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4-11-03 11:07:45
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的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拥有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和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创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潘英丽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开创前所未有的公平竞争环境。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尽管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在探索和创新中丰富和发展,但也不难发现,处于市场体系中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借助于完整的市场体系,才能最有效地配置资源。
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从她的视角来看看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历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现阶段和未来仍需关注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来的,请您结合 30 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路径,谈谈现阶段呈现的主要特点和遇到的主要问题。
任兴洲:自从邓小平 1979 年相继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重要论断,从根本上破除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传统观念以来,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 1982 年开始每十年一个阶段。第一个十年,国家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第二个十年,从 1993 年到2003 年,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文件,明确提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第三个十年,也就是 2013 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一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经济体制领域推动更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纵观 30 多年,国家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市场、推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市场秩序等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路径。
目前,我国的市场取向、市场秩序、生产要素等方面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层面。全面深
化改革,就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范围,最大程度地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范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客观地讲,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够,目前仍然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投资、重要产品价格形成等方面,甚至一些垄断型行业的关键环节,政府仍然占着主导作用。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和秩序。只有更清晰地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凡是市场有能力做好的就交给市场去做,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涉及到市场体系里更深层次的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一直是薄弱环节,您认为怎样才能最大范围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任兴洲: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在提高,推动了市场体系的建设,使国民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地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市场体系发展并不平衡,要素市场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商品市场化进程,影响了经济增效。
从土地市场看,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统一,特别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本被排斥在土地市场以外。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段时间以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受到干扰。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房地产开发都需要土地,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地价高启、地王频现。这种城乡分割的土地市场格局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关键是要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缩小征地范围,公平补偿被征地农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逐渐显现,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才可能防止土地流转价格扭曲,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巨大潜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目前,还应继续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途径,建立与城镇地价体系相衔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完善农民宅基地与房产制度,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允许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城镇各种建设用地应更多地通过市场公开出让,促进土地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从劳动力市场看,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农民工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城乡分割体制弊端进一步凸显,劳动力市场被户籍制度人为分割成城镇就业者和农民工就业者的二元格局。农民工在就业、教育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受到身份歧视,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的各类社会保障也难以被惠及。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使劳动力市场发展难以持续稳定,给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主要解决的问题。
加快形成统一的商品流通政策和贸易体制
中国经济时报:前不久发生在河南的一件离奇跨地域“买盐”被罚事件,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也暴露出仍然没有形成理想的全国统一市场的现状。怎样才能加快清除类似的障碍?
任兴洲:清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同样关系着资源的高效配置问题,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河南“买盐”被罚事件说明全国还没有形成各地市场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开放高效、通达顺畅的市场体系。尽管市场封锁、地方保护等现象基本消除,商品和要素资源能够依据经济规律和统一市场规则在全国范围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但是各类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仍然存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
地区封锁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是体制障碍和制度制约造成的。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表现更加隐蔽,形式也更加多样。具体表现在,对外地产品重复检验、多头执法等手段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用“红头文件”制定地方规则和行政壁垒来排斥外地产品,甚至延伸到服务市场。它们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损害了市场主体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滋生了腐败。此外,地域发展差距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约束地区封锁的法律制度欠缺、监督监管乏力等等,也是地方保护和区域封锁的重要体制和制度根源。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类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形成全国统一的商品流通政策和贸易体制。根据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发展趋势,推行全国统一合理的技术标准和检验体系,助推市场的统一。健全监督机制、公正公平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建立高效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则更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加强媒体和公众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环境也非常有必要。
依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中国经济时报: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治国”,这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您认为,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任兴洲:主要是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市场体系建设中,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比例不断上升,各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了共同竞争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我国 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和 70%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前,不同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特别是一些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机会不均等,民营经济要想进入一些垄断行业,依然面临着“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
即使是在平等使用要素资源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国有企业在贷款融资、财政扶持、土地配置等要素资源的获得都具有明显优势,在监管力度和法律环境方面,民营企业也还不能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对此,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的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拥有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和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创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让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都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和保护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