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虚拟团队有效性相关研究评述及展望

虚拟团队有效性相关研究评述及展望

摘要:相对于传统团队而言,虚拟团队具有独特的优势,介于此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团队这一工作模式来完成特定的目标。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对虚拟团队有效性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今后对虚拟团队有效性相关研究方向。

关键词:虚拟团队;有效性;研究评述

一、虚拟团队有效性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虚拟团队的产生,首先是组织发展和应对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环境的客观需要。造成传统团队向虚拟团队转变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贸易的日益全球化、组织间协作以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需要。实际上是组织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做出的反应,这种新的商业环境,迫使组织必须实行柔性和协作战略,从而使组织对虚拟团队有一种潜在的需求(万可、李守军,2002)。而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崛起,为虚拟团队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和条件。虚拟团队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模糊了组织边界,最大限度地整合组织内外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环境变化。

虚拟团队有效性影响因素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对影响因素的有效性把握,可以从关键因素诊断出虚拟团队有效性问题的所在,从而使得团队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朱冀恺(2001)运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发现:虚拟团队的结构特征与团队成员的工作满意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团队领导的指导是提高团队绩效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沟通、团队成员的参与、同期反馈控制、结果导向的管理风格对团队效能具有促进提高的效应;但过多的创新与变革对团队绩效的提高是不利的。

李燕(2003)认为导致虚拟团队成败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是否建立了对虚拟团队成员有效的激励机制。

Morris等(2003)研究了虚拟团队中信息技术和信任对成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他们认为组织若要建立高效的虚拟团队,必须注意培养虚拟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增强成员对所使用信息技术的满意度。

Balthazard等(2004)研究了个性特征、成员专长对虚拟团队互动过程的影响,以及互动过程如何导致不同水平的绩效,包括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关系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他们对来自63个虚拟团队的248个职业经理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专长和外向性与团队互动过程和团队绩效呈现曲线相关;高水平的外向性和成员之间较大的外向性差异会导致缺乏建设性和被动/消极的团队互动风格。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成员专长是任务绩效水平最好的预测因子,而团队互动风格则是影响关系绩效的主要因子。

Powell等(2004)对虚拟团队有效性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过程从任务过程(Task Process)和社会情感过程(Socio-emotional Process)两方面讨论。作者从以上4个方面对现有文献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输入阶段主要分析了团队设计、文化差异、培训方面的研究;社会情感过程中,讨论了关系建立、内聚力和信任等因素;任务过程中,则主要分析了沟通、协调的影响以及任务-技术-结构的匹配问题;输出则从绩效和满意度两方面展开讨论。然后分别从输入、任务过程、社会情感过程和输出方面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Staples等(2005)在Cohen(1997)提出的传统团队有效性模型的基础上,对虚拟团队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行业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人际交往能力、团队规模、团队效能感、团队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对虚拟团队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胡峰(2005)对虚拟团队的效能及其构建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团队过程关键要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这些要素包括有效沟通、相互信任、承诺、领导能力水平、管理控制和规范协调。另外,胡峰(2005)还对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全球性组织中应用ICT增加了团队协作的复杂性,并且可能对团队效能造成影响。

Kankanhalli等(2007)对全球虚拟团队冲突的影响因素以及冲突对绩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全球虚拟团队中,文化多样性可能会造成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大量的电子沟通和反馈的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对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任务复杂程度和冲突的解决方案,关系冲突对绩效的影响可能由任务依赖性和冲突解决方案决定。

Rezgui(2007)对建筑行业中虚拟团队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虚拟团队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引入和使用,还依赖于潜在的社会和组织方面的因素。并识别出了基于项目本质的建筑行业所面临的重要社会-组织挑战。

周海燕(2007)在IPO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虚拟团队的团队过程、虚拟团队的团队投入与团队结果进行了总结研究。在虚拟团队的团队过程研究中,周海燕对虚拟团队计划过程、行动过程和人际过程进行了定性分析。在虚拟团队的团队投入与团队结果研究中,从团队规模,知识、技能和能力(KSAs)、技术、任务和构成5方面对团队投入做了归纳分析,从情感结果和绩效结果两方面对团队结果做了归纳分析。

