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还光荣吗?劳动还能致富吗?这些略显宏大的命题,近来却屡屡引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讨论。在网上,有位经济学家曾抛出一条“毁三观”的结论:劳动致不了富,迅速遭到众多网友从事实到逻辑、从学理到情理的全方位反驳。事实证明,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既是人之为人的朴素道理,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更是我们时代深植于每个劳动者内心深处的真诚信仰。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是事关社会根基的大命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即提出主张,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更进一步提炼了劳动的意义;因为历来重视勤劳致富、信奉劳动创造价值,中国的变革甚至被外媒称为“勤劳革命”。回溯历史,从“铁人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劳动者手不停歇、抓铁有痕地实干,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中国。不可否认,社会上一度对劳动的价值有所怀疑,但时至今日,当蓝领工种薪酬普遍提升,一些企业的大工匠年薪甚至高达百万,劳动价值在回归。这些都构成了十九大报告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坚实基础。
今天,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网络主播、职业电竞选手、健身私教、梦想规划师……这些之前很少见的工种被创造出来,同时也催生了这个时代新的“人生赢家”。重庆朝天门的“棒棒军”谢幕了,纯粹作体力要求的工作越来越少,呼唤创造力的行业在急剧扩张。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激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细化的分工,既在拓宽劳动者内涵,也在敦促劳动精度的提升。同样加工一个零件,精度99%是工匠,精度99.99%就成了令人仰视的大国工匠。劳动不仅没有过时,其市场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
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正因为知识与劳动已如卯榫般紧扣,我们重申勤勉的意义,更要强调知识的分量。在知识经济风口起飞的创业者,“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是知识提供了杠杆。这是一种风向,更是一种取向:强调埋头苦干不等于一味蛮干,新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离不开创新。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是中国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个体放大人生价值的关键砝码。正所谓技多不压身、不看学历看能力,新时代这杆秤,比任何时候都掂得出一个人的真正分量。
让劳动者梦想成真,勤劳勇敢者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30多年前,正是城乡间闸门的打开,让束缚在土地上的手脚一下子伸展开,让中国的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今天,当户籍改革继续推进,市场机会持续增加,更多人有机会跻身成才成功的大门。但这条大路仍需要进一步拓宽。从金融浇灌“三农”到孵化创业项目,从强化职业培训到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从增进劳动权益保障到消除就业歧视,当每一个最初的梦想被善待,勤勉劳动自然会成为一种信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制度运行的视角看,确保采花的蜂吃到最甜的蜜,甚至比鼓励“蚕吐丝、蜂酿蜜”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被劳动者共享。当所有勤劳守法者都能致富,做大中等收入群体水到渠成,劳动的价值不言自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但劳动可以让梦想成真。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文章强调,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实践上不断出彩,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各级党组织要从党史学习中读懂党的政治建设经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伟大梦想、引领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党史学习中读懂“政治信仰”,以“理想信念”之火照亮伟大梦想征程。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政治特征。党自成立起就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植根于自己的信念和血脉中。无论是战场上冲锋陷阵时的英勇无畏,还是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时的威武不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克难制胜、一往无前的致胜密码。有了理想信念,所有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价值依托,所有的拼搏奋斗才有了目标指向。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理想信念永远是指引我们前行之路的燎原之火。新的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筑牢政治信仰的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争当伟大梦想的“逐梦人”。
从党史学习中读懂“政治立场”,以“民心政治”之本筑牢伟大事业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并矢志不渝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向全世界昭示党除了人民自己,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唤醒工农千百万”,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和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始终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竭动力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将得民心、顺民意、汇民智、聚民力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征程中筑牢伟大事业的根基。
从党史学习中读懂“政治能力”,以“硬核担当”之剑夺取伟大斗争胜利。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各项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强大的政治能力才能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追溯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从革命战争年代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到改革开放时期提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再到新时代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政”的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始终是我们党政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并处于政治建设中的突出位置。