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科院党委书记白春礼、副院长丁仲礼等公开讲话汇编24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科院党委书记白春礼、副院长丁仲礼等公开讲话汇编24篇
领导讲话
目录
博观约取立品牌 厚积薄发重内涵4
对新当选院士提出希望和要求10
寄语国科大首届本科毕业生:淡泊名利谦卑为怀15
教育与科研并举出成果出人才并重21
努力培养造就科技拔尖人才25
十年灌注硕果满园33
物质科学变革性突破对科学发展的影响40
新年寄语:以“空杯心态”迎接新的一年49
扬帆远航开拓未来52
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57
在“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项目国家验收会上的讲话63
在基金委-中科院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的讲话67
在散裂中子源工程奠基开工仪式上的讲话72
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贺词75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闭幕会上的讲话79
在中国科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87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习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95
在中科院学部-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科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103
在中科院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交流汇报会上的总结讲话108
给国科大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的书面致辞115
在黑河联合实验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20
在中国山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123
在中科院和首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仪式上的讲话129
在国科大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132
博观约取立品牌 厚积薄发重内涵
白春礼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中国科教界和中国人民迎来“科学春天”3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校30周年。作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经历和参与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和重大改革,在研究生教育现代史上镌刻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在全国率先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了我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双学位博士,等等。1983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首次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首批被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中国科学院培养的就有12人。在迄今累计培养的7万余名研究生中,有30余位当选为两院院士,更多的毕业生则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1978年研究生院成立时,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亲自兼任了研究生院的第一任院长。许许多多的老前辈、老科学家对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研究生院成立之初,没有固定校园,甚至没有像样的校舍,师生们曾在临建的食堂风餐,也曾在平板房里上课。我作为学校第一批研究生中的一员,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等科学大师,还包括李政道先生这样长期在国外生活的知名学者,都曾在简陋的教室里,一丝不苟、认真严谨地为同学们讲课。当时一大批经过“文革”磨难又考上研究生的中年和青年学子,刻苦勤奋、孜孜以求。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为祖国的强盛奋力拼搏。这种拼搏精神,应该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也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传统。
在今天这个讲台,我还要提到李佩教授。她既是我和我当年的同学们十分尊崇的师长,也是我们研究生院的优秀教师中最突出的典范。1956年,李佩老师随郭永怀先生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我院的研究生外语教学。她的渊博学识和卓越成就,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她的严格、严谨、严厉,使一届届学生从畏惧到钦佩,再到终身的感激和敬重;
她的敬业、顽强,直到80岁高龄,仍然活跃在外语教学的讲台上。在李佩老师的身上,深刻体现了前辈们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也因此深受几代科学家与广大校友的尊崇和景仰。
在国家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于2000年整合全院研究生教育资源、构建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新格局,组建了新的研究生院,使得全院研究生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目前,研究生院由北京的3个教学园区、12个院系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个培养单位、5个教育基地共同构成,拥有担负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近300名院士、近4000名博士生指导教师和3400余名硕士生指导教师,在读研究生有3万余名。得天独厚的研究生教学科研条件和完备的学科体系,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已经成为一个优良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近年来,“大师上讲台”一直是高教领域的期盼,杨振宁先生等前辈还为此身体力行地示范和呼吁过。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讲台上,每天都闪现着院士们授课的身影。像刚刚去世的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20多年来一直坚持为研究生授课。他的学生丁仲礼,当选院士之后还一直是他的助教,每堂课必到。他们“师徒”二人对研究生教学的重视和付出,已经成为研究生院的佳话;
还有欧阳钟灿院士引进创建了“小组茶会”的教学模式,让每个研究生都能够得到互动学习的机会;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身体力行,倡导科学家与研究生坐在一起“华山论剑”。正是这些科学大师的积极倡导、引领和垂范,形成了中国科学院重视研究生教育的优良传统和良好氛围,具备了研究生培养的雄厚实力。
坚持高水平科研中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理念,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和出人才并重”的思路,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不断改革、不断进取,发挥中科院的独特优势,努力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作出新成绩。中国科学院宏大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宽广的学科专业领域、充实的科研任务、先进的科研设施、广泛的国际合作等优势,为大规模、多特色、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保障。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出发点,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实现科研与教育的协同发展,真正办出具有中科院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中国科学院拥有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传统和经验,还有追求科学真理、提倡学术自由、倡导文化内涵、崇尚爱国奉献、注重品德修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氛围,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要求和发展趋势。我们坚信: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具有极大的优势;
