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写文章要因人随事择体顺时就地而变

2022年写文章要因人随事择体顺时就地而变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8-06 18:35:03 点击: 推荐访问: 写文章 写文章五诀,看看你都知道吗? 写文章如何立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写文章要因人随事择体顺时就地而变,供大家参考。

2022年写文章要因人随事择体顺时就地而变

写文章要因人随事择体顺时就地而变

 

写文章要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千文一面,都是一个格式、一个套路、一个腔调,这是毫无疑问的。写出变化的关键,是掌握好“变”的条件、形式和方法。

我认为,关于文章的变化之道,最好的一个词是“适变”——这是易学中强调的一条重要处世法则,也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适变?就是以变应变、以变求适、“唯变所适”(《易传·系辞下传》),哪方面不适应外部条件就要让它变得适应,哪方面不符合内在要求就要让它达到要求。这与西方管理学中的“权变理论”是一致的。

适变,其要在“适”,其旨也在“适”;
其难在“变”,其妙也在“变”,是客观上的“变”与主观上的“知变”“应变”“求变”的协调统一。我们不能把“变”看作目的,“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适”。

文无第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具体来说,文章的适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因人而变。文章是人写的,是写给人看的,所以关键在人,要把“人”作为适变的第一因素。

写文章所涉及的人主要有3类:

一是为文之人。就是写作的主体。公文具有为机关代言、为领导代笔的性质,其作者是“法定作者”,所以起草公文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关起门来当领导”。这个时候,我不是我,代表的是单位、是领导。

二是文中之人。文学作品重在写人,写人心,写人性。公文重在写事,但事在人为,有时候也离不开写人,但这种“写”不是描写,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写”,点到即止。

三是受文之人。就是读者、用户、受众,公文中叫做“发文对象”“主送机关”。

写文章特别是写公文、写领导讲话稿,既要从主体上考虑清楚“我是谁”的问题,也要从受体上考虑清楚“为了谁”的问题。写什么内容,用什么语言,带什么感情,既要合身份,又要看对象。只有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与别人想听想知道的内容有机融合,找到共同语言,才能形成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

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批评有的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
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
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
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些干部之所以会出现种种失语状态,一方面原因是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没有“见到屠夫说猪,见到秀才说书”的本事;
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说话根本不看对象,只管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没本事的人,别人不服你;
没眼力的人,别人不理你。

所以,胡乔木主张写作的时候,要像自己面对着读者说话,先弄清楚听话的人“他们的生活如何,需要的是什么,想着什么事情,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我们才能用他们的语言,去打动他的心弦”。

——随事而变。记事叙事是文章的基本功能之一,事与人、事与理、事与情,往往密不可分。借事写人抒情,以事说理证理,都是常用的写作手法,都要求“文随事变”。每件事情的缘起、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多少会有不同,要把事情写明白、写生动,不仅内容要变、文字要变,结构也要变。

对待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汉·桓宽《盐铁论》),又要求“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
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前者是谋事处事的总则,后者是总则的具体运用,都体现了随事而变的原则。公文是文由事生、事随文转,根据现实需要而行文,通过文件指导工作开展,事情变了,文章的写法当然也要变。

——择体而变。同样主题和内容的文章,如果体裁、文种不同,布局结构、语言风格应该有所变化。同一个主题,你用诗歌、散文来写,与用新闻、杂文来写,表现形式肯定不一样;
同一个内容,你写成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经验介绍,表现形式也应有所区别。这就像量体裁衣,要根据不同的身材去设计衣服的大小和款式,穿起来才合身、才好看。

文体在写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说:“体者,文之干也”(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总论》)。所以,作文必先定体,要善于因体而制形,确保整个框架是得体的。即使是同样的文体文种,可以且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在结构方式上有所变化。想得深,内容多,篇幅长,文章的结构可以复杂些,层次可以多一些,否则当然是结构和层次越简单越好。

——顺时而变。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所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这就是说,时代风气变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也要随之变化。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写文章除了要顺应时代要求,还要善于把握时机、掌控时间。新闻是最强调时效性的,“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沙子。”写公文同样有一个趋时乘机的问题,有的时候要赶时间、抢先机、争取“首发效应”,也有的时候为了稳妥起见,可以适当缓一缓、看一看。就是写同一件事情,在不同阶段、不同节点上,侧重点也不一样。特别是写领导讲话稿,除了胡适说的“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还要考虑“什么时候说”“说多久”的问题,不能身体进入了21世纪,脑子还停留在过去;
也不能像话痨一样,磨磨唧唧、唠唠叨叨,没有一点儿时间观念。

——就地而变。春秋的时候,齐国的上大夫晏子曾对楚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写文章同样要考虑“水土”情况,否则思想的种子就扎不了根、开不了花、结不了果,即使勉勉强强产出了东西,肯定也是歪瓜裂枣。

“就地而变”的“地”,可以指文章内容涉及到的地方,也可以指讲话稿所用到的场合。外地人到了北京,就得说普通话;
北京人到了地方,就得说地方话,否则别人就不爱听,甚至听不懂。你要把外国的先进经验移植到中国,先要把“外国话”翻译成“中国话”;
要把中央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地方,先要把“普通话”转换成“地方话”,让理论联系实际,让语言接上地气。看场合讲话决不能依赖稿子,即使写稿的人预先作了充分准备,用稿的人到了讲话现场,还要随机采集信息、迅速作出反应。没有一点儿即席即兴的发挥,讲话的效果肯定不好。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变化”才是一成不变的。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抱变化。

思想无形,智慧无状。文章作为思想和智慧的载体,理应变化无常。文无定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那些所谓的万能模板、写作神器,必定是信不过、靠不住的。

总之,要真正把一篇文章写好,就得内外兼顾,既充分考虑“时、体、地”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又充分考虑“人、事”等内在因素的要求。而要真正掌握写作规律,就得学会适变,因为“文无定法”本身就是规律,“适者生存”更是为实践反复证明的规律。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