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江苏省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交流发言(完整文档)

江苏省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交流发言(完整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8-17 12:50:04 点击: 推荐访问: 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2020年党课讲稿 县委书记2020年工作讲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省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交流发言(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江苏省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交流发言(完整文档)

江苏省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交流发言

把大走访与强基层紧密结合

中共丰县县委书记  王克华

 

根据省委开展“大走访”的通知要求和徐州市委“百千万”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安排,我县在去年全面推行“四个一”走村串户工作法经验的基础上,决定面向全县所有村(居)派驻第一书记,夯实基层组织建设,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感知百姓冷暖,手握手破解群众难题,让“一线指挥部”的红旗在每一个村(居)高高飘扬。

一是坚持以上率下,实现派驻全覆盖。我县地域面积145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下辖12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71个村(居)。为深入推进大走访,全县26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从我做起,带头以上率下,组建15个工作组,包挂12个镇和3个街道;
104家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择优选派345名科级党员干部,全面派驻到371个村(居)担任第一书记,将派驻第一书记作为机关干部接地气、转作风、提效能的窗口和平台,派驻时限为2017-2020年。

二是坚持深入一线,摸清基层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求第一书记要紧紧依靠村(居)“两委”成员,指导建强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兴办惠民实事、加强基层治理,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调查问卷、帮扶“连心卡”和工作纪律提醒卡,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家家户户,采取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重点开展“五必访五必问”,即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信访人,问班子运行、村情民意、发展路子、群众疾苦、致富渠道,切实找准帮扶突破口和切入点。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已走访家庭近万户,撰写民情日记万余篇,收集梳理意见建议420余条,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重要参考。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效。沉下心俯下身,才能为村(居)办实事。我们要求第一书记在派驻村(居)始终做到“四个聚焦”:聚焦破解党建难题,协助选优一个好班子、建强一个好阵地、带出一支好队伍、健全一套好制度。圆满完成了村级党组织和村(居)两委换届工作,2016年投资1700余万元,新(改)建17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实施24个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坚持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计划投资17.2亿元,实施177个帮扶项目,确保全年3.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1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针对果农卖果难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大沙河集团主渠道优势,帮助果农线上线下销售水果10万余吨;
聚焦群众所思所盼,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住房、教育、出行、看病等问题,针对我县低收入人口中有49%属于因病致贫的现状,投资1200万元在徐州市率先设立了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聚焦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好送法律、送政策下基层,指导村(居)两委健全议事、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等制度,坚决遏制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发生。指导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推动矛盾积怨在基层化解。梁寨镇针对农村丧事铺张浪费现象,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从今年春节开始,引导百姓丧事从简,丧葬费用由原来的平均5万元下降到1万元左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受群众欢迎。通过走村串户和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初步达到了干部接地气、群众舒怨气、社会扬正气的良好效果。

四是坚持从严从实,完善长效机制。我们将派驻第一书记作为县委直通百姓的桥梁纽带,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派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第一书记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长兼任联席办主任,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群众诉求。严格派驻工作纪律,明确规定不准接送、不准扰民、不准吃请、不准饮酒、不准增加基层负担,把派驻任职的过程作为联系群众、接受教育、转变作风、融洽关系、提升形象的过程。从严督查督办,由县纪委牵头成立督查组,通过定期调度、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派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改进工作,对不负责任、消极应付的及时通报处理,确保派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我们将按照省委“两聚一高”和徐州发挥“三个作用”的要求,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坚持脱贫攻坚、丰县崛起不动摇,干在先走在前,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如期交出实现全面小康的合格答卷。

 

访出真实情 干出真实效

常熟市委书记  王飏

 

省委作出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部署后,苏州市委立即开展以“六个一”为目标的基层调研活动,收集一批社情民意、促进一批企业创新、推动一批项目建设、化解一批矛盾问题、总结一批基层典型、完善一批政策措施。常熟按照省委和苏州市委部署要求,深化开展“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千余名干部从“案头”奔向“田头”,呈现出“走村不落户、村村见干部”的景象。

一、坚持访在深处,答好“创新四问”。省委李强书记对苏州提出的“创新四问”,既是着眼苏州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也是指导我们创新实践的可行性路径。最近李强书记在苏州调研又强调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水平。常熟创新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全市1314家规上企业进行走访,虚心向企业请教。常熟基础产业是纺织服装,年产服装6亿件,这几年因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实体企业盈利下降,如何转型升级?服装企业的“龙头”波司登集团,实行自动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30%,同时引进全球顶尖服装设计大师,与服装城共建江苏省服装设计共享平台,引领全市服装产业向时尚创意产业转型,这为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提供了鲜活样板。通过走访我们感到,改造修复传统动能具有巨大潜力。我们出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4个政策文件,通过“八个一批”举措促进存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汽车产业是常熟的一个新产业,我们在常熟高新区走访时了解到,去年高新区税收超亿的8家企业都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产业正向全产业链拓展。特别是在奇瑞捷豹路虎、观致汽车、丰田研发中心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整个汽车产业形成了创新项目集聚效应,建成中国智能车研发测试中心等近10家重点汽车研发机构,支撑了汽车产业“升高长大”。通过大走访我们进一步明确,常熟创新的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企业,必须以实施“创新四问”行动为总抓手,一手抓传统动能改造修复,一手抓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坚持以先进制造为主、以特色产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做好存量创新和增量创新两篇文章,打造常熟创新发展升级版。