研究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同学们,在建校30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你们成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员,将有机会在高水平科研创新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国家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应该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更应该自觉担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谈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秉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30年来,研究生院继承了中国科学院的优良传统,科学与人文精神在这里交融,新思想、新学说在这里激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成为全院师生的共同追求。今年以来,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精神,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展示的“更快、更高、更强”和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又奏响了新的时代强音。同学们务必要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积极践行校训的同时,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弘扬光大,并运用到各自的刻苦学习、创新实践、乐观生活中。“日新之为盛德,生生之为易”,也就是说,经常不断的更新创造,才是高尚可贵的品德追求;
生生不息的变化,才是事物不断发展的本质。希望你们每一位研究生都要用创新的精神安排未来每一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二,希望你们珍惜宝贵年华、积极探求新知。在人的一生中,有专门时间读书学习、探求新知的机会,这种机会弥足珍贵、稍纵即逝。从为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者的成长历程看,其人生立志和决定性成果,大多是在研究生阶段形成和做出来的。因此,研究生教育阶段对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同学们务必要倍加珍惜宝贵年华,倍加珍惜良好环境,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士,甚至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往往难以定论是否属于“最聪明的”,但他们无疑是“最勤奋的”。
第三,希望你们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全面素质。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研究生院尝试的“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跨专业课程兼修计划”、“通识案例必修课程”、“相对标准考核规则”等教育创新的举措,正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自主选择,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梁启超先生讲:“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不先破成败之见。”怎么破呢?他提出的总的原则是:“办事者,立于不败之地者也;
不办事者,立于全败之地者也。”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事,最后终能成功;
要是不去做事,则肯定不会成功。我希望每一位研究生同学,在走出校园时,都有着深深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印痕:坚定的信念、开阔的胸怀,深厚的基础、广阔的视野,严谨的学风、创新的精神。
30年前,我曾经作为“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有幸踏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校门;
今天,我虽然以院长和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站在这里,但我也与校友们有着同样的感念。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的各类人才,已遍布在海内外各个专业领域,并为祖国的发展和强盛,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对青年留学生发表的重要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这一代就是在毛主席的这句话的鼓励下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的国家迎来了有史以来少有的发展机遇,正在崛起,同学们幸逢其时,只要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属于你们的,世界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对新当选院士提出希望和要求
白春礼
各位院士,同志们:
今天,中国科学院在此召开2011年当选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座谈会,期望通过新当选院士签署承诺书并举行庄严的颁发院士证书仪式,切实增强新当选院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对各位新当选院士表示诚挚的祝贺,欢迎大家加入中国科学院学部这个大家庭!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来自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们要衷心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与新当选院士共勉。
第一,大家要以获得院士荣誉称号为新的起点,继续攀登科技高峰。获得院士荣誉称号仅仅意味着我们既往的学术成绩和贡献得到社会、学部和大多数院士的认可,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最高学术称号并不能与最高学术水平直接划等号,科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科学不迷信权威也不能盲从权威,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到院士是科技界一员,千万不要自我陶醉,更不能以权威自居。我们要恪守科学家的本分,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发展科学、创新技术的道路上永不停步、永不懈怠、永不自满,争取不断取得新的创新成果。
第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学部的优良传统,切实发挥明德楷模作用。1955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是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情况下全国学术领导机构确立的标志。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是作为全国学术领导机构,还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学部始终团结带领全体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发展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院士群体中既有学科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有做出过重大科学成就的著名科学家,也有毕生在专门学科领域默默耕耘的一流学者,正是由于他们的突出贡献和良好修为,为院士群体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使得院士群体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尊重。
学部的历史是由全体院士共同书写的,过去的辉煌历史是老一辈铸就的,新的历史篇章需要我们来谱写。我们一定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时时刻刻认识到院士称号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按照《院士章程》的要求,“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普及科学知识,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积极作为和突出贡献,为院士这一崇高荣誉称号增光添彩。
