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蓄势起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xx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重要时期,也是xx区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按照xx区发展和改革局启动“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任务部署,落实关于“十四五”建筑业专项规划研究编制的工作要求,我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论证,依据《xx市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xx市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上位规划,衔接xx区各重点专项规划,结合全区建筑业发展实际,高起点谋划xx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组织编制本规划,助力开创全区建筑业“作品-产品-产业”联动发展新局面,为推进xx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赋能增效。
一、“十四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面临困难和挑战
1.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建筑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将放缓。同时全球经济因疫情影响步入拐点,我国经济也因贸易摩擦、疫情影响等因素迎来更大的挑战,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存在不确定性,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不断降低,对高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带动行业发展的建筑业来说形势不容乐观。
2.建筑业仍存在生产方式粗放的传统弊病
当前建筑业仍相对落后的建造方式、粗放的生产方式与髙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传统建筑业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建筑业科技投入、行业信息化程度低下,建筑科技创新水平和建筑工业化水平依然不高。同时我国建筑工人“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工业素质偏低,未来相关企业可能长期面临“用工难”问题。因此如何克服建筑业传统弊病,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3.产业现代化信息化要求更高
随着国民经济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BIM、GIS、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将对传统建筑业带来巨大变化,也对建筑企业的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带来更高的要求。目前xx区大部分建筑业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各环节的能力与建筑产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还具有一定差距,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中仍面临一定挑战。
(二)发展环境和机遇
1.“双区驱动”为xx区建筑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十四五”是xx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时期,也是xx当好“西协”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xx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的攻坚时期。“双区”利好叠加、“双区”驱动使得地处湾区核心的xx,将在未来湾区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迎来重大利好,进而为xx区建筑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支撑。
2.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成熟,智能建造是技术发展、政策扶持、行业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国内外技术革新进一步加快,智能建造的发展进入到新发展阶段。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该意见指出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以达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3.新基建助力建筑业产业调整创新升级
随着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建设投资发展的重点。新基建未来建设前景广阔,与建筑业联系紧密,可参与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随着“新基建”体系的搭建完善,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带动新一轮产业的业态模式创新,提升建筑业信息化、科技化发展水平,为行业发展带来数字化转型、产生新兴经济增长点。
4,科创智造和新基建建设为xx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基础
xx区多年来拥有优异的科技创新、高端智造发展环境。2019年xx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xxxx亿元,占全市xx%以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产值均占据xx市xx%以上。xxxx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xxx家,连续多年全省第一。预期到“十四五”期末xx区将形成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千亿级以上机器人、无人机、激光等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与高端智造的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为全区建筑业转变建造方式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同时近年来xx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发展浪潮,今年获评全国唯一区级工业互联网专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60%以上企业已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类产业活动,2019年全区5G网络建设和创新应用领跑全市。预期到“十四五”期末xx区将建成1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万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对新基建建设的投入也势必带动全区建筑业规模的增长,也为全区建筑业产生新兴经济增长带来发展支撑。
二、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和省、市、区工作部署,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xx区战略发展定位、政策优势、科技创新发展土壤和优旻的生态环境,以加快建筑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标准化、精细化步伐,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以建筑科技引领和支撑xx建筑事业发展,增强建筑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做强做实xx区建筑业,打造“xx建造”品牌,争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建造高地,为城市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质发展
