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4篇),供大家参考。
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4篇)
目录
打造农村养老服务的“XX颐老”品牌
聚焦需求 融合发展打造高原养老幸福之城
创新农村养老服务“12349”工作法
探索文养结合幸福养老“一二三四五”新模式
打造农村养老服务的“XX颐老”品牌
XX县是百万人口大县,XX岁以上老年人口逾XX万,最近五年,平均增速达X.XX%,人口老龄化呈急剧上升趋势,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攀升。XX县积极回应群众所思所盼,结合县域特点,抓住列入20XX年“XX省第二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的契机,以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融合“切入点”为抓手,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深入开展“XX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形成集居家养老、邻里互助养老、乡镇养老院集中供养、县级福利中心兜底养老、云上智慧养老的农村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完善居家养老——实现服务多样化。以家庭为核心、村民小组和网格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补充,完善家庭养老支持体系。通过开展适老化改造、明确就医联系人、引导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邻里托养等措施,全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创建村民小组“守望之家”,辐射半径不超过XXX米,切实强化巡访、关爱、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体系;
推行“村互助点+村卫生室”服务模式,明确联点村干部、就医联系人,承担日常走访照看和就医联系对接服务;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医疗县、乡、村网络分层化,为老人就医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病有人理”。
探索邻里互助——实现互助养老公益化。采取村办村营、村办民营的方式,引导村集体及村民盘活闲置资源,打造集老年活动室、休息室、长者饭店、文化室、室外健身设备于一体的养老“村级邻里互助点”。充分发挥村老年人协会的自治功能,实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愿参与”。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建设“长者之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流转结余土地、房产重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至2022年底,全县XXX个村均建成标准型“XX颐老”村级邻里互助点不少于一个,XX个社区和X个居委会均建成升级型“XX颐老”邻里互助点不少于一个。做到“居家不离家、分散不孤独、实惠不花费”。
优化集中照护——实现供养服务集约化。对乡镇养老院硬件设施进行提质,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
为政府兜底保障的失能老人提供集中照料护理的供养服务;
大力推动公建民营,满足社会老人的刚性需求;
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在政策优惠、资金补贴、行业监管上实现“一盘棋”。计划在20XX年XX月前,在全县XX个乡镇转型、培植、招商不少于X所民办养老院,每所不少于XX张床位。做到“养老有床位、身边有服务、兜底有保障”。
医养康养融合——实现健康养老规范化。对县社会福利中心提质升级,交县莲乡实业公司整体运营,打造成医养结合、兼顾公益和社会化的城企合作式专业养老机构;
按照“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临终可孝”的总要求,在三家县级医院兴建“XX颐老”康养中心,明确养老护理型床位数;
为满足更高养老需求,设想未来五年建设“XX颐老”特色小镇,构建区域性、普惠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怡养有品质、康养有选择、精养有特色”。
推进“云上养老”——实现智慧养老灵活化。搭建“XX颐老”信息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施“云上养老”。同时,在各养老机构开展养老延伸服务、计划在未来五年利用志愿者协会和社工组织开办自助养老“时间银行”。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坚持每月XX日、XX日集中开展“XX颐老”志愿服务。
聚焦需求 融合发展打造高原养老幸福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XX省最早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城市,XX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老年人切身利益,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持民生优先,坚持养老需求优先,以第二批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将养老事业改革发展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全市重点工作中统筹谋划,在机制上深度创新、在方法上大胆探索、在资源上有效整合,破除难点堵点痛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凝聚社会合力,精心打造高原幸福之城,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老年人。
顶层设计,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按照“设施+服务+扶持+人才”的思路,XX市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进“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这些制度性文件,落实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列出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老年人安全应急服务、特困供养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照料服务补贴、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XX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明确了服务对象、服务标准、申请流程、牵头及负责单位等。把服务清单做成“口袋本”,广泛深入宣传,方便老年人掌握政策。
夯实基础,构建三级服务体系。按照“XXXX”养老服务格局发展思路,XX市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X+X+N”(X个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个区县级养老示范基地和福利中心+N个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之家)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利用“XXXXX”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对全市养老服务进行资源整合、数据汇集、技能培训和行业监管。按照“一县(区)一基地(中心)”的思路,投资X.XX亿元,在四区三县修建X个养老示范基地和X个福利中心,全市养老示范基地及县级福利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投资X.X亿元,分步建成了XXX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XXX个农村老年之家,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已达到XX%以上,农村覆盖率达到XX%以上。
融合发展,提供优质养老服务。把社区嵌入式养老作为首选模式,以社区为单位,打造小规模、多功能、综合型的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原居安养。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共建共治,全市XXX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XX%以上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小区内共同建设;
探索开展“养老+托幼”的“双托双护”模式,将社区养老中心和儿童托管中心建设在一起,祖孙两辈其乐融融;
