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大自然探索程度的不断深入,仿生学开始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现如今,在工业设计领域,许多设计师都将工业设计与仿生学相结合,运用到所设计的工业产品当中,丰富产品的功能,美化产品的外观,来满足不同人民的各种需求。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仿生学和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浅谈了仿生学在工业设计中的部分运用。
工业设计简称ID,起源于包豪斯,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包含的知识面和涉及到的领域十分的广阔,各个学科的内容及理论体系都对工业设计有一定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不单单看重产品功能的完善程度,更加追求一种自然清新,淳朴个性的设计风格。因此,将仿生学应用到工业设计中,两者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是每个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仿生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
仿生学利用生物的特殊构造额宫鞥来研制各种机械或者新型技术的学科,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早期划船用的桨到现在雷达超声波,仿生学的影子无处不在。仿生设计结合了仿生学的多种特性,是一门以仿生学为基础的新兴学科,研究内容丰富多彩,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来设计产品,符合各方人们的生活需要,下面我们来说一下仿生设计的具体体现。
1.设计理念来源于大自然
仿生设计的主要灵感来自于自然,这种产品体现了大自然最原始的元素,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另外,设计理念源于自然,取于自然,通过模仿大自然的特征和本质,让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可操作性非常的高。
2.彰显生命意义和活力
自然界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不断的进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结构、形态、色彩图形。仿生物形态的设计是仿生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对生物的各种构造、形态、色彩、意境进行精致的分析并加以模仿,使得产品具有自然生命的重大意义和独特的美感特征,使产品更加的亲和和生动,让产品更好的为人服务,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满足人们追求宁静优雅,幽默愉悦的精神需求。
工业设计与仿生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的进一步探索,仿生学发展十分迅速,工业设计和仿生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了一门边缘新兴学科——仿生设计,仿生设计以工业设计的各种理论和技能作为基础,以工业设计的观念和创新型思想作为指导,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工业设计师通过模仿生物的各种形态,加以结合自身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将生物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构造融入到自己所涉及的产品中,满足人们的需要。仿生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仿生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使人类社会与自然更加的统一,成功的把握了设计出的产品和模仿对象的关联性,在符合人们心里认知的前提下进行改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热爱和关注。
仿生学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仿生技术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工业的发展,丰富了工业设计的种类,通过模仿生物的特殊技能,利用生物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来设计产品,具有独特性,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的来精确划分,会获得不同的仿生产品,深受大众喜爱。
1.结构和功能的仿生
生物结构是大自然选择和进化的重要内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结构具有鲜明的生命特征和意义。设计师需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对生物由内而外的各种构造有着清晰的认知,明确设计目的,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产品自身的概念设计出与其一致的产品,让人工生产的产品也具有和自然生物一样的结构美感。
产品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功能仿生设计通过探索生物的功能原理和特征,从中得到灵感和启发,来改进目前现有的产品或者开发新的产品。设计是要从自然出发,源于自然取于自然,设计出更加贴近自然又符合实际的功能。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产品的价值,让工业设计向着更好的发面发展。
2.形态的仿生
形态的仿生是仿生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通常分为具体形态、意境形态和抽象形态。设计师通过模仿动物植物等不同生物的典型外部形态来设计产品,使产品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的活力。并且设计师可以通过对生物表面的肌理与质感进行设计创造,这样可以增强仿生设计产品形态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3.色彩和意象的仿生
自然生物的色彩是自然美感的主要内容,是生命存在的特征和首要需求,丰富缤纷的色彩对产品的色彩设计具有着独特的意义,设计师通过对色彩的把握可以让产品更加具有表现力。而生物的意象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模仿自然生物的意象对产品的语义和文化特征的体现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结束语
现如今,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师要合理恰当的选择仿生对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这样才可以极大程度的丰富工业设计的产品,使工业生产迸发出活力与激情,工业产品的多样化会有效的推动工业的发展。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唯有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的对仿生对象进行探究,不断的掌握新兴的仿生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作者简介:王琳(1990-),女,汉,广东清远人,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