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同志在xx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课稿,供大家参考。
学历史品国学净心灵提境界
——潘海瀛同志在黄骅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课稿
同学们、同志们:
经市委研究,全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中青年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学历史、品国学、净心灵、提境界”活动。学历史,就是要增加历史厚重感,从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品国学,就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悟前人修身、为官、干事的思想和智慧。净心灵,就是要通过学习,塑高尚人格,养浩然正气。提境界,就是要做实干家,具有追求黄骅大发展的境界。下面,我结合对历史与国学的感悟,对同学们提十点希望。
一、要追求理想
任何干大事者,都要有追求、有理想,只有这样才有不竭动力。
一要勾画施政蓝图。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蓝图,是“大同社会”,实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孙中山的蓝图,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毛主席的蓝图,是全国人民达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
邓小平的蓝图,是“三步走”战略,达到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蓝图,是“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他希望“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多么大的理想,才能勾画出多么大的蓝图,才能干多么大的事。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善于去描绘自己的“岗位蓝图”。
二要立志建功立业。毛主席16岁离家求学,写出了“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19岁东渡日本,探索救国之路,作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朱镕基当选总理第一天发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温家宝当选总理第一天,用林则徐的话对全国人民立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有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年轻干部,必须要有这种为国家、为黄骅建大功、立大业的志向和追求。
三要有高尚价值取向。孟子提出要“舍生取义”;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心系国家,壮志未酬,抱石怀沙,投身汨罗;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面对封赏,坚辞不就;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励志报国,勇战沙场;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抗金爱国,矢志不渝;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南宋末期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和10万军民跳海殉国;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血洒刑场;
女中豪杰秋瑾,“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为了革命生死置之度外;
于右任赠蒋经国对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焦裕禄身患肝癌,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等等。他们是一种什么价值取向?是一种矢志不渝追求国家兴盛的高尚价值取向。他们想的只是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吗?他们已经超越这些,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庸俗,是对人生的玷污。
二、要境界脱俗
一要有骨气。孟子《滕文公下》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商周时期两位重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礼记》有“不食嗟来之食”;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面对威逼、利诱、贫困,不低头、不弯腰。当今社会,年轻干部必须要有这种骨气,才能干成大事。
二要有气节。什么是气节?就是坚持正义、正气,并为之矢志不渝的灵魂和脊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海瑞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
还有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这是何等高尚气节?他们都是青年干部学习的榜样。现在,有的人办私事找这个求那个,今天弄个假档案、明天弄个假学历,气节在哪,脸面在哪?黄骅的正气在哪?甚至有的人找起官来,办起私事来,自己觉得挺坦然,实际别人觉得挺恶心。这就是没有境界、没有气节。
三要有品位。有的人气质高雅、风度翩翩,是因为有内涵、有学识、有修养。苏轼有句词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大学》讲,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周瑜儒雅多谋有品位,令程普赞叹道:“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作为年轻干部,要思想高尚,目标宏远,心胸宽阔,正气正派。如果低头一看就是“脚尖”,一想就是利益,一说就是自己,一做就是金钱,肯定是没有品位、没有前途。年轻干部首先就要修好自己、修正自己,要有让人愿意交往的高雅品位。
三、要把握大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年轻干部要经常进行战略思考,研究形势,把握大势。重点就是搞好“三个研究”,参悟“两篇文章”,做出“一个判断”。
一是搞好“三个研究”。要研究世界,知道奥巴马在想什么,知道世界格局、军事力量、经济走向、金融形势等。要研究中国,知道习近平在想什么,明白经济体制、改革举措、结构调整、金融政策、环保治污、反腐治贪、正风肃纪等。要研究黄骅,知道市委、市政府在想什么,知道园区项目、城市建设、美丽镇村、阳光政治、千项基础性工作等。
