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设幸福广东中再立新功(全文完整)

建设幸福广东中再立新功(全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8-11 11:55:05 点击: 推荐访问: 中再 完整 完整亲子活动方案(7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幸福广东中再立新功(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建设幸福广东中再立新功(全文完整)

 

  ——— 在给农村基层党员上党课时的讲话(2011 年 6 月 24 日)

 同志们:

 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党的 90 华诞。

 今天, 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个平台, 我主要和大家一起回顾中国农村、 农业、 农民在我们党的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希望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宗旨、 不辱使命, 在建设幸福广东新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再立新功。

  一农村、 农业、 农民在中国革命、 建设和发展中功不可没

  无数历史事实表明,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农民。

 从井冈山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 到席卷神州的解放战争, 从新中国诞生, 到社会主义建设和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每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都离不开农村、 农业、 农民的巨大贡献。

 第一, 共产党打天下主要靠“三农”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得出一个正确结论:

 为什么以往的革命没有成功?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农村基础, 没有农民的支持。

 经过艰辛探索之后, 我们党深刻领悟了中国革命与农村、 农民的关系, 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提出以农村为根据地、 以农民为主力军、 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这一“包” 就包出个新中国。

 历史雄辩地证明, 共产党是从农村起家的,打天下靠的是农民。

 离开农村农民, 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

 革命战争时期, 我们的党员, 党的干部,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绝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三年解放战争消灭蒋介石几百万军队, 吃的是农民种的, 穿的是农民织的, 担架是农民抬的, 广大农民克服极端困难, 出人、 出粮、 出力支援人民解放军打仗, 用小推车推出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 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三农” 。

 建国以后, 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扩大, 广大农民是勒紧裤腰带支持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 几乎把土地产出的一半拿出来上交国家。

 长期以来, 农村、 农业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保证、 人力支持和资金积累, 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农业、 农村和农民的支持, 才保证了我国工业化的启步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也是最早从农村翻开的。

 1978 年安徽小岗村 18 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 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实行农村“大包干” ,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从此拉开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序幕。

 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产品供给的保证为工业品的生产、 销售创造了前提条件。

 而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千千万万农

 民响应国家号召, 洗脚上田, 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 成为浩浩荡荡产业工人的一员, 为我国工业化建设默默奉献青春和汗水。

 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能够在短短的30 多年里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00 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

 纵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是农业的哺育, 工业才得以起步和发展; 是农村的哺育, 城市才得以繁荣。

 所以说, 农业是工业的父母, 农村是城市的父母, 一点也不为过。

 第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高度重视“三农” 。

 目前全国超过一半的土地和人口都在农村, 占据了半壁江山。

 即使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 也还有 3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与以前相比, 中国是越来越强大了, 但客观上讲, 我们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总量上去了, 可是人均水平还不高; 数量上去了, 质量还不行。

 应该说, 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无论什么时候, “三农” 问题始终是制约全局的关键问题。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中国农业不仅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还要为许多工业提供原材料。因此说, 农业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 而农业基础的稳定要靠农民。

 尤其应当看到,民以食为天, 如果“米袋子” 瘪了, “菜篮子” 空了, 那就要出大事情。

 而在工业化、城市化、 国际化、 信息化、 市场化的进程中, 农业依然是弱势产业, 农民依然是弱势群体, 农村依然是弱势区域。

 我们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能不能达到, 关键看广大的农村人口能否达到。

 没有农民更高水平的小康, 就没有全省、 全国更高水平的小康。

 二“三农” 工作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 并始终摆上突出重要位置。

 毛泽东同志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谁能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 谁就赢得了中国” 。

 邓小平同志强调:

 “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 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 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

 江泽民同志强调:

 “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任何时候都要抓得很紧很紧” 。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这些重要论述, 为我们做好“三农” 工作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三农” 工作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

 面对新机遇,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

 在新形势下, “三农” 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 2004 年到 2010 年, 中央连续出台了 7 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比如, 取消了延

 续 2600 多年的农业税, 清理了面向农民的各种摊派, 实施粮食直补、 生猪补贴、 农机补贴、 家电补贴, 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 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打破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制度障碍, 等等。

 今年中央 1 号文件聚焦水利,把加强水利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就是要解决这一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 以及“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 的投入, “十一五” 期间, 全国累计投入“三农” 的资金达到 3 万亿元, 全国粮食连续 7 年增产, 粮食产量突破了 1 万亿, “三农” 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广东历届省委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

 近年来, 除了坚决落实中央的政策外, 还出台了一系列更有力度的惠农措施。

 比如, 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补贴标准, 对贫困村实行“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 的扶贫“双到” 政策, 等等。

 特别是对扶贫“双到” , 省委紧紧抓在手上, 工作力度越来越大, 目的就是要探索一条在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新路子。

 省委、 省政府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 仅 2009 年, 全省涉农资金就高达 1153 亿元。

 “十一五” 期间,全省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就高达 885 亿元, 是“十五” 时期的 1. 6 倍。

 我们还大力实施“双转移” 战略, 2010 年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 84. 7 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 147. 1万人, 为欠发达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2010 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890元, 比 2005 年增长 68. 2%, 年均增长 10. 5%。

