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创新工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彰显鲜明地域特色 适应社会变革要求 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献县郭庄镇郭庄中心校 曹书通 一、 产生背景:
中华文明自成体系,悠远而博大,传统道德作为其一部分,古人阐述尤为弘富。在当今这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如何挖掘与继承丰厚的传统道德资源,使之更好的应用于现代教育,这时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学校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鲜明地域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则具体提出了“汲取传统智慧 化育时代新人”的德育工作方法,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变革要求 加强学生道德教育”,让学生们从小树立良好的公、私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公、私道德习惯。
二、 实施过程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极其重视道德礼仪教育,素以 “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言谈举止、行动坐卧皆有其规范。要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也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对小学生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校扎实开展师生道德礼仪教育,使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注重三个“结合”:
其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道德教育重在“养成”、重在“习惯”。必要的宣传说教是不可少的,但如果只限于这个层次,则往往流于形式,“道理”讲了千万,却并不能植根于学生心中。因此,必须寓礼仪教育于“实际”,必须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礼仪教育是从“学校规范”开始,学校制定了《在校生礼仪规范 100 条》。每一条下又附有许多具体细则,其涵盖非常之广,从入校到离校,从爱护花草到校内不准骑自行车等等,几乎包括了各个方面。而且,每一条规范都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既需要“道德”说教,让学生懂得“自律”,同时,也必须通过必要的、适度惩罚让他们逐步树立“规则”意识。
一个人道德习惯的养成是“自律”与“他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所以我们采取了必要的“惩罚”措施,对学校制定《在校生道德礼仪 100 条》,每一条都附相具体的违反惩罚措施。比如,这其中有一条是损坏图书如何处规定。有的学生不知道爱护图书,随意乱写乱画,有的甚至是故意撕掉其中某些页码,有的借走后没有还书意识。对于这些,我们当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劝说,但与些同时,我们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对于违反图书借阅规定的学生,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必要的惩罚,或要求他们到图书室义务劳动,体会图书管理工作的辛苦,或是暂停他们的借阅资格,甚至要求他们赔偿书图损失。当然我们的惩罚是善意的、适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而绝非“一
罚了之”。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图书室秩序发生了明显转变、图书破损情况明显减少,图书借阅按期归还率也大幅提高。而在一这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实现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其二个人品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 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文明,人们的活动范围较小,社会交往的范围也较小。而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交往范围越来越大。单单传统道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比如交通规则,比如参观博物馆,比如与人交往应注意哪些禁忌等,传统礼仪规范是没有的。有的甚至是与现代相反的,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比如,访友、做客,古人交通、通讯不便,并没有提前预约的习惯,有的甚至认为“不请自到”说明两人关系亲密。而在现代社会,这却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道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加入时代内容,以适应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的需要。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现代公德教育活动。
学校紧邻 307 国道、石黄高速和东固公路,交通较为便捷。而有一部分学生出行没有交通规则意识,在公路上横冲直撞,不懂交通规则,不懂礼让,甚至跑上石黄高速立交桥,向下乱扔石块和空塑料瓶。现代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到国外旅游也不鲜见,可因为我们的公民素质教育没跟上,于是出现了许多“有辱国格”的不文明游客,到博物馆乱拍照,衣着不整,随意坐卧,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我们针对这种现象制作了一个“公共文明大家谈”视频资料,给全体师生播放。
视频播出后,全校师生触动非常大,看似平常的不文明习惯,
不仅关乎个人的形象,有时候甚至还关乎“国格”。其实要改掉这些习惯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树立“现代文明”意识,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其三利用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挖掘现实德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品德教育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经典浩如烟海,对青少年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关键是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从哪里开始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做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鲜明地域特色”。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以乡土文化为载体 增强校园文化底蕴。