二是参悟“两篇文章”。历史上有两篇文章对大势的分析非常好。一篇是《隆中对》,“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分析了当时大势,告诉刘备,曹操不可以打,孙权只可以援,现在要谋益州、图荆州、占四川,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形成一霸。一篇是《出师表》,首先提出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后进行了五点分析,一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二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三是“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四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五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具备了这些条件,则汉室兴盛,指日可待。
三是做出“一个判断”。就是要把握大势,顺应大势。孙中山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果逆历史潮流而动、逆社会发展规律、逆做人做官道德伦理,就会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即使得眼前,也不会得长远。年轻干部,要定位自己,树立目标,把握方向,为之奋斗。
四、要坚守干事
年轻干部一定要坚守干事哲学,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埋头干事,持之以恒。
一是用干事推出自己。每名干部都应该像产品一样有自己的品牌。产品推销是靠质量,干部对自己推销靠得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不浮不躁的埋头苦干。这个过程就像爬山,这个山是无形的,如果付出了80%的努力,就松懈了、不坚持了,也就失败了。更不能只付出了20%的努力,就觉得了不得,组织上就应该怎么样了,那肯定是肤浅轻薄。白居易讲,“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果有能力,就要经得住烧、经得住炼。实干兴邦,实干兴黄骅,实干也兴你自己。
二是靠干事展示才华。什么是才华?一方面是干的活比别人突出,这是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是自己具备的才干、学识、品德比别人优秀,这是主观存在。别人能干的你也能干,而且干得更好;
别人干不了的你也能干,少了你不行,别人无法取代,那说明你更有才华。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诸葛亮有帮助刘备抗庭曹魏、孙吴的才干;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因为韩信有率百万之众打败项羽的才干。关键你得是人才。
三是以干事评判干部。《荀子》讲:“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国宝,不要做国妖,要重实干,不要尚空谈。是金子要发光,是锥子要冒尖。要判断哪个难关是自己攻克的,哪个急难险重是自己承担的,哪项具体工作干成了沧州第一、河北一流,给黄骅争了光、添了彩。谁能干成事,谁就是黄骅的英雄和功臣!
康熙时期,八爷党为争夺太子之位,结党营私、收买人心;
雍正却苦恼国家困境,幕僚邬思道为雍正谋划说:“争,就是不争;
不争,就是争”。雍正顿悟,于是韬光养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当没人赈灾时,雍正去了;
当没人清欠时,这个得罪人的活雍正干了;
当太子失势,别人是“墙倒众人推”,雍正支持太子,支持康熙。最后“不争就是争”,当了皇帝。正应了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引用了韩非子的名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多在基层锻炼,增加基层历练,经过一番实干、苦干,锻炼出真本领,积累出真经验。不谗言领导,不巧言令色,不为官而官,只要踏实干活,肯定会得到提拔。汪国真《诗情画意》中讲:“如果本身发光,何惧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鲜花盛开,蝴蝶自来,一切自来。
五、要坚强毅力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成就一番事业,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挫折,经历精神压力,关键就是看有没有雍正那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精神,有没有郑板桥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
一是困难不足惧。工作就是矛盾,领导就是解难。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周文王在狱中演《周易》;
孔子备受责难著《春秋》;
屈原被流放写《离骚》;
左丘明失明著《国语》;
孙膑被砍双足著《孙膑兵法》;
司马迁受宫刑成《史记》;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霸主;
蒲松龄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终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自勉;
唐僧取经历经“八十一难”;
毛主席经历过秋收起义、五次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
邓小平“三落三起”,推动改革开放,为国家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坚定“困难面前有我,我面前没困难”的思想,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二是人言不足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讲,忧谗畏讥,去国还乡,肯定满目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忧民,处江湖忧君,进不忧,退不忧,肯定是快乐!曾国藩赠其弟曾国荃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意思是说,尽管左面挂满了朝廷的褒奖状,但不要因此自满自傲;
右边放了毁谤、诋咒我们的文件,也不要生气,人世间本来就像天秤一样,这头高了那头低。只要效法“屠羊说”(出自《庄子》,讲的是楚国一个卖羊肉的,在楚昭王失败后他跟随流亡外地,但在楚昭王大胜返国后,他却拒绝赏赐)的精神与做法,乐观豁达,淡然处之,荣誉也罢,诽谤也罢,不过是蓝天上的一片浮云,一会儿就会被吹散,成为往事。干任何工作,如果意志上不坚定,听到风吹草动,就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必然导致工作停摆不前。佛家讲,杂念生就会百象生,当头脑中有了一百个主意,就会把干事主义淹没,最终一事无成。当心中只有干事主义,就会心静如水,纯净心灵,不管是潮起潮落,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轻松自如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三是完美不现实。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君臣对》,讲的是唐太宗和许敬宗。唐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
