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党建研究会调研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面临机遇、挑战及对策(范文推荐)

2022年党建研究会调研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面临机遇、挑战及对策(范文推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5-21 10:35:03 点击: 推荐访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建研究会调研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面临机遇、挑战及对策(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党建研究会调研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面临机遇、挑战及对策(范文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不断增强,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不管是对世界利益格局、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生活变迁、个体生活方式都是深远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伴生的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所带来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对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个体思想价值影响和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对负有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责任、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的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主动抢抓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创新内容产品,创新教育方式,创新传播渠道,成为党员教育工作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一、深化认识,全面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规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展信息产业,紧紧瞄准前沿科技,依托互联网打造智慧城市,电子政务、数字城管、数字医院等很多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智慧党建、智慧社区等党建信息化平台也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得到较快发展,但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党建、党员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目前,全市共有党组织XXXX个,拥有XX万名党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X万名,占党员总数的XX%。党员素质较高、想法活跃,热衷于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社交活动。要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善于掌握移动互联网规律,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运用移动互联网特性,抢占移动互联网高地。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特性。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总称(《百度百科》)。换句话说,就是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互联网服务。乍听起来,移动互联网只不过是互联网应用在了移动终端上,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因为移动终端及其用户的特点和4G、5G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和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1.便捷性。随着3G、4G和WIFI的应用,用户只要有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阅读,发布信息,享受各类服务,“随时随地的享受”不再是一句夸张的广告语,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2.即时性。发布的信息即时就能看到、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即时看现场、随处看直播已经实现。它颠覆了传统媒体“你播我看、你定时发我定时读”的模式,也超越了PC互联网必须坐在电脑桌前才能阅读信息、享受服务的方式。

3.交互性。指尖稍稍滑动,沟通随时随地。移动互联网互动、交流的频率和数量远远超过传统互联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呈几何倍数增长。

4.精准性。每一部手机的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由于大数据的发展和定位服务等功能的完善,移动互联网可针对个体提供更加精准性的服务。

5.感触性。出去散步走了多少步,手机立即可以显示;
今天的温度、湿度多少,手机随时提供,心率、脉搏怎么样,手机不但能准确算出,还可以进行比对;
照相随时P图、二维码随处扫描,各种感触功能让用户有了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方便。

除此之外,快速、巨量、去中心化、碎片化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交互式、即时性特点的突出,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监督、民主监督方式,影响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共识、凝聚人心也成为党和政府面对未来必须要做的工作。如今,人们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信息、观看视频,成为了解世界、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潮流追踪、思想变化、心理波动、价值观取向、行为举动无一不受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据调查,青年人每天用手机上网平均2到3小时,用手机上网已成为生活休闲的主要方式。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可以购物、订票、打车、定外卖、定酒店、支付转账等等。支付手段的电子化、移动化也让多卡合一(合为一个手机)成为现实,不用带钱包,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已经来临。有人甚至说,你不要问移动互联网能干什么,要问问它还不能干什么。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XX)》显示,20XX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上网号码数量达到X亿,较20XX年增长59%,活跃的智能手机数量达到X亿部,较20XX年增长X%。无论是从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还是用户增长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远远超过PC互联网。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20XX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规模为X亿元;
20XX年为X亿元;
2021年预计将达到X亿元,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规模呈现井喷式的增长。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WIFI的大面积覆盖,移动互联的全民时代已经到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展望未来,不断变化革新依然是主要趋势,而且这种变化和革新是迅猛的、“爆炸”式的,“日新月异”用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物联网应用将会迅猛发展。云计算解决了移动终端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大数据让智能化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消费时代即将来临。移动终端也不仅仅是手机、平板电脑,还可能是手环、手表、眼镜、衣帽等,终端设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移动前端及软件平台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好的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世界和生活的精彩,不再是梦想和奢望。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时代既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对党建工作、党员教育发展带来强烈挑战和冲击。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

1.为单一的传统党员教育提供了新渠道。传统党员教育方式大都采用党课教学、观看电教片、集中培训、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教学单一、活力不足,互动性差,时间和空间都受到较大的限制。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却以灵活新颖、互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受到用户欢迎,成为党员教育的新渠道。

