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载,东晋时期,医药学家、炼丹术士葛洪到三清山结庐炼丹,成了三清山道教的“开山始祖”。之后,三清山便成为道学名家所向往的洞天福地。及至明朝中叶,这里大兴土木建造宫观、亭台、石雕、石刻、山门、桥梁、泉池等200余处,使其规模与气势迅速膨大,并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相媲美。
同样被视为道教重地的龙虎山,曾被称为“道都”,这里的道教历史比三清山还要长很多。据载,这里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期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两大世家。其中,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
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天然风光让人陶醉
除了威风八面的道教外,三清山的风景也是极有特色的。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而得名,并有 “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观音赏曲”、“玉女开怀”等十大绝景。它们被旅行家赞曰:“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司春女神”在三清山九大景区十大奇景中名列第一,是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整座山体造型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少女,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传说女神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为瑶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因此称之为“司春女神”。与女神遥遥相忘的就是“巨蟒出山”,形似一条巨蟒破山而出,欲腾空而跃。传说,瑶姬在人间游玩时偶遇一年轻猎人,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西王母不同意,她把猎人变为蟒蛇镇压在山中,悲伤的瑶姬坐在山间终日守护,最后化为了“司春女神”。翻过一个山头,则是三清山另一个奇景“玉女开怀”。“玉女开怀”是三清山至美至纯的象征,坚硬石峰呈现出丰腴柔美的形态,举世罕见,造化之奇可见一般。
此外,三清山还有众多形神具备的景观。尤其是在云雾遮掩下,山体忽隐忽现,飘忽迷离,让这座“神山”更是神秘多彩。
秀美龙虎山,神秘悬棺是千年不解的谜
有人说,没有道教就没有龙虎山,没有泸溪河同样也没有龙虎山。因此,不游泸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秀美婀娜的泸溪河,宛若一条银色的飘带,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串为一体,形成龙虎山风光的一大特点。
在芦溪河岸悬崖上星星点点的缺口中,至今还安放着一口口古旧的木棺材,这就是著名的悬棺。尽管人们对悬棺的故事,有着不尽的猜测和杜撰,不过它依旧是人们乐意谈论的话题。据考证,龙虎山崖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崖墓葬群,是中国崖墓葬的发源地。
1978年,江西省的一只考古队攀上悬崖,取证鉴定,发现这些破落的木棺材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人,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些崖墓下临深渊湍流,地处绝壁,绝壁高100多米,且为90度。那个时期,重达千斤的棺木是怎样放进去的?现有的文物典籍里却没有关于悬棺的记载。后来,当地部门曾悬赏勇者模拟悬棺安放过程,虽获成功,不过这些方式未必是古人的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生活在武夷山和龙虎山一带。他们遇水而安,择水而居,死后也选择临水而葬。他们将死者安放在高居水面的悬崖,却没想到会成为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
荡舟在芦溪河,时常会看见当地药农的悬棺安放表演。表演前夕,总有悠缓沉郁的旋律在泸溪河飘散开来,那一刻,会让人体味到古越人对生死的感悟。表演中,一条麻绳从定滑轮中穿过,一头拴在木质绞车上,一头拴着仿古棺木,只见棺木悬空徐徐而上,微波轻撞崖壁,绳子发出的吱吱声清晰可闻。表演者从后山登上崖顶,用长绳捆住身体,沿着石壁徐徐降下,在临近洞口时用力蹬壁,将自己荡入洞穴。进洞里后,那人拉着绳子,将棺木扯进崖洞里。
泸溪河上风景秀丽,除了悬棺,诸如仙桃吃不得、玉梳子梳不得、无蚊村都是难得的观景地。编辑刘永明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