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系统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5 08:55:07 点击: 推荐访问: 思维 思维方式 构建和谐

【摘 要】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必须应用整体性思维、非线性思维、协调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共生性思维等系统思维导引,才能使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 系统思维;导引;和谐社会

我党继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又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做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大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力度,这个举措非常及时,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思维研究的角度看,追求和谐社会建设是系统思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将从在系统思维的导引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如何在系统思维的导引下构建和谐社会两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维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那么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思维进行导引,才能有合理的行为模式,笔者认为只有在系统思维的导引下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因为构件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不是一般的系统工程,而是特殊复杂的系统工程。凡系统工程都需要系统思维,构建和谐社会这种特殊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系统思维。

一、整体性思维

系统思维的第一要义,是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从系统理论讲,任何事物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由诸因素、诸方面或者诸环节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同时它又和其他事物处在相互联系的整体过程之中。没有整体性就无法维持系统自身的存在及其发展。系统的自身性质及其功能就是在自身系统的整体性所内在赋予的。只有以整体性的思维眼光来把握事物本身,才能真正客观全面地把握对象的真实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就是在于把社会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等方面相互协调,全面而持续发展的整体过程。所以,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等诸方面的矛盾关系,在实践中不断协调其矛盾关系,促进全面、协调而持续的发展。具体地讲,和谐社会必须以发达的物质文明为基础,必须以健康的和进步的信仰作为支撑,必须以较完善和较发达的政治文明作为政治保障,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使社会的成果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非线性思维

非线性系统科学是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探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开发、经济增长、生态平衡以及社会动态均衡发展、冲突与平衡的协调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线性思维是把社会发展当作复杂问题来处理,强调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重视社会发展中各种复杂的变量关系,重视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它从系统的非线性方面对社会发展进行整体的动态考察,认为社会发展不是取决于哪一对矛盾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而是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多种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见,非线性的思维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虽然以全面协调发展为自己的思想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各具体区域的发展是绝对均衡或整齐划一的。相反,非线性思维认为社会各区域的发展的具体形式是灵活多样而富有差异的,即所谓“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具体说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的各区域之间,诸如东部与西部之间,农业与工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等等,其情况是极其复杂的。总的来说,是处在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之中,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看到各区域发展的具体形式及其途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概念时,在思维上陷入错误的理解,认为一讲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或和谐发展时,就不要发展的过渡阶段,就是要否定社会各区域发展具体形态的多样性,甚至要以牺牲东部发达地区应有的发展过渡来求得东西部地区发展的绝对均衡或整齐划一状态,这是一种线性思维,不能面对复杂的非线性社会,所以我们必须运用非线性思维来把握和分析全局。

三、协调性思维

协调性思维就是主体对系统客体协调的理解和对系统客体有效协调思维原则和思维方法。协调性思维包含着人之主体因素在内的事物系统,其发展变化离不开人的干预作用,即人作为主体因素的有序调控作用。过去,我们习惯于人为的提高中心型思维方式。例如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政治中心论,经济中心论,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中心主义,区域发展问题上的城市中心论等等,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结构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中心型思维已经不适应社会文明的发展,取而代之的应是统筹兼顾的协调性思维,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倡导这种思维,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就要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从而全面协调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做到以人为中心,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目标。

四、开放性思维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的性质,开放是系统有序发展的必然条件。系统只有和外界保持连续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动态有序的结构,这种交换一刻也不能停止,否则,这种系统很快会瓦解,趋于无序状态。可见,系统思维观必须首先是以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研究问题,它始终要把对象或研究的问题置于系统的开放性视域中进行考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任何系统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开放性系统。因此,以系统思维方式来把握对象和研究问题,必须树立开放性思维观。社会系统尤其如此。因此,不能只就社会系统来谈论和谐与否,不能关起门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来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所以要倡导开放性思维,这表现在两面:

1、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社会要维持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历史上大的自然灾害都是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大灾害有可能导致大动乱。资本主义工业在极大地增加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破坏自然界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能性,许多重大天灾往往由重大的人祸所引发,自然界报复人类的滞后期越来越短。因此,我们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探索并建立一种新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通过对自然的积极干预和改造,不断改变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平衡系统。要在观念上来一场变革,在大力开发自然,发展科技的同时,应巩固,保护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使关心全球生态的环境主义深入人心,达成人类共识,制定出可持续发展计划,使我们有信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唯有此,人类的文明才能不断进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才能实现。

2、中国与世界的和谐

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系统有序度的提高,“和谐”的实现必须扩大自身的辐射范围,加强与外界信息沟通与交流,营造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环境生态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坚持“和谐社会”发展观与坚持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树立系统的开放性思维理念:以开放性思维方式来指导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活动,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以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不断吸取国外文化的积极因素,使我们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和谐相处,不断增强我国社会发展的活动,使我国社会获得和谐发展的活动机制,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结构性思维

任何系统都有结构。结构性思维,就是主体对系统客体结构的构成要素,结构的本质和特征,结构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维。结构具有三个要素。一是纳入并构成结构的不同性质的要素,即结构不同性质的组织成分。这是建构结构的最基本材料,也是决定结构实体的基础。二是结构组织成分的数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结构的复杂程度。三是组织成分数量的结合方式和有序度。因此我们只有把握了系统结构,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才能更好的优化系统结构,才能把握事物的性质等等。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无疑要树立结构性思维。从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和谐社会的建构,主要包括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区域结构,层次结构。

1、社会有机体结构

社会有机体结构包括: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我们在研究它们各自的独立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内在的统一性,要从整体上优化系统结构,让它们协调统一的发展。

具体来讲,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必须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和谐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2、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指区域之间以行政的,经济的和管理的标准进行划分的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谐社会要求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要协调统一,一定要尊重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共同发展,即在差异中发展,在发展中和谐。具体来讲,就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3、社会层次结构

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很多方面,但和谐社会结构的主要基础就是确立我国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我们要坚持主要依靠工农阶级的方针,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贡献力量。

六、共生性思维

当今的时代主体是和平与发展,所以要求我们转变过去的以“两极对立”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要确立一种双赢共生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国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提倡共生思维有助于调解各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具体应做到一是从“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多赢共生思维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统筹兼顾,从宏观上看要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人与社会的共生,人与人的共生。二是从一味求同变为尊重差异性的社会,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既要在同一中,又要在差异中识物想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区域协调有序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生性思维就是从共生角度出发,对系统、要素、结构、层次、外部环境等进行全面相互联系,实现多赢共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思维方式。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