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突出政治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政治导向、政治属性,提高干部队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硬核担当不断取得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摘要】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什么是爱国主义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点,并从四个方面对郎平现象给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的启示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郎平现象,全球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一、全球化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对全球化及其本质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化”成为国际上一个时髦术语,关于这个术语,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诠释。笔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超越国界,扩大联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趋势。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球化作为一种现象自其产生以来一直由西方主导、推动,全球化也似乎等同于“西方化”、“美国化”,西方自然被认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人类社会从孤立的时代走入多中心时代,又从彼此分割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化社会时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挑战。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如大规模的引进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引进资金,弥补本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利用国际社会的高级人才,加速实现本国的现代化等等。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如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一些幼稚的、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受到冲击,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被削弱,民族责任意识淡化,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决性受到挑战等等。
二、爱国主义的概念及其价值
什么是爱国主义呢?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各有看法。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者以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为基础探讨,研究爱国主义的内涵。中国地质大学朱桂莲博士从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诠释,“一是在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内使用的爱国主义,即通常所说的爱国, 这是一种爱国情感和基于爱国情感而产生的爱国行为所构成的系统;二是作为思想观念的爱国主义, 这是一种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范畴,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服务的理论体系;三是作为价值取向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包含在爱国主义中的共同的特性,即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包含信念、理想、人格的道德等内容。”【1】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因为社会的进步不断地为爱国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在古代,爱国往往与至高无上的君权联系在一起,臣民把对祖国应尽的爱国义务转移到封建帝王身上,将忠君作为履行爱国义务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其爱国主义一般都有强烈的“忠君意识”和浓厚的“正统思想”。在近代,国家面临着危害,爱国就是救国救民,人们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逐渐摒弃忠君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反抗帝国主义的殖民思想和侵略行为。在现代,毛泽东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把爱国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江泽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完整的体系,科学的内涵,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厚的历史底蕴。现代的爱国主义揭示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强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及时代特征都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换和时代主题的转换而变化。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祖国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2】爱国主义赋予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爱国主义赋予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爱国主义赋予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新特点
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仅仅有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还远远不够,还要把这种情感转化为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的行动。要想把这种自发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系统的爱国理论和实际的爱国、救国、强国的行动,使爱国情感达到由信念到行动的飞跃,就必须要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使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具有与以往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开放性。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紧密,要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和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的精神品格,培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意识,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态度,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二是理性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爱国理念与爱国情感淡化,缺乏理性的思考,要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精神,辩证地看待问题,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克服民族自大主义、虚无主义,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对现实的深刻而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强大祖国。三是创新性。全球化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展,传统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针面临诸多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与途径,切实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郎平现象给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必须坚决摒弃狭隘的非理性的爱国主义
