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作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手段,记录了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目前,较有名的微课教学形式主要有“翻转课堂”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是美国明尼舒达州斯蒂尔沃特834独立学区6个五年级班在数学课堂中试水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可汗学院”是一个非盈利教育组织,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突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这些微课的教学形式新颖,视频制作极富创意,极大地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但是,这些微课仅面向中小学生学习,教学方式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不具有系统性。因此,我们在“微课”实践中可借鉴美国微课视频制作方式与教学模式,比如“先学后教、远程学习、满10分进级”,同时依托于传统课程,保证学习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让学生既要“吃饱”,更要“吃好”。
2 “微课”的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对于微课建设的理论研究基本都是对“微课”概念界定、理念阐述和应用前景展望。由于国内的微课热潮主要由比赛推动,因此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出对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例如,微课程建设的“四术”与“三合”原则。2四术:学术上,保证微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和真实性;心术上,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技术上,恰当和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艺术上,体现知识的魅力,展示教师的风采。三合:与常规课程相结合;与课程特色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例如,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评审的四项原则。3聚焦: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微课。简明:要看了明白,简明语言表述。技术:任何技术都可以,要恰当地运用好技术。创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眼睛一亮。
以上这些评价标准为微课建设提出了要求,具有普遍意义,但是没有区分中小学和高校。由于工业设计高技能人才具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因此不能简单复制中小学或者普通高校的微课评价标准,而应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微课”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程建设。
三 “微课”建设实践研究
1 教学操作实践
产品首版制作人才培养的对象主要包括技能“生手”——高职在校学生和技能“熟手”——社会培训人员。这两种人都有各种的学习特点。其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实践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学习。而社会培训人员有一套自己的“劳动系统”,新知识进入他们头脑中,容易与原有的“系统”产生碰撞。对于这两类人,传统课程教学犹如主食,保证了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能“管饱”,而“微课”无疑就是极具诱惑力的甜点,从新的角度将知识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不知不觉地浸入他们思维中,使“主食”的口味与营养搭配更加丰富与精彩。因此,我们从“微课”的教学设计、流媒体制作、师资分配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形式的实践。
首先,在微课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工业设计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突出“玩”(体验),“探索”(研究),“想”(设计),“做”(操作),“玩”(体验成品)等特点,用“微问题”把学生带入一次开心的探索之旅,从而将传统课程所需要掌握知识点等内容贯穿其中。
其次,课题组成员在前期微课程开发中已掌握了部分微课堂流媒体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本次研究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视频质量,比如,视频画面要适合手持移动小屏幕的特点,多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写等小景别画面,多使用固定镜头,保障视频质量。提供给学生的视频将通过多种网络浏览器和通用的流媒体播放器播放,并提供多种不同选择方案。
最后,由于微课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是辅助,因此,师资分配可以参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师资安排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学量分配给教师,要求教师在规定教学周期中全天候为学生指导学习(学习小组需与教师沟通预约教学时间,以免与其它教学活动冲突),不分具体节次。微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可能性。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教材的自我理解、学生兴趣进行统筹考虑后参与开发,以此激发教师主体意识,为微课程注入鲜明的个性特征。
2 评价标准制定
首先,在“微课”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明确微课最关键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用微课能够很快捷地掌握了知识,这个微课就是好的微课。因此,本课题组将广告学中的“诉求”概念引入微课评价标准制定中。“诉求”是制定某种道德、动机、认同,或是说服受众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微课”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就是明确“微课”的诉求点是否准确表达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认同,从而寻找到学习的理由,是否能帮助学生对传统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与热情。
其次,在制定微课的评价指标中,可采用“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的方式。由于产品首版制作包含了不同的微课类型,评价标准应该有不同之处,因此,微课的效果评价指标制定应该掌握原则,但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制定效果评价指标后,由“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实施教学效果评价。
3 实践成果
研究人员前期参与了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承担了《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中“产品设计与首版制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已开发了《ABS塑料板材切割》、《叉车外观造型》、《PCR基因扩增仪设计》、《基于工作模块的自动挑瓶机开发》等微课程,为工业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微课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 小结
本次研究主要对工业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微课”建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并以产品首版制作方向的微课建设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了微课程的制作。这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典型意义,研究成果对于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推广价值。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深入微课程建设工作,完善教学资源库工作,更好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