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延安《解放日报》对赵占魁报道取舍(全文完整)

延安《解放日报》对赵占魁报道取舍(全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8-14 16:10:03 点击: 推荐访问: 取舍 延安 延安《解放日报》对赵占魁报道取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安《解放日报》对赵占魁报道取舍(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延安《解放日报》对赵占魁报道取舍(全文完整)

 

 延安《解放日报》 对赵占魁报道的取舍 延安《解放日报》 对赵占魁报道的取舍

  1943 年 11 月, 陕甘宁边区隆重召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赵占魁的画像与毛泽东、 朱德的画像被一同挂在大会主席台的帷幕上。

 ①一名普通的工人能有如此荣耀, 源于 1942 年延安《解放日报》 对赵占魁的报道。

 一

 延安《解放日报》 是如何报道赵占魁的?其中有哪些取舍?

 首先, 延安《解放日报》 展现了赵占魁“安心工作” 的作风。

 在对赵占魁的首篇报道《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 中, 延安《解放日报》引用生产科长的话: “来到工厂里不用问, 你光看吧, 那个唯一的穿着棉衣的, 那个站在离炉子顶近的, 那个工作最忙而出汗最多的, 就是赵占魁。

 ” ②随后, 1942 年 9 月 11 日《解放日报》 社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 中指出: “他在工作上不怕艰苦繁重, 始终站在最前面,而且又做得最多最好。

 但他从来不夸张自己、 不贪功; 每遇论功行赏的时候, 他总是让开, 认为那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自己并无什么功绩可言; 并且他认为为革命多做些工作, 正是自己应有的自我牺牲精神; 为抗战与人民的需要而多增加生产, 亦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 ③在其后的报道中, 延安《解放日报》 一而再、 再而三地展现赵占魁克己奉公的精神, 如 1942 年 9 月 29 日《恭喜赵占魁同志》 一文最后指出: “只有在这里, 一个工人, 老老实实地, 勤劳地做了 工, 才有这样的光荣, 才有这样大的幸福, 这样地被人学习和哄动。

 ” ④

 二

 延安《解放日报》 极力渲染赵占魁“始终如一、 积极负责、 老老

 实实、 埋头苦干、 大公无私、 自我牺牲” 的精神, 是因为有些工人恰恰缺乏这种精神。

 1942 年, 为了防范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 边区联防总司令贺龙命令温家沟兵工厂在短期内造出 10 万颗手榴弹。

 而兵工厂工会主任狄德建却提出 10 小时工作制等于使用牛马,要求提高工人待遇, 并大肆宣扬“共产党一天不如一天, 剥削工人; 总工会不代表工人利益” 。

 ⑤这种思潮影响极其恶劣, 贺龙甚至愤怒地要枪毙狄德建。

  与之相反, 兵工厂的翻砂股股长赵占魁不仅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还给青年工人做思想工作。

 毛泽东闻讯后, 给邓发打电话说: “平时我听你们要找斯达汉洛夫, 赵占魁同志就是中国式的斯达汉洛夫。

 你们把他的优点总结起来, 树立标兵, 推广到各工厂各生产单位去!” ⑥所以, 延安《解放日报》 鼓动赵占魁运动的“总目的” , “是推动生产、教育工人” 。

 ⑦一方面讴歌劳动英雄赵占魁, 一方面批判“那些只图眼前私利只顾个人需要, 力图增加工资, 不顾工厂是否可能, 甚至与工厂对立, 任意浪费资材, 采取怠工行为, 破坏工厂生产的人” 。

 ⑧

 三

 延安《解放日报》 不仅从横向上做对比以展现赵占魁大公无私的品格, 还从纵向上做对比以揭示赵占魁努力工作的原因。

  原来, “赵占魁和一般年老的工匠一样, 在社会上曾受尽一切剥削与痛苦, 过了半生困苦与屈辱的生活” , 而“到了延安, 他遇到一件一生梦想不到的事, 就是他居然能够进抗大与工人学校学习” 。

 ⑨这种“忆苦思甜” 在以后的报道中不断上演, 如在张铁夫和穆青合著的通讯《赵占魁同志》 里, 赵占魁依然“没有忘记当学徒时受过的师傅的打骂, 没有忘记那些资本家对他的剥削和工头对他的侮辱, 他没有忘记因为拉了汽笛晚到五分钟便拿不到牌子而失业一天, 或是因为一点点不注意被扣除了工资。

 他没有忘记常常过着他不能供给家里甚至连自己吃饭也维持不住的那些日子” 。

 ⑩报道赵占魁昔日之酸苦和今日之甜美, 延安《解放日报》 意在召唤人们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进而忘我地投身到革命工作中去。

