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由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中受社会广泛关注和期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等要求开始在全国范围落实。
民以食为天,食安大于天。近年来,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愈来愈关切,但涉及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时发生,引发了社会舆论风波,甚至造成一些社会事件,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由此在国家层面上加快催生了该规定出台,以保障学校食品安全,护佑学生健康成长。
“校长陪餐”制度其实并不新鲜,此前在一些地方的个别学校也有实行,还有学校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学生校内就餐,家长可通过手机查看。此次全国范围内实行类似做法,从管理的初衷看,当然有利于促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有利于舒缓社会焦虑情绪,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力度。但是,制度虽好,在具体落实中,尤其长期执行中,还是要警防流于形式。
从制度落实看,“校长陪餐”具体怎么陪,怎么落实下去,这实际上是一个难点。需要各地依据此次出台的国家规定,认真研究,建立科学完善的细化落实制度,并且易操作和易核验,才能保证该办法真正落到实处。
从管理环境看,学校相关负责人在陪餐过程中,或者在事先的抽查、试吃等过程中,对于把控食品安全质量的高下,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具有很多“人控”和“可操作”的弹性空间,很难避免一些人情因素和利益纠葛,从而影响“陪餐”效果。
从现实情形看,因学生与成年人的营养需求不一,学校主要领导长期“陪餐”,经常性食用学生餐,也不尽科学和现实,不容易长期坚持执行和真正落实。如果执行不力,久而久之,可能在一些地方难免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些学校领导的“作秀”行为。
所以,“校长陪餐”制度,乍一听感觉很好,其实这或是教育等部门的无奈之举。真正要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仅“校长陪餐”这一制度还不够,还要真抓源头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过程管理,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一,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在此次规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将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修订完善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探索建立部门性法律法规,予以强制性约束。对违反相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从速严加处理问责,进一步加大违法违规的机会成本。
第二,强化进校食品全链条监管。在采购供应上,相关政府部门要多管齐下,严把入口质量关,抓好食材源头供应,从种植养殖、原料采购、保鲜加工、储藏运输、检验检疫等过程全方位控制,加强食材溯源管理和过程监控。
第三,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对从事服务学校餐饮的相关经营和从业人员,要严把人员入口关,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和经营组织要多关心关爱这些人群,多沟通交流,及时化解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
第四,优化经营管理环境。在严管学校自营和委外经营的餐食场所管理中,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坚持不以盈利或微利经营为目的,善于用足政策,用好经营场地、设备设施等资源,给经营单位和个人必要的利润空间,防止过度追求经营效益而不断挤压经营者生存空间,导致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為发生,滋生食品安全问题。
总之,学校食品安全源头控制得到系统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的基础工作才能真正到位。我们才有望持续加强学校食品的营养健康,将营养和安全并重抓好,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吃得安全放心,更营养健康,这才能为学生的全面茁壮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系时评人)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