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市局税收经济分析科全市税务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材料,供大家参考。
某市局税收经济分析科在全市税务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立岗建制,探索研究创建税收经济分析新模式
2018 年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之年,税收经济分析科是改革后新设立的机构,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三个月以来迅速转换角色、进入状态,面对新的机构、新的职责、新的人员,能够贯彻上级精神,积极落实工作职责,主动担当起责任,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现将 2018 年税收经济分析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精神,坚决拥护改革
改革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坚决拥护改革、主动投入改革,充分发挥作用。在人员岗位调整上,顾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及时到新的岗位上履职,原国税地税人员团结一致、充分融合,面对新的职责、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共同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真正实现事合、人合、力合、心合,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高度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目标
自市局“三定”以来,税收经济分析科成立后,立即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三定”方案,高度统一思想,明确岗位职责,分解落实工作,确保完成好各项任务。各县(市、区)局“三定”后,主动与税收经济分析条线人员对接、沟
通,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为全市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注重提高水平,强化业务培训 针对税收经济分析工作的特点,注重提高人员的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先后参加了总局、省局条线专题培训,组织学习税收分析工作制度、政府经济类报告以及省局传达的各项会议精神和文件,增强全体人员工作意识,熟悉税收经济业务知识,掌握税收分析工具,提高分析水平。抽调各条线优秀分析人才,组建专题分析团队,积极承接省市局、地方党委政府重点经济课题分析任务,开展集中办公,按季进行分析。主动邀请各业务科室参加团队合作,将分析工作与各业务科室的专业化税收工作进行有序穿插,让税收经济分析贯穿到各项税收工作中。同时,对各县(市、区)局进行调研,了解人员配备情况。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增长、转型逐步加快、质量不断提升、活力明显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一些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稳增长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全市经济总体回暖。去年 1—11 月,支撑我市工业经济的煤、电、钢、材产品产量全线负增长,但今年同期止跌回升,分别同比增长 7.3%、20.9%、4.8%、2.1%。然而,因多方面原因,煤炭产业增加值到三季度才实现正增长,1—11 月仅增长 0.2%,而去年同期增速为 3.9%。煤炭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 60%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煤炭工业的缓慢增长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增速。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仍能达到 11%左右,高于全省 1 个百分点左右,总量可达到 1460 亿元。这主要得益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增加。
二是调结构全面推进。预计三次产业结构从去年的 9.6:50.2:40.2,调整到今年的 9.2:50:40.8,三产比重提高 0.6个百分点。从一产看,粮经比由去年的 32:68 调整为 31:69;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预计达到 28%,比上年提高 2.4 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17 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64.1%。从二产看,采煤机械化程度78.3%,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 80.8%,煤层气利用率 45%,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56%,均较去年有所提高,其中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 9.3 个百分点。1—11 月,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
到 18.6%。从三产看,成功创建 2 个国家 4A 级景区,获批 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有望超过 3000 万人次、旅游收入有望超过 200 亿元,分别增长 57%和 60%以上,持续保持“井喷”。贵州首座万达广场在我市建成营业。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增长 13%左右。
三是增效益成效明显。1—11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62.98 亿元,同比增长 301.7%。税收收入完成97.12 亿元,同比增长 15.2%,非税收入占比 2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生态效益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 56.9%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保持 100%;水城河综合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四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城镇污水处理率、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 87%和 91%,分别比上年提高 1 个和 9.94 个百分点。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医疗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
四是惠民生力度加大。脱贫攻坚再战告捷,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3.5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去年的 11.91%下降至7.3%。“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的 79 个项目全部完成,完成投资 116 亿元,为年投资计划的 182%,是 2014 年实施“十件民生实事”以来,投资完成情况最好的一年。大力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建成“组组通”公路 2793 公
里。高中教育城建成招生;对全市 2.9 万余名教师实行目标考核,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今年高考全市一本、本科和专科上线率在全省排名均比去年上升 1 位,摆脱了挂末的被动局面。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基本建成凉都医院,全市 26 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棚户区改造 33540 户,住房保障工作全省考核排名第一。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10.1%和 15.3%。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45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 9.46 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 8.8%和 9.7%。
五是促改革多点突破。启动 132 项改革任务、制定 90项改革方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三变”改革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荣登“2016 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央、省属驻市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进展顺利。企业“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行政许可事项 16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 8 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4 项。再次对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与决定环节的法定期限进行压缩,压缩率达 66%。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产业“10 个 10 工程”,大型史诗舞剧《支格阿鲁》获省第六届少
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创作奖,实现 24 年来零的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引进 500强企业 4 家,一批全国行业龙头优强企业落户我市,全球市场销售额第一的专业索道公司奥地利多贝玛亚进驻六盘水。
六是防风险有力有效。全市政府综合债务率控制在 100%警戒线以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大力实施安全生产强基固本两年攻坚,率先在全省构建“1+N”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成为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之一,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连续 3 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成功预报 10 起地质灾害,紧急转移受胁群众 7000多人,全年未发生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围绕“迎接十九大·合力保稳定”,建立“3+X”专班机制,安保信访维稳工作系统对接、高效运行、整体推进,实现了“七个坚决防止”目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贫困人口依然较多,今年国家脱贫成效评估后预计还有 18.6万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产业扶贫还需加强,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二是项目投资质量不优。大项目好项目谋划不足,项目存量持续紧张,产业投资占比持续下降,支撑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
农村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四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资渠道收紧,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是发展质量不够高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所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关于明年经济工作主要预期目标和基本考虑 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六盘水建市 40 周年。我们要拥抱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实现新作为,为到 2020 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
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加强和改善民生,守好发展、生态、安全“三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启新时代六盘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奋力续写新时代六盘水改革发展新篇章。
市委综合考虑,明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 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18%和 2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明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定为 12%左右,充分考虑了需要和可能。在需要方面。省委确定明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左右。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定为 12%左右,是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为省既定目标完成提供支撑的需要,也是完成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需要。在可能方面。从产业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左右,农业、规上工业、服务业需分别增长 6.8%、10.6%和 13.5%。经分析,2018年“3155 工程”逐步进入盛产期,预计新增投产面积 45 万
亩左右;茶叶、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和林下经济等产业效益将进一步显现。煤炭、电力、钢材等 7 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新兴产业增量释放,5 个省级经开区将建成投产项目 32 个。旅游业将继续保持“井喷”态势,拉动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快速增长。从投资看,一大批招商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以交通“383”、水利“181”和信息“131”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预计投资比今年增长 30%左右。这些都为明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左右提供了条件。当然,这个预期目标是指导性的,实际执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速适当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四、关于明年工作重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下更大力气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全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一要促进人的高质量发展。从我市当前实际来看,重中之重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同时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
展,尤其要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要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企业要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提供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必须是有效益的,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发展。三要促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区域发展的经济效益;通过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区域发展的生态效益;通过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提升区域发展的社会效益。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克服一蹴而就的思想,切实做到远谋近施、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围绕王忠书记提出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全力开启新时代六盘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要求,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