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
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无所不能的上天都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何况做人为官。胡适有句话叫,“对事要于无疑处有疑,对人要于有疑处无疑。”心理要健康,不要多疑。因为有疑,项羽逐范增,曹操杀杨修,崇祯杀袁崇焕。人之处事,固不可以不思,而亦不可以过思。不想是“傻子”,但是想多了就是“疯子”。朱熹曾言:“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君子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准确把握切入点的智慧,更要有果断行动的执行力。追求完美只会让人走进形式主义的怪圈,有智慧的行动家不会如此。追求完美主义就是空想主义,必然会导致形式主义,最后就是精神虚无、一事无成。干事不要追求所谓的完美,要长远谋划、全面思考、干好当下,贵在迈出“第一步”。
四是美言不乱脑。《邹忌讽齐王纳谏》讲,“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夸你的人不是亲近你、害怕你,就是有求于你。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把美言当成口碑,不要把谗言当成亲近,不要把挑拨当成战友,否则会陷入美言的陷阱,自我陶醉、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最终是害了自己。
六、要勤奋敬业
《警世贤文》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座的各位,都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考上大学,高考前的勤奋,是大家“金榜题名”的关键。如果我们把提拔也作为一种“金榜题名”,那么“金榜题名”前的勤奋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天道酬官。《古今贤文》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韩愈《进学解》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长歌行》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祖逖“闻鸡起舞劲倍道”,“莫让年华付水流”,等等。这些诗句都告诫我们,干事业一定要勤奋。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君王之一,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白天亲政议政,夜晚批览奏章,他批阅奏折达2万2千余件,近1000万字,是全部《资治通鉴》字数的三倍还多。周恩来总理每天只睡3、4个小时,他在《一生之计在于勤论》一篇文章中写道,“人之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俟乎将来。”屈原《离骚》中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年轻干部,天道酬勤、天道酬政、天道也酬官。
二是量变才能质变。《劝学》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司马迁编《史记》用了18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用了19年,李时珍作《本草纲目》用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给自己定了“十二条规矩”,每天坚持。当官也需要积累,要积学成官、积事成官、积能成官、积德成官,经历大浪淘沙,方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知识是学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官位是积累出来的。
三是举重若轻。举重若轻就是干事潇洒。什么是潇洒?就是谋篇布局错落有致,领导艺术运用自如,协调关系左右逢源,面对困难胜似闲庭信步。苏轼在《赤壁怀古》中讲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一种潇洒。潇洒来自自信、来自积累、来自境界,如果没有丰富知识、政治定力、胸有成竹,潇洒的起来吗?现在有的人对“潇洒”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吃、喝、玩、不干事是“潇洒”,实际上是说这个人糊涂愚钝。如果一叶障目,自私狭隘,把小问题看大,把自己得失看得太重,不可能轻松潇洒。
七、要开拓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一要有创新精神。胡适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说要敢于打破旧有观念,挣破旧有思想,严谨求实,解决问题。我们阳光政治内容就是一种与时俱进,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展望的是未来,总结的是过去,干好的是今天。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接受的是新知识,面临的是新问题,拿出的是新办法,创造的是新业绩。一定要有一种王安石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魄力,敢闯、敢拼、敢创新。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最有前途的人。
二要创新自我。《周易》中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创新自我要出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管理方法,让别人眼前一亮、让工作大有成效。关键就是要有自己独立思想。两千多年前,和孔子同时代的两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师柏拉图,在一些观点和内容上产生严重分歧,有人说他背叛了老师,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陈寅恪在给王国维作纪念碑铭时写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年轻干部,一定要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创出自己的品牌、模式、经验。