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一种所谓的“爱国”理念灌输,一心以为留守本土就是爱国,漂洋过海、远离国土就是最不爱国的表现。祖国的一切荣辱与共,如同一根绳索无形地勒在我们的肩头上,让我们有一种炽热的麻痛感。而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感又让我们苦涩而又艰难地活着。狭隘的爱国主义源于对所处地域和血缘关系的本能留恋,而缺少客观的理性的分析。它直接用于论证对完美无缺的抽象国家的盲目的爱,并煽动人们的盲目排外情绪,用非理性和朴素情感的力量来压制理性的人们对传统文化和现行体制中不合理的落后因素的批判和改造。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人们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141页)爱国主义需要有博采众长的理性态度,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任何形式的排外意识和行为都会损害当代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宗法主义、种族主义非但不能爱国,反而是中国发展的障碍。
(二)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关系
21世纪的竞争,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人才争夺已经成为欧美大国的战略国策。
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而公民个人的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更需要每一个公民深化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更深层次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并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全球化时代,文化和体育事业的联合已成大趋势。从足球领域而言,世界顶级俱乐部都是从全球范围内挑选运动员和教练,皇马、曼联、国米、切尔西雄霸足坛,莫不如此。诸强的实力甚至超过任何一支国家队,巩固了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地位。国际体育交流很多,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运动队主教练都是聘用制,男篮,曲棍球、击剑、花样游泳等都聘过外籍教练,并获益良多。而中国运动员国外任教是一种荣耀,这说明中国的体育得到了国际认可。郎平和中国女排,在新时期30年的历史上打下了特殊的时代印记。郎平退役后,一度到美国俱乐部任教。90年代初中期,中国女排处于低潮,郎平放弃国外高薪毅然回国执掌国家队,1995年到1998年的4年时间里,郎平将中国女排从低谷重新带上了世界排球强队的行列。出国任美国女排主教练,寻求个人发展机遇,同时直接间接帮助和激励了中国体育,不管是出国还是回国,郎平始终是爱国的,她很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国际人”的观念。
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利益增多,要求人们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价值取向来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寻求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五四时期,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说“爱人的运动比爱国的运动更重要”,自由主义旗手胡适说:“国家之上是人类”,都强调了爱国主义要与爱人主义结合起来。在现代,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统一的,培养“国际人”观念是对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国际人”观念主要包括人类一体意识,人类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
(四)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途径上要有所创新。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容,如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国家利益为首的价值取向,博采众长的理性态度等。全球化时代,文化冲突,观念碰撞,思想互渗,价值并行,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领域内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和创新。用全新的观念和思维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启更为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育方式上,要弘扬与培育相结合,重在培育、灌输与引导相结合,重在引导、借鉴与创新相结合,重在创新等。而在教育途径上,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好的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之中,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注 释】
【1】朱桂莲,关于全球视阈中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xx年第3期
【2】郑志发,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年第2期
【主要参考文献】
【1】侯旭平,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简论,求索, 20xx年 第6期
【2】张威,经济全球化与弘扬爱国主义关系探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 第1期
【3】杨秀香,民族精神与全球化,湖南社会科学 , 20xx年第1期
【4】 吴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西藏发展论坛 , 20xx年第3期
所谓“撸起袖子加油干”表现出了劳动者十分充足的动力以及激情,劳动是光荣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建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在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道烽胜路波光霞影b区综合生鲜大市场中,有一对夫妇,在菜市场里的一个摊位上为大家提供着新鲜的蔬菜,已经坚持了将近七年的时间。
一天的时间从凌晨2点夫人的丈夫就早早的起床,开着一辆面包车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去武泰闸批发蔬菜。而夫人在大概五点的时候就起床,开始洗脸刷牙,穿好衣服,背上背包,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动。夫人到达菜市场后,去批菜的丈夫也随后载着新鲜的蔬菜到达了目的地(菜市场)。然后,夫妻两个就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把推菜的小车推到面包车旁,然后将一大袋一大袋的蔬菜拿到小车上,然后推到菜市场内;
将一袋袋蔬菜有顺序地拿出来,夫人负责带叶子的蔬菜,把桶里倒满水,一手抓一把菜,在水里涮一遍;她的丈夫就负责那一些不带叶子的蔬菜,整齐的摆放在一起;他们做完这些事,估计已经八点了。
此时,买菜的顾客已像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进菜市场,空气中充满了嘈杂的声音,就连聋人也要被他们吵得受不了。过了这段人多的时间段,差不多已经十点了。
这时夫人就拿着十几块钱去买午饭了(这里是早饭和午饭一起吃)。他们还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儿,他还有一个妹妹,这两个孩子,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就会替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例如:
用扫把把地扫干净,然后用拖把拖干净;
把桌子拾干净,把碗端到厨房的洗碗池,用抹布将碗洗干净;再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净,把剩菜端进冰箱里;
把床上的被子叠起来,放在一角,再把被单扯平;
把家里的一些穿脏的衣服丢进洗衣机里,按下启动键,开始洗衣服…………。等家务。
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家庭,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上的有劳动的身影,我们应当去寻找更多像这样的劳动家庭,当然他们也应当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这个世界上,用自己双手得到的东西,大概是最幸福的吧!