推动建筑业发展、质量与速度有机统一,引导企业通过信息化、产业多元化等实现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创建技术水平先进的工程项目,支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创新驱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关键,实现价值创新。
3、坚持协同共享
促进产业资源共享与协同循环,联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专业技术服务等横向产业,整合资源以满足建筑行业多样化需求,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4、坚持绿色发展
以发展绿色、智能建筑为方向,提升绿色建造能力,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过程中,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建筑业从粗放增长型向高效集约型方式转变。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应紧紧抓住智能建造与新基建发展的新浪潮,根植xx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土壤,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和xx新一轮城建契机。借助“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优势,打造大湾区智能建造高地;依托“国际会展中心”展示平台优势,打造全市建筑科技产业化战略中心。
2.具体目标
——强集群,做大做强产业高地。重点引进和利用外地优势企业,鼓励xx区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充分整合企业优势资源,鼓励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有序引导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打造形成千亿级建筑业产业集群。
——促协同,打造产业生态体系。重点针对建筑产业链补链,发展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关键产业环节与核心技术。围绕建筑施工、安装与装饰等传统建筑业,打造相关服务业、相关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建筑产业生态体系。搭建多主体协同的建筑科技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产、学、研、科、智、社”一体的建筑科技创新产业联盟。
——优结构,投入要素高质发展。引导扶持企业资质升级,促进专业化特色型专业承包企业发展。强化建筑人才队伍培育,加强产业工人信息化管理与职业技能,工人岗前培训、施工现场工人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o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资金投入,鼓励校企合作,建设建筑科技孵化中心等建筑科创载体。巩固建筑业核心技术,稳步拓展国内市场。
——塑特色,培育xx建造品牌。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应用发展,培育形成科技研发类、工程应用类装配式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推动重点区域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形成绿色建筑集群。积极培育本地重大工程发展为优质工程,逐渐打造形成“xx建造”品牌。
——补支撑,健全支撑搭建平台。发挥引领与杠杆作用,健全形成多层级、覆盖面广的建筑业扶持政策体系、实施保障体系。优化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市场开拓服务、创新研发平台、财政支持服务、人才开发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五大平台”。强化龙头建筑企业引领,形成全产业链的产业空间集聚。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措施
(一)强集群,做大做强产业高地
1.引入龙头企业,发展总部经济
大力引进引入高资质、实力强的大型建筑业国企、一级施工总承包以上资质企业、甲级以上勘察设计企业和行业领先的建筑科技企业,积极引进在xx区承接重大工程项目的外地大型国企或工程管理状况良好的企业。对符合条件落户的建筑业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奖励政策,对搬迁至xx区或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给予地价补贴、办公用房补贴、租金补贴等补贴政策。
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协调安排区域规划建设建筑产业园区,支持xx区建筑业企业总部办公、科研、培训基地建设办公楼宇,发挥总部经济效益。引导建设建筑业重点楼宇(园区),对经市、区认定的建筑业重点楼宇(园区)给予经营奖励。
2.整合优势资源,引导差异竞争
鼓励具有条件的大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勘察设计企业联盟协作,通过收购、兼并、改造、重组等方式发展成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施工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鼓励工程建设项目釆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大型建筑业、勘察设计企业充分发挥主业的专业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做优主业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拓展前端技术研发、管理与设计,以及后端的运维、资产管理等环节。积极引导企业整合工程建造承包资质企业向建筑劳务企业转型。指导部分中小型、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企业等方向转型。支持掌握绿色施工技术、裝配式施工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新技术的建筑承包服务企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不同类型企业差别化发展,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相互支持的产业格局,提高产业的协作化。
(二)促协同,打造产业生态体系
1.引入智能建造关键环节,推动行业变革
充分整合xx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优势,协同引进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关键产业环节与核心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推动xx区建筑行业变革,实现行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筑产业链条补链强链固链,促进服务业、制造业与建筑业的协同发展。相关服务业重点引进和发展勘察设计、全过程咨询、劳务管理服务和供应云平台服务等工程服务业,重点培育智能建筑运维、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环节。相关制造业重点鼓励节能环保建材、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节的发展,鼓励发展大型智能化工程装备、智能建筑相关设备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2.引导建设建筑产业联盟,成型行业体系
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大学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主体,搭建xx区建筑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以全区建筑产业为核心,加快培育建筑业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搭建集“产、学、研、科、智、社”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平台。鼓励支持加盟企业或将总部研发迁至xx区并组建技术研发中心,促进5G、BIM.智慧城市等新型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提升xx区建筑产业核心竞争力,致力将xx区建筑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打造为国内最优秀的行业联盟。