2.为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提供了新资源。据《中国新媒体全景报告》显示:20XX年,中国网民获取知识的途径,手机和电脑等媒介占了83.9%。新媒体以其资源多样化、内容兴趣化、载体融合化等特点受到用户追捧。这不仅满足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也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彻底打破了传统党员教育资源生产、输出模式,解决了时效性不强、传输不方便等问题,使现代教育资源更加生动立体、快速即时、丰富多元,增强了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为增强教育针对性、检验教育成效提供了新手段。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分发”方式成为网络信息分发的主要方式。“算法分发”就是利用数据技术,进行个人信息行为追踪,筛选符合个体喜欢和需求的信息,解决了“用户在庞杂的巨量信息中想看什么内容”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带有主观倾向的“编辑分发”方式,“算法分发”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今日头条”客户端就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它不生产内容,只在浩瀚的海量信息中挖掘并推荐用户想要的内容。正如他的广告语所说:“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同时,大数据技术也为统计分析教育效果提供了手段。过去,统计分析是采用抽样分析的方式,准确性大打折扣。《大数据时代》一书说:“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而是所有数据”,大数据如果用在党员教育效果的检验上,精准性将大大提升。

4.为扩大党内信息流通和监督渠道提供了新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党内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平台和畅通渠道。同时,新媒体交流的互动性、发布信息的即时性和移动终端的广泛覆盖,为扩大党内监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人们自主地、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在线交流,使人们的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得到迅猛提升,这对党内政治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神秘性正在减退,无形中加强了党内政治生活和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为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带来了挑战。移动互联网是开放式的,一个人通过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庞杂的海量信息、多元的思潮、超乎想象的交互频率让机不离身的用户们随时感受到与世界的同步,但也为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带来了挑战。特别是新媒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每个人又可以接受信息,打破了只有一个传播中心的封闭式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我播你看”、“我说你听”的自上而下的教育形式。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带来的必然是多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一个微信群就可能是一个“话语区”,一个朋友圈就可能是一个“舆论场”。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效果会因为民众多元、舆论影响力的提升而受到挑战。

2.对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带来一定的冲击。在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西方所谓以普世价值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文化加紧对中国的渗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这种渗透方式更加多样和隐蔽,用“无孔不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可见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性。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青年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心智还不成熟,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巨量、多样、无序、纷繁复杂、难以甄别的信息会导致青年党员价值取向的无导向化、功利化和多元化,消解党员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头脑中的建立。

3.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从多元化的媒介体系里不仅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了解无数人的思想表达、世界认知、精神诉求、社会看法等,还可以分享甚至彰显自己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取向、诉求表达、心理期待等,多元化思想进一步体现,自主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的信息、资源、经验和权威优势正面临消退的危险,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4.对传统的集中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人员集中,内容系统,培训严肃,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灌输显示着教育主体和客体主次清楚、界限分明。受众只有被动接受,不能自由表达。移动互联网时代,接受和发布信息都在平等而自由的氛围里进行,沟通交流都是在一个看不见的、四通八达的网络里进行,个体的自我觉醒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单向、被动接受、针对性不强的教育模式,必然引起抵触,甚至烦感,达不到教育效果。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展党员教育的实践探索

面对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XX市以开放思维审视、谋划党员教育工作,着力在平台、内容、渠道、管理上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移动互联网”为党员教育新途径的建立。

(一)精准发力,加快移动互联网党员教育平台建设。

针对XX市党员干部实际,于20XX年开发党员干部移动在线学习平台,将学习、测试、资讯、评论等核心应用集合到移动终端,与PC学习基于共同的操作后台,课程资源、用户管理、学习安排、考试管理等核心操作都在同一后台操作,并将资源同时向PC和移动终端推送,形成无缝衔接。例如,一门课在PC平台没有学完,可接续在移动平台上学习,并接续积分。移动学习平台的建立,让学员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由传统被动学习转化为学员自主学习,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间隙进行学习,有效改善培训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冲突。

20XX年,“XX市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用户达X万多人。平台开发了手机党建常识查询软件,党的知识、党务工作、党支部建设及各类工作流程、资料表格一应俱全,方便党员随时随地查询。微信简便易行、互动迅速,提高了党员教育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