 这也就不难理解, 赵占魁为何被马拉架

 扎烂一个手指后, 依然说“不要紧, 不要紧, 我的手是橡皮的” 。

 ⑾也不难理解, 他在右脚被火红的�钢烫伤后, 依旧“拿着棍子拐来拐去的走着” 。

 ⑿

 四

 1957 年, 毛泽东在同新闻出版界的谈话中指出: “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新闻的快慢问题也是这样。

 有的消息, 我们不是快登慢登的问题, 而是干脆不登。

 ” ⒀对赵占魁的报道正是如此, 延安《解放日报》 在经意和不经意间略去了如下事实。

  首先, 赵占魁所在的“农具工厂” 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厂?从 1942年 9 月 7 日至年末, 延安《解放日报》 报道赵占魁的工厂时, 要么称为“农具工厂” , 要么干脆只字不提。

 其实, 据兵工厂办公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杨长春介绍, 所谓的“农具厂” , 就是兵工厂。

 杨长春说, “为了坚持抗战, 党中央、 毛主席号召边区军民自立更生, 开展大生产运动,保卫陕甘宁边区、 保卫延安。

 这时, 中央决定将原边区农具厂与原来红军的兵工厂、 陕北红军修械所、 延安何家岔的枪厂、 安塞茶坊的手榴弹厂合并, 扩建为延安温家沟兵工厂” 。

 ⒁正因为是兵工厂, 所以才会生产手榴弹, 所以才有狄德建煽动闹事而影响手榴弹生产。

 这种“不闻” , 如前所述, 是出于保密的需要。

  其次, 对赵占魁初来延安时产生的思想波动, 延安《解放日报》 做淡化处理。

 延安《解放日报》 如此报道: “抗战爆发后, 他(指赵占魁――笔者注) 从同蒲路退下来, 走到西安, 听说延安是工人出头的地方, 于是就由安吴青训班转道来延。

 到了延安, 他遇到一件一生梦想不到的事, 就是他居然能够进抗大与工人学校学习。

 ” ⒂其实, 赵占魁是有个思想转变过程的。

 赵占魁开始的目的仅仅是“找活干” , 谈不上“出头” ; 来抗大后, 他“认为自己命苦, 甚至想离开抗大另找工做” 。后来, 经中共中央职工运动筹委会负责人兼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长张浩劝说, 赵占魁才转变观念、 安心留在延安。

 ⒃延安《解放日报》 对这段经历不予报道。

 在传播学上, 这种宣传策略被称为“Card Stacking”

 ,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 通过事实或谎言、 清晰的

 或糊涂的、 合法或不合法的叙述, 对一个观念、 计划、 人或产品做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

 ” ⒄延安《解放日报》 舍弃有关赵占魁意志消沉的一面, 而展现其奋发向上的一面。

  在报道赵占魁时, 延安《解放日报》 显然经过慎重选择, 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而是通过塑造赵占魁这样一个典型, 号召其他的人向赵占魁学习。

 赵占魁出现思想波动等内容, 不利于赵占魁完美形象的塑造, 反而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延安《解放日报》 对这样的内容淡化处理, 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注释:

 ①王光荣:《穆青与边区劳动英雄赵占魁》[J],《人物春秋》, 2001年第 1 期第 19 页

 ②张铁夫 穆青:《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 [N],《解放日报》 , 1942年 9 月 7 日第 2 版

 ③⑧⑨⒂《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 [N], 《解放日报》 , 1942 年9 月 11 日第 1 版

 ④穆青: 《恭喜赵占魁同志》 [N], 《解放日报》 , 1942 年 9 月 29日第 2 版

 ⑤张静: 《陕甘宁边区赵占魁运动述论》 [D],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年

 ⑥王光荣:《穆青与边区劳动英雄赵占魁》[J],《人物春秋》, 2001年第 1 期, 第 18 页

 ⑦高长久: 《继续展开赵占魁运动》 [N], 《解放日报》 , 1942 年12 月 22 日第 1 版

 ⑩⑾张铁夫穆青: 《赵占魁同志》 [N] , 《解放日报》 , 1942 年 9月 13 日第 4 版

 ⑿《赵占魁号召工友爱护工厂增加生产》 [N],《解放日报》 , 1943年 1 月 4 日第 2 版

 ⒀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M], 新华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93 页

 ⒁⒃杨长春: 《延安时期的“赵占魁运动” 》 [J], 《中共党史

 究资料》 , 1996 年第 2 期, 第 47 页、 第 45 页

 ⒄沃纳・ 赛佛林小詹姆斯・ 坦卡德:《传播理论: 起源、 方法与应用》 [M] , 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119 页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