三要敢于亮剑。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关于亮剑精神有一段精彩的对白,赵刚说:“一支部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性格和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李云龙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我在,独立团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和一个剑客对阵,就算明天是个死,也要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赵刚说:“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通过他们的对白可以看出,一个团队的领导是什么性格,那么他的团队就是什么性格,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是一支强悍的部队,一支嗷嗷叫的部队,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亮剑”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在和平年代,这种精神非但不能消退,反而更应该升华,发扬光大。年轻干部,一定要有“盘古开天地”的气概,要有“女娲补天”的使命,要有“夸父逐日”的毅力,要有“羿射九日”的勇气,要有“精卫填海”的恒心,要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一鼓作气,不可再而衰、三而竭。要坚持原则,凡事敢于同不正之风斗争,不能怕担责任、怕得罪人、怕别人不高兴,就是不怕黄骅不发展。
八、要善于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讲,“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要想获得做官、做人、做事的不竭动力,就要善于学习。关键要掌握理论知识、政策知识、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培养哲学素养、历史素养、文学素养。具备这“四种知识”、“三种素养”,才能武装起来、强大起来,才会“笨鸟先飞早入林”,才会厚积而薄发,形成“一桶水和一滴水”关系,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
一要勤学苦读。自古到今,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不勤学、苦读。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孔子“韦编三绝”、惠施“学富五车”、匡衡“凿壁偷光”、王羲之“读书吃墨”,等等,都是勤学的历史典故。《论语》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年轻干部一定要有一种杨时“程门立雪”的强烈求知欲,有一种叶剑英“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精神。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是“众里寻他千万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干部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其次,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
再次,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万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二要善于思考。《周易》中讲,“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人读书学习往往容易犯教条,成为书呆子。孟子在《尽心章句下》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关键是要学会思考,要像唐朝贾岛那样反复“推”、“敲”,反复琢磨,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通过学国学,要知道儒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它的核心思想是“以仁治国、以德治国”。要知道道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核心思想是以“道”治国,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让你不要违反自然规律任意地为。要知道法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李斯,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提倡用完善的法律制度来治国理政。《尉缭子》中讲,“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也是在讲要善于用法,善于政策先行。要知道佛家思想,它有个观点“心中有菩萨,满眼是菩萨;
心中有魔鬼,满眼是魔鬼。”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思想中汲取智慧,在干事上做儒家,升迁上做道家,管理上做法家,待人处事上做佛家。
三要学以致用。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曾国藩提出要“切己体察”。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中指出,“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侯,如何能有用呢?”现在,有一种不正确的判断,就是以讲话水平衡量领导者的水平,导致了人们在“知”上口若悬河、坐而论道,在“行”上躲避困难、不守原则,最终是一事无成。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否则那就会走向“常乃超”,永远成不了“李云龙”。千万不能犯“子鱼论战”中宋襄公的错误,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更不做“失街亭”的马谡。毛主席本是一介书生,为什么善于打仗?1965年12月21日,他在一次会议上讲道:“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只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他就是把历史的方法运用到了战争中。还有毛泽东思想怎么来的?他坚决反对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因为王明是生搬马列主义,硬套苏联革命经验,毛主席则是主张一定把马克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九、要廉洁自律
习近平多次讲到,“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领导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曾国藩讲,“心有敬畏之心,方能行为所止。”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最终会吞下自酿的苦果。
一是坚决反对腐败。中央反腐倡廉,老虎苍蝇拍出一大片,让贪官们胆战心惊,对陈旧的“千里来做官,就为有权贪”的为官思想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岳飞有句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我希望,年轻干部要既当“文官”,还当“武官”,既不爱财,还要为了黄骅的事业敢于拼搏、敢于牺牲,有一种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有一种吴隐“饮贪泉而不贪”的清廉。