(二)找准特性,深化移动互联网党员教育活动开展。

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的内涵和特性,认清“+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树立全新的“用户”意识,不断深化移动互联网党员教育活动开展。为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党建微信平台开发了微信答题系统,以其学习灵活吸引了众多党员积极参与。答题赢取积分、阶段性抽奖、答题交流评论全部在微信平台上完成,强化了活动的兴趣点和互动性。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是广大党员在学习中必须思考的问题。20XX年,一项“做合格党员”的征文活动,在XX市引起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征文活动不同,这次活动采取微信推介、粉丝点评、微信投票、论坛讨论等多种方式,“引爆”关注话题,集聚围观效应。短短5天时间,就有1.4万多人参与投票,真正达到了以思促学、以思促行、交流分享、共受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微信祝福十九大寄语活动,1万多人参与。

(三)适“销”对“路”,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教育资源。

认真策划,深挖内涵,采取“一次制作、多形式编辑、多平台传播”的方式,将传播内容转化为适合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形式,提供真正让党员满意的宣教“产品体验”,收到良好效果。一是提高“引”的眼光,挑“准”教材。结合“两学一做”活动,从外引进《党章知识选粹》《党纪法规解读》等动漫系列微课件,这些微课件鲜活生动、可看性强,受到党员欢迎。二是强化“编”的功能,选“精”教材。根据“碎片化”和“趣味化”的特点,将传统教材进行重新编辑整合和精细化包装,以新形式在移动平台上播出。三是发挥“制”的优势,做“好”教材。制作了“共产党员形象”微视频,集中展现共产党员坚定信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形象。微视频短小精悍、内容深刻,党员故事接地气,有生活,形象可亲可信,事例易学易践行。四是采取“征”的方式,集“活”教材。围绕某一主题,经常性开展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例如,开展了“访惠聚”驻社区(村)成果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进行节目编辑及制作包装,节目在我市手机台、党建微信等平台播出,为“访惠聚”驻村工作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获得良好反响。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党员教育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未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会是全方位和“细致入微”的。“我们每一个毛孔都被移动互联网化”这句话绝不是夸张。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是缺乏党员教育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认识不够,对新媒体带来的教育变化领悟不深,对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员教育理解肤浅,认为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就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思考不够,研究不够、深入不够,是党员教育工作者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还是传统的惯性思维在作怪,对高高在上的教育模式带来的权威感比较留恋,对传统教育培训规模带来的成就感比较享受,以至于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视而不见。在实践中,把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党员教育仅仅作为辅助手段,有时间和精力就多做一些,没有时间和精力,就少做一些。

(二)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

移动互联网有其自身的传播规律和特点,信息“碎片化”、“短平快”,内容更注重互动性和即时性,形式有趣、活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传播的效果。而现实的情况是,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经常是将传统平台内容照搬到PC端,将PC端内容照搬到移动客户端。没有深入研究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广泛开发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更没有针对目标人群(比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党员)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内容产品。党员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习惯于采取灌输等方式,认为党员就应该这样学,没有过多考虑党员的自身需求,或者说,没有把党员当用户。

(三)党员教育队伍不能很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党员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党员教育队伍不能很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教育主体和接受客体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接受客体不再是被动的,它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表达意愿。受众已经转化为用户。作为党员教育主体的权威性正在减退,不能高高在上,必须平等地对待用户。党员教育主体还不能适应主客体的这种关系的变化。二是党员用户有了更丰富、更深次的需求,他们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更加注重于体验式学习、交互式学习、感触式学习、碎片式学习,他们不仅想主宰学习,还想成为内容再传播者、网络意见表达者甚至意见领袖。党员教育主体还不能适应这种深层次的需求变化。三是面对海量繁杂的信息,如何能去伪存真、甄别良莠,如何发挥每个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净化网络生态,营造良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和教育氛围,党员教育主体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缺乏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党员教育工作机制。

面对“来势汹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应对党员教育的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包括如何通过机制处理好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关系、教育的主导与党员的主体意识的关系、系统性教育与碎片化学习的关系等。

五、移动互联网时代抓好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把握好政治方向,自觉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审视、谋划党员教育工作。

就党员教育来说,虽然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灌输模式。但无论怎样变化,党员教育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变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因此,党员教育要把好政治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个前提下,党员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化,自觉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审视、谋划党员教育工作。