论文导读: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讲好理论知识,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讲好理论知识,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状
1.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使得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一定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同时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大学生中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过多考虑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以个人为中心,唯利是图;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淡化,历史虚无,民族虚无,为谋取个人利益不顾一切。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
2.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弱化了爱国主义精神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的载体和渠道,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也使得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产生激烈碰撞,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集体价值观和国家本位的价值观。某些西方国家试图把自身的价值观强加给我国,并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渠道向我国传播落后的、腐朽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堕落的生活方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使其对本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度下降,爱国主义感情弱化,爱国主义意识淡化。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
1.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达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需要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爱国主义精神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 大学生发展成长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觉悟,校正可能产生的思维偏差和不良行为,逐步成长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让情感上升为信念,帮助他们树立献身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理想化为行动,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
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确切地讲,是指以教学计划为保证、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等有关课程的常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是非常明显的。它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时数,对学生进行考评的方法,使爱国主义教育正规化、制度化。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教育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国际的最新形势与政策,与时俱进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轻松而又愉快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洗礼。
此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其他课程教师的职责。每门课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应下功夫去深入挖掘,而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反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些理工科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史与成就、著名人物的爱国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还需要以专题讲座和看教学片作为辅助手段。具体而言,内容可以是有关法律方面的,例如,《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有关地理方面的,例如《话说长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有关历史方面的,例如《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大国的崛起》;有关文化方面的,如《中国文化讲座》、《国宝档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到尽可能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培养大学生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认识。
3.利用假期广泛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首先,要针对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坚持社会主义和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其次,针对部分学生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不足,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乡情和民情,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针对学生对工人、农民缺乏感情,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观念淡薄的现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工农群众,进行与工农相结合的教育。
4.利用教育或生产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机会,认真组织大学生在社会岗位上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形势,通过以身作则或争先创优的现实参与活动,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特别是见习或实习单位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如机关单位的工作制度与纪律,工矿企业或街道社区的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见习、实习的选点上要注意先进性、典型性,在管理上要严格而有序,同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要及时“消毒”和批判,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5.进行一定的国防和军事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一名真正的爱国者。在毕业生当中,还要做好一些大学毕业生参军工作,鼓励、支持和帮助大学生毕业参军,投身到祖国的国防建设大业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2].
[2]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xx(1):155-159.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但劳动可以让梦想成真。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传承劳动精神的作文800字议论文经典范文3篇,欢迎大家来参阅。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抓好基层治理,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作为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引力、增强队伍实力、提升为民能力,“三力共鸣”奏响时代最强音,助推新时代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发挥党建引“力”,用好“指挥棒”。基层治理,关键在党。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也是党在各项基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有效夯实国家治理的根基。一方面,要用好党建“火车头”,强化巩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同时让抓基层、打基础的“轮子”快速转起来,带动基层治理“加速度”,拉动基层这列“火车”行稳致远;另一方面,要制订、完善各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推进党建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给基层党组织的“软骨病”上一剂“猛药”,为其“强身壮体”,不断增强基层活力。
增强队伍实“力”,选对“演奏者”。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基层治理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惟有源源不断充实基层骨干,想方设法让人才留在基层、干在基层,方能夯实底部基础,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公开考核招聘为镇、街编制人员,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正把敢打敢拼敢担当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要持续为基层降压减负,不断为基层放权赋能,让基层干部可以“轻装上阵”,“甩开膀子”加油干;要从政策保障、激励制度、薪资待遇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同工同酬落地落实,把基层岗位打造成优质人才争抢的“香饽饽”。