二是吸取历史教训。《管子》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姚崇讲,“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李商隐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包拯讲,“廉者,民之表也;
贪者,民之贼也。”王廷相讲,“贪欲者,众恶之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一个管理者,对干部管理就是三件事:一是正面教育,二是干事发展,第三就是反腐倡廉。朱元璋时期,重典治国,遏制腐败,反腐杀婿,人皮当鼓,以警世人。雍正时期,诛杀贪官,保持高压,让官员们听到“钱”字就发抖。乾隆年间,和珅贪得无厌、富可敌国,最终白绫赐死。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虽是革命功臣,却因贪污腐败送上断头台。朱镕基讲到反腐时说“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久安。”反腐倡廉对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治理意义非常重大。“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要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有权不可任性,不要心存侥幸,老子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因为一时之错,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三是一人身系全家。一名领导干部成长不容易,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进了这个圈,可谓是大浪淘沙。尤其是走到领导岗位上,一路锤炼你的学识、能力、品格等,非常不容易。如果疏于修身养性,不能正确使用权力,给个人带来的是身败名裂,给老婆孩子带来的是灾难,给父母家庭带来的是羞辱。你伸手那一刻,自认为是为了家庭父母孩子,实际上却是在害他们。林则徐讲,“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伸手必被捉,捉的不仅是你一个人,还会捉毁了孩子,捉散了家庭。
四是权威来自清正。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明朝无极县令郭允礼的《官箴》讲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官威来自:一是明白,二是清正。明白就是对自己管的事、自己干的事,如数家珍,倒背如流,精通清楚。清正就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行得正、走得正、干得正。为什么海瑞会让皇帝怕三分,周围大臣都怕他?就是怕他的清正、清廉,无私才无畏,无畏才生威。民国教育家陶觉讲,“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年轻干部要做光明正大的君子,有一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正气,有一种“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定力。
十、要领导有术
领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要张弛有道。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种“驰”;
到了秦朝就是一切讲统一集权的“张”,后来文景之治“无为思想”又是一种“驰”,汉武帝时期又有汉武盛世的“张”,在治国理政规律上形成了“一张一弛”的不断变化。如果是一味的“驰”,必然是国破家亡,没有了权威;
如果一味的“张”,农民就可能起义。做官也一样,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张弛有道,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二要善抓重点。苏辙讲,“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郑玄讲,“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篇而万篇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讲,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画龙要点睛,擒贼先擒王,要分清主次,找准重点,但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通过抓重点带全面,忙碌而不盲目,实干而不蛮干,巧干而不乱干,面面想到而不面面俱到。
三要善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周公的“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是善揽人才的典范。班固在《汉书》中讲,“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就是人才、就是骨干力量。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没有不尊重人才、善揽人才、笼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要善于依靠人才,依靠骨干力量,不可唱独角戏。
四要看人之长。古人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顾嗣协的哲理小诗《杂兴》讲,“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作为年轻干部要善于看人之长、用人之长。如果你发现不了长处,眼里光他的短处,你肯定会把他当作对立面,肯定会把他边缘化,那你就少了一个帮你干事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你要善于发觉、挖掘,用其长、避其短,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对有争议的人辩证看,对有失误的人全面看,对有棱角的人从本质看,对资历浅的人从发展看,这才是科学的用人之道。
五要包容宽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陶铸也曾说过“心底无私天地宽”。从古至今,凡成就大业的君主,必然有一颗包容之心。齐桓公与管仲曾是政敌、仇人,管仲甚至为帮助齐桓公的弟弟射杀齐桓公,但齐桓公上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治理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魏征原是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献策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见魏征性格刚直,才识超越,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这里还有个故事,唐太宗有一只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赏玩不已。魏征前来报告事项,太宗慌忙藏在怀里,魏征滔滔不绝,直至鸟死在太宗怀里。太宗感到非常可惜,但他非常敬重魏征,没有打断他的话。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正是因为李世民的包容胸怀,才有了“贞观之治”。