二、坚持抓在细处,打造“精致城市”。精致城市的核心是精明增长,底色是生态环境。常熟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今后发展的潜力从哪里来?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全市有各类村级工业企业近7000家,用地总面积5万多亩,这些企业环境和安全隐患多,资源利用效率低。市委常委会分析后认为,必须加快推进村级工业用地整合,促进集约集聚发展。这项工作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启动实施,当时基层积极性并不高,担心减少村级收入,两年后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实地走访调研,得到的是一片叫好声,利用增减挂钩政策置换用地指标后,村一级每年增加挂账利息超过5100万元,并且通过整合减少了污染排放和安全隐患,腾出了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苏州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对企业亩均效益进行评价分类,倒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近三年,全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200多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新增耕地近万亩。实地走访见证整合效果后,我们更加坚定了推进“263”行动的决心和信心:实施“263”行动,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创新富民问题,常熟老百姓既希望“富口袋”,更期望“富生态”。我们把推进“263”行动作为打造精致城市的有力抓手,制定出台总体方案和10个子方案,清单化目录化推进,结合大走访开展常态化督查,精心呵护绿水青山,再现江南水乡特色。

三、坚持干在实处,建设“幸福镇村”。干部只有“沉下去”,民情才能“浮起来”,满意度才能“升起来”。拆违清障向来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一大难点。我到挂点联系的联泾村参加农户代表会议,与村民共商建设美丽村庄,经过充分协商,村民终于在“先拆违再整治”上达成了一致。通过村民自治、共建共享,去年以来全市农村共拆除各类违章搭建近5万平方米,建成30个组团174个美丽乡村。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些村庄存在“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现象,主要是少数农民文明素养没有随着环境面貌改变而同步提升。为此,我们按照“百姓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要求,启动实施幸福镇村建设工程,把蒋巷村作为标杆,围绕农民幸福感受展开工作,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程,建立村民社情档案,制定自治责任清单,构建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乡风文明、美丽乡村相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推动农民文明素养与镇村环境面貌同步提升,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大走访,我们深切体会到,接通地气才能号准脉象,脚步向下才能越走越稳。我们着力建立以“六个一”为目标的走访机制,在大走访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采取划区分组、领导负责等办法,满怀真情下去,找到办法上来,切实把大走访大落实上升为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在常熟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

 

走下去才能实起来

扬州市委常委、宝应县委书记  王炳松

 

我们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县、镇、村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政治、社会和工作效果。

一、用心走基层,摸清实际情况。下基层,首先心要下去。在大走访中,我们紧扣走深访透要求,力求在“走”中摸清实情,在“访”中解决问题。一是突出领导带头。结合县四套班子领导联系点制度,26名县领导分别明确1个走访镇、1-2个社区、1家企业,进村入户调查摸排农村资源、农民收入、农业发展、百姓诉求、社会矛盾和企业需求等情况。二是突出上下联动。我们将活动扩大到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要求走访村民“户户到”、企业“家家到”。同时建立农户台账,做到“四个清”,即村民情况了解清、问题矛盾排找清、落后原因调查清、富民增收思路清。目前,全县党员干部走访26000多人次,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三是突出标本兼治。走访中,我们积极回应基层诉求,能解决的早解决、快解决。同时,对征求的意见建议逐一梳理,分类汇总,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对面上的共性问题,县委、县政府适时召开专题会议会办解决,并强化定期回访、跟踪督办、落实反馈。

