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17日在武夷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谢启龙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长谢启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武夷山撤县建市30周年、申遗成功20周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三四八”工作机制和南平市委及武夷山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四比六促”工作,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2.17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01亿元,增长5.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4亿元,增长4.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6亿元,增长10%;旅游接待总人数1669.94万人次,增长10.25%,旅游总收入354.66亿元,增长15.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68.6元,增幅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3元,增幅8.5%;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万平方米,比增105.52%,增幅位列全南平第一。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7亿千瓦时,比增6.2%。其中二产用电量1.69亿千瓦时,比增2.3%;三产用电量2.47亿千瓦时,比增5.5%;存款余额187.81亿元,比增12.01%,增速南平排名第2;贷款余额150.54亿元,比增20.68%,增速南平排名第3。“四比六促”名列南平市前茅。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同步协调。探索创新振兴路径。大力开展“无药无肥”生态茶园试点,建立茶园示范片1.25万亩。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建立中稻示范片14个。全面推行“认标购茶”工作,授权使用“商品标”企业105家。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创建,新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个、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3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巨稻6号”水稻首次测产验收,亩产达到1676斤。“生态银行”试点经验,受到国家部委密切关注,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报。扎实开展“一革命四行动”。完成全市9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新建改建乡村公厕11座,三格化粪池302户。建成7座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完成38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工程设计。完成安防工程66.6公里,启动危桥改造9座,完成3座。建成大安源风景区至横二线、吴屯加油站至瑞岩寺公路一期工程,2个乡镇客运站投入使用。发展壮大特色农业。顺利完成第二次茶业资源普查工作。建立2个产业特派工作站,打造1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14个南平市“一带N点”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圆梦村。新增省级示范场3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7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21个项目全面推进,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1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9全国茶叶百强县,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
(二)全力强化项目支撑,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突出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一把手”招商,引进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40个,总投资111.97亿元,开工转化率为95%。接洽绿地集团、台达集团、深业集团等客商80余批次。故宫紫禁书院·武夷山分院、五峰九院文旅综合体项目等一批好项目相继落地。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列入省、南平市重点项目42项,总投资240.44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26项,累计完成投资36.87亿元。茶人小镇、月印万川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水美城市二期、茶旅小镇、运动康养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奥特莱斯二期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2022年第一季度进入全省十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完善项目“容缺受理”等制度,提升项目落地效率,企业注册开办时限降至3个工作日,新增登记注册企业1945户,增长21.2%。开展“实体经济服务月”活动,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52条。对接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对标国际,聚焦本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健康成长。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签订银企贷款意向6498万元,启动首批茶叶仓单质押贷款3090万元,落实中小企业转贷3930万元。2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建设,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9家企业列为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企业列入南平市产融合作“白名单”。全市注册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超800家,网店数超6000家,累计网络零售量超4000万件,网络交易总额超19亿元,位居南平第一。
(三)全力盯紧重点任务,三大攻坚对标见效。打好脱贫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025.9万元,打造产业扶贫示范村8个,培育扶贫龙头企业14家,完成1313户、3336名贫困人口退出任务,2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开展易地扶贫拆旧复垦,完成旧房拆除57户,消除地灾风险点2个。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59人次,贫困人口住院和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分别为10.45%、5.38%。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重点改革任务16项。深化武夷山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国家公园试点任务加快落实。通过中期评估,调整了优化试点范围,自然资源部督察反馈11个问题基本整改到位。持续整治违规违法开垦茶山4800亩,复绿造林1.94万亩,查处案件30起。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投资1.72亿元,完成林改培1.56万亩,商品林赎买3.7万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47座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整改。设立全国首个国家公园气象台。建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深入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问题整改,9个问题基本整改到位。马厂洲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推进。崇阳溪、九曲溪等各流域优于地表水环境,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功能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南平第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台账,逐步化解政府债务。深入开展金融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查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7起。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37%。
