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水韵江苏”旅游强省建设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在“水韵江苏”旅游强省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背景下,我们召开“水韵江苏”旅游强省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明确下阶段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为旅游强省建设积聚新动能、谱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浓缩了5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时代主题的精准把握,是对人民期待的直接回应。“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本身就是一个享受美、传播美的过程,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体现。我们要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遵循,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工作导向,正确研判把握发展趋势,主动提高目标定位,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去年9月30日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建设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和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以及相关部署要求得到全面落实。根据会议安排,国超同志对一年多来全省旅游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6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各市还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可以听出看出,这些交流发言和书面交流都是精心准备的,体现了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力度、新成效。希望大家认真研读、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下面,我就务实创新、做好新形势下旅游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更加注重统筹谋划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的显著特征,与110多个行业相关联,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都在80%以上,可谓“一业兴,百业旺”。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事关发展转型全局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统筹运作、协调推进,以全域旅游战略和“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发展大旅游、实现新提升。
1、加强对工作推进机制的统筹谋划。旅游业兼具经济性和公益性双重功能,统筹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党政统筹抓旅游”和“部门联动抓旅游”。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完善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由38个部门组成的省旅游委员会,目的就是要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一年来,省级层面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的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各地也相应制订了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我们支持全省各个层级成立实体运作的旅游发展委员会,从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完善全省旅游组织领导体系,此事虽有一定难度,我们仍将为此作不懈努力。在这一目标尚未达成之前,我们必须不等不靠,发掘潜能,主动作为,扎实工作,继续努力,把该做的工作做得更好,以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显著绩效,继续谋求有为有位的影响力。省旅游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部门联动,争取各方支持,在抓好规划引导政策研究、业务拓展、考核评估等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在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扩大旅游业投资、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旅游大数据采集和运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注重增强综合协调职能,认真梳理需要省相关部门对上争取的政策、对下给予的支持,形成工作清单,逐项加以推进,尽快实现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和产业统筹的转变。省旅委各成员单位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旅游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做法和新经验,在管理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实施、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形成运转高效、协同有力的良好格局。
2、加强对发展路径的统筹谋划。依据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并实施的“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省旅游局正在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这不仅事关发展理念和思路,还直接影响着实际工作的内涵和水平。全省各个层面一定要把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与因地制宜、实践创新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解决各地个性化实际问题与攻克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找准着力点,打好组合拳。要坚持“层次分明、相互促进、规范高效”的原则,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的融合与衔接,进一步发挥旅游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注重规划实施的具体化和项目化,延伸制定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等专项行动计划,编制旅游产品目录,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应。