探索开展社区驿站式照料服务,为有刚性需求的XXX多位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家庭式短托和驿站服务。为满足居家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打造社区“医、康、养、护”融合体系,XX市推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站“双证双营”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有XX个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现“双证双营”,购置医疗康复设备,引入专业组织进行服务,惠及X万多老年人。
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脱贫攻坚目标,XX市自筹资金X.XX亿元,建设XXX个农村“老年之家”,通过设置用餐室、健身保健室、洗浴理发室、留守儿童之家等“一场七室”,购置相关设施设备,解决了农村老人长期没有服务场所的问题。在运营管理上,按照统一管理与互助服务、自我服务结合的原则,由老年协会组织低龄老人或留守妇女为村中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提供膳食供应、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湟中区黑嘴村老年之家每天除提供助餐服务外,还融合家风家教、文化娱乐等,实现农村高龄老人吃饭不愁。
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特殊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是养老服务的重点,XX市按照每月150元和60元的标准,为XX岁以上困难老人和XX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养老服务。自XXXX年至今,购买服务近XX万人(次),投入资金共计X.X亿元。聘请第三方对X.X万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贫困类别、家庭基本情况及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建立老年人档案,精准服务。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承接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市XX%以上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行社会化运营。采取税费减免服务、运行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目前全市各类涉老服务组织、企业达XXX余家。
创新农村养老服务“12349”工作法
为高质量推进改革工作,市民政局创新探索“XXXXX”工作法,闯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径。
一、构建“一个体系”——破解引领带动不强的问题。大力探索“党委领导、支部领办、党员领衔”模式,推动构建“党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党委领导,完善党组织领导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提升改造工程纳入20XX年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支部领办,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协调各方的优势,由各村党支部领办颐养之家,推动农村颐养之家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卫生所等就近融合。党员领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联系服务留守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狠抓“两大提升”——破解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抓服务设施大提升。敬老院提升改造列入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对XX所敬老院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增设护理床位,安装智慧消防产品。抓服务质量大提升。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促进医养结合、队伍建设、风险防范、综合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签约率、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综合责任险覆盖率“三个XXX%”。
三、推动“三化同步”——破解运营管理不佳的问题。规范化发展。率全省之先发布《XX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连续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党建+农村养老服务等XX个文件。标准化建设。建制村按照每百名老年人XXX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颐养之家配置“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一所”(即日间照料室、文娱活动室、阅览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室外活动场所)。颐养之家均配置“十件套”。信息化管理。政、银、企合作研发智慧养老平台,实现“一个平台、闭环管理、高效运营”。
四、探索“四级联动”——破解协同推进不力的问题。推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市级主导,统筹政策、资金、队伍支持,推动信息资源、场地设施、人员力量整合,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主责,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指导、监督社会化养老服务,推动县级福利院提升集中照护能力。乡镇主管,乡镇敬老院专业化运营管理,延伸服务半径,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村级主抓,建立村民理事会负责颐养之家运营管理,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专职党务干部,负责“党建+颐养之家”协调工作。
五、突出“九心颐养”——破解服务效益不高的问题。突出“九心颐养”,打通服务农村老人“最后一公里”。政策暖心。市县两级对农村颐养之家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XX万元,运营补助X-X万元。保障尽心。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的XX%、XX%的标准落实特困失能人员照料护理经费,提供集中照护服务。运营用心。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优先保障特困人员入住,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多方同心。支持社会组织、养老企业等机构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养老服务设施运营。传递爱心。发展年轻老人和其他村民参与为老服务,市本级设立“时间银行”总行,县区设立分行、街道设立支行。医养安心。依托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推动医疗资源进入颐养之家,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保健康复等服务,实现基本医疗全覆盖。吃得称心。安排助餐补助专项资金,市、县(区)两级各补贴XXX元。开展配餐送餐服务,注重营养均衡,重点保障XX岁以上分散特困供养老人、XX岁以上留守、失能困难老人。子女放心。对独居、失能、高龄等困难老人开展定期巡访,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安全情况、卫生环境、居住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估。子女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掌握老人日常活动情况。老人舒心。党员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送学上门、节日关怀、结对帮扶等敬老爱老活动,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文养结合幸福养老“一二三四五”新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新现象的出现格外引人关注——许多老年人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少,但幸福感却没有同步提升。相对于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更为重要。推动“医养结合与文养结合并重”的幸福养老新模式,已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