(四)全力推动文旅茶融合,主导产业提质转型。大力推动文旅茶融合打造产品热点。谋划、开工文旅茶融合项目17个,佳龙文旅、御榕庄、茶旅小镇、印象茶汤温泉等文旅项目有序推进,千禧酒店、悦华二期、大红袍体验之旅研习社等项目竣工营业。大力推进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坑口、武夷干校革命纪念馆提升改造,推出8条红色主题教育新线路,入选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张山头红军墓群和武夷山闽赣古驿道成功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力融入“武夷山水”传递品牌强音。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品读双世遗·漫游武夷山”系列营销活动。开通“武夷山·正山堂号”旅游高铁专列、武夷山-成都航线。举办了首届“武夷山杯”全国评茶员技能竞赛总决赛、第四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决赛、民宿大赛、大武夷国际超级山径赛、国际马拉松等赛事。以撤县建市30周年和申遗成功20周年为主题,策划举办了发展成就图片展、中国山岳旅游联盟大会、万里茶道申遗推进大会、“不忘初心,我和武夷共前行”作品征集大赛,及旅游惠民等系列活动。开展了“名茶进名校”“请到武夷来吃茶”活动。国务委员、外交部王毅部长为大红袍点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上榜县域旅游全国百强,“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五夫镇兴贤村获评全省首批金牌旅游村。武夷山风景区、印象大红袍分别获评“魅力生态景区”“魅力旅游演艺”。“武夷岩茶”“正山小种”分别位列中国农业区域品牌影响力(茶叶产业)第一、第八。大力对话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继续发挥“武夷之友”、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等平台作用,制定27条惠台政策,推动两岸交流互动。持续推进万里茶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等40个国家地区来访交流,扩大了城市对外交流的“朋友圈”。成功举办首届武夷山“茶酒对话鉴赏”分享交流活动,与法国梅多克大区达成建立友好城市意向,与波尔多市签署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武夷山至泰国航线运营良好,陆地港中欧班列装卸点建设有序推进。
(五)全力提升管建水平,塑造旅游城市形象。管控力度持续加大。完成《武夷山双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九曲溪上游村庄整治提升规划》《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武夷山市东翼文化旅游带战略策划》等一批规划编制。大力开展违建别墅、“大棚房”整治,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0.48万平方米,处置违法占地24.96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为目标,大力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全国文明城市通过省级初评、国家卫生城市基本通过国家暗访,星村镇国家卫生乡镇通过省级评估评审。改造危旧房48户、新建(改造)城区公厕7座。全面完成县道水毁修复,纵八线、疏港大道加快建设,北城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完成旗山路(正山堂段)、朱子路、柳永路改造工程,启动武夷大道(六期)道路改造工程。新建城市污水管网9.65公里,完成学院至马厂洲段、东峰街西侧污水管网建设,完成石雄水厂生产工艺自动化提升改造。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启动“菜场革命”,完成改造提升7个,正在招租2个,在建2个。新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启用,北城公交总站建成使用。四中心一广场的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完成主体建设,音乐厅投入使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智慧环卫管理平台,推行智能化公交服务,研发推广智慧旅游电子合同、服务监测系统、分销平台,《武夷山全域智慧旅游通》入围2022年智慧城市典型地区实践(县级市类别)。
(六)全力补齐民生短板,群众福祉稳步增进。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2.9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4.57%。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16项、基本完成9项、在建4项。新增城镇就业165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986人。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福利中心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二期附属及装修工程基本完成。引进“互联网+养老”运营团队,建设14个农村幸福院,五夫镇五一村幸福院获评全省五星级养老服务设施。乡镇敬老院全部实现公建民营。文教卫事业稳步推进。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旅游职业中专被认定为福建省第二批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武夷学院众创空间获得省级认定,引进“我想·艺术学校”。新建兴田南树幼儿园,完成角亭小学、幼儿园教学综合楼主体建设,加快推进实验小学茶场校区、实验幼儿园茶场分园、兴田中小新校区教学楼建设。新招聘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师100名。持续加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力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推动分级诊疗,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中医院新院大楼项目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全国试点。五夫镇荣获福建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称号。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深化平安武夷建设,大力开展建筑施工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圆满完成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犯罪团伙3个,群众安全感99.58%、扫黑成效评价90.5%、执法工作满意率99.1%,在全省均排名前列,25件疑难信访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收集意见建议1581条,检视问题126个,整改116个。认真落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专题询问,市政府组成部门累计检视问题571个,整改到位456个。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文件、会议数量分别下降70.94%、65.68%。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省委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44%;自觉服从市委领导,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9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14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武夷山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县级市排名74。机构改革以及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外事、档案、应急、粮食、老区、防汛抗旱、关心下一代、老年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定而充实,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过去的一年,我们迎战复杂的经济形势,保持定力,砥砺前行。