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意蕴天成、顺道而为

意蕴天成、顺道而为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5 12:05:07 点击: 推荐访问: 天成 意蕴 而为

zoޛ)j馟iLM5^iiw人物刻画却活灵活现,即使在坑洼的岩面上,每一细节也都被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传达给人一种“岩亦有情”的感受。玄武岩在常人眼中材质粗陋,雕刻人物形象并不适合。与众不同的是,陈世文却将神话人物形象与题材内容表现在了岩石之上。他尝试放弃磨光石材表面,而是去突出表现史前原石所独有的粗糙质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古朴与自然的韵味,使作品展现出浓郁的传统气息与虔诚的宗教意境。

三、因色取巧,妙用岩彩

合理利用玄武岩天然本色与人工处理后出现的颜色,直接影响到石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对于玄武岩的巧色利用,首先是对石皮的俏色。石皮中,那些包含矿晶的黄褐与黑灰色变构成的美感。玄武岩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外表形成了粗糙斑驳的表皮,外黄内黑、外白内灰,色泽对比的巧妙处理可以烘托出玄武岩雕塑作品的艺术氛围。在石刻创作过程中,在有关石料颜色的利用与选择方面,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灵活运用“师法造化,随类赋彩”的原则;其次,仔细推敲石料皮与肌的巧色雕琢,把握色泽与形式兼顾,划分层次以确定主体俏色和陪衬俏色,依色取巧,力求发挥出石色美感;其三,巧用瑕疵、变瑕为俏,以求得“妙在半工半意之间”的艺术效果。

雕塑家关根伸夫为盐釜市体育馆创作的景观雕塑《长寿之门》(图3),直接展现了玄武岩“活皮”色调的诸多变化。雕塑石表的黄褐色与内里剖开的黑色镶嵌,石质色彩对比鲜明活泼、色相美妙、色感动情,给人以恬静怡然之感,体现出他驾驭材料的能力。关根伸夫从日本神社牌坊构造中吸取造型元素,采用斜倚的原石之间的块面处理手法,配合充满活力的色块,使作品呈现出构成式的美感;他创作的门,以抽象的形式融入景观,具有分割空间、拓宽视野的作用;整件石雕虚实空间相合、物象包含着景象,延伸出的意境空间使人充满了遐想;符号化的造型在草地上勾勒出含义丰富的线条,单体的雕塑不再是孤立在建筑场地中的装饰品,而是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利用变化的直线与弧线的强烈色彩差异,关根伸夫使作品呈现出某种向上的生命力,将长寿主题和石质寓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寓意之美,神游象外

玄武岩的构成特质,蕴涵着原始沧桑的意境之美,它的天然形态与中华美学的审美理念相契合,这种审美情趣正日渐被人们所关注。艺术大师吴冠中曾云:“笔墨等于零”,废弃笔墨目的是避免主观强势介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顺应物本的属性,营造出感性的意境空间,使艺术观念和自然美感共存。此观点正与利用和发挥玄武岩媒材特性来传达某种艺术审美语境相契合。

在1982年第七届卡赛尔文献展上,德国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组织了一次命题为“种植‘七千棵橡树’”的大规模行为艺术展。巨量的玄武岩石柱堆放于市中心的广场上,博伊斯亲手种下第一颗橡树,并将石柱立于树旁。此后,当各地方每逢种下一棵树之时,就要移走一块石柱作为这棵树的陪伴,堆放的石柱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向人们进行展示。展览中的玄武岩石柱作为种树的行为符号,具有象征含义,其寓意在于放诸公众、探索人文。这是人类对环境行为的一次鉴戒——“艺术对生活的介入,唤起个体参与公共计划的集体记忆,这个计划将人、自然、社会紧紧相连。”

玄武岩天然特有的质感与属性,延伸了艺术表现的边界,这需要艺术家的体悟和实践作为衍生,而对哲理的追求以及情感的抒发,最终要寻找一个外化的形式,来唤起观众的联想与共鸣,寓意丰富的玄武岩是理想的媒介选择。

五、结语

作为一种造型媒材,玄武岩在未经雕刻家的艺术处理和加工以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件艺术作品的。古谚语称:“玉不琢,不成器”,“琢”出来的作品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雕琢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正所谓:“天缺人工补,人补天不足”。黑格尔在《美学》里阐述道:“艺术家把灵魂灌注到石头里,使它柔润起来,活起来了,这样灵魂就会完全渗透到自然的物质材料里去,使它服从自己的驾驭。”玄武岩本身虽不乏自然天成之美,但作为一种文化媒介的承载物,其并未具备“人情物境”之美。在创作玄武岩石刻过程中,雕刻家要不断寻求这种岩石材质中所蕴含的某种典型特质,并达成与之形态、色泽相和谐的审美取向与表现形式,合理利用石材的个性特质,灵活掌握和巧妙运用这种特殊的媒介资源。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