近几年,我们先后结合地域传统文化建立了“校训墙”、雕塑“诗传圣地”、谱写了大气磅礡的校歌、创建了校园文化长廊。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校园文化底蕴逐渐增强,而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们置身其间,一处处校园文化景观悄无声息的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孩子们的性情。
传统文化有许多精华,必须继承与弘扬,但有些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甚至变成了糟粕,地域文化也是这样。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也做了合理的取舍,一方面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一些传统的东西还适合不适合现代的孩子。比如,人要懂的感恩,要感恩首先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传统文华中,关于孝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但是我们在设计校园文化
长廊时,没有选择“尝粪”、“埋儿”一类的所谓“至孝”,因为这些东西看似“大孝”实则是对生命的戕害,人格的侮辱,而且不用说现实社会,就是在古代,也鲜有人能做到。我们选择的是“黄香温席”,这既能为孩子们所理解,也能为他们所接受。
2、整理家乡历史文化,编写了校本教材《阅微沧海话家乡》。这本教材视野宏观、高位较高,它以家乡历史为线索,兼及一些中国与世界历史大事。这本教材故事性强,可读性强,孩子们非常喜欢。它还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在 2010 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近期,该教材又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推荐,拟在 2015 年,推广到全县使用。这本教材虽然都是讲的一些故事,但家乡先贤爱国爱乡的事迹,孩子们读后,肯定会受到无形的感染与熏陶,这对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与“家国情怀”肯定起到具大的促进作用。
3、挖掘现实德育教育资源 前几年,北京龚炳铮等几位老人与学校结缘,每年为学校捐款一万元,成立文照希望基金,用于购买图书,充实学校图书室。这几位老人捐款成立基金,并没有以自己的名誉,而以自己母亲虞文照女士的名字来命名,前年,几位老人不顾年迈体弱,还亲自到学校参观考察。我们结合这一生动事迹,对新生进行感恩教育,效果非常好,几位老人的做法既是对学校的无私大爱,也是对自己母亲最好的纪念,事迹非常感人,孩子们深受教育。
若干年前,学校一位老师曾救助过一位贫困孩子。这个孩子中学毕业后,到烧鸡店打工,中秋节店里每人发放两只烧鸡,这个孩子舍不得自己吃,第一个想到要回报自己的老师和父母。后
来,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外奋力打拼,终于闯出一片天地,并全力承担起赡养自己继父的责任,虽然当年,他的继父对他不是很好。学校用这个孩子事迹教学其他孩子,要懂得感恩,要自立自强,因这是身边人、身边事,更具说服力,效果非常好。许多家长听说此事后,也纷纷来到学校,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孩子们的事迹,用以教育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德育教育,孩子们非常容易理解,非常容易接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三、 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活动,既携带着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寄托着先辈的智慧和经验,又结合了现代公民道德育,在全校同学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刻痕。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孩子们提起时,总是引以为豪,一脸骄傲的神情。我们在给孩子们讲解知识时,他们的态度变得乐意接受了,不再觉得没劲。孩子们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许多孩子从刚入学时的霸道、不讲理、不安心,渐渐转变到现在的安静、讲礼貌、愿意服务别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四、 强烈的社会反响
我校开展的一系列传统教育活动,掀起了认识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的活动高潮。大家在这个活动中,读好书,背好诗,写好字,说好话,做好事,成好人,一起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活动中重新焕发了生机。家长也在这个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协助我们开展积累活动,背诵活动,实践活动,
记录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人文知识有了很大的扩展,待人接物方面有了礼貌,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也能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论。家长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老师也从这次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强大的号召力,认识到自己在宣传传统文化中应该担负起传扬的作用。
五 、对过往经验的总结
诗意流淌,墨香飘荡,无不彰显着我校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特色,我们紧扣中国传统文化,加快品牌校园建设,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让经典文化陶冶少年儿童的性灵,学生们徜徉在中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开辟了“三石园”、“校训墙”、“文辞苑”的文化载体,使学生在悄然无声的文化穿行中受到熏染;我们进行了艺术小组的研发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使全校师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丰富阅历,在体验中累积学识。我们力争通过多元立体的主题文化教育,让学生时时浸润在传统文化中,与经典对话,与圣贤为友,一路走来,我们的主题教育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发展态势。我们坚信,被经典文化浸润的童年最精彩,被传统文化陶冶的人生最丰厚。依托传统文化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塌实做人,是我系列活动的最终目标。在这系列活动我,我潜心研究传统传统文化的内容,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放大其教育功效,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教育元素,愿意等待学生改变,允许学生慢慢长大,用自己的耐心和宽容去诠释教育的真谛。教育
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艺术,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怀揣着一份执着、真诚,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必能使教育彰显使本色。我们只有真心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一定会微笑着向我们绽开笑脸。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