Shachaf(2008)对文化多样性和信息通讯技术(ICT)对于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多样性对决策有积极影响,对沟通有消极影响;信息通讯技术会缓解这种不同文化间沟通的负面影响,并增强文化多样性对决策的积极作用。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有效技术包括e-mail,(通过电视电话的)电信会议和团队空间(team room)。她的研究还认为文化多样性会影响沟通媒介的选择。

Wakefield等(2008)对虚拟团队中的冲突、领导和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沟通有助于降低任务冲突;团队领导担任协调者,对不同的冲突进行调节,有助于虚拟团队的成功。

二、虚拟团队有效性模型研究

Jessica Lipnack和Jefrrey Stamps(1997)提出,虚拟团队由人(People)、目标(Goal)和联系(Link)3个要素组成。这3个要素组成一个由投入、过程、产出构成的简单模型系统(见表1)。

Lurey和Raisinghani(2001)对虚拟团队的有效性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将影响团队有效性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团队内部驱动因素和团队外部支持因素(见图1)。他们认为,以下因素和虚拟团队有效性正相关:团队过程及团队成员人际关系与团队绩效、团队成员满意度有很强的相关性;选拔程序、管理层领导风格与这些有效性指标具有高相关性;而团队设计过程、群体内动态性、外部支持机制与团队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认为团队的工具与技术应用、沟通模式与团队有效性指标呈现弱相关性。Lurey和Raisinghani进行的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但是,该模型并没有揭示“团队内部驱动因素”和“团队外部支持机制”之间的作用机制。

赵嵩正、肖伟(2006)提出了虚拟团队关键成功因素的三维(目标、成员、沟通)模型假设,并通过对国内12家IT企业的问卷调查,对三维模型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5项关键成功因素体现在目标一致性、信息技术能力、成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5个维度上;最后,从这5个方面出发,给出了提升虚拟团队绩效的针对性策略。

Cordery和Soo(2008)识别了对虚拟团队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克服这些障碍的建议。他们提出了一个过程导向的虚拟团队有效性模型,把交互记忆系统、工作参与程度和集体效能作为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主要因素。Cordery等认为虚拟团队领导和团队气氛可能有助于克服一些过程方面的不足。

Lin和Standing等(2008)对虚拟团队的社会因素和任务因素之间的关系、沟通对虚拟团队有效性的重要性以及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Lin等运用元分析法对过去相关研究的数据进行统合分析,得出了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初步模型,然后结合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对模型进行了调整。最后通过现场实验法及调查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出如下模型(见图2)。他们的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对虚拟团队有效性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应在团队组建初期被充分考虑;沟通对团队的社会因素有直接影响;团队的绩效对满意度有直接正向影响。Lin等学者对任务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影响,以及他们对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建立的模型中,主要关注团队过程因素对团队输出结果的影响,并没有考虑虚拟团队输入因素对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影响。

从研究方法上看,虚拟团队研究以探索性、定性研究为主,尤其是国内学者对虚拟团队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因素仍没有统一的定论,对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因素整合模型仍具有不确定性。大多数对于虚拟团队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孤立进行的,只是针对团队输入变量对团队过程(I-P)、团队过程对团队有效性(P-O)、或输入变量对团队有效性(I-O)的研究,较少有同时针对输入、过程、输出3者加以探讨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将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因素纳入一个整合模型,揭示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各因素对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具体效应。

三、简要评述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虚拟团队作为一种团队生产模式会不断壮大,但是由于其管理方式与以往的企业管理存在明显的区别。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虚拟团队的管理面临更为复杂的团队成员关系、不同人员的企业文化交织等。因此关于虚拟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存在着广泛的空间。目前虚拟团队的研究虽然已经相对较为完善,但是各种外界变量的介入对虚拟团队的有效性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虚拟团队有效性究竟受到哪些有效因素的影响?这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彭杜宏,王秀丽,席斌.团队互动过程研究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8(1).

2、Lin C.,Standing C.,Ying-Chieh Liu.A Model to Develop Effective Virtual Team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5).

3、Ilgen D. R.,HoHenbeek J. R.,Johnson M.,Dustin Jundt.Teams in Organizations:Form Input-Process—Output Models to Imoi Model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5(1).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行政学院)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