3、加强市县层面因地制宜的统筹谋划。各地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旅游业的路径选择也必然不同,每个地区都应该是探索创新者,都可以成为某些方面的先行领跑者。各地要认真研究外国游客、外地游客、本地市民三大客户群的不同需求,注重市场细分,加强分类指导,对业态选择、产品开发、空间布局等进行整体谋划,深化旅游业与各产业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延长旅游产业链,推进全域旅游联动发展。要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从细节入手,创新营销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最大程度满足游客在停车服务、餐饮住宿、门票预订、信息咨询、旅游购物、评价投诉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在这方面,无锡灵山拈花湾、盐城大丰荷兰花海、常州金坛东方盐湖城等,都有成功实践。发展旅游业,还要注重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通过产品设计、环境优化、景区内外管理等工作,深化与本地居民的紧密联系,让景区景点周围百姓有不断提高的实际利益获得感,为聚焦富民大局作出旅游业的新贡献。
二、更加注重品质提升
旅游业品质起码包涵两层意思:一是硬件建设的品位,是全程服务的质量。当前和今后,我们的基本工作取向和着力点就是要推动旅游业从注重规模扩展调整转型到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上来,具体工作要求也因此聚焦于两个方面:
其一,项目建设要体现新水平。省内省外若干成功景区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只有把旅游项目打造成精品,才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难忘的印象,从而吸引源源不断的新老游客。一是挖据文化内涵。江苏旅游资源以文化见长,吴韵汉风,相得益彰。《二十四史》中有传者2万多人,其中江苏籍的就有6000多人。我们要善于发掘提炼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底蕴,唤醒“沉睡”的资源,多做彰显特色文章,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景区景点加以包装、整合和提升。无锡灵山禅意小镇拈花湾项目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将传统文化的意趣加以精致打磨,进而成为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二是重在游客满意。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工作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尺。要不断优化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科学设立集散中心和引导标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咨询、引导体系。要加强各类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服务驿站建设,构建信息化智能化旅游服务网络,建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推进旅游志愿服务制度化,为游客提供及时便捷周全服务。三是拓展国际视野。旅游是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行业。旅游业与世界各地交往和联系的广度深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这既体现在入境游的游客数量指标上,也体现在旅游目的地在境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我们要主动借鉴学习国际旅游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着力提升我省全域旅游的国际化水平。比如,道路标识标牌的设计,多数还停留在告知的层面,设计感和带入感还不强,可以借鉴香港的设计方式,用不同深度颜色的标识牌来提示距离;
再比如,我们正在推进的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国际上也有非常多的成功范例,如法国普罗旺斯、希腊圣托里尼、瑞士卢塞恩小镇等,他们在特色产业、功能布局、绿化美化、氛围营造方面富有创意的实践,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其二,服务管理要体现高层次。前年,“好客山东”输给了一只青岛大虾,零团费、负团费也给云南旅游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事关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更关乎当地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是强化依法治旅。《旅游法》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把深入宣传贯彻旅游法作为一项战略举措,结合日常工作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的法治化水平。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完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完善旅游投诉、舆情管控和应急救援快速反应体系,营造让广大游客和本地居民安心舒心的良好环境。二是坚持标准引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能约束衍生出什么样的质量。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方面的标准,涉及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和乡村旅游区等方面,为推进服务提档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江苏作为旅游大省,要深入研究层次更高、范围更广、要求更细的标准体系,力争做到领先全国、接轨世界,使标准化管理成为旅游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用好科技手段。旅游领域的科技应用日新月异。前不久,中国旅游交易服务中心在徐州开业,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建成全国旅游行业的数据交换中心、资金清算中心、人才培训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如何借助科技力量推进我省智慧旅游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重大课题。会前,国超同志结合自已履新调研的认识和体会,提出要整合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省级旅游综合监管体系。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加快推进。有了这个平台,我们不仅能实时监控省内主要景区的运营情况,还能够通过网络构建旅游大数据中心,提升旅游数据统计分析的层次和水平,借此提高决策、服务和管理的精准度。希望各地和相关部门联手联动,积极配合省旅游局做好这项重要工作。