提升为民能“力”,奏响“最强音”。《意见》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这深刻阐述了基层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强,党组织在群众心中才更有威信。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建立群众“畅所欲言”的渠道,让他们把矛盾指出来,把好办法提出来,形成打通工作落实堵点与难点的强大合力,让好政策真正落到群众心里;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标准,切实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琐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真正把基层矛盾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
戴玉超同志作为国网固镇县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20岁参加工作,在热爱的供电部门苦苦耕耘了二十五个春秋。二十五年来,他一直扎根一线,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一名普普通通却踏踏实实的电力工人。他岗位讲奉献,吃苦抢在前,他严格抓管理,安全放第一,他恪尽职守为电力,顽强拼搏尽我责,从一位青涩的毛头小伙子成长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师傅,一位深受群众称赞的岗位能手,一位领导和同事信得过的优秀班长。在他身上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作为一名电力员工来说,我们要学习的太多太多。
通过学习劳模精神,使我充分认识到劳模“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的、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勇于创新、改进的开拓的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关爱的团队精神”,是各行各业、各岗位在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下不断前进的精神保障。
作为每一个有责任的社会人,我们要学习劳模精神,树立起“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劳模那种坚定理想信念、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就是要像他们一样,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习劳模那种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与时俱进的进取和开拓精神,我们要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寻求革新,创新工作方法。
学习劳模那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事业是实干出来的,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工作,就是我们学习劳模的的最好行动。
学习劳模那种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
劳模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我们就要牢固树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态度,进一步扩大公司劳模的社会影响力,传递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劳模,广大员工要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积极营造公司上下学习劳模、宣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像我们身边的劳模一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积极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去,锐意进取,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务实奉献,为固镇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业绩突出的劳动者,这种精神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源动力,引领着无数人战胜苦难、不懈创新、勤勉开拓。这种精神称之为劳模精神。作为备受争议却是敢想敢干的80后,我们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创造价值的同时,要懂得用劳模精神指引前进的方向,要学习劳模,做服务社会的先锋。
学劳模,学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着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创业者,无论是比表现还是比贡献,无论是讲精神作用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一种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学习劳模不是光喊口号,不是做表面文章,而学习劳模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品质和精神状态。这是一种无华的忠诚、一种朴实的敬业、一种与日俱增的进取,更是一股指导我们实践的强大力量。在思想上,我们要坚定忠于教育事业,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热爱教育事业,培养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到他们的信任,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生活中,我们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劳模意味着一种指引方向、催人奋进的精神符号;劳模意味着“光”,是一种能照亮前方、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劳模意味着一种“取向”,是一种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证明了,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模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劳模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而今,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导向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劳模精神。我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让我们以一种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精神去诠释优秀工作者的含义,以一种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做服务社会的先锋。
在抗洪一线,有一群群果敢的勇士,你们在洪灾面前不畏艰险,不惧困苦,抢险救灾,昼夜奋战,一位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挽救生命于危难。洪峰肆虐的日子里,我们总是被抗洪英雄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哪里有危险,哪里人民需要,你们就战斗到哪里。凡人善举,人间大爱。你们坚守奋战的身影,凝固成一幅幅感人画面、一幕幕暖心镜头,成为人们瞬间的感动、刻骨的印象、永恒的记忆——“四大场景”交汇成中国抗洪救灾的磅礴力量!
地铁急救,汇聚起“青春无悔”的中国力量。7月20日下午6时,郑州地铁5号线因雨水灌入致使列车突然停下,灯光熄灭,车厢内水位迅速上涨。郑州人民医院实习生于逸飞半跑半游爬上站台的时候,地铁通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于逸飞来不及思索,跑过去为伤者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他的善举感动了身边很多人,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动作要领后参与救人。从下午6时到晚上12时,于逸飞等人几乎一直跪在冰冷的地面上救助伤者。记不清他们救治了多少人,心肺复苏耗尽了他们所有体力,累得瘫坐在地上无法站起。心中坚定的信念,身边垂危的病人,于逸飞等人用行动激发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底色,以救死扶伤的大爱让青春焕发光彩。据悉,于逸飞已由实习生被郑州人民医院录用为正式职工。
医院转移,汇聚起“医德军魂”的中国力量。7月22日,郑州东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是一片汪洋。断水、断电、断网,一层、负一层、负二层全部被淹,1000多名病人、4000多名家属和医护人员被困,食品告急、药品告急。救护车冒雨驶向医院。“上车前,一定要再核对下孩子信息,每个孩子由一名家长陪护……”医院冠心病一病区护士长阙静大声呼喊;“5名婴儿,5名陪护,核对无误,可以上车。”护士李莹莹高声回应。商丘工学院的大三学生、退役军人周学凯联系到20多名退役军人帮助医院运送物资、转运病人。他和战友们从早上到傍晚,从医院到转移点,随车只吃了一顿饭。“获救了,转出来了!”车上,一位来自民权县的病患家属通过视频和家人报平安,泪流满面。这种精神和奋斗的接力、责任和爱心的传递,成为抗洪一线最美的风景。
断桥施救,汇聚起“铲车英雄”的中国力量。7月20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师乘大巴经310国道,自巩义市竹林镇返回郑州,车辆驶至米河镇高庙村突遇山洪。山洪夹着碎石打破了车窗。河上的桥被冲塌,大巴车的一只轮子被卡在路边下水道内无法动弹。眼看着洪水越来越大,车下水流湍急,水势上涨急速,十分危急。关键时刻,生死关头,老师们依然以坚定的信念有序地等待救援,终于在米南村村民刘松峰帮助下成功脱险。关键时刻刘松峰开着铲车到来,老师们自发地先救大巴车上的孩子们上铲车,然后救女老师,最后才是男老师撤离。连续抢险两个多小时,铲车司机救出两辆大巴车上近70名被困人员。后来有心人终于联系到了刘松峰,大家为刘松峰舍己救人的精神品格点赞,为这个爱心永驻的国度点赞!
