建成有影响力的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一个是强化产业的理念。旅游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我们要把旅游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把工业、农业、城市资源都视为旅游资源,在产业融合中打造一批新业态。一个是强化文化的理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我们要以文化视角审视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提升汉中旅游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遵循全域、生态、产业、文化的旅游发展理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紧盯一大目标、抓好四项重点、打造三个升级版。紧盯一大目标,就是要加快构建产品多样、业态多元、全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把汉中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抓好四项重点,就是要强力推进精品景区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发展层次提升。打造三个升级版,就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汉中的支柱性产业,打造汉中全域旅游升级版、全业旅游升级版、全季旅游升级版。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推动汉中旅游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布好发展棋局,解决好全域旅游发展路径问题
我市已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汉中全域旅游的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和具体路径,提出了“八个全域化”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规划蓝图,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内涵化提升,加快构筑“一核、两路、六组团”全域旅游格局。
一是做精景区,让旅游龙头“强”起来。近年来,我们在精品景区打造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景区开发方式比较粗放,大同小异、品质不高,“只有星星,不见月亮”,还没有在全国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景区。要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景区提档升级,促进全域旅游加速发展,让“汉中旅游”名扬四海。一个要以创建A级景区为抓手。A级景区是旅游景区综合实力的品牌标志。我们要握紧拳头、集中力量,加快华阳、紫柏山、黎坪景区创5A和五龙洞、XX栈道、午子山等景区创4A步伐,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建成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2处,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标杆景区。一个要以丰富旅游产品作支撑。目前我市特色旅游项目较少,旅游产品不够丰富,缺乏能够真正留人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要瞄准预期市场,重点开拓一批生态科考、森林探险、户外拓展等参与型、体验型旅游产品,构建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另外,我市旅游春夏秋季人流如织,冬天冷冷清清,与全季旅游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县区要借鉴留坝紫柏山国际滑雪场经验,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推出一批冬季旅游项目,让汉中冬季旅游“火”起来。
二是串珠成链,让旅游环线“动”起来。汉中步步皆景、处处如画,但零零散散、不成体系,犹如散落的珍珠,没有串成项链,既没有统一的旅游主题,也无统筹的路线规划。外地游客到汉中旅游,不知道到哪去,跑东跑西,走到哪、看到哪。我们要科学规划布局,精心设计成龙配套的旅游线路,把景点有机连起来,形成一条条移动的旅游风景线。一个要以秦蜀古道为脉络,串联XX栈道、张良庙、紫柏山、华阳、黎坪、五龙洞等重点景区,打造秦蜀古道之旅。一个要以两汉三国文化为主题,串联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两汉三国文化景区、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天汉文化公园等景区,打造两汉三国文化之旅。一个要以汉江为依托,整合汉江两岸人文、自然景点,打造汉江溯源人文之旅。一个要以油菜花海为载体,重点建设油菜花精品观光线和茶园、桔园、樱桃园、梨园“一花四园”,打造秦巴天府乡村民俗之旅。同时,要延伸线路、拓宽区域,精心打造西安—汉中—九寨沟国家生态旅游线和西安—汉中—XX蜀道旅游线,让游客尽享真美汉中的神奇魅力。
三是连线成面,让全域旅游“亮”起来。全域化旅游不是简单的围绕单个旅游景区做文章,而要放开眼界、拓宽空间,挖掘资源、整合要素,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比如,海南“国际旅游岛”、XXXX、XX乌镇,等等,就是将一省、一市、一镇、一村作为一个大旅游区域来规划和打造。汉中有美丽的江南田园水乡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浓郁的秦巴民俗风情,这些对游客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要把汉中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以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为基础,整合资源、区域联动,集中打造秦岭生态养生旅游、秦岭山地度假旅游、氐羌民俗文化旅游、巴山秀水休闲度假旅游、秦巴天府乡村旅游、镇巴苗族民俗旅游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把盆景变成园林,把点线变成立面,使整个汉中成为一个大公园、大观园,处处皆景、处处可游。
三、推进融合发展,解决好全域旅游产业支撑问题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耦合共生,是一种新趋势。我们要跳出旅游看旅游,以互动的理念、融合的思路、对接的方法,衍生旅游新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放大旅游综合效应。
一是推动文旅融合。旅游产品有文化内涵,才能让游客觉得有味道、有看头。比如,XXXX以东巴文化闻名遐迩,峨眉山以佛教文化享誉中外,等等。近年来,我们在推动文化和旅游嫁接融合上,做了不少文章,前不久新开园的诸葛古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文化与旅游融合得还不够深、不够精,许多文化资源在“沉睡”,文化旅游产品屈指可数。要巧妙地把文化因素植入旅游产业,引入趣味性、知识性、时尚性、互动性等新鲜元素,把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近年来,很多地方结合自身旅游资源推出大型实景文娱演出,比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XX的《宋城千古情》,贵州的《多彩贵州风》,都成为当地旅游的亮点之作。我们要积极探索“景区+演艺”等运行模式,着力把《出师表》、《汉中之恋》等大型实景演出精雕细磨成文化视觉盛宴,可看、可听、可感受,在精品景区不间断上演,提升汉中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二是推动农旅融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乡村游、农家乐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这方面,各县区都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南郑县打造的陈村油菜花海旅游环线效果就很好,既改善了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又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外来游客络绎不绝。