三、更加注重企业培育
企业强,则产业兴。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发展振兴的主体,决定着全省整个业界的活力和竞争力。发展实践证明,市场主体特别是优强企业的培育和壮大,对于推动全省旅游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布局,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是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为此,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1、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从我省旅游企业的整体情况看,营业收入较高、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不少,但就综合效益、盈利水平等质量指标而言,优势并不突出,业内上市公司仅有金陵饭店、途牛和天目湖3家。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聚焦政策引导,在融资、土地、水电、劳动力等方面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推进有实力、有意愿、有作为的企业强强联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要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电商等领域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具有综合开发及投融资能力的旅游企业,支持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合资合作、重组上市、联合成立投资基金等途径加强协调联动,实现优势叠加,走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2、做优特色景点,倡导错位发展。旅游市场不仅需要优强企业的引领,也需要特色中小企业的支撑。尤其是近年来,特色酒店、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省旅游业的新生力量。要按照分类指导、个性施策、错位差别的发展方针,支持企业做精做优做特。要把各地特色企业的特色产品纳入到全省旅游大营销体系,多措并举,帮助他们拓展客源、开辟市场,努力成为细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做大旅游投资,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旅游业作为增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呈现出民间投资积极性高、单体项目投资资金大、休闲度假目的地投资多的良好势头。随着我省高铁路网的逐步完善,居民出行更加便利,旅游投资必将迎来新一轮强劲增长。我们要用好用足财政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拨款无偿投入、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有偿使用、旅游担保融资支持“三驾马车”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撬动和放大作用加快构建“旅游+”“平台+”“互联网+”等融合型产业格局。要优化旅游业投资环境,为投资企业定制个性化共赢模式,着力在盘活存量上挖掘潜力,在做大增量上下足功夫,在提升品质上精益求精,使旅游业成为持续走高的社会投资热点。省旅游局要认真研究其他旅游大省的招商政策和关键举措,取人之长、扬已之优,深化实化优化我省扩大旅游业投资的总体思路。
四、更加注重特色品牌
旅游的魅力在于特色,越是有特色的东西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找准方向,精心规划,避免景区景点因同质同构带来的低水平竞争。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集聚要素,致力于培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地标性项目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旅游产品。
1、打造“不可不去”的度假胜地。近年来,我省抓住休闲度假市场蓬勃兴起的机遇,打造了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度假区,例如天目湖度假区,就从一碗鱼头、两艘快艇起步,逐渐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度假目的地。现在我省的度假区数量全国领先,但产品的“唯一性”国际范”还不够。旅游行业的策划者和经营者都要认真研究休闲度假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品牌形象,找出一条与人不同、有着明显比较优势的发展之路。针对全社会不断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要更加注重对家庭出行需求的呼应,沿海地区可以主打滨海休闲度假,住海边、吃海产、买海鲜等休闲活动,内陆地区则要加快规划建设房车营地和运营线,诸如此类的文章都应适应新需求做大做新做出实效。针对外资公司的会议旅游,不仅要特别注重会务服务,还要积极拓展户外配套服务。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始终贯彻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根本的工作方针,全力打造让游客能产生最佳感受的高新特优旅游产品。
2、提供“不能没有”的游乐体验。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现在的游客都已经不再满足于逛景点、看热闹。到美国会去百老汇看歌剧,到奥地利会去听音乐会,不看斗牛表演就似乎没有到过西班牙,这些独一无二的游乐体验我们有没有,各地都应好好研究梳理。比如,我们的昆曲、评弹、评话等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再比如,大闸蟹是有着深刻江苏印记的美味,每年都吸引众多食客趋之若鹜,我们完全有条件做些拓展延伸,把食客变为游客,让他们参与捕捞、缠绑、烹制的全过程,当一次渔民,获得一次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这些本来专属于本地人的原生态生活,往往对外来游客更具吸引力,关键是要把主题提炼好、把产品开发好,使之可感知、可体验,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群列入必去必为的清单。
