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xx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x号),结合x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在2018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坚持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以市场主体切实感受为改革成效,补齐短板,持续创新,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更高层次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二)改革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按照全流程、全覆盖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精简整合审批事项(包括备案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公用服务事项等),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间,全面升级和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提高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
(三)主要目标。到2019年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规范运行全省一体化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理。到2020年6月底前,按照国家要求建成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办理建筑许可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二、进一步统一审批流程
(四)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结合机构改革,再次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取消必要性不强或者可以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等方式实现管理目的的审批事项,除有权机关依法设定的事项外,不增加任何审批事项。根据《******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完善市与区事权划分的意见》,按照重心下移、强化基础的原则下放事权。以工程建设项目四个审批阶段为基础,按照“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整合”的要求,同一阶段同一部门办理的审批事项原则上整合为一并办理。实现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矿产资源压覆核查、地质灾害核查、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核查同步办理。探索优化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行消防设计审核、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报建审批和施工许可等“多合一”办理。
(五)优化审批流程和阶段。以方便办事、提高效率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机构改革涉及部门职能调整的,审批流程进行相应调整。发改、自然资源、建设等四个审批阶段的牵头部门,全面落实“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要求,实行超时默认制度,严格控制每个阶段的审批时间。按照国家要求调整有关审批事项的审批时序,明确可以跨阶段办理的并行审批事项,充分保障建设单位的自主权,在最早可办时点和每个审批阶段起始时点进行提示,引导和帮助建设单位尽早完成事项办理。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方式推行区域评估,并探索多评合一、联合评估等方式方法。进一步落实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域100%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明确承诺制实施范围、负面清单、操作流程。“信用xx”网信用评价等级为优秀或良好的企业,原则上可以申请实行承诺制,“信用xx”网信用评价等级为中等以下、或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或在“信用中国”网中有3条以上不良信息的企业,原则上不允许实行承诺制。
(六)深化技术审查改革。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服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等技术服务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责任,减少行政机关直接实施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的技术审查。严格控制施工图审查的内容,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规定作为施工图审查内容的行政管理要求,一律不得作为审查内容。探索逐步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推行施工图审查“自审备案制”,对属于“自审备案制”适用范围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提交勘察、设计单位出具的施工图和自审合格承诺,即可办理施工许可证。加强施工图质量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普查、抽查等方式对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强监管,发现违法和违反工程强制性标准的,及时依法处理并作为不良信息记入勘察、设计单位的信用档案。
(七)大力推进限时联合验收。明确纳入联合验收的事项范围,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规定验收的行政管理要求的,一律不得通过验收方式实施。强化建设单位自行组织验收的主体责任,按照国家要求缩小行政机关实施消防验收的范围,探索实施工程质量与消防验收一体化改革,将消防验收与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同步进行。取消档案预验收,城建档案部门提前介入服务,将档案验收纳入联合验收范围或者实施告知承诺。进一步规范水、电、气等公用服务事项验收程序和范围,提高服务效率。继续推进“测验合一”改革,大力培育具备综合从业能力的测绘、检测机构,监督指导测绘、检测机构有序竞争承接联测联核业务。
(八)优化公用服务事项办理。进一步梳理优化供电、供水、燃气、通信等公用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有效压减报装环节、时间和材料,提高服务效率。建立公用服务提前介入机制,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即向公用企业推送工程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公用企业主动对接需求,加快配套公共管网建设,为提供报装服务做好准备。2019年9月底前用水、用气报装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网络报装办理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电力高压、低压报装平均时间分别压缩至40个工作日、17个工作日以内。公用企业因提供报装服务需要新建、改建公共管网,涉及道路、绿地、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审批作为“一件事”办理,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实行多部门并联审批,鼓励实行告知承诺制。
三、进一步统一信息数据平台
(九)全面应用审批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管理机制,通过系统加强对审批的指导和监督。所有工程建设项目(涉密项目除外)必须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全部审批流程,不得在系统之外实施审批事项,也不得线下审批、线上录入“两张皮”,确保“系统之外无项目、流程之外无审批”,杜绝“体外循环”。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监督机制,明确系统运行维护责任主体及职责,确保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加强系统安全监测,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健全数据容灾备份机制,加强对应用数据特别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数据的安全保护。
