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讲稿: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性思考与审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讲稿: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与审视
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基于具体的观察、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大部分高校之所以无法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予以较好培养,与其对培养原则了解的不到位有很大关联。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培养策略,对做好相关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俨然成为了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是立德树人视角下各高校基本的教育责任。在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予以培养时需要兼顾、考量的因素十分众多,遵循相应原则进行各种培养也是基本要求。反思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可以看出其实际培养进程中存在一些明显问题,而多种问题的产生与为充分认识到其培养意义与遵循基本原则有关。同时,探寻出更为有效的培养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价值意义
基于新时代背景之所以越发倡导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相应培养具有中的重要意义密不可分。概括来说,进行相应培养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达成这一教育任务,高等教育阶段除了要做好专业知识的教育外,更加要做好思政与道德层面的驾驭,而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则是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政与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达成提供很大帮助。
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深入理解“社会责任”,并在学习与生活中精准定位自身角色。责任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后,其日后的成人、成才、成功也能得到更多保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的价值意义还体现在优质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等层面。对于各高校而言,其也应当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事宜进行更为充分的思考。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科学原则
1、政治性原则
大学生是优秀的青年群体,对其社会责任感予以培养时,政治性原则也是首要原则。特别是将这一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行培养时,政治性原则也成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可以看出,能否坚持政治性原则是一个影响各种培养活动方向性是否正确的重要事宜,对政治性原则予以遵循更加是各种培养活动设计、开展中的一个大前提。在政治性原则影响下,大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认同感培养被看作是核心事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学习则成为了提升思政素养的基本途径。大学生群体中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党员,对于大学生的党员这一小部分群体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时,遵循政治性原则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也更高。
2、全员性原则
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全员性原则也是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全员性原则是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应当是学校领导、行政人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共同参与的,且贯穿于学生大学期间整个学习阶段的连续性工作。在很多高校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通常仅由德育教师负责,辅导员教师虽然也会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其中,但所起到的培养作用相对有限。在陈旧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认知下,很多高校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体十分单一,全员、全过程的培养格局也并未形成。无法对全员性原则予以较好遵循时,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所进行的培养努力很难形成一个整体,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带有很强的局限性。很多高校迟迟无法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上取得突破,这一尴尬局面的产生也与并未较好遵循全员性原则有关。
3、实践性原则
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实践性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等具体教育间具有紧密联系,但作为一种思想认知层面进行的一种教育、培养,其对于实践性教育活动的依赖性更高。对国内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状况较好高校进行培养经验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开展是重要环节。除了依托实践性教育活动的较好开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外,依托多样的实践性活动拓宽其认知也十分可行。实践性原则倡导将教育与实践充分联系在一起,对这一原则予以的有效遵循是避免社会责任感培养局限于理论层面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较大程度上避免各种培养努力流于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实践性原则也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指明了一个具体方向,在进行培养创新尝试时也可以基于这一原则来进行。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同样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从教育理论出发,以及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本质予以了解释。由于所进行的相应培养本身属于学生教育、引导范畴,自然也要遵循基本的教育原理、理论,确保相应培养活动的科学开展。科学性原则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引导性作用同样明显,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各种培养活动理应循序渐进的进行,做好规划与设计,科学开展相应的培养活动也会对具体培养活动成效取得产生很大影响。相反,一旦忽视了科学性原则,高校自然很容易轻视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前期的科学规划,即便从形式上看高校在大学生责任感培养中进行了不同努力,但实际上的培养成效依然较差。一旦忽略对科学性原则予以的较好遵循,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出现差错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进路
1、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强化大学生担当
在政治性原则的影响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应当因强化学生群体的担当意识,将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基础也十分可取。例如,对于大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党组织应当通过一些主题式的民主生活会活动开展,以及两学一做专项活动的开展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引导,除了提升其对党组织的认同、忠诚度外,更加要帮助其认识到党员身份带来的社会责任,借此对其担当意识予以培养。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高校也应当适度提升思政教育的地位,有意识的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责任感培养相关内容,有侧重的强化学生群体角色意识、担当意识。思政教育为载体基础上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后,整体教育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的培养也能更为简单,家国情怀与个人担当等较好融合在一起更加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2、打造全面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
在全员性原则的指导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应当关注培养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全面培养体系的构建,尽可能从更多角度对特定群体社会责任感予以培养。从培养主体上看,高校内党组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思政教师等都应当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体[3]。在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全面性提升上,高校可以以学期为单位,抑或是以专业为单位,预先做好社会责任感培养相关规划,使得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相关内容能够与专业课教学,以及思政教学等更为深入的融合在一起。预先做好规划,设计基本目标并较好丰富社会责任感培养内容后,有方向、有侧重的进行培养尝试也能提升培养上的全面性。特别是在不断摸索中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后,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也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3、定期开展专项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
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对实践性原则予以有效遵循也十分重要,为此,除了要在理论层面进行具体教育、引导外,实践性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展也要成为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每月开展1-2次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到周边社区,福利院等机构做义工这样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开展,对学生群体的奉献意识予以培养。同时,高校也要号召学生群体在课余时间里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在开阔自身视野的同时,更好服务社会,这也可以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一些帮助。之所以要定期开展专项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其优势也在于常态化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伴随着学生群体参与相应实践活动次数的不断增加,其在实践中也能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在社会中需要承担的具体责任形成更深理解。
4、联系专业特点提升培养科学性
从遵循科学性原则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看,高校在进行具体培养时不仅要注重设计、规划,以及具体培养活动开展上的科学性,同时也应当联系专业课教学的实际状况,驱动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在提升各种培养活动的创新性、针对性同时,促进相应培养活动开展上的科学性提升。例如,在机械加工与制造等工科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中,教师便可以联系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及一些“大国工匠”先进人物、事迹,在培养学生匠人精神的同时,同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学内容并不相同,且高校在不同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侧重也存在差异。联系一些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专业教学内容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十分可行。
四、结语
各高校应当在思想意识层面给予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事宜足够关注,并积极进行各种培养尝试。考虑到具体培养中务必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高校内负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体也应当加强自身对相应原则的熟悉、了解程度,切实基于不同原则的要求,针对性进行培养尝试。同时,在积极进行培养的同时,高校更加要阶段性进行培养状况的审视、回顾与分析,发现并弥补不足的基础上,积累更为成熟的经验,为后续的培养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