3、推出“不得不买”的旅游商品。我省市面上的旅游商品总体上品种偏少、信誉不高、特色不够,难以让游客产生不了见中意、不得不买的强烈购物欲望,长期以来,这一直是我省旅游要素中的一个短板。目前,全国旅游消费构成中购物消费只占30%左右,我省也大抵如此,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40%-70%的比重。在迪士尼,1元门票能拉动8元的其他消费,球迪士尼公园70%左右收益来自衍生品等二次消费。差距就是努力方向,就是增长空间。我省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经典工艺品,如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东海水晶等,由于没有形成行业领域领导品牌,再加上品质参差不齐,游客选购心中没底。有鉴于此,我们要充分调动省内各艺术院校、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老字号”企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及销售服务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满足各类旅游者购物需求。年底前,我们还将举办第二届“乐购江苏”特色旅游产品博览交易会,希望各地精心组织参展,展出多品种、展出多品质、展出新特色,让旅游产品成为各地的一张重要名片。
五、更加注重人才树培
当前,我省正处在旅游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领军人才少,创新型、复合型高端人才欠缺明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瓶颈。我们要立足自身的基础,创新工作手段,让人才富集成为江苏旅游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一抓现有人才的“树”,二抓增量人才的“培”。
我省教育资源丰富,高等院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能够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在下一步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摸清人才家底。开展旅游人才普查工作,全面把握我省旅游行业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就业状况。从规划和政策层面强化对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引导支持力度,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研究制订旅游业人才集聚工作方案。第二要丰富培养模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发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优势,推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培养一批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基础型人才。深化与国内外著名旅游院校、旅游研究机构的合作,开设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业态发展的课程,支持省内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拓宽国际视野,重在培养综合型领军人才。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名师工作室,吸引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人才投身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的实用型人才。第三要注重以赛促培。通过举办行业比赛开展先进评选,弘扬工匠精神,展示行业形象。今年开始,全省将开展旅游行业百佳个人和单位的评比活动,在行业内立标杆、树典型,增强现有旅游人才的荣誉感、知名度、事业心,构建有利于旅游业人才加快成长的激励机制。
大规模引进人才是强化我省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要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方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重点吸引一批旅游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江苏创新创业。一要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设立旅游人才专项资金,通过人才公寓、薪酬补贴、提供场所等方式减少人才来江苏创业的工作和生活成本。完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和奖励力度,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二要推进旅游人才国际交流。加强与各类人才交流中心、人才中介等机构的合作,把旅游海外促销与人才招引结合起来,重点引进批旅游项目管理、产品开发、新业态经营、高端服务、国际市场营销等人才。三要提高为人才服务的整体水平。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对人才的敏感度、识别力,支持旅游省内企业发现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向各个层次人才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鼓励建设人才联盟、协会,促进行业内交流,形成“人才+项目+资本”的良性互动微生态。
为适应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和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需要,省旅游局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合作,依托各级党校、旅游职业院校,持续开展对市县分管领导、乡镇长、村官、乡村旅游及新业态带头人的业务培训,重点围绕我省旅游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形成共识。要坚持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基层,切实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基层和企业最直接、最急需的现实问题。
六、更加注重宣传推介
近年来,全省各个层级为打响旅游品牌,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但方式方法过于传统。从其他省市做法看,有的邀请明星代言,有的举办有广泛影响的重大旅游活动,有的定期推出非常优惠的让利政策,效果相当明显。我们的营销推介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拓展方式方法,在精心策划上再做文章。
首先,要深入研究客源。长期以来我省的客源集中地主要在哪里?他们来江苏后旅游的线路一般会有哪些共性个性选择?这些都是我们有针对性开展市场推广的基础性工作。就当前而言,我们对于市场的分析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别强调省级层面上要加快建立大数据中心,因为只有海量采集信息并作深度分析,才有可能做到按地域、性别、年龄等要素,掌握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文化层次游客的兴趣偏好,进而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提倡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要加强与一流策划公司的合作,针对国内外不同客源市场实施精准营销,推出适合特定人群的系列旅游产品线路广告宣传方案。
