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设计师要对得起宝石的生命

设计师要对得起宝石的生命

陈世英于2008年第一次参观巴黎古董双年展,当时就已被现场的艺术氛围震撼。2010年,他获邀成为第一位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个展的当代珠宝雕刻艺术家。他为这次展览出版的一本目录,辗转到巴黎双年展主席的手中,深得主席好评,于是陈世英在2012年正式获得巴黎古董双年展的参展邀请。

作为首位参展的华人珠宝商,各界都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和好奇。有人说这颠覆了他们对于“中国制造”的概念。因为从前的中国珠宝业多以代加工为主,很少有自主的创意出现。但陈世英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进一步改变“中国制造”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今年是陈世英第二次参加双年展,BQ特此采访到他,让他表达下对两届双年展的不同感受。

Q=《北京青年》周刊

A=陈世英

Q:对于再次参加巴黎古董双年展有何感受?

A:第一次去的时候,有莫名的有股使命感,我不能丢大家的脸。这一次去,使命感就更强烈,我无时无刻都在鞭策自己,第一次别人都看见是成功了,其实在我心里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我做的一切,必须对得起宝石,对得起时间,对得起生命,对得起历史。

Q:对于展馆的设计,请谈谈两届的差别吧?

A:上一届的展馆设计由时尚大师Karl Lagerfeld操刀,展场内一个热气球,给我一种充满活力、面向世界的感觉,一个奇妙旅程即将启航。这一届则回归法国,以凡尔赛宫的庭园为概念,风格典雅。两次展览的展馆设计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双年展引人入胜的地方,你每次来,都是全新艺术经验。

Q:在您看来,中西方珠宝设计有何不同?

A:今天,我们已走进全球一体化的年代,拿我个人创作为例,你说是中国珠宝,但很多冶金和镶嵌工艺都是先由西方开发的,我先学习,再加入我的想法和经验,转化成我的一些工艺。如果你说我的珠宝很西方,恐怕又会忽略了我背后中国文化的熏陶。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时今日,很多经典的中国图腾,都成为了西方珠宝的元素之一,而很多中国的设计师,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当然,中国沉睡了几百年的珠宝业才刚起步,这是事实。

Q:您有“世英切割”以及“钛珠宝”的发明,是从哪找寻的灵感来研发的?

A:设计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而工艺是为了要解决设计的问题。要实现想象中的美好,工艺的发明是重要的一步。“世英切割”的灵感,来自我1980年代看的一个摄影展。之后,我开始学习透光宝石的切割,过程中摄影展的印象又浮现了,我就开始试着以宝石切割和雕刻工艺去做出一身化多身的效果,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发明和完善了“世英切割”工艺。

至于以钛金属作为珠宝骨干,那是从我真正创作第一对耳环开始。那时候,一位朋友带来各20多克拉的钻石两颗,要我为他创作,我发现用传统的金属做骨干,加上20多克拉的钻石,令耳环很重,我就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天,我看报纸的时候,看到钛金属的医学贡献,我开始了解这种金属,最后我用上八年时间驯服了钛金属。

Q:请在今年参展作品中推荐一件最特别的?

A:《真空妙有》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花费了十多年。如果从平面看,是一个完整的发晶,很多人觉得发晶里面是不可能出现珠宝做成的云朵的,可又找不到它出现的理由,那到底这是怎么完成的呢?这颗黄钻的背后开了一个半厘米的口子,我把它叫做“灵魂的入口和出口”。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个魔术表演,一个魔术师为自己解锁,逃出生天。这好像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我们每个人都在找一个生命的出口,一个通往生与死、天堂与地狱的出口。于是,我在中国传统鼻烟壶的内绘基础上,设计了这件作品。我把主石发晶内部做了掏空处理,保留了一部分发晶天然的发丝结构,然后在特意空出的部分,镶嵌了几千颗祖母绿和小黄钻,最后用大黄钻封口,这样观看的时候,就是一个整体,仿佛天然发晶里面,生长出彩云。这件作品命名叫《真空妙有》。真空不空,能生妙有。我借用这句来点明生命似有非有的状态。我想挑战一下,如何通过一个微小的管道,进伸到一个1平方厘米的内部空间里进行镶嵌,让天然的东西里有人工的痕迹,但人工又可以回归到自然里面,这是我追寻的一个物我为一、物我两忘的状态。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