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附录》感想程,供大家参考。
书评书讯97青年记者·2014年1月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附录》的感想● 牛增慧《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 (新华出版社 2013 年 9 月出版)正文后边,附了《储瑞耕各个时期代表作品选》 ,分26 个部分 :
国际评论、思想评论、青年通讯、杂文、 《杂文报》编者按语、 《杂文报》编者点评、 《杂文报》社论、 《河北日报》社论、 《杂文报》评论员文章、《河北日报》评论员文章、小说、散文、新闻消息、 新闻通讯、 新闻专栏言论(20年“杨柳青” )
、业务论文、日记、人物评论、悼文、评书论人、网络时评(千龙新闻网)
、广播(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嘉宾点评、《河北新闻佳作选》专家点评、微博“一句话点评” 、 长城网“渤海观潮”评论……真可谓新闻媒体使用的“十八般武艺” ,一应俱全。这是储瑞耕几十年拼命读书学习、刻苦练习写作功夫的心血结晶。读来使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读这些代表作,可以欣赏美文,可以启迪思想,还可以从中品读出作者执笔为文的硬功夫、真功力。笔者想从这“功力”上谈一些感受,供同仁参考。1. 见微知著的功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储瑞耕的新闻敏感性相当强。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他到一个县里去采访,接触到某些“大款” ,谈起他们同党政官员的关系,说到“钱能通神”以及某些领导干部人格水准很低的情况。例如,有的说:
“××书记、×× 长同我‘称哥们的’ ,家里我可以随便出入,有事只管说一声,包在我身上!”有的说 :
“半夜时分我叫狗可能叫不来 ;可叫 ×× 长,百分之百立马赶到!”这引起储瑞耕高度警觉,敏锐地抓住“官商”勾结是官员腐败的重要诱因这个问题, 写出了评论文章《就同 “大款” 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 ,向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告诫他们对“大款”要作具体分析,要分清好赖人,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要自尊自重,等等。这个振聋发聩的警示,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储瑞耕提出这个问题,比中央级大报早两个多月。从这里,可以看到储瑞耕“见微知著”的功力。2. 提炼概括的功力。熟悉储瑞耕的人都知道他主持《杂文报》编务时,写过一篇 43 个字的回顾该报创刊一年的司马谈在辞世前曾叮嘱司马迁 :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可见, 《史记》的创作是司马谈的遗愿,同时,也告诫司马迁作为史学家的责任感,也可谓职业操守。司马迁在创作过程中是以父亲的遗言为准则的。据司马迁的自述,创作《史记》 ,大有续《春秋》之意。
《史记·太史公自序》以较大篇幅阐述《春秋》之创作要领。其中,暗含司马迁将秉承孔子创作《春秋》时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中的“春秋笔法” ,强调自己是述而不作,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 ,谬矣” 。述必须强调真实,于是,司马迁周游各地,亲身考察,这与记者现在所做的实地访谈何等相似?《屈原列传》写得真挚而感人肺腑,因为是在司马迁学习屈原的基础上来写屈原的。司马迁漫游到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曾吟诵屈诗而痛哭流涕。
《史记》 卷八四 《屈原贾生列传》有:“余读《离骚》 、《天问》 、《招魂》 、 《哀郢》 。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为作《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也曾在韩信的故乡淮阴,搜集了许多有关韩信的故事,《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有 :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舍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司马迁所做的如一位新闻记者的工作,终成一部客观真实的作品。真实来自于实地的采风,来源于一丝不苟的心态,这也正是新闻记者在报道时所不能违背的尚真实录的精神。倘使司马迁生活在当代,他会成为一位出色的新闻记者。司马迁等诸多史学家身上所潜藏的新闻记者的特质,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在新闻学领域,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瑰宝需要继承、发扬。参考文献 :①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A], 《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73 年版②司马迁 :
《史记》[M],中华书局 , 1959 年版③班固 :
《汉书》[M],中华书局 , 1975年版(作者单位 :
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书评书讯青年记者·2014年1月下98短社论,曾赢得同行的一片赞扬。那篇社论题为《 〈杂文报〉的一年》 ,全文如下 :“试步”的一年。功过是非,白纸黑字在,任世人评说。下一年,仍是“试步” 。困难很多,步履甚艰。我们的态度 :
义无反顾。万事开头难,何况是办《杂文报》这样带着不小风险的开创性的事业?当时,还是拨乱反正的初期,一些领导干部和 《杂文报》 的作者、 读者还受着 “左”的思想禁锢, “文革”大批判从杂文开刀的余悸未消。所以, 《杂文报》这篇社论对过去一年成绩的总结很冷静、很客观、很谨慎 ; 对下一年的展望也很实在,正视困难,估足困难,但态度很坚决 :
