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雕漆:一寸光阴一寸金

雕漆:一寸光阴一寸金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5 13:4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一寸 光阴 雕漆

袁枚曾用诗“阴花细缬珊瑚明,桢霞隐隐东方生”赞赏雕漆之美,以费时著称的雕漆,以其蕴含岁月的特殊价值,成为艺术品收藏投资新贵。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房地产商看上一座楼,正在拆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些字画、工艺品,最后发现这楼里面的宝贝比大楼还值钱。这些宝贝中就有雕漆。

讲完这个故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乾刚爽朗地笑了:“要说投资,北京雕漆太有增值空间了,这是明摆着的事。”2007年1月,文乾刚、陈厚棣创作了巨型雕漆盘——“剔红九龙闹海盘”,这只大盘有1.9米高,以紫铜做胎,在文乾刚、陈厚棣两位大师主持下,耗费一年多时间制作而成,大盘的托架乃是红木制成,镂空雕刻的灵芝云龙纹,精细而繁复,10年前一台湾商人用40万元购买了这个雕漆大盘,现在,台湾商人有意出售,但价位已涨到800万元。

北京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张宏伟对《小康·财智》记者介绍说:“北京雕漆一定会增值,因为它的历史与技艺都不同凡响。”

雕漆的前世今生

中国漆艺的历史是从7000年以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的。当时还是新石器时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其中就不乏成片的漆树。我们的祖先用石刀或石斧砍伐树木时,邂逅了漆树,源源流出的神秘汁液就难免粘附在石刀、石斧上,也可能偶然流滴于陶器之上,干燥成膜后,既坚牢又美观。于是,祖先们最早认识了漆,也最早使用了漆,肌而揭开了漆艺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有雕漆工艺,但至今未见实物。现知最早的雕漆实物为宋代的,历代文人作家对其极尽推崇赞誉。元代潦艺在雕漆和螺钿漆器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并出现了永垂青史的雕漆名家。浙江嘉兴的张成和杨茂便是最突出的代表。此时,雕漆技术也东传日本。日本人称“剔红”(红色雕漆)为“堆朱”,并取杨茂之“杨”、张成之“成”合为“杨成”。

明代漆艺开始了我国漆艺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官营手工艺品和民间手工艺品互相媲美,名工巧匠辈出。官办果园厂的出现更加促进了雕漆的繁荣。明代漆艺的另一重大成就即《髹饰录*的问世。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漆艺专著。其作者黄大成,安徽新安人,是一时名匠。书中内容涉及制作漆器的工具、原料、设备以及各种漆器品种的制作方法。其法天、敬业、敏求、负责的观念也代表着我国漆艺的传统精神。

清代漆艺以宫廷造办处为中心,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工巧匠,清代乾隆时期雕漆制造达到报盛时期,乾隆皇帝的大量家具、宝座均用雕漆。有些作品如“剔红海兽圆”更为乾隆皇帝亲自策划、审定、题字,含有皇族高贵象征,不过,清代雕漆后来在技术上走向繁琐,艺术上走向萎靡,失去了生气。

清末,北京的民间雕漆兴起。当时的一些雕漆艺人从清宫内需要修理的破损雕漆品上得到启发,并合作创办了一些雕漆作坊,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在北京剪子巷开业,取名“继古斋雕漆商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前代雕漆的风格继承下来,并有明显的北京地方色彩。他们的刀法棱角清晰,题材以花鸟龙凤、山水人物、吉祥图案为多。从此,北京雕漆扬名国内外。

1915年“继古斋”艺人吴瀛轩制作的“剔红群仙祝寿图五尺屏风”曾经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杜炳臣制作的“镂空花篮盘”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为雕漆艺术再获国际金奖。而雕漆工艺大师文乾刚的作品更是包揽了从2002年起到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的金奖。

时间艺术品

作为曾经的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一,雕漆近十几年来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目前被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从事雕漆制作的人员不足500人,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没有悟性,有的是没有定性……这种古老的手艺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对工人的要求比较综合。”张宏伟说。

据专家介绍,在制作雕漆时,一般要经过策划设计、做胎、做底、烧蓝、涂漆、画工、雕刻、硬化剖磨、近10道工序需要许多具有相当艺术修养及工艺技术的艺人密切配合、讲究团体协作。与一般的工艺品相比,雕漆工艺品的生产周期很长,由于刷漆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不能烘干或者晒干,有时候需要近百天时间。如“剔红九龙闹海盘”的漆厚竟然达到20毫米,也就是说至少要刷340遍。

而雕刻也是一件“麻烦事”,必须“一刀到位”。一件雕漆艺术品一般都有两位技师同时工作,一个叫“上手”,专门负责浮雕,一个叫“下手”,专门负责“锦纹”,虽然工种分为“上下”,但其实要想做出一件精品,不可有任何偏废。就以文乾刚收藏的一件剔红银胎荔枝纹六方壶为例,上面千姿百态的荔枝由不同锦纹装饰,细细赏玩让人爱不释手。