1.树立“用户”意识。把每一名“党员”定位于“用户”,强化“用户”意识,做到服务“用户”、赢得“用户”、集聚“用户”。关注“用户”体验,观察和记录“用户”在党员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日常行为,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深挖内涵,提供真正让党员满意的“产品”体验,切实提升针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工作水平。

2.突出“个性”思维。微信群、“朋友圈”重新“划分”人群,位置服务、定向推送凸显个体意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要注重差异化、小众化,要细分党员群体,“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采取“小众化”的教育策略,推送个性化的教育内容。

3.发挥“粉丝”效应。“粉丝”本来是崇拜明星的一种群体,后引申为某一博主、某一微信号等的支持者、关注者。某一微信号一发布信息,粉丝就会关注、围观、转发。组织起来的粉丝就是粉丝团。它具有人员基数大、发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党员教育工作可通过“思想大咖”、“理论大家”“党建点子王”等各种活动聚集党员粉丝,形成品牌效应、“粉丝”效应。

4.实施“碎片”策略。今后我们都将置身于移动互联网的海洋中,随时随地的接收、发布、转发信息成为常态。针对“碎片化”态势,根据党员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段的情况,“见缝插针”、“看菜下碟”,为党员提供针对性的内容。针对不同时段,我们列了一张表。

时间段

平台

适合内容

等车、等电梯、走路

手机、户外大屏、楼宇电视

碎片化、短小、易读、有趣

看电视

手机、平板

评论、兴趣搜索、

临睡前

手机、平板

情感、有趣、深度好文

运动

智能手表、手环

短小、突发

走路

智能眼镜

图景类、主动搜索

可以看出,针对性地实施“碎片”策略,是真正把党员当用户,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这不仅提高了教育效果,也提升了党员教育平台的影响力。

(二)遵从移动互联网规律,全面推进移动党员教育平台融合发展。

1.深挖三个特性,构建统一的教育管理平台。目前,各地围绕移动互联网开发了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党员教育平台,但由于内容深度、功能广度挖掘不够,平台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教育平台传播力和影响力不大。因此,要构建统一的党员教育移动传播平台。一是注重一体化。统筹规划设计,统筹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以及资源内容等,着力在平台、内容、渠道、推广、管理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有机统一,提高整体传播力。例如:可建立“一主多辅”的教育平台,移动在线学习平台为主要学习平台,微信、微博、信息类客户端为辅助平台,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发展。二是突出联动性。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平台紧密合作,实现党员教育电脑、手机、电视“三屏联动”,构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借力合力、覆盖广泛的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网络。例如:针对某一宣教主题,定期召开会议,统一目标主题,明确任务分工,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宣教引导,不仅扩大了覆盖面,还增强了教育的主导力和传播力。三是体现智能化。研发“党员电子身份证”、“党建电子地图”和“党员教育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等,建立“一站式”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督导、组织生活、志愿服务、表彰处罚于一体。“党员电子身份证”可镶嵌在本人手机内,通过刷二维码,参加组织生活、党员教育、志愿活动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积分或减分。

2.完善六项功能,构建丰富的教育管理体系。紧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与时俱进地完善六项功能。一是创新学习功能。建立自治区、市、区上下互通、丰富多样、分门别类的数字资源管理库。针对不同群体甚至个体,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分发方式,智能推送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满足个性需求。同时,通过相关板块及“流动党课”、“移动书屋”等栏目进行内容推送。二是强化互动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发互动性和参与感强的活动。例如:“红细胞”志愿服务接龙、“党员精彩一瞬”投票活动、“回望入党那一天”等活动。同时,开设“党建论坛”、“党员留言板”等互动交流平台,拓宽党员网上沟通渠道,增强移动平台的互动性和党员的兴趣点。三是深化服务功能。开发志愿服务移动平台网上报名、移动网络转接组织关系、在线调查、党务办公平台、资源库等功能,有效发挥平台的服务作用,不断提升党员的吸引力和满意度。四是增添体验功能。通过全景地图、实现实景场馆的三维虚拟展示,足不出户就能浏览红色教育基地;
通过全息影像、触感技术等,实现声音、影像、触感的立体化、全方位展示,让党员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场面、创业时期等场景,感受到场景带来的“触感”效果,达到教育目的。五是细化统计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每门课程的受欢迎程度、每名学员的学习情况、不同群体的学习状况、不同时段的学习规律等等,关注哪些党员学得好,哪些党员需要补学什么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党员分别关注什么内容等等,分析党员教育效果、传播规律、教育方式等,制定下一步措施和办法。六是量化监管功能。由于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对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个党员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堂课的学习教育情况都能做到“了如指掌”,并且都能用数据量化。不管是表彰处罚、建立“红黑榜”,还是评估党组织、党员学习情况及效果,监督管理都能真正做到有“据”可依。