同时由政府引导,鼓励以产业联盟为主体,重点建设智能建造技术研发基地、装配式建材研发与生产基地、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基地等研发与生产基地,搭建检测中心以及智能建筑、建筑工业化BIM研发中心等先进技术中心。依托科技服务机构、互联网企业等提供金融、知识产权、展示推广等服务,推动全区建筑科技产业化以及科技应用创新。
(三)优结构,投入要素高质发展
1.扶持资质升级,培育特色领域
扶持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推动引进的外地大型建筑企业高等级资质落地,稳步推进总承包和专业分包一级以上资质落地。引导企业重视资质晋升,提升发展层次,促使一级资质企业提速发展,通过资产联合,向总承包特级资质进军,重点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积极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引导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鼓励运行质量较高的总承包企业建立专业化子公司,支持现有的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新”的目标发展。重点扶持和鼓励智能建造、新基建、环境工程、消防安防相关的资质升级。
2.强化人才培育,打造专业队伍
加强建筑业人才职业教育,加快全区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才队伍建设。基于xx区现有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逐步建立建筑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培训体系,鼓励职业院校、技术学院等建设建筑工人实训基地。以实名制管理为基础,按照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一体化装修等新工艺新技术应用需要,结合人脸识别、大数据管理等手段,对全区建筑劳务工开展差异化、系统性的精准培训。
结合xx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强化对全区建筑产业工人信息化管理。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在产业工人队伍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工人用工服务平台,实时、动态发布用工信息,促进全区劳务用工市场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
加快培育多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层次人才队伍。探索建立劳务工星级评价制度,打造具有xx特色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现代建筑产业人才队伍。倡导“建筑工匠”精神,加强工程建设行业技能人才住房保障。
3.促进校企合作,搭建科创载体
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引导建筑企业与xx大学、xx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等院校及建筑科研机构建立建筑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掌握建筑行业发展前沿信息,促进建筑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积极宣传推广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重点关注技术攻关、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智能控制和优化、工程质量检测、数据釆集与分析等建筑科技创新环节。
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资金投入。充分落实《xx区关于创新引领发展的实施办法》,为建筑业及相关行业企业在基础研究、信息化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提供资金奖励的指导。通过资金奖励、技术指导等鼓励举措,支持企业申报完成国家级、省级工法,并申报xx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有序引导企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建建筑科技创新载体,加快智能建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建筑科技孵化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并给予用地、产业用房、租金、税收等方面优惠与支持政策。
4.巩固核心业务,拓展外地市场
巩固xx区建筑业核心技术。重点扶持竞争力强、特色明显的装修装饰、道路照明、水利水电等专业领域能力,攻关核心技术形成建筑业细分领域专业技术集群,形成行业标准,掌握市场主动权。推动核心业务智慧化深度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发展技术推广服务。鼓励专业承包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其研究开发绿色施工技术、城乡建设信息化技术、建筑工业化技术的有偿推广使用、产品研发成果转让、咨询、设计和投融资等业务。
鼓励重点建筑业企业紧跟国家战略巩固拓展国内市场。鼓励企业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建设、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在巩固省内市场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头作用拓展外地市场。做好服务保障。政府和行业协会为主,为区内建筑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强化多部门协作,充分展示营商优势,健全激励机制,保障xx建造走出湾区,辐射全国。
(四)塑特色,培育xx建造品牌
1.培育高标示范,打造绿色城区
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发展,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区人才安居和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釆用钢结构。积极指导培育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重点针对大型人才保障房、基础教育类、医疗卫生类项目等争
创示范项目,对获得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的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管廊建设领域率先釆用BIM技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积极扶持产业现代化优势明显的建筑企业,打造科技研发类、工程应用类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高标准推广绿色建造技术,打造绿色生态城区。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大型公建节能改造为重点,提高全区公共建筑能效水平。规模化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新建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项目全面按照国家二星级或xx银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重点以基础教育类项目和医疗卫生类项目作为绿色建筑示范,打造高星级“绿色校园”、“绿色医院”。以重点片区公共建筑和有条件的居住建筑,试点并推广国际认证和健康建筑认证。开展xx中心区、xx港地区等重点片区绿色生态城区研究,打造绿色建筑集群并形成示范效应。鼓励既有社区开展市级绿色物业管理项目申报,对项目申报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2.对标先进技术,培育标杆工程
