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中职地理教学现状与高效教学策略,从引言、中职地理教学现状、中职地理教学策略、结束语四个部分探究。其中中职地理教学现状包括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整体知识水平较低,对地理的学习没有信心;知识架构不完整,没有建立地理综合思维。中职地理教学策略包括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地理;渗透自然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关键词:中职地理;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学科教学的目标由知识的教学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变,这对各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相比普通高中,中职与社会接轨,更需要考虑学科的实用性,故地理在中职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中职地理的教学中,由于生源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故更需要教师转变思路,设计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职地理的教学效率。
二、中职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中职地理教学中,兴趣恰恰是学生最缺少的东西。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兴趣明显不在知识的学习上,对地理当然也一样。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的教学是“无趣”的,在上课的过程中常常开小差,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即使投入一定的时间,也是事倍功半。
(二)整体知识水平较低,对地理的学习没有信心
高中地理以初中的区域地理为基础,直接学习的难度较高。而中职的学生以“分流”的方式选取,即没有经过中考的选拔,本身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就不够细致,在高中的学习中也容易遇到各种困难,甚至让自身的地理学习举步维艰。这些都容易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甚至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厌学”和“惧学”的情绪,无法进行高中地理的学习,继而让其地理的学科水平相对更低,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
(三)知识架构不完整,没有建立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它指的是用严密的地理学知识架构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能力。高中的教学安排以严格的模块地理进行,即必修一为自然地理,必修二为人文地理,其中又包括“气候”“水文”“地质”“人口”“城市”“农业”等小的知识模块,这为学生地理知识的总体结构构建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但在中职地理的教学中,却未必会学习到这样全面的地理知识,只以人文地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很难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架构,培养自身地理综合思维。故其看待地理问题的角度也较为片面,不利于其地理知识的学习。
三、中职地理教学策略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要提高地理的教学效率,教师最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微课、慕课、视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新的形式对学生都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法为主,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故在中职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交通”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地图软件如奥维地图、百度地图等展现某一城市的交通,用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更加常见的地图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交通”這一知识点的教学效率。
(二)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地理
教学的内容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相比普通高中学习,中职学生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无法理解较难的知识。再用与高中教学同样的授课内容和练习内容会让学生对地理失去信心,这显然不合适。故在中职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并实施赏识教学法,用表扬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地理,提高其地理学习水平。
(三)渗透自然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故在中职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自然地理知识。如在讲述“农业”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东北地区为例,让学生探讨其农业发达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严密的自然地理架构思考,从气候、水文、土壤、地质等方面进行论述,增加学生对自然地理的了解,培养其地理综合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地理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总体知识水平较低;知识架构不完整的问题,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难度合理的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习,并渗透自然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改变中职地理教学的现状,在新的时代中不断提高中职地理的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走入社会的实践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孙凌韵.论怎样提升中职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8,5(05):150-152.
[2]丁兰芳.多媒体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2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