(三)探索创新组织架构,建立推动党员教育平台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

为了适应党员教育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的需要,确保平台新、内容活、活动多、互动强、引力大,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1.打通部门界限,实现共谋共通共享。要让新媒体党员教育平台发挥更大的效能,就要实现各部门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比如: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涉及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很多部门,如果条块分明、各自为政,平台作用就很难最大化。要按照“平台多能多用多效,实现共谋共通共享”的思路,创新组织方式,打破内部单位、职能部门间的“藩篱”,疏通合作“管道”,实行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分工负责、流程管理的方式运行,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2.创新激励方式,激活新平台学习热情。实行年度学分考核,按规定内容、规定时间、规定学分完成学习。建立党员干部在线学习电子档案,学员在线学习情况、考试或考核结果均存入电子档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党员教育实行积分奖励的办法,除对正常学习培训进行积分外,还对积极参与党建微信答题学习,在网上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贴吧刊发正能量文章和评论的党员进行积分奖励。综合评定结果作为个人评先树优的依据。

3.引入志愿服务,丰富内容激发活力。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志愿者的作用,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党员教育的工作中,主动宣传、推广党的建设的相关内容,积极撰写正能量评论及文章,拍摄微视频、微电影,积极主动为党建网、党建微信出谋划策,共同打造党员教育新媒体,提高党建新媒体的关注度。

4.强化用人力度,推进新媒体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加强新媒体队伍培训,在新媒体管理、编辑创新、新媒体运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强化队伍素质提升;
制定考核方法,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新媒体协作单位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在人员配置上,放宽视野,从更广范围挑选人才,将政治素质高、移动互联网信息编辑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力强的年轻人才充实到党员教育队伍中,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党员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四)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构建符合新媒体教育平台融合发展的力量支撑。

1.借助媒体力量,助力党员教育平台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媒体在融合发展中,走在了前面。作为党员教育管理者就要做到:一是借鉴媒体经验。例如:人民日报已由一份报纸的传统媒体转变为拥有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广播、电视等十几种载体的“全媒体方阵”。它打通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采编流程,统筹两类媒体的资源优势,创新从内容渠道到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值得学习借鉴。二是借助媒体力量。新闻媒体在新媒体应用上经验丰富、资源充足,而党员教育部门由于体制问题人员少、实战经验少,因此要积极与媒体合作,借助他们的优势,提升党员教育新媒体的传播力和教育效果。三是把握传播规律。不能单用行政命令加强新媒体教育力度,有时还适得其反。在这方面,党员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新媒体传播特点,掌握传播规律,熟悉用户心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润物细无声的手法,让用户愿意接受、乐于接受,并自愿转播、转发,形成几何裂变式的传播形式,提升教育传播力和影响力。

2.建立网络支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移动互联网党支部。一是让党组织由“粗放化”管理转变为“数据化”掌控。通过党员实名注册,建立完善组织生活、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党员教育、日常管理、志愿服务、专项工作督导、监督考核等一整套的移动互联网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党员教育管理进行“数据化”量化监督考核,做到人人、时时、事事“数据化”考核评析,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二是让党员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自治”。通过人气排行、积分、分级方块设置管理员等手段,让党员主动投入到网络党支部的建设、管理上来。比如:积极发挥党员主动性,设置新颖的功能模块,开展多样的网络组织生活,采取多种方式,激活网络党支部、做实网络党支部。三是让线上线下“两张皮”转变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实行学习同步、活动同步、管理同步、考核同步。

3.注重优势互补,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党员教育,并不是说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就完全落伍了、不需要了。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有它的很多优势,比如具有集中性、系统性、规范性、连续性等特点,为党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和新技术手段结合得好,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党员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与传统党员教育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党员教育方式时效长、有深度和新媒体平台超越时空限制、互动性强的特点,以线上学习带动线下教育,以线下讨论带动线上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互融互通、良性融合发展,推进整体教育效果的提升。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