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借鉴成功做法,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山傍水搞好规划,集中力量建好汉水生态观光农业、西乡文化古镇生态茶园等10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在天汉大地展现一片片自然田园,一片片乡村美景。资源有限、创意无穷。大连有个公司依照迷宫图种植玉米,神奇的“玉米迷宫”吸引了大量游客,收入比一般玉米种植高20倍以上。因此,我们要学会创意,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观光游、采摘游等,使新农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舞台。
三是推动城旅融合。游客到一个地方,首先看的是一个城市的风貌,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城市的特色印记。汉中中心城区在城旅融合上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特别是“一江两岸”已成为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我们要把中心城区作为最大、最美的景区,突出若干亮点,一年一个板块来建设。一个要搞好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从道路、桥梁、建筑到服务设施建设,都充分植入旅游元素,让汉中景在城中、城在景中。要本着建成一项工程,形成一道景观,大手笔建设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两汉三国文化景区、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天汉文化公园,率先把滨江新区、兴元新区和“一江两岸”建成5A级景区,点亮汉中城市会客厅。一个要完善城市旅游休闲功能。游客到一个城市,欣赏了景区景点后,都愿意走上街头巷尾,体验当地城市生活魅力。要着手规划建设一批城市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主题街区,建设“城市漫游”、城市休闲板块,让汉中城市旅游更有人气、充满活力。
四是推动养旅融合。当前,养生旅游蕴含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养生旅游年收入有望突破4000亿元。汉中绿水环绕、空气清新、资源富集,既是旅游天堂、也是养生天堂。要依托汉中温润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食疗养生、温泉养生、森林理疗等旅游产品,构建多元生态休闲养生产业体系。汉中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养生旅游名片,加快建设一批休闲养生基地和生态养生乡村,努力把我市建成西部乃至全国知名的养生基地。要推动医疗健康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借助市内外医疗健康资源,促进医疗技术人才与广大消费者线上线下互动,提供治疗、康复、养生一条龙服务,唱好养生、休闲、宜居三部曲。
四、强化配套建设,解决好全域旅游发展质量问题
去年第三季度,游客对我市旅游配套服务评价指数排全省倒数第一。这说明我市旅游“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还很突出,尤其是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住宿难、停车难的问题尤为明显。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是打通快游通道。目前,我市旅游快进的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但是连接主要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还不健全。比如,华阳、黎坪等景区景色迷人,但由于进入景区的道路等级低,弯道多、路狭窄,游客还没到达景区,已疲惫不堪。我们要把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一个要畅通旅游大通道,加快推进西成客专、阳安复线、宝汉高速建设,拓展汉中机场航运线路,重点打通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断头路,尤其要加快建设黎坪、华阳景区旅游专线,高标准建好景区游览步道,真正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我们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一到春季旅游旺季便开工建设,到处都在挖路修路,灰尘蒙蒙、一片狼藉。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件好事,但各级要统筹考虑,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不要给游客留下路难走、到处堵的印象。一个要做美旅游景观路,按照一条大道、两路景观要求,对高速公路、旅游景区景点连接线等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把这些道路打造成景观路、交通路、生态路,成为一条条最美的“车窗风景线”。现在,我们有些景区内部干净整洁,但景区外围垃圾遍地、脏乱不堪,给游客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会后,各县区要组织力量,对景区外道路、河道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再不能让垃圾包围景区了!一个要做优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市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在火车站、高铁站设立旅游集散点,尤其要统一设计、合理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既要醒目,也要体现文化底蕴,为游客“快游”提供精准导向。
二是营造宜游环境。据统计,目前来汉游客人均消费仅500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70%。这说明我们的旅游产业在吃、住、行、游、购、娱等链条上还不健全,需要我们精准发力、对症下药。比如,住的问题,要积极适应自驾游、自助游、家庭游发展趋势,规划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精品客栈、主题酒店和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不但让游客有处住,而且住得舒适、住得满意。又如,吃的问题,要大力发展地方饮食文化,重点挖掘汉中特色小吃和特色餐饮,让游客吃出特色、回味无穷。再如,入厕难问题,虽然近两年我们在旅游厕所建设上有了较大改善,但数量偏少、分布不均、卫生较差,这是我市旅游发展的短板。要持续抓好厕所革命,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旅游厕所覆盖旅游景区、交通沿线。同时,要主动顺应“互联网+”趋势,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WIFI在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全覆盖,不断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