(十)推进系统融合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融合对接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3.0版和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一套系统、两块牌子),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在线审批和监管。做好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并与国家和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完成与市信用平台、中介超市平台等系统对接,完善数据汇集交换、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功能。进一步优化中介成果、电子证照、数据提取和共享等功能,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建筑使用安全管理等领域的延伸应用。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中推广应用“浙政钉”“浙里办”,加快实现“掌上办事”“掌上办公”。
四、进一步统一审批管理体系
(十一)深化“一张蓝图”。以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构改革后国土、规划职能整合为契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统筹各类规划,完善“一张蓝图”内容和质量,构建xx市全域空间的“一张蓝图”。优化完善XX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业务协同,统筹协调各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建设条件以及需要开展的评估评价事项等要求,为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实现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的有机衔接,细化建设用地的建设条件和各项要求,确保出让前公用设施配套到位。加强业务流程互通和空间信息共享,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
(十二)提升“一个窗口”。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一个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窗口受理人员、审批人员和代办人员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熟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熟练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对申请人办事的指导帮助和代办服务,特别对不熟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网上办事的申请人要重点帮助、全程服务。
(十三)优化“一张表单”。每个审批阶段实行全省统一的“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申请人一次填表、一次申报。理清每个审批事项的管理目的、内容和标准,最大程度地精简申请表单和申报材料,统一规范表单中相近要素和申报材料中相同性质材料的名称。推行申请材料、审批结果(文书、证照)、中介成果的标准化和共享应用,尽量采用结构化数据,减少申请人提交的纸质或扫描件材料。
(十四)完善“一套机制”。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和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审批行为,保障改革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审批全过程监测分析和跟踪督办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问题。建立全面公开制度,公开工作方案、办事指南、审批结果等信息,全过程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持续开展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的立改废工作,完善依法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
五、进一步统一监管方式
(十五)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开展互联网+监管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的基层应用,推动执法监管向数字监管和立体化、多维度监管转变。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梳理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清单,推广和应用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提高监管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加强对告知承诺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对未履行承诺的申请人,依法撤销审批决定,并将违法行为纳入失信惩戒范围。
(十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快对接省、市信用平台,依托“531X”信用体系把项目主体的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红黑名单等信用产品内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各环节,提高信用信息应用广度,发挥信用监管作用,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记录和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对失信单位和人员进行严格监管,并依法采取有关惩戒措施。
(十七)深化中介服务改革。优化网上中介超市管理系统,实行一表入驻、简便快捷,一份合同、全程留痕,一张名片、集成展示,一套模板、提速增效,一网运行、省时降本,一规管理、全程监督。健全中介服务竞价机制,实现中介服务费用和时间双下降,制定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强化中介服务行为全过程监管。积极探索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引导中介市场良性竞争有序发展。大力培育具有综合资质或者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
六、进一步完善改革推进机制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继续统筹协调推进深化改革工作,继续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原市政府工作专班成员、分工和工作机制继续保持不变。各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无证明城市”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协调联动。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力度和速度不减。
(十九)严格督促落实。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绩效考评。建立健全改革评估评价机制,通过系统监测分析、建设单位反馈、专业机构评估等方式量化评价,跟踪改革任务和措施落实情况,要每月将改革进展、经验做法等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报告。完善奖惩机制,对改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改革工作推进不力、改革任务不能按期完成、存在弄虚作假等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二十)积极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深化改革的措施、工作进展和经验成效,增进社会公众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认知度,通过媒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改革措施的落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支持媒体和公众对深化改革的监督和评判,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深度挖掘深化改革工作中的创新点、闪光点,总结出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xx经验”。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