第三,大力培养和提携青年人才,推动科学技术队伍建设。这既是《院士章程》中明确规定的院士的重要义务,更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厚望。江泽民同志在院士大会上明确要求广大院士“不仅要继续在科研领域中拼搏,而且更要承担起培养年轻科技人才的历史性任务”、“大家都要把培养优秀年轻人才作为己任,把培养出优秀人才、培养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才作为最大光荣”。胡锦涛总书记也殷切希望广大院士“承担起培养和提携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任,建设好学术梯队,为年轻人奋勇创新提供舞台,为年轻人加快成才铺路搭桥”,要求院士们“一定要把加速培养造就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作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更加关注人才培养,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重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好自己的学生和研究团队,勇于开展学术批评,无私地培养、提携和支持青年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四,积极承担学部任务,严格遵守学部规章制度。《院士章程》明确了学部作为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的职能。长期以来,学部紧紧依靠广大院士,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咨询研究并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党和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举办高水平科技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严肃的学术评价评议,为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做出了不懈努力。
希望新当选院士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学部工作和学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承担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科学传播、科学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等任务,积极推动学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位要遵守学部和所在单位的有关规定,根据自己专业专长,承担学术兼职要量力而行,参加社会活动要谦虚谨慎,时时提醒自己是科技界普通的一员。
刘延东同志指出,中科院既是科技事业的国家队,也是凝聚院士的大家庭。各位来自全国不同部门、不同科研单位,大家都是为了繁荣我国科学事业这个共同的目标进入学部这个大家庭的,都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一员。我们要把院士队伍建设好,把院士群体团结好,把院士智慧发挥好,把院士声誉维护好,切实做好院士服务工作,使大家有难处首先想到学部,有成绩主动与学部分享,有意见可以畅所欲言。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国科学院学部建设成为全国科学家向往、全社会崇敬和热爱的科学殿堂!
各位院士,同志们!
今天正好是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76周年,在这样一个日子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倍加爱护院士荣誉,倍加珍惜学部传统,牢记崇高的荣誉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继承和发扬好由全体院士共同铸就的学部精神、价值理念和科学文化,切实发挥好明德楷模作用,用积极态度和实际行动引领我国科技界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院士这一荣誉称号的贡献。
谢谢大家。
寄语国科大首届本科毕业生:淡泊名利谦卑为怀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大学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这是各位同学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国科大人才培养的一座里程碑。在此,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向国科大表示祝贺!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心血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向远道而来的家长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先回答一个自国科大招收首届本科生(也就是你们这一届)以来,社会就一直很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像国科大这样一所具有丰富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学校还要招收本科生?我们每年要招收1.5万名体量的研究生,为什么还要花如此大的精力来培养不到400人规模的本科生?大家都知道,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并对我院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国科大招收本科生是我院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国科大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模式、构建完整高等教育体系的职责和使命。
从2000年底更名组建新研究生院,到2012年6月正式更名成立国科大,我都一直兼任院长、校长。我是国科大前身、中科院研究生院40年前成立时的首届研究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你们的学长。十几年来,我对研究生院和国科大的发展,与同志们一起倾注了心血,也充满着感情。2014年1月,国科大本科招生专业培养方案正式上报教育部并得到批准。2014年4月,我将国科大校长一职交由丁仲礼同志担任,国科大新一届党政班子正式上任。国科大在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史上有着辉煌的成绩和突出的贡献,但本科教育,国科大还是一名“新兵”,社会上,包括教育界的一些同行对此抱有疑问。但我本人、时任校长丁仲礼院士和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席南华院士等许多科学院人,对培养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充满信心。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座的各位优秀的同学们,你们怀揣科学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坚定执着地选择了刚刚招收本科生的国科大。今天,我要由衷地对同学们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选择国科大、信任国科大、理解和包容国科大。感谢你们把最美好的四年青春时光献给了国科大,身体力行地见证着、推动着国科大的发展。
四年来,中科院党组高度重视国科大本科生培养工作,向国科大提供了全院最优质的科教资源。院属各研究所尤其是京区40多个研究所深度参与本科生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实践资源,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同学们的科学自信。包括院士在内的一批优秀科学家纷纷走上讲台或担任学业导师,有的研究员还当起了助教,充分体现了让知识创造者“上讲台”的育人理念。许多研究所的所长亲自担任了本科生班主任,其中就包括李树深院士的李班、席南华院士的席班、徐涛院士的涛班等,他们用人生智慧、科学精神和育人情怀,为同学们的前进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向为国科大本科生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研究所、各位科学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四年前,你们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对大学的认识刚刚起步。在开学第一课上,我给大家讲了《科学报国,薪火相传》;
2015年,我邀请李岚清同志为第二届本科生讲第一课,题目是《知识分子与文化修养》;
2016年,我邀请温家宝同志为第三届本科生讲第一课,题目是《我的大学》;
去年,我又给第四届本科生讲了第一课,题目是《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技创新》。开设这些第一课,是希望同学们树立崇高理想,立志科技报国,做一个兼怀天下、勇担时代重任的国家栋梁!