培育一批设计水平领先、绿色技术先进、工程建造现代化的标杆工程与地标建筑,展示xx形象的同时打造“xx建造”品牌。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加强创优过程的施工现场指导,提高创优成效和工程质量水平。重点推动xx区重点片区建设项目、重大道路交通工程、大中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和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积极创建优质工程,支持新建社会事业类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创建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省建设工程金匠奖等,逐渐打造形成“xx建造”品牌。
积极培育本地重大工程发展为优质工程,把每一个标杆工程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孵化器,通过标杆工程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并向全国辐射。同时发挥标杆工程的示范效用,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xx建筑企业的普及应用和在具体建设项目的落地。
(五)补支撑,健全支撑搭建平台
1.健全扶持政策体系
结合《xx区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和更好服务城市建设的实施办法》要求,在落户鼓励、搬迁奖励、工程发包奖励、产业园区规划容积率奖励、人才奖励、融资奖励、企业上市培育奖励、提质创优奖励、招商推荐奖励、产值规模扩大奖励、特大型建筑业企业特殊支持等相关奖励措施基础上,持续完善建筑业奖励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建筑科技创新专项扶持奖励,用于奖励创新研发平台搭建、研发成果转化及相关标准制定等。建立专业示范项目专项扶持奖励,用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优秀设计项目等示范奖励,发挥引领与杠杆作用,形成多层级、覆盖面广的政策体系。
同时釆取经济、财税、行政等多种形式的政策工具,如财政直接补贴、税收地方留成返还、行政“绿色通道”等。政策对象涉及建筑市场的设计、建设、施工、监理、检测等多个主体,从多个环节消除行业发展障碍,引导行业快速发展。建立政策实施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与过程保障,确保政策落地并发挥实效。不断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形成政策发挥实效的源头保障。
2.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以建筑行业协会、智慧住建平台等行业支撑为基础,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搭建包括市场开拓、科研设计、部品生产、物流配送、施工监理、运营维护等领域的建筑业企业合作平台,向产业链上上下游延伸,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融合发展;搭建市场开拓服务、创新研发平台、财政支持服务、人才开发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五大平台”,为全区建筑行业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以行业协会为载体,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建立宣传平台,制作优秀宣传作品,打造xx建筑产业集群公共品牌“xx建造”。
3.建设产业园区载体
以xx城区新一轮建设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坏境,“筑巢引凤”引进国内外建筑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性总部,通过龙头建筑企业引领,带动建筑业上下游企业进驻,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产业空间集聚,建设xx区建筑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创新型国际建筑科技产业化战略中心。同时依托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通过升级改造释放存量用地,汇聚建筑业相关科研机构、髙校和高端人才,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集成示范地,吸引国内外建筑企业和顶尖团队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建筑科技研发成果加速实现产品化、产业化。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的监督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各项工作,落实各发展措施的牵头单位和参与部门;加强本规划对全区建筑业发展的指导与统领作用,做好与国家、广东省和xx市相关规划的协调和配合。
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扶持xx区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结合xx区实际情况,探索实践相关试点工作,对纳入本规划的重大政策与工程项目,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
(二)优化发展环境
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利用区智慧住建平台,完善建筑行业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建设,建立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机制。加强建筑领域行政执法工作,加大打击建筑业违法犯罪力度,坚决打击围标串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和低价抢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服务,营造务实高效的管理服务环境。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加强对建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时引导企业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市场定位,帮助企业解决在改革发展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强xx区建筑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宣传和推动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解决各方矛盾,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鼓励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智慧,全员动员、积极行动。成立xx区建筑业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的专家智库,邀请社会各界专业人士为本规划的更好实施建言献策。
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和渠道宣传有关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利用xx区会展平台资源组织举办相关展会和重要论坛,加强对全区重点工程、示范项目的宣传展示,让社会公众更方便了解规划的实施情况。
(四)强化监督实施
各职能部门要遵循“动态管理、分批落实、试点先行”的原则,细化本规划方案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项发展措施的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和
具体实施举措。
树立政策导向,建立考评机制,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列入相关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体系。突出对履行服务职责方面的综合评价,引导各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以监督考核促相关部门加强工作总结,提炼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效应。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