硬化剖磨也不可小觑,在大师眼中,这如同“二次创作”,是“雕刻的再精化”。硬化就要三四个月,再加上技师用砂纸细细打磨出漆的光泽温润又要花费100天的时间,总体工作最其码近一年。“做精品这是必须的时间。”文乾刚说。

“这种艺术品就是时间艺术品。不仅制作周期长,就连原料也十分难得。”业内人士介绍说。

漆雕漆雕,漆自然是主角。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亦称大漆和国漆,也称作金漆。大漆素有“涂料之王”的美称,属天然产品,无毒,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如漆膜坚硬、耐磨,能耐各种溶剂,防腐蚀;密封好,防渗漏、防潮;并有美丽持久的光泽。由于应用范围广,而产量有限,大漆显得益发珍贵。

“现在生漆的价格十分昂贵,一棵漆树50年才产10公斤的潦,原生漆的价格是18万元一吨。像我做的一个大屏风仅大漆就需要500公斤,还有银胎等原料,成本就要十几万元。此外,制作屏风的用工量大约一年半,人工成本也很高。这个屏风我的要价大约在160万元;”文乾刚说。

说着。文乾刚打开一包大漆,只见大潦近褐色,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文乾刚说:“大漆涂上几上层后就变成黑褐色,传统‘剔红’就是大漆加上朱砂,让颜色呈一种偏蓝的红(近似于洋红),现在朱砂少了,我们加的是人造朱砂。”

除了剔红,雕漆还有别犀、剔黑与剔彩(红、黄、绿),除了颜色不同,其他工艺基本相似。剔犀是一种古老的文饰,一层红一层黑,一般为七层颜色,或是三红四黑,或为四红三黑,图案一般为如意云纹。

雕漆投资方兴未艾

在雕漆生产最旺的上世纪80年代,每年出口漆器近万件,为国家创收大量外汇。“现在中国国力增强,人们对艺术品收藏越来越感兴趣,不仅外国消费者喜欢雕漆,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人也开始喜欢雕漆制品,特别是‘剔红’,富丽喜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而且现在的雕漆大师不仅仅是继承传统艺术与品位,还开创了新的花样与设计,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统工艺品,投资前景十分巨大。”北京工美集团张宏伟说。

目前,漆器艺术品的收藏日渐兴起,自200i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以1214.5万港元的高价拍出后,漆器的市场价值越来越被收藏者看好,尤其是国际性的大收藏家开始关注漆器艺术品,为民间漆器收藏提供了条件。

现在,以文乾刚为代表的雕漆大师纷纷成立了工作室,要把雕漆这项艺术瑰宝传承下去,他们的作品很多成为收藏界的宠儿。

文乾刚工作室出品的雕漆艺术品一般都有签名。但这在当代社会也难免会“李逵遇见李鬼”,为此,很多买家都会到文乾刚工作室为定制,保证其真实无欺。

虽然带领着十几个同事做工作室,文乾刚并不愁吃喝,但他还是想着能把雕漆事业做大。“现在我的力量有限,每年就是做kA件产品。如果行业要发展,必须要有量,我认为100个制作人员是基础条件,以每年每人做两到三件计算,每年总量能做到近千件,几个工场可以做到万几千件,我认为市场需求是没有问题的。”按他的估算,在郊区租间约3000平方米的厂房,场租年约为100万元;制作工人100人,每月工资等费用约2000元/人(全年约240万元),其他生产资料约为250万元,投资约600万元(按一年销售周期计算),每年利润率大约为50%,3年即可回本。

鉴古堂的创始人藤文浩长期从事漆器的收藏和买卖。他表示,漆器一直属于高级艺术领域,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很高。目前漆器收藏市场呈现两种状况:一是漆器市场流通数量较少,精品更少;二是懂漆器的专业人士少。正因为如此,藤文浩认为,漆器拍卖价格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藤文浩讲了这样一件事:五六年前。他在国内以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一个明朝嘉靖年间的花鸟盘,而完全相同的一个盘子,在2008年3月份纽约佳士得的春季拍卖会上竟拍到13万美元的高价。

漆器收藏面临的另外一个瓶颈是,漆器的管理和保存难度很大,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陈丽华研究员介绍,漆器不怕水,泡在水里面都没关系,但是怕干燥,容易裂,而且裂了不好修补。现在都是用恒温、恒湿的条件保护,一般在温度为15-18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最为适合。这样的保存条件也让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掌握窍门,漆器保存也没有那么难。对于小件漆器来说,太干的环境可可以用保鲜膜将其包起来加以保存。”专家说。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