四年来,你们始终牢记矢志科研的初心,从“不轻松的中学”来到“更加不轻松的国科大”,在中科院这座科学殿堂里,全身心地学习科学知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长为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186名2014级本科生前往六个国家的16所大学访学一学期,学校投入1800多万元,力度之大,国内高校绝无仅有。在即将毕业的290名同学中,有244人继续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占毕业人数的84.1%,深造率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其中,159名同学选择在国内深造,除了4名同学分别选择到北大、清华、上海交大、西湖大学读书之外,其余都继续在国科大攻读学位;
有28名同学将前往香港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再回国科大攻读博士学位;
57名同学出国深造,其中,11人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我很关注延期毕业的同学,这其中一部分同学是为了修读双学位而主动申请延期。其中,有一个叫汪诗洋的同学,原来对学习计算机很有兴趣,从北京四中考入国科大。大一后,选择化学所的一位教授学习计算化学,大三结束的时候年级排名第三。两年来,他认识到做好计算化学研究,需要掌握化学、计算机和数学三个学科的知识,于是他决定辅修计算机专业。为此,他放弃了去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同时说服家长和学校,决定延期一年毕业。这个例子体现了国科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理念。还有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今天毕业的同学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参与了导师的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还有一位同学获得了在一个著名国际会议上作报告的机会。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用艰辛的付出和优异的成绩树立起国科大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标杆,也为学弟学妹们树立了看齐的榜样。你们将载入国科大发展的史册,也承载着国科大的未来与希望。我坚信你们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长辈,在你们就要离开校园之际,我还是想多叮咛几句。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传承中国科学院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淡泊名利的家国情怀和优秀品质。我还清晰记得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也就是在今天这个礼堂门口,对国科大同学深情寄语,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这个时刻和同学们再次重温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就是希望大家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不断与大师前辈“对标”,与自己的理想目标“对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始终将个人的成长梦、成才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地结合,真正成长为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
同学们,希望你们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意识,用批判性思维去认识和分析未知世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
作为一名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你们不应只学习现有的理论和思想,还要勇于挑战权威和传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坚持追求真理、忠于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和敬畏规则、精益求精、坚定执著的专业主义。
同学们,“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希望你们在不断增长才智的同时,能够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不断探索科学奥义的同时,能够涵泳丰富的文化养分;
在不断追寻宇宙浩瀚之时,亦能航游内心的广阔;
在不断丰富有趣的人生时,能够摒弃名利的束缚;
在执着理想的坚定时,亦能守拙于生活的静美。常养浩然之气,常扬君子之风。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始终做一个谦卑为怀的人。古语有云:“人以谦卑为怀,方能成其大;
以厚德为基,方能载其物。”,一代理学大师王阳明也曾说:“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保持谦卑首先源于我们对未知认识的局限性,只有保持对未知的敬畏,才能激励我们不懈探索。保持谦卑还在于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三人行,必有我师,承认自己的局限和短板,愿意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的人才能修得真知,走得更远。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坚持终身学习。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如何抓好学习呢,我觉得毛主席在他22岁,也就是同学们这个年龄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值得大家仔细体会。他说:“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就是说在学习专业性知识之前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大家从事科学研究往往会专注在一个具体的领域,但是却不能局限在自己的领域,要多方涉猎,扩宽视野,开阔思路。
同学们,此去经年、前路迢迢、惟愿安好!在离别之际衷心祝福你们学习和工作顺利,生活美满,前程似锦!也希望同学们记住,中科院和国科大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教育与科研并举出成果出人才并重
——白春礼在2011年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
毕业生的各位亲属代表们,
参加今天仪式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喜庆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研究生院2011年度的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近几天来,我院各研究所也在举行相应的毕业典礼。在这里,我向今天到会的毕业生代表,并通过你们向2011年喜获学位的4832名博士、3898名硕士同学们,表示我的衷心祝贺!