党员突击,汇聚成“时代先锋”的中国力量。在各地抢险救灾一线,逆“水”而行的勇者比比皆是,冒险救人的英雄随处可见,舍生忘死的猛士大有人在,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洪救灾英雄人物,谱写了一个个真挚感人的抗洪故事,奏响了一曲曲抗洪抢险的战歌。当灾难降临、危险到来之际,广大党员干部一个个勇敢地站了出来,用坚毅和果敢,用深藏在骨子里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先锋特质。任冀军等7名党员干部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无数的党员干部在抗洪前线默默奉献、勇敢战斗、奋不顾身,正是这些英雄表现出来的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和战胜洪灾的信心勇气,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连日来,电视里、手机上、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防汛抗洪一线英雄们的感人故事,看到他们“战洪图”的身影,这成为人们心中最感激、最暖心的图景,汇聚起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的磅礴力量!
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武警官兵、志愿队伍、社会各界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纷纷在防汛救灾中身先士卒,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全力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诠释了中华儿女舍己为人、为国为民的慷慨奉献精神!
救灾前沿,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大堤”。“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防控期间,解放军第一时间逆行前往武汉战疫中心紧急开展救援;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战场,又是消防官兵直面熊熊烈火,救民层层脱险;如今的防汛救灾硬仗,面对多地持续降雨,被冲垮的桥梁,淹没的车辆、房屋……还是人民解放军直面暴洪,顽强突击,不惧生死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抗击洪水中的他们用身体搏风斗浪,用生命构筑钢铁堤坝。人民军队的命脉,植根于人民这片丰厚土地中,人民子弟兵每一次冲锋陷阵的征战,都是军人本色的彰显;每一次全力以赴的战斗,都是人民军队崇高宗旨的践行。
防汛一线,党员干部用初心之魂筑起“红色大堤”。防汛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暴雨还在持续,人民仍旧心忧。此时,正是考验党员干部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的时候,越是险情时刻,越能检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凸显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他们深入到防汛一线,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当抢险救灾主力军排头兵;他们守护在群众身边,舍身忘己、废寝忘食,团结带领群众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强战斗堡垒,始终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姿态,用党员干部的初心信念和使命担当死死顶住狂风暴雨的冲击,牢牢把群众护在身后,构筑起一道道无坚不摧的“红色堤坝”。
救援后方,志愿队伍用团结之力筑起“温暖大堤”。暴雨如注,汛情告急,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来势汹汹的洪水击不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抗灾决心。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广大志愿者自建志愿服务队,冲锋在防汛战场、坚守在救灾一线、服务在群众周围,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男同志分秒必争协助疏泄洪水、转移受灾群众,女同志不分昼夜为安置的群众送爱心盒饭、发放应急物资、做心理辅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自然灾害,“红马甲”和“迷彩服”从不畏惧,他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放在第一位,不断构筑起一道道无坚不摧的温暖大堤,为受灾群众带来了一份份感人肺腑的温暖真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