其次,要有效拓展渠道。旅游是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大众参与的综合性产业,大旅游必须有大营销。为此,部门协同很重要。要把旅游推广作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外宣、外事、商务、侨务、对台等渠道,开展高密度、高覆盖的旅游推广活动,把我省塑造成为独具魅力、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区域联动很重要。要利用主题线路、组合产品整合相关城市、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资源,利用软硬广告、节庆活动展览推销等多种营销形式开展整体推介。比如扬子江名城游、江淮生态游、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游等等,都是很好的区域联动策划。我们要深入研究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的有机联系,把区域联动概念转化成优质旅游产品,给受众带来独特体验。诸如此类的营销策划,可以放大江苏旅游的个性化魅力。企业参与很重要。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旅游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无疑是最直接的,我们要发挥企业的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联合营销等方式,鼓励他们参与特色线路产品的策划、推广和销售,把优质旅游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绩效。
第三,要创新营销策略。按照一年前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我们要实施更富成效的营销战略和策略,显著提升“水韵江苏”的能见度、知名度、美誉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要做到这一点,策略和方式创新至关重要。一要善用新兴载体。旅游宣传一定要优先选择市场覆盖面最大的宣传媒介,才能将旅游信息准确有效地传递给旅游市场,电视、广播网络,以及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广告位无疑是重中之重。当前,在互联网浪潮直接影响带动下,一些专业微博、公众号、网络社区、视频直播类的定向宣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应引起方方面面高度关注。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不仅仅要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关键是要放大营销推广覆盖面,提升宣传推介精准度,给广大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引发他们来江苏一游多游的强烈愿望。二要重视跨界营销。一部综艺节目《中餐厅》火了泰国象岛旅游,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火了山西旅游,这就是跨界的力量。在这方面,我省也有一些好的资源,比如前不久热播剧《人民的名义》90%在江苏取景,电影《战狼2》主演吴京在我省秘密训练,这些可能引起游客关注的热点如何转化为旅游热点,有待于我们以高度的职业敏感,应时因地作出旅游卖点。三要注重立体多元。旅游最需要立体化、多元化营销,要构建广告投放、新闻宣传、节庆活动、专业推介等多管齐下、相辅相成的营销模式。节假日前夕、新交通线开通、大型商贸文化活动开幕、重大赛事举办等,无疑都是旅游营销的大好时机,相信所有善经营者都会对这些十分周全到位地加以把握。
七、更加注重整体形象
“水韵江苏”是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要求各地着力打造的整体品牌,我们要围绕这一切合省情特点的大概念,在三个方面多着力:
1、合力构建“水韵江苏”品牌体系。江苏是人所有共知的水乡福地,城镇村庄依水而建,长期发展依水得势,历史文化依水扬名。就“水”这个概念而言,我省江河湖海齐备的自然资源全国独一无二,如果说“水”是实体,“韵”则是灵魂,两者融合体现了江苏特有的个性魅力。纵观境内外,香港的动感之都、大连的浪漫之都、杭州的休闲之都、云南的体验之都,这些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都有一整套精心策划的品牌推广体系。我们要借他山之石,谋定而后动,后发而赶超,旗帜鲜明地展示江苏古之风韵,今之辉煌。省旅游局要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地各部门在“水韵江苏”品牌建设推广中的任务和职责,尽快形成全省共推共建“水韵江苏”品牌形象的整体合力。
2、精心组织“水韵江苏”品牌活动。打造“水韵江苏”品牌迫切需要一系列覆盖广泛、特色鲜明活动的支撑。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省各地举办的旅游节事活动达到130多项,但总体来看小活动居多,缺乏旗舰型品牌活动的引领。江苏作为旅游大省要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的联系,加强与境内外一流旅游活动、会展专业机构沟通合作,借势借力,策划推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水韵江苏”品牌旅游活动。今年的“乐购江苏”旅游商品博览会将提升为旅游产品博览会,一字之差,内涵更加丰富,除了旅游商品,还将包括景区推介、线路推广等内容。我们要集全省之力,精心设计和筹备,把产品博览会打造成集展示、交流、交易于一体的盛会,打造成展示江苏旅游业发展成就的窗口,打造成旅游业界实现机遇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平台。
3、不断优化“水韵江苏”品牌环境。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旅游+”拓展延伸的综合优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营造便捷舒适、安全有序、开放文明的旅游发展氛围。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住2019年前后我省全面通行高铁的历史性机遇,联合交通部门,在火车站、公路客运站等区域,统筹配置城市交通服务设施,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城际交通,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功能。要营造便利化服务环境,继续抓好“厕所革命”、大容量停车设施及应急服务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旅游诚信文明建设。“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要建立制度规范和评价体系,完善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发展壮大旅游志愿者队伍营造文明旅游、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把江苏人开放包容、有情有礼的文明形象展示给外地游客,让人们感受到江苏人本身就是道亮丽风景。
同志们,旅游业正在朝着产业深度融合、产品加速创新的方向发展,前途美好,空间广阔。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旅游业界新的更大贡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