今天的典礼,标志着研究生院今年的8730名毕业生已经圆满完成了学业,将从这里踏上自己人生的新征程。此时此刻,我作为你们老师中的普通一员,跟你们一样喜悦而激动;
我作为研究生院的院长,跟你们说几句心里的话,作为我们临别的赠言。
首先,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祝贺你们”!
同学们,我庆贺你们生长在一个幸福的伟大时代,你们大多出生在八十年代,伴随着国家的快速进步发展而顺利成长;
我羡慕你们能够就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有着稳定的社会保障、先进的科研设施装备、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我更祝贺你们,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学业,顺利获得了学位。
我也是你们的学长,是研究生院1978级研究生。回想起来,虽然30年前的学习科研条件无法与今天相比,但今天与30年前从事科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规律是一样相通的,都需要执著、坚韧、拼搏和奋斗。我知道,你们也一样经历过知识学习的刻苦勤奋、科学研究的艰辛磨练;
一样也有过课题钻研的通宵达旦,甚至探索路上的曲折蜿蜒;
当然,你们肯定也一样有过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兴奋,一样有过百折不饶、攻克难题后的激动与喜悦。
千锤百炼出真金,艰辛磨砺出雄才。今天,我祝贺你们终于“学有所成”,也坚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你们也一定会“学有所用”。今天,我也希望你们,在取得进步而自豪喜悦的同时,不要忘记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不要忘记亲人们的默默支持,不要忘记同学和朋友们的相互帮助!
其次,我想说的第二句话是,“感谢你们”!
同学们,我要告诉你们,在你们完成学业的时候,也为中科院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为国家科研事业的进步,作出了你们独特的贡献!
作为中科院的研究生,你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参与到了科技创新的工作中。你们当中,有的同学曾经奋战在“嫦娥飞天”、“龙芯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重要研发项目中,有的同学曾经拼搏在可可西里、喀斯特山区、汶川地震灾后勘察等艰苦的实践中……
当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与科研并举、出成果出人才并重”作为我院深化科教结合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和任务。我们的老院长路甬祥院士几年前也说过,“研究生不仅寄托着中科院的未来,也支撑着中科院的现在”。如今,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中科院的育人职责,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环境,让广大同学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
同学们,中科院众多科研项目的完成、科技创新成就的取得,都凝聚了你们的智慧和辛劳。对于你们的独特贡献,我真诚地感谢你们!
最后,我想说的第三句话是,“期望你们”!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母校了,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开始你们新的人生征程。临别之际,我祝福你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安康幸福;
相信你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施展才华、报效祖国;
并期待着你们做出成绩、取得成就的好消息!
你们是值得信任的一代。在这里,我想起了你们的一位学长,大连化物所青年科技工作者——任通。《中国青年报》在今年6月6日、7月4日,用大量篇幅突出报道了他的事迹。虽然他只有32年的短暂人生,但他的老师们称赞“他敢于选择原始创新的艰辛道路”,他的同事们评价“他是一个内心清澈的人”,他的学生们赞誉“他是一座照亮前方的灯塔”,他身边的人们赞叹“他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每一个人”。但是,他自己推崇的一句格言是:“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任通的事迹中,我看到了你们一代人的同样坚定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科技事业在你们一代的手中,一定会做得更好,你们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一代!
同学们,在今天之后,你们当中会有一部分继续留在中科院、或者是出国留学深造,但大多数同学将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人们常说,人生的道路上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和艰难,甚至还会经受煎熬、经历磨难。但我希望你们,一定要立足平凡、志存高远、清澈纯洁、豁达乐观,要始终坚持扎实治学、踏实做事、诚实做人,以高昂的斗志、创新的活力、坚韧的毅力,创造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未来的几十年,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你们生逢其时,必将大有作为。我由衷地期望你们,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发展,创造科技新成果、创造美好新生活,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你们的知识、智慧和才干,为母校赢得荣誉、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祝贺你们,感谢你们,期望你们!我们等待着你们成功成才的佳音!
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