二、用力解难题,助推经济发展。宝应的发展虽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产业转型升级慢、企业要素保障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大走访的过程变成谋实招、解难题、促发展的过程。一是以创新转型解产业发展难题。通过走访,我们进一步聚焦重点、打造特色,突出输变电装备、光伏制造与应用两大主导产业,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实行专业化推进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目前生态渔业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创建已通过国家技术评审,一批重大光伏制造项目落地。二是以要素保障解企业发展难题。在走访中,我们深切感到融资难、“两证”办理难是企业发展的两大“绊脚石”。为此,由县政府设立5亿元的成长性企业引导基金,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对企业“两证”办理难的问题,我们既严格把关,又稳妥解决,目前219家企业已顺利拿到“两证”。三是以环境优化解共享发展难题。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的办事难问题,我们倾力打造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县政务服务中心部门进驻率90%以上,一般事项办理授权率100%,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三、用情补短板,强化为民服务。去年全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省均低13000多元、700多元。数字的差距,既是我县与全面小康的工作距离,更是我们对全县人民的情感短板。为此,我们把办民生实事、补民生短板,作为大走访的关键来抓。一是把增收富民作为基础。坚持稳定就业、扶持创业“两条腿”走路,在走访排查基础上,举办新春大型招聘会,新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意向就业3343人次;
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两创”示范计划,今年以来新增企业215家、个体工商户437家。二是把精准扶贫作为重点。至目前我县共有未脱贫低收入农户9102户、18534人,我们同步推进产业扶贫、结对扶贫、政策扶贫,因人因户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年内人均收入7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同时,扎实推进新一轮经济薄弱村帮扶物业、产业项目建设,确保今年村村年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上。三是把信访难题作为突破。突出呼应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县镇村三级干部下沉到信访问题一线,面对面沟通,一对一化解,同时建立县委常委会、各镇党政办公会每月听取和交办会办信访突出问题制度,解决了30多件长期困扰基层和群众的信访难题。四是把公共服务作为保障。在区域供水全面覆盖、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公园体系全面推进的基础上,今年又启动新建生态体育公园、县人民医院等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五是把优美生态作为品牌。放大国家生态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成果,以开展“263”专项行动、规划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为契机,统筹推进生态廊道、生态屏障建设,全力打造13.6平方公里的宝应湖生态中心和旅游度假区。

四、用劲改作风,提升干部形象。大走访活动,检验着全县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效果,展现着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干部队伍形象。我们以此为契机,扑下身子、干出样子,努力推进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在大走访中紧绷纪律之弦。县委明确要求,县镇村三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各项纪律规定,轻车简从,清爽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无一例违反纪律规定的情况。二是在大走访中树立务实之风。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基层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有的虽然已经出台过政策或意见,但没有落实到位,这对我们进一步精准施策、抓好工作落实,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三是在大走访中履行为民之责。县镇村三级干部普遍感到,此次走访目标明确、载体务实,真正走进了群众、了解了基层,更加坚定了“紧扣两聚一高、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我本人也感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除非亲身感受,我无法理解凌晨四点进城卖菜的群众对路灯的渴望,也难以感知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瞻望。”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情感指引和情怀导向。

我们将按照大走访活动的部署安排,在抓推进、抓督查、抓落实上下功夫,确保活动扎实开展,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走到群众心坎里访出发展新天地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  陈金虎

 

去年以来,江阴持续开展大走访活动,党员干部跑镇村、进社区、走企业、访群众,到基层接地气、找灵感、解难题,累计走访群众7.6万户,梳理解决问题4800多个。通过大走访,大家普遍感到受益很大、收获很多。主要有四个体会:

体会一,呵护好企业家的实业之心,再严峻的形势下也能稳增长。近两年,江阴围绕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力传承工商基因、弘扬工匠精神,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面实施领导干部挂钩走访企业、挂钩服务项目制度。走访过程中,企业家们讲的两句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一句是“只为政府添光彩,不给政府找麻烦”,一句是“有的企业家在忙着移民,我们在为发展拼命”。企业家有这么好的境界、这样高的热情,政府没有理由不全力支持他们。我们聚焦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让政策更给力。设立“四个100亿”的产业强市基金,出台产业强市30条、科技创新20条、企业降本减负32条,上门帮企业解读政策、用好政策,仅去年就兑现政府奖励近20亿元,为企业减负49.8亿元。二是让服务更暖心。成立项目督查办公室,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观摩、一月一专报、一季一通报,助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召开千企大会、重点骨干企业座谈会,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大张旗鼓地宣传,真金白银地奖励。这些政策干货和“店小二”式的服务,有力助推了实体经济做强做大,去年我市有9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新增上市公司7家,新增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23家、总数达335家,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

体会二,不补齐相对贫困这个短板,再好看的数据也没有说服力。我市南闸街道的老汤,儿子患脑瘤,妻子无工作,自己又残疾,家庭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但每次去走访慰问,他都不提要求,只说感谢党和政府关心,这既让我们感动,更促我们反思。江阴居民收入在全省同类城市中虽然名列前茅,但我们不能因平均数而忽略极少数。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线1.5倍的标准,江阴还有7655个困难户,他们不脱贫解困,高水平全面小康拼图就不完整。扶贫既要拉高平均线,又要抬高地平线;
既要“输血”送温暖,更要“造血”给出路。为此,我们立下“愚公志”,结下“帮扶亲”,去年出台了特困家庭深度救助实施办法,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
对丧失...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