2022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减税降费等政策环境影响,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资源,把民生福祉作为第一追求,齐心协力,稳扎稳打,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付出的辛苦非比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严格的检查考验,坚定立场,忠诚担当。一年来,我们迎接了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十届省委第七轮巡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期评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暗访、中办“基层减负年”试点等国家级督察巡视。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促整改、建机制,以整改促提高,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民生福祉得到显著增强,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过去的一年,我们直面繁重的攻坚任务,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面对高压的生态环保态势,面对50年一遇的暴雨灾害,我们始终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以上率下,营造了敢于担当、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高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主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抓项目,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群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付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各驻武机构、驻武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武夷山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乡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提质增效成果不明显,企业竞争力不强;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层级水平较低,全链条发展还未形成;茶产业存在小、散、弱等问题;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土地征迁、资金保障等要素瓶颈仍未突破,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机制不健全,“两违”治理、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等问题较为突出;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与群众的期盼需求仍有差距,尤其是公办学位不足的问题越发明显;政府系统一些干部主动服务意识、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不够强,仍存在“想干不会干、想干干不好”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不掩饰、不回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发展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风险并存。机遇体现在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7次到武夷山调研指导,对武夷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国家赋予了武夷山生态文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改革任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我们必须对标深圳精神,坚定的扛起国家责任,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机制创新等方面大胆突破,提升创新力、创造力。机遇体现在当前正处于国家持续扩大开放,省委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建设,南平行政中心搬迁初步完成,各方资源、人才、要素加快集聚,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更加有利。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加强对未来形势、风险、发展的预判,在对接落实“四大经济”、南平行政中心迁建中下好“先手棋”,承接好休闲、商贸、集聚、辐射等功能拓展。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我们面临着对标先进城市与建设旅游城市的更高标准。当前省上、南平都处在加快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共建美丽家园的使命感、责任感,持续打造城市活力、城市涵养、城市锐度,让武夷山不仅是旅游品牌的概念,更是文化、质量的代名词。从自身发展情况来看,我们面临着土地空间与财政投入的更大制约。受世遗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土空间管控“三条红线”制约,全市有46.46%的土地纳入生态红线保护,加之兴田镇列入武夷新区规划范围,全市可用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过去我们比较熟悉的土地开发、财政投入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绿色发展、集约用地、盘活存量、拓展空间、创新创造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出实招,才能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从工作执行落实来看,我们面临着改革攻坚与重点突破的更新要求。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深水区,触及的都是深层利益和矛盾。面对污染治理、“两违”整治、国企改革等硬任务,面对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硬要求,面对项目落地、人居环境改善等硬指标,我们必须勇于担当、责无旁贷的一个一个项目去落实,一个一个难点去突破,一件一件工作去完成,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破茧成蝶。
2022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六稳”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南平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突破年”,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深化旅游产业“三个转变”,打造生态之城、文化之城、运动之城、休闲之城、品质之城、创新之城,不断提高城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地落实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对标绿色发展考评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武夷山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创新引领。落实“创新突破年”要求,聚焦产业发展前沿,把握技术变革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坚持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补齐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坚持实干强推。树立“干”的导向、激励“干”的担当、提振“干”的激情,以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只争朝夕干、扭住重点干、高质高效干、创新担当干,全面加快建设新时代国际旅游度假城市。
围绕上述要求,2022年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7.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全市单位GDP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和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各项指标力争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强基固本”,坚定不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力做好脱贫攻坚收官工作,及早谋划