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现在,不少游客对汉中旅游旺季宾馆乱涨价、出租车宰客、服务态度差等意见还比较大,旅游市场仍需规范整治。要加大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建立健全服务等级退出、社会监督员、媒体曝光、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严厉打击和查处“黑导游”、“黑出租”等违法行为,维护好游客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是城市的“第一窗口”,要教育引导他们热爱汉中、宣传汉中,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成为展示汉中旅游形象的流动“风景线”。要加强旅游诚信建设,抓紧建立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坚决杜绝“天价虾”、“天价鱼”现象在我市出现,努力在全市形成文明、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五、创新营销方式,解决好全域旅游品牌塑造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还怕巷子深,好东西还要会吆喝。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分资源、两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观念,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旅游品牌,展示汉中旅游的好形象。
一方面,要创新营销方式。旅游就是一种消费,关键在于营销和市场开拓。我们要着眼增强汉中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将汉中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宣传推介出去,让汉中风景独好的品牌更加响亮。一个要开展智慧营销。现在,许多景区开通了网上营销,发展旅游电商,有的景区通过手机微信、微博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我们要借鉴这些经验做法,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一个要开展目的地营销。比如,黎坪、华阳是体验大自然的好去处,诸葛古镇、XX栈道是感受两汉三国文化的首选之地,川陕革命纪念馆是接受革命洗礼的大课堂,等等。要着眼于我市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品牌,细分市场、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提高旅游营销的针对性。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营销方式,巩固西安、XX、甘肃等主要客源市场,拓展XX、上海、港澳台等客源市场,提升汉中旅游对外影响力。
另一方面,要形成营销合力。以前,我们搞油菜花海宣传推介,各个县区都在搞,各唱各调、各吹各号。后来我们统一策划、集中推介,并把柑橘节、梨花节、樱花节、漂流节、熊猫节等统一纳入油菜花海节会中,品牌效应立即起来了。所以,我们搞旅游营销,一定要有一盘棋的思想,打捆包装、统一推介,建立政府主导、媒体跟进、企业联手的“三位一体”营销模式。作为政府,要做好形象营销,通过投放品牌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汉中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作为媒体,要做好内容营销,加强旅游线路推广、旅游特色宣传,做汉中旅游形象的宣传者、传播者。作为企业,要做好服务营销,把旅游产品做精做优,解决好游客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具体问题,形成对外营销的拳头效应。
六、凝聚发展合力,打好全域旅游攻坚战
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健全领导协调服务机制,营造更加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指挥部,指挥部要加强协调,按照《实施方案》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及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指导创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各县区也要成立领导机构,像抓重点项目一样,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每年办几件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大事实事。各相关部门要把促进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主动作为、全力支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行业指导、综合协调、管理监督等职责,为党委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旅游业发展指标比重,调动全市上下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近期,国家相关部委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我们要主动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支持,抓紧制定我市用地、项目建设、企业扶持等方面的配套性措施,形成完善的全域旅游政策体系。要拓宽融资渠道,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市上将对成功创建5A、4A级景区的给予专项奖励,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机构。各县区也要拿出专项资金,注重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跨越。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全域旅游,必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旅游企业作支撑。前年,我们成功引进陕旅集团投资两汉三国文化景区,组建了汉中城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下一步,要继续招大引强,深化与陕旅、陕煤、中交、陕西水务等集团合作,支持旅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发展特色的中小型旅游企业。要创新景区经营管理,构建产权关系明确、责任主体到位、市场对接充分的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主体。
四是注重人才培养。目前,我市旅游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十分薄弱,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要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要抓好人才引进,重点引进策划创意、规划设计、项目运作、市场营销、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导游人员身处旅游第一线,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我市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形象。要从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加强培训,开展星级导游评选,建立不合格导游退出机制,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素质高的导游队伍。
同志们,汉中的好山好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汉中的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只要全市上下紧盯全域旅游创建目标,发出汉中旅游好声音,凝聚汉中旅游正能量,开拓创新、务实重干,“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品牌一定会美名远扬、风行天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