六要以民为本。《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牧民》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都在强调“民本思想”。“上兵伐心,下兵伐城”。管理学上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管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其终极追求都是“为民”。以为民出发,让“仓禀实”、“衣实足”,这才是正确的方向。荀悦《申鉴》中讲,“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唐太宗中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共有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法西斯、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政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心丧失。历史和现实事例都充分证明,那些一心当官,不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侵害群众利益的人是得不到拥护和支持的。“民有所盼,官有所为”。作为年轻干部,要多结交几个企业家朋友、村干部朋友、村民朋友,少结交大款朋友、权贵朋友、吃喝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察民生、知民意、解民苦。
七要遵纪守法。孟子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什么是“规矩”?总书记指出,“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作为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这是红线,不可逾越。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这是真规矩,张廷玉有句话叫“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要“不言温室树”,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议的不议,不要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小圈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听别人意见、别人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遵守规章制度,干部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等。刘备有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大家来讲,是规矩就要遵守,要从小处见品行,小处见为人,小处见未来。
八要做贤臣能吏。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有伊尹、周公、诸葛亮。伊尹,放太甲于梓宫,三年归权还君;
周公,摄政七年,巩固王朝,归政成王;
诸葛亮,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他们面临的都是弱君,但是为了国家、民族,他们选择不做权臣做贤臣。东汉的梁冀,毒杀质帝,另立桓帝,专擅朝政,结党营私;
汉末的董卓,专权乱政,自立为王;
三国的曹操,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是废帝篡位;
清朝的鳌拜,操握权柄,结党营私,飞扬跋扈,把持朝政;
年羹尧,大臣跪迎,坦然享受,腐败堕落,目无君王。这些历史权臣,不守本分,不守规矩,贪的是权力,失的是大义,忘的是国家和民族,最后带来的轻则是自己的祸害,重则是国家的灾难。年轻干部一定要以国家为重、以黄骅为重、以大局为重,让其成为一种脊梁里的精神、骨子里的修养。
九要有政治鉴别力。什么是政治鉴别力?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不被假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警惕“十种人”:一是“点火救火者”,先放火、后灭火,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
二是“敲锅补纹者”,打着“补锅”的名义,没有裂纹敲出裂纹,小裂纹敲成大裂纹,然后再“修修补补”,最后“卖好讨好”,实际他才是罪魁祸首;
三是“落井下绳者”,先制造矛盾,然后再去解决矛盾,以此来捞取政治资本;
四是“华而不实者”,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干得却是一塌糊涂;
五是“虎头蛇尾者”,干事有始无终,开头轰轰烈烈,最后悄无声息;
六是“雷大无雨者”,喊得热闹、说得激情,就是不见成果、不见业绩;
七是“明哲保身者”,遇到难事,畏首畏尾,不敢挺身而出,不能坚持原则;
八是“阴暗心理者”,思想落后,行为阴暗,不阳光、不大气,光说落后话,光看阴暗面,光找别人短处;
九是“善耍伎俩者”,耍小聪明、小伎俩,自私自利,没有一点政治智慧、政治格局;
十是“编织圈子者”,搞盟兄把弟、同学聚会、老乡联谊、曾经同事、“跟我干过”,政治上摇旗呐喊、互相包装、上下呼应、左右互捧、乱议政治、搅乱时局、谋取私利。年轻干部,头脑要清楚,政治要坚定,要学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真理性、规律性结论。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孟子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诸葛亮讲,“亲贤臣,远小人。”要远离那些是非之人,政通人和则百废俱兴。
十要读无字书、弹无弦琴。《菜根谭》中有句话叫:“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
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清朝张潮诗中讲,“山水亦书也,花月亦书也。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
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禅宗六祖慧能虽不识字,但其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参透禅机,以悟道获得衣钵。为官从政一定要会读无字书、弹无弦琴,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讲,“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史笔如铁”,作为年轻干部,要善于从历史、国学的角度,感悟修身、为官、干事的智慧,用实际行动去演绎精彩故事、书写黄骅历史,为黄骅大发展贡献青春、贡献力量!
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逝世,一代文星陨落,最后,我想用他的两句诗作为结束,一句是《山高路远》中的诗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第二句是《热爱生命》中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