2022年稳定脱贫政策。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快补齐“三保障”、饮水安全短板,实行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激励措施,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带动工程,继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就业和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稳定长效的增收渠道,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抓实抓牢产业振兴。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建设。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减量化”行动,推广“无药无肥”生态茶园,建设示范茶园1.26万亩。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政策,保障生猪等农副食品供应。加快推进省直控蔬菜基地迁建项目,新改建蔬菜基地1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33万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依托“北上广”招商联络处,推进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大力实施“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推进星村镇省级商务特色镇建设。持续深化科特派制度,总结提升“科特派+”做法,助力乡村振兴。
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黄柏溪河库连通、兴星灌区、清献河治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健全智能化管理机制。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整村推进,抓好“四清四拆四整”。探索实施“文明积分制”,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抓好14个“一带N点”示范村、2个“圆梦村”、10个“绿盈乡村”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绿化造林,落实1.33万亩造林任务。继续做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实现人工林栽培1000亩、现有林改培1.1万亩、商品林赎买1.5万亩。持续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1.7万亩,确保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控制在6.85%以内。
(二)突出“又稳又好”,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发展
围绕中央和省市政策导向,找准政策、产业、资金投向的切入点、契合点、着力点,重点引进有税源、符合产业发展的项目,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大力强化项目支撑。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项目挂点领导联系制度,把项目建设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重点项目每月调度,重大项目随时调度,滞后项目密集调度,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开工、竣工投产。完善问题倒逼机制,打通重大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争取中央、省上预算内投资补助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多渠道破解项目资金瓶颈。精简优化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着力提高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加大零星分散用地处置力度,探索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统筹零星土地,化零为整,实现连片建设、集中开发。加快出台存量土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有效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市本级重点项目46项,总投资24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8.97亿元。加快推进佳龙文旅、东方养心谷、茶人小镇、茶旅小镇、天驿古茗茶庄园等一批“金娃娃”项目。配合推进温武吉铁路、机场迁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培育发展金融产业,推进金融小镇项目建设,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积极对接机场迁建,及早对接空港经济区规划,谋划项目布局、产业配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园、临空服务业、文化体验及休闲娱乐等空港产业。
大力推进实体振兴。深入实施生态创业园区创新发展行动,大力实施园区功能提升计划,不断完善园区路网、管网等设施建设。密切跟踪国家、省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落实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退城入园”“腾笼换凤”,支持引进新业态总部经济,大力发展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等绿色工业,培育生物医药、建盏文化等绿色服务业。加快出台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引导夜间经济发展。整合部门技术人才,成立工程质量监管中心,加强工程建设监管。设立政府性投资评审机构,出台市场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加强投资项目评估审批的约束监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支持发展各类工业旅游、创新工厂、创客空间。引进物流、会展、护理等中介与专业服务业项目,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持续开展“实体经济服务月”活动,深化“处级领导+科级领导”双挂点服务,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诉求办理机制。发挥商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健全帮扶企业工作联动机制。发挥院士工作站、武夷学院等平台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争取国家茶艺师、评茶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机构落户,着力打造人才孵化地、实践地、输出地。
(三)突出“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推动特色产业振兴
对照发展“四大经济”,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茶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打造平台经济。
着力推进文化兴业。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茶文化、朱子文化、田园文化资源,全面实施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打造分享经济,让城市变得有温度,人的涵养可阅读。深耕茶文化,通过非遗传承人、茶庄茶舍等载体,持续提高茶文化传播力,打造国际茶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世界茶叶圣地、茶文化高地等研学IP。提升朱子文化,以朱子诞辰890周年为契机,加快推进朱子文化园建设,发挥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基地作用,开设朱子讲堂,举办世界朱子联盟大会、朱子祭祀大典、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建设世界朱子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实施红色“五个一”工程,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主题教育示范基地,即组建“红办”,统筹规划红色文化资源整体开发利用;设立“红日”,探索将每年5月9日作为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日;打响“红牌”,统一打响“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品牌,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挖掘“红韵”,梳理红色资源与中国革命史的大事件,生成一批红色项目,争取革命后代和国家、省上政策资金支持,着力推动张山头红军纪念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红色印迹、寻根之旅;支持“红创”,制作推出一系列红色题材的文艺创作、红色精品线路,培训一批红色文化宣传员。