 可以说, 过去的五年, 是广东统筹城乡力度最大、 农民得实惠最多、 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 是“三农” 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不少农民群众说:

 “如今是种地不交税了, 孩子上学不交费了, 看病能报销了,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 应该说, 中央、 省委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农村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 农业面临着规模化、 产业化经营、 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 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面临着大展拳脚、 施展才华、 实现抱负的人生机遇。

 广大农村党员一定要抓住机遇, 增强信心, 乘势而上。

 面对新挑战,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尽管前几年我省“三农” 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们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国际上看,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农业生产面临更大风险。

 一是农产品价格受到冲击。

 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农产品的低价优势逐步消失。

 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冲击, 引起国内市

 场农产品价格下跌, 引发市场波动, 并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 矛盾, 引起流通渠道的混乱。

 与此同时, 国外一些大的农产品公司加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垄断, 加上投机资本的炒作, 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二是农业技术还比较落后。

 这几年,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也是很大的, 但是, 中国的种业落后, 这是一个“软肋” 。

 现在外商不仅占有了瓜果蔬菜、 鲜花苗木种子市场的很大份额, 而且已经开始进入到中国大田粮食作物的种子市场。

 中国种子企业前 20 名公司的销售额加在一起仅相当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 20%多一点。

 同时, 中国的肉类、 蔬菜、 水果和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 但这些产品长期以来在质量、 卫生、 技术标准上考虑国际市场要求还不够, 受国外较高的技术壁垒的限制, 很难达到国外市场要求, 导致出口困难。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 国外许多国家农业的生产、 加工、 流通、 外贸是“一条龙” , 科技、 文化、 管理融为一体,解决了农产品易腐烂, 不易储藏和运输的问题, 加工转化率高, 如可口可乐、 雀巢咖啡等。

 而我国产业化经营虽经历近 10 年的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的初级发展阶段, 农产品的保鲜、 包装、 贮运、 销售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滞后。

 从国内看, 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增大。

 当前, 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仍是“各自为战” , 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 规模化程度不高。

 分散经营, 使得农民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而且, 近年来化肥、 农药、农膜、 农机等农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农产品的价格却没有随之上涨, 导致种田更难挣钱了。

 就算进城打工, 许多农民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 只能干一些低层次低收入的工作, 工资收入被不断上涨的物价抵销, 农民要存钱就越来越难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欠账较多。

 我省处于沿海地区, 洪、 涝、 旱、 台风、 地质灾害频发, 每年至少要出现一两次较大的自然灾害。

 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更加突出。

 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 大部分农田公共灌溉设施年久失修、 工程设备老化,灌渠淤积垮塌, 涝不能排, 旱不能灌, “靠天吃饭” 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任务还很重。

 城乡 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这几年我们在推进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 但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拉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解决。

 因此, 在加大对“三农” 的投入, 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移进城落户, 促进公共教育资源、 新增医疗卫生资源、 文化惠民工程等重点向农村倾斜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四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还不适应工作要求。

 广大基层干部为

 农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成绩应当充分肯定。

 但也应该看到, 有的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够、 思路不清、 办法不多、 能力不强, “等、 靠、 要、 拖”思想比较严重。

 有些办事不公, 处事不当, 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有的工作方法简单, 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等等。

 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质, 一些农民的思想、 文化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三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要在建设幸福广东中肩负责任、 发挥带头作用

  从历史到现实, 从机遇到挑战, 都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抓好“三农” 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在制定“十二五” 发展规划时,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 要把“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 作为我省“十二五” 时期发展的核心任务。

 幸福广东离不开幸福农村, 建设幸福农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责无旁贷。

 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要成为建设幸福农村的战斗堡垒, 每一名党员都要成为建设幸福农村的一面旗帜。

 (一) 要成为党执政的坚强基石。

 党执政的基础在基层。

 必须看到,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老百姓了解共产党、 认识共产党、评价共产党, 都是从他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开始的。

 身边的党员表现好, 老百姓就说共产党好; 身边的党员表现不好, 老百姓就说共产党不好。

 “村看村, 户看户, 群众看党员, 党员看干部” 。

 党员干部表现好了, 党的形象就树起来了。

 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原先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白粉村” 、 “恶霸村” , 原村委班子软弱无力, 几名村委干部还出了问题, 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大打折扣。

 当时, 村里没人愿意当村干部,这时一个名叫谢爱珠的女共产党员挺身而出, 毅然放下年纯收入 10 万多元的养蚝业,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她带领村“两委” 干部和全体党员埋头苦干, 一干就干出了名堂, 使红光村从昔日的“恶霸村” 变成了文明村, 从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的首富村。

 群众纷纷说:

 “有了好的带头人, 好日子就有了盼头。

 ” 如果每一个基层共产党员和农村干部都能像谢爱珠同志一样, 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以实际行动为党增添光彩, 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就会越来越巩固。

 (二) 要有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当前, “三农” 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有困难不可怕, 最可怕是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

 只要认准了路子, 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困难总是能克服的。

 韶关市仁化...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