“文养结合”是指将精神文化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引导老年人充分挖掘、激发自身生命潜能和动力,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健康、旅游、娱乐、公益”等多种途径、多个维度,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助其实现延年益寿、幸福充实的人生目标。针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认为,开展“文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应从五大方面着手,即“一二三四五模式”。
一、树立一个积极心态
心态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体现,对其生活品质会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有的老人身体很好,生活条件也不错,但整天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不仅难展笑颜,甚至陷入忧郁、多疑等负面情绪里难以自拔,幸福喜乐更无从谈起。而有的老人恰恰相反,经济条件未必富裕,身体状况也一般,但处事豁达、乐观向上、开朗爱笑,不仅自己心情舒畅,也给家人朋友带来正能量。由此可见,心态不同,活法就不同,生活品质就天壤之别。
我们常说,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人之常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需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接受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环节,莫因终日纠结于秋叶凋零的结果而错过了夏花绚烂之美好。推进“文养结合”,首先要引导老年人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童心童趣童真,热爱生命、笑对生活,营造有追求、有情调、有充实的内心世界,激发出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自己的老年生活上升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让人生的幸福曲线在老年阶段达到新的波峰,让夕阳红成为人生最美的风景。
二、做好人生目标和生活规划双重设计
人生目标和生活规划是指引人生奋斗的动力,“生活有目标的老人会更长寿”已得到科学家的普遍认可。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不管生活目标是什么,也不管生活目标是远大还是适度,只要一个人生活中有目标就会比没有目标的人活得时间长。日本东北大学医学家经过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如生活没有目标,人的衰亡进程就会加速。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又重新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规划:有人重新拿起书本,参加高考,通过努力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有人下海经商,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有人深挖兴趣爱好,在文化艺术的海洋里纵情发挥,成为书法家、画家、诗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再次出山时已XX岁高龄,仍革命热情不减,带领全国人民富起来;天堂伞创始人王斌章,退休后再创业,成就了中国伞业大王的传奇;“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教授退休后,每年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士两名,发表文章5篇正是有了人生新的奋斗目标和生活规划,才使他的晚年生活依旧充满希望、迸发活力。人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老年人退休后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如能充分利用,确定新的人生目标,调校好新的生活规划,就能够拥有无憾人生。
三、运用好三大国学经典中的养老思想
人步入老年,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若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充实心灵,难免会感到空虚、彷徨,甚至失去生命的动力。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诸子百家、儒道法墨等国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和多数人的文化水平,笔者认为,《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这三部经典是最适合老年人学习和作为精神依托的国学思想。这三部经典中,既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处事之道,又对养生益寿有着精确深刻的阐述,对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健康观、生命观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提出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论述,全面阐述了对养生之道的认识和基本内容,是中国人养生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养生规律的经典总结。《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易经》利用八卦及六十四卦来阐述阴阳消长变化的道理,以揭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些客观规律,指导人类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去休养生息,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科学的朴素认识。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这三部国学经典的精神价值,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科学丰富的精神产品,是我们推进“文养结合”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坚守养心、养身、养性、养德四项生活宗旨
心、身、性、德是生活中的四项重要元素,对老年幸福生活的影响作用非常突出。养心为养生之基。不良心境如同毒草,任其肆意生长,无疑会使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损害身心健康,无论境遇如何,始终维持良好的心态和性情,才是养生的重中之重。养身为养生之本。老子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拥有健康体魄是人生活的第一条件,这是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实的养生之道。养性为养生之要。孙思邈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性情善良,百病不生,灾害不加,这是养生最好的途径。养德为养生之重。修德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方法,历来受到养生家们的重视。《礼记·中庸》讲:“大德必得其寿。”《黄帝内经·太素》言:“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道德经》的中心就是道德二字,强调修长生之道就是积德的过程。因此,养生之道,养德为最。作为老年人,想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获得幸福满足的心境,就要掌握养心、养身、养性、养德的技巧,并将“四养”作为基本生活宗旨坚守之。
五、践行好学、健、游、娱、益五种生活行为
学习、健康、旅游、娱乐、公益,是老年人应积极践行的良好养生行为。学习是预防痴呆、偷悦身心、延缓衰老的有效方式。许多老年人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为自己的生活增色添彩,也向周围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健康是幸福晚年的前提和保障,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亦是传统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旅游是养生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寄情山水、愉悦身心、追寻快乐,增进幸福感。娱乐是让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看到,平时喜欢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的老年人,无论是下棋打球、诗朗诵,还是参加合唱团、跳广场舞 丰富的业余生活都能领人心情愉悦、活力四射。公益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老年人要主动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得到归属感,获得幸福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