着力推进质量兴旅。充分发挥旅游业绿色引擎和综合带动效应,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力争游客总量、逗留天数、消费总额实现大幅增长。着眼服务提升,加快传统景区提升改造,不断完善景区经营业态,增强游玩的内涵美、乐趣感、体验度,新建改造一批观景台、摄影点,着力中国摄影创作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摄影产业。大力加快御榕庄、凯悦酒店、茶汤温泉等精品旅游项目建设。推动休闲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夜游、夜市、夜景等旅游新业态,形成夜经济带、夜经济群。大力发展冬季旅游,支持酒店改造提升燃气供暖设施。稳步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城市阶段目标实现,争取年内再开通1—2条国际航线,实现机场口岸全开放,对标国际旅游标准,健全完善服务设施,引进国际有影响的会议活动,定期在武夷山举办,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具备国际度假城市基本条件。规范旅游市场管理,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优化“笨游武夷”服务平台,持续完善“1+3+N”旅游综合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速产业融合,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的文化旅游体系。大力实施“+旅游”行动,推动文化、体育、研学、商务与旅游等各领域跨界融合发展。培育“赛事经济”,继续办好国际马拉松赛、大武夷超级山径赛、骑游赛、轮滑赛等赛事,策划举办国际户外运动节、钓鱼大赛、围棋赛等活动,引进一批训练基地、培训中心、赛事论坛等配套产业。支持“会奖经济”,争取各行业部门、民间组织协会、大型企业到武夷山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成果发布、会议会展等活动;鼓励“研学经济”,对接研学有关政策措施,制定研学旅游服务标准,面向广大学生群体,建立一批研学基地。鼓励职工疗休养游,引导规范“银发旅游”。强化品牌推介,立足双世遗,大力打造国家公园IP,建设国家公园森林步道,策划国家公园探秘游、科普游。实施精准营销,大力开展“品读双世遗·漫游武夷山”文旅茶品牌推介活动,将武夷山品牌向航线通达地、高铁高速辐射地城市纵深推广。加快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推动经贸文化往来。积极对接2022年世遗大会,配合举办国家公园世遗保护分论坛、世界遗产青年论坛。推进“万里茶道”申遗步伐,争取列入省上重点创作题材范畴。大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争取开通日本等国际航线。
着力推进品质兴茶。继续按照“控制面积、提升品牌、延伸产业链、做深茶文化、增加附加值”发展思路,推动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出台扶持政策,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茶企和政府的双赢。做强核心品牌,探索武夷山大红袍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福建武夷山)。积极申报“正山小种”中国驰名商标,深化“认标购茶”“请到武夷来吃茶”活动,强化“武夷山大红袍”公共品牌宣传,提高武夷茶品牌认知度。及早谋划布局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打造永不落幕的茶业盛事。做大规模产值,实施百亿茶产业“八大工程”,提高茶产业竞争力。重点建设茶旅小镇、中华茗园、正山堂、茶叶包装市场物流中心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加强与京东、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等平台型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京东武夷山茶原产地采销集散中心及商家服务中心、京东云仓物流一体化仓配服务中心,拓宽平价茶销售渠道。力争2022年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毛茶产值达23亿元。铸造匠心精神,树立茶产业健康发展导向,营造专注坚持、致敬工匠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武夷山品牌由产地标志变成高质量标志。引导支持企业开展行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支持发展更多匠人工作室、产研学基地。大力开展放心茶企质量等级认证,全力帮助茶企打响品牌、拓展市场、开展维权。完善“吃茶去”APP,筹建专家咨询台,弘扬匠心精神,激发更多的创造力。注重科技赋能,着力发展大数据、5G商用、区块链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建设茶产业大数据平台、茶产业一张图为纽带,把区块链溯源、智慧茶山、网格化巡查执法平台、电商平台,贯穿到种植、生产、销售、宣传各个环节,扎实、高效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四)突出“精品标准”,坚定不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对标“三创”工作,全面打响城市攻坚战,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着力提高城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城区品质提升。
实施规划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城市总规修编,落实业态功能规划。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防洪排涝、公共停车场等专项规划编制。启动燃气管道、海绵城市、绿线、老城区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崇阳溪漫步道、旧城区部分重要节点设计。
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开展疏港大道、宁武高速北城互通、站前西路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武夷大道六期、学院大道、文公路(西林街-环岛)、兴山路。完成马厂洲污水处理厂、城关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区供水第二水源、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心、餐厨垃圾处理厂、弃土场等项目建设。启动管道燃气建设,新建改造燃气管网20公里以上。
实施公共配套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智能停车场、物流园货运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500个、公共充电桩80个。通过设置单行道,限时通行等方式,打造微循环交通体系。加快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启用北门街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城区、度假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实施景观美化工程。加快小武夷公园提升改造,完善市民广场配套设施建设。对崇阳溪景观带、城市主干道两侧的重要节点、重要建筑,进行夜景改造提升。推进水美城市建设,启动建设3-5公里沿崇阳溪市民休闲漫步道,打造城区连接度假区慢行系统。分阶段、分路段,逐步启动城市街区立面改造。
实施安居保障工程。研究出台《武夷山市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武夷山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适时启动危旧房改造,推进2-3个老旧小区改造。逐步推进以货币化安置为主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做到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及综合农场安置区建设,有序启动三洲路、制材厂、崇东等棚户区改造,做好西门畈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南平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
