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到潮汕文化的魅力的。
陈慈黉故居位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是清末民初泰华八大财团之首陈黉利家族建造的,有着“潮汕小故宫”、“岭南第一侨宅”的美誉。
陈黉利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华侨家族,自家族奠基人、陈慈黉之父陈焕荣于1851年在香港创办乾泰隆行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年繁荣的历史。在二战时期,陈氏家族是富甲南洋的豪商巨贾,潮汕地区的俗语“富不过慈黉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自陈焕荣归梓,家族三代人相继建造宅第达十余座。今天被称为“陈慈黉故居”的仅指其中的四座,即1910年后建的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五百零六间。史料上记载:“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潮汕此风也甚,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
据说陈家专门有一个开关门窗的佣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已是吃午饭的时候了,吃过午饭便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户都关上时,天也就黑了。
四座宅第有着典型的潮汕民居的特点,其中郎中第、寿康里和善居室是潮汕最具特色的驷马拖车式建筑,仿似北京的四合院。大宅中分成若干个小院落,构成大院中有小院的院中院、大房中有小房的房中房。俯瞰陈慈黉故居,屋顶、长巷、梯楼、天桥和通廊萦回曲折,点、面、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怪不得有“小故宫”之称。
传统木雕、石雕艺术的使用让故居成为一部潮汕传统工艺装饰艺术大全,潮汕木雕在故居中无处不在,有花卉装饰、鸟兽鱼虫、小说故事等,工匠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反映了潮汕的民情风俗,沉雕、浮雕、通雕、圆雕的表现形式让人大开眼界。
由于主人是海外驰名的名商巨贾,所以故居的建筑形式也不避西方特色。在那个年代,我国领土上的西洋特色建筑大都是洋人用坚船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那是“被建造”的。而陈慈黉故居却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取西方先进文化的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在潮汕文化底蕴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千辛万苦建成的楼宇上,这是“我要造”的。
圆形和拱形的西式门窗与方形的中国式门窗相得益彰,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家从意大利等国进口的釉面瓷砖品种之多难以尽数,只要好看,主人便装饰在墙上,虽多但不乱,虽艳但不俗。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历经百年依旧鲜亮如初。据说,当时走廊的柱子也是从西方运来的,表面光滑如镜,经过百年风化,柱子上虽然有了细微的坑坑洼洼,但仍能看到当年的风韵。
陈慈黉故居如今已成为一种人文景观,它记载着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人文社会等,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义,留下的是文化的记忆。
蓬洲关帝庙增辉古村落
汕头市金平区蓬洲村是广东省的古村落和文化名镇,这里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关帝庙、三都城隍庙、天后宫、当道祠、长庆庵、元帅爷宫、真君庙、翁氏大司马家庙、谢氏家庙、庄氏家庙、陈氏家庙、庄兆万十三落大夫第建筑群、陈仁蓬驷马拖车民居、洪杉发双背剑民居、吴荣美内民居等。
到蓬洲旅游,从蓬洲大街往北行至西门巷口,你会被一座修缮一新的庙宇所吸引,它就是关帝庙。红色的外墙、青色的琉璃瓦以及屋顶鲜艳的双龙抢宝嵌瓷,突显其蕴含的潮汕艺术特色。关帝庙的大门门匾是蓬洲乡贤陈丁先生书写的“关帝庙”三个石刻镏金大字,两边门斗均为油麻石石刻浮雕,内容是关公刮骨疗伤和封金挂印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其石刻技艺精湛,形象生动传神,与对街的石刻麒麟相呼应。
自宋朝以来,关公的祠庙遍布各地,蓬洲的关帝庙与蓬洲所城一样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蓬洲关帝庙建于明万历年间,由蓬洲所城世袭指挥佥事谢宏缵建造,后遭拆毁,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间由所城世袭指挥使谢应诰重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浦巡检司王伟万重修。解放后,关帝庙被改为供销社门市,后又改为老人活动中心,2010年夏该庙按原址重建。关帝庙经过数年的重建恢复了原貌,保留着坐东南向西北方向和二进一拜亭格局,总建筑面积约三百平方米,采用抬梁式硬山顶金式结构,保留着潮州木雕、彩绘、嵌瓷、灰塑、石雕等传统工艺。
踏进大门,赫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与真人真马一样高大的石塑马草兵牵着赤兔马,拜亭两边的石雕龙腾虎跃,气势威武。站在殿台上,你能感受到帝王宫殿的气派,楹梁木雕,通体金漆,殿的双畔两条石雕龙柱上的游龙飞舞在缭绕的祥云之中。大殿正中悬挂着“丹心贯日”横匾,乌底金字,金光闪烁,这是汕头市著名书法家唐大壮先生所书。大殿两边挂着乌底金字的对联,上联为“浩气可吞吴,单刀笑指一江月”, 下联为“雄威堪抑魏,匹马嘶回千里风”,此对联为蓬洲乡贤黄赞发先生所撰,汕头市书法家谢佳华先生书丹。
木雕神龛华丽精美,做工精细,龛内供奉着头戴缨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公帝王装塑像。关公脸庞赤褐,正襟危坐,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威风凛凛。
潮语歌曲情绵长
潮汕人对潮语歌曲耳熟能详,潮语歌曲伴随潮汕人一起成长,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早晨,我躺在床上听到錄音机里正播放着潮语歌曲,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曲,越听越入迷,我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竟忘记了起床。歌词有描述成长岁月的“看看看,书包啊越背越沉重,梦幻追求啊装满将来”,有描述乡愁的“一壶好茶一壶月,满天乡愁相思夜”,有描述游子思乡的“江水悠悠,波浪荡歌谣,日日夜夜千里流不断”,有描述汕头新景象的“霓虹灯耀眼迷人,夜岛散发心肺芬芳,红光绿影子闪耀希望,星空里笼罩诗的幻梦”……这些饱含深情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余音绕梁,令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现在,我还记得当时著名的潮语歌手有何家伟、宋亦乐、方少珊、黎田康子、吴伟璇、方育琪等,他们的歌唱功底非常好,声音纯正,吐字清晰,情感表达非常到位。我印象较深的曲目有《一壶好茶一壶月》《那一夜的月亮》《彩云飞》《苦恋》《遥思》《岛圆舞曲》《萌动的梦》等,唱到相思之苦时,情意绵绵,扣人心弦,引人共鸣;唱到欢快的场景时,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让人心花怒放;唱到凄苦岁月时,如怨妇哽咽,声泪俱下,悲痛欲绝……尤其是《一壶好茶一壶月》和《那一夜的月亮》,其感人肺腑的歌词令人听了不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歌手出色的演唱缠绵悱恻、柔情似水,音色清亮婉转如夜莺之鸣,可谓“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当地音乐家告诉我,潮语歌曲经常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一点跟闽南语歌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前潮汕地区贫穷,地少人多,一批又一批青壮年搭乘红头船漂洋过海,背井离乡,谋生于港澳及东南亚诸国。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句诗就是潮汕人最好的写照:“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可是这一大批出国谋生的潮汕游子少小离家,大多在异国他乡扎根,成为永远的游子,因此思乡之情、游子羁旅之思始终伴随着漂泊在海外的潮汕人,这种情怀也自然而然地在潮语歌曲中流露出来。
潮语歌曲情绵长,悠悠岁月总难忘,它们逐步成长,走出了潮汕,走出了广东,有的还走出了国门。不管走到天涯海角,翻越关山万重,每一个潮汕游子的心中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潮汕情结。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