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大家参考。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任传永 杨静 (滨州学院)

 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尤其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认真研究分析这一社会现状,找出问题根源、提出应对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衡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政策措施

  0 引言

  自 98 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必然产物,也导致大学生毕业数量多、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也就成为社会最关注、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分配、管理和经济发展前景的大事。然而,受金融风暴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岗位竞争激烈、岗位削减、企业破产、倒闭的境遇,导致部分未就业先失业的现状。

  1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指中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在自主创业和择业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总称。从大学走向社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也经受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深刻的变革和冲击,这一过程暴露出诸多问题。

  1.1 大学生就等于社会精英思想仍然存在,应理性看待。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十年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考的录取几率逐年上升,增加了城镇居民、乡村孩子进一步受教育的程度,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人口素质正经历这一阶段的大幅度提升,这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大计,也是国家高等教育提倡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理念所在。然而在毕业后择业问题

 上,当前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对大学毕业后就业的观点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大学毕业生就意味着是“社会精英”,需要有一个与大学身份相符合体面工作。因此,家长与孩子就出现过分注重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地理位置及待遇等现象。这样势必造成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就业就会遇到阻力。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合理的定位。

  1.2 学历与就业关系不明确,出现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看法。这一观点是目前我们社会普遍认同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用人上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企事业及用人单位无视本单位的实际发展规模,不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审视本单位的运转状况,一味追求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从而使得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考研究生、博士生,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部分高分低能现象。实际上,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关键是大学生毕业后能不能学以致用,能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供需平衡是关键。既有高学历,又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服务于社会,实现个人价值,这才是高等教育的初衷。

  1.3 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就业待遇问题,即不能很好处理个人工作能力、期望值和工资待遇问题。这一点受社会政治、经济、政府制度的制约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经济上,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政治上,我国社会还缺乏让大学生就业阶层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缺乏使政府能够倾听到大学生就业呼声的机制。在多数大学生就业的个体私营企业,大学生就业没有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社会地位上,城市大学生就业在城市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十分低下的地位,甚至被边缘化。

 2 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因素分析

  以上问题有许多深层次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社会关于大学生就业制度体

 系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环境不健全,又由于大学生就业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信息资源的占有等因素制约,在其谋职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障碍、不适应和心理冲突;在如何获取信息、求职、适应城市的生活,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意识淡薄。

  宏观上,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向实体经济纵深蔓延,群体性失业的风险加大,导致企业停产、倒闭,造成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同样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萧条导致就业难。另外,高校就业指导缺乏教育针对性。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和成绩是不容质疑的,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供给是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发展和需要的。第一、以大学生的初次就业为指向;第二、以静止的职业观进行就业指导;包括只重视学生职业的早期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缺乏对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第三、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即指导内容没有教育性、指导方式不注重因材施教、指导设计未体现全程性。

  微观上,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产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体制性根源、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企业社会责任弱化,大学生就业自身适应社会能力的素质偏低,投入不足弱化了政策效应。从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其绝大多数没有参加有关技能培训只能从事体力等技能水平较低的工种。

  3 多措并举,创造大学生就业环境

  3.1 加大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的力度。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以贯彻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免费、高效为立足点、以多样化、灵活性为指导特征做好职业指导咨询服务。在技能培训上落实四点,即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创新工作机制和培训模式、制订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培训的能力考核标准、加快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3.2 树立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对策。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的对策,即理念创新,包括高校要突破“短期促销”模式,树立终身就业服务理念,而学生自身要实现从找工作到成长的转变:体系创新,包括大学一年级要注重认识自

 我与环境,大学二、三年级要注重发展职业素养,大学四年级要以实现职业选择与发展为重点;方法创新,包括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分层次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制度创新,包括改革人才培养制度、健全就业指导的工作制度、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3.3 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返乡创业。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助农利好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农村市场成了生产力的主战场,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返乡大学生就业思路开阔、有一定专业技能和一定资金实力的优势,积极引导返乡农民自己创业。

  3.4 加快对大学生就业保障体制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保障性机制、就业长效机制、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搭建大学生就业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同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政策和市场等多种手段。此外,还要努力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劳务经纪人,积极引导返乡大学生就业异地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大学生就业工伤保障制度,为大学生就业干事创业、增收致富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大学生就业群体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和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就业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待遇、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的理解和沟通等问题都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通过多措并举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素质,改变观念和认知,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促进社会融合,改善其就业环境。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11. [2]肖琪.大学生就业工作现状与对策,科技信息[J].经济研究参考,2009.5. [3]沈诣.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2007.6.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