实施管理升级工程。探索人居环境、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垃圾分类、交通秩序、流动摊点经营等规范化试点工作。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两违”专项整治活动,落实“日巡查、周检查、月联查”机制,消化存量、遏制增量。支持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公共服务职能。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优化“互联网+”便民服务举措,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五)突出“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进86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树立“绿色政绩”评价导向,对接完善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发展。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启动国家公园科技馆建设。深化拓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改革成效,探索构建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体系,形成武夷山样板。实施生态银行、水美经济、武夷山水品牌集成创新,加大“生态银行”招商力度,在乡镇有序推广生态银行试点成果。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推动国有资产投融资管理平台,及旅投、建工、实业三大集团公司的整合分类改革,推进国有农垦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优质资源合理布局,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持续优化旅游发展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强化市场化运营,构建企业发展与群众利益双赢机制。
(六)突出“共建共享”,坚定不移增强为民服务实效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夯实基层治理体系,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健全保障体系,提升“幸福指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一体化就业政策、新业态就业创业扶持措施,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加快推进工人文化宫项目,建成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实训基地)。落实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和发展生产经营项目补助,健全临时救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大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79套公共租赁、租住式公寓住房。
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满意指数”。支持武夷学院硕士点申报,加快实验小学茶场校区、实验幼儿园茶场分园、一中高中部、兴田中小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等薄弱校改造工作。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新增公立幼儿园学位350个以上。深入加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力度,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推进“健共体”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DRG付费国家试点。推进社会福利中心(三期)项目,新建农村幸福院15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5.2%,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40%以上。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健全完善文体设施,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认真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工作,全力备战第十七届省运会。编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修缮管护文化遗产、文物古建筑群以及红色文化遗址群,启动城村遗址公园项目建设。
深化社会治理,提升“和谐指数”。加强平安武夷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探索乡村治理“1+3”模式,大力开展“四无村居”创建活动,深化“我和百姓聊聊法”“干群结亲”“百姓评议团”、信访跟踪督办等机制,强化初信初访办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预防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完善“一品一码”追溯体系,保障饮食用药安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切实维护经济发展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水平。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外事、侨务、档案、医保、气象、防震、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使命呼唤担当,目标引领行动。我们将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围绕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引领发展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忠诚干事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增强政府部门主责主业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二)崇尚敢为人先的世遗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担当,有效推动政府工作。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乡镇机构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加快构建职责明晰、运行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三)弘扬敢于担当的实干之风。落实“马上就办”,倡导真抓实干。巩固拓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专题询问成果,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在调查研究和推动落实上下功夫,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坚决克服有难度不愿干、没有批示不办事、不见纪要不执行等不作为现象。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懒政怠政行为。深入开展重点工作大督查,健全督查考核问责机制,着力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深入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鼓劲。
(四)强化依法行政的法治意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政与司法协调联动,健全公示听证、决策咨询、专家论证等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发挥好随手拍、“12345”等政府热线平台作用,努力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以及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政府公信力。
(五)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八个坚定不移”“五抓五重”具体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履行“一岗双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绩效预算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南平市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一心,真抓实干,稳稳地做,实实地干,为建设新时代国际旅游度假城市而努力奋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