义无反顾!这篇社论虽然仅有五句话, 但是, 每句话都是经过锤炼、 敲打的。语言凝练,言简意赅。这充分反映了储瑞耕高度概括的功力,巧妙娴熟的写作技巧。读他近年微博的“一句话点评” ,可以看到,他对问题的分析,常常能够抓住实质,点明要害,高度概括,一语中的。3. 宏观把握的功力。这方面的典型是读《熙亭文存》写出的评书论人的文章 《人生可以无愧》 。
《熙亭文存》 三卷本,包括《诗歌文论卷》 、 《纪实文学卷》和《长篇小说卷》 。储瑞耕读了这样三大本涉及多种体裁、千年历史、生动现实以及众多人物的书,把握住了两个重点 :一是书里的知识,二是作者的精神。而且特别注意到“文存”作者关注的历史阶段的重点是北宋,关注的历史人物重点是王安石、苏轼,都与时代的大变革相关。这反映了“文存”作者的思想关注点和精神追求点与大时代合拍。由文及人,储瑞耕的文章赞扬了“文存”的作者严肃的“喻世” 、 “醒世”的历史责任感和智慧的做人作文的态度。并且联系现实,批评了“戏说成风,乱说不少甚至胡说八道的严重倾向” 。4. 精细观察的功力。储瑞耕其人,乍看外表,粗粗拉拉,大大咧咧,但是,他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你看他拍死一只苍蝇,拂到地上。随后发现这死蝇在动,引起他的注意。于是, 蹲下来, 细看究竟,原来是一只小蚂蚁在拉它。他被小蚂蚁能拉动比自己身体重许多倍的物体感到惊奇。接着,他看到这只蚂蚁推拉苍蝇的过程 :
过坎、转弯,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自己实在弄不动,又找来同伴,一个推一个拉,同心协力,终于把这只苍蝇的尸体拉进蚁穴。储瑞耕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他被小蚂蚁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感动了, “产生了敬意,深深的敬意” ,于是,写成了《蚂蚁礼赞》这篇生动感人的散文。5.“倚马可待”的功力。新闻通讯代表作《选举前夜一席谈——访李文珊同志》就是储瑞耕写东西既快又好的例证。1988 年 4 月下旬,河北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省政协换届选举。河北日报编辑部和大会报道组商定, 《河北日报》要发一篇新当选的政协主席的通讯。这篇通讯要求很高,时间紧迫。大会报道组的负责人认为,报道组内担负写社论任务的人选,储瑞耕是最合适的。理由有三 :
一,储瑞耕对政协的性质、宗旨、功能和党中央对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得深刻 ; 二,他和被采访对象比较熟,而且他一向不怕见“大官” ; 三,他平时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手头来得快,可谓一挥而就、 “倚马可待” 。不料储瑞耕这次采访“出师不利” ,因为李文珊同志担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会务太忙,无暇顾及,直到 4 月 29日晚上 9 时,才挤出时间接受采访。采访用了两个小时,写作近两千字的通讯没用上两个小时就交稿送审。这篇稿件不仅出手快,而且质量高 :提问尖锐,对话风趣,有思想,有文采,是篇上乘之作。6. 借古喻今的功力。这种功力实际上是知识积累的功力。代表作中的一篇杂文《从廉颇、王昭君的“怨” ,郭开、毛延寿的“鬼”和赵王、汉元帝的“昏”看中国人际关系万千文章之一小节》是突出的范例。文中引了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战国时代,赵王拟召廉颇,受命考察廉颇的郭开收受了廉颇仇人的贿赂,向赵王作出假汇报,使廉颇“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 。另一个故事是汉元帝喜欢通过图画了解宫女,王昭君不愿用金钱买通画师毛延寿,毛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元帝于是对王昭君不屑一顾。匈奴王入朝求亲,临行前元帝才见到王昭君,知道了毛延寿的阴谋。文章对郭开、毛延寿的鬼把戏作了透彻的剖析 ; 对决策者赵王、汉元帝的昏庸予以尖锐的批评。接着联系到改革开放初期广揽人才之际,告诫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要小心中间环节作弊,对某些二手材料不要轻信。要多方考察,慧眼识才,正确决策。从这篇杂文,我们可以看到储瑞耕在知识积累上下的苦功夫、真功夫。故事的来源,引自《资治通鉴》 、 《明史》 。为了说明毛延寿作弊制造了王昭君的悲剧,作者光引用“昭君怨”的古诗词就有六首之多,有唐宋明清各个时代的。还引了赞颂“胡汉和亲”的诗,多侧面、多角度、淋漓尽致地把是非功过讲深、讲透,引人思考。7. 塑造人物的功力。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讲究刻画人物。
“作品选”中有一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人情》 ,原载于 1982 年 11 月 25 日《北京晚报》 。篇幅虽短,但作者抓住主人公去世献出自己眼球这个横截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颂扬了他的奉献精神。小说精彩,被日文版的《人民中国》编入《 “一分钟小说”特集》 ,漂洋过海,传到日本。总起来说,一个人,一个记者,要把这么多的文章样式把握好,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储瑞耕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经过长期、刻苦、用心的努力,可以做得到。(作者为河北日报原副总编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附录》“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附录》的感想的感想作者:牛增慧作者单位:河北日报原副总编辑刊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牛增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附录》的感想[期刊论文]-青年记者 2014(3)2014(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