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地方高校军事课中的学科瓶颈及应对策略

论地方高校军事课中的学科瓶颈及应对策略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5 17:45:09 点击: 推荐访问: 学科 学科师德师风心得体会_师德师风教学心得 学科带头人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也是学校军事课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地方高等学校的军事课在没有学科支撑条件下艰难开展,这不仅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也是从事学校国防教育的专家学者感到十分困惑并长期孜孜不倦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以1985年学校军训试点开始至2005年结束试点至今的高等学校军事课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为线索,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学校军事课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瓶颈的成因以及化解方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军事课;国防教育;学科;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5-0036-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5.008

我国地方高校的学生军事课程(又称国防教育课程),可以说是一项决策层次最高(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发文规定,由教育部、总参、总政等部委直接领导推动)、法律规范最全(三个法律和一个大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试点时间最长(从1985年试点到2005年结束试点,共历时20年时间)的一门特殊课程。在高等学校现有的课程建设中,没有哪一门课程能够享受到如此高的政治待遇。就是这样一门倍受国家和上级领导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课,为什么会出现违背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突显出没有学科支撑的问题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上明确标有军事课属于“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实践中却没有军事学科支撑,“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出现这一违背常理的奇怪事情,并且成为多年积重难返难以化解的“瓶颈”问题呢?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瓶颈问题的成因和化解途径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

一、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问题的提出

1985年,教育部、总参、总政、总后等八个部委联合发文,确定全国56所高等院校纳入国家首批军训试点单位,轰轰烈烈的全国高校军事试点从此拉开序幕。1986年,军训试点院校扩大到67所,贵州大学名列其中。到了上世纪的90年代初,全国军训试点院校已经扩大到154所,可谓盛况空前。

由于当时的高校学生军训处于试点阶段,加上军队和地方不同管理体制的牵扯和制约,各种计划和设想并不十分成熟。以贵州大学为例,学校1986年纳入试点,1987年按照最初的大纲和相关文件成立了军事教研室。记得当时的大纲和相关文件还详细规定了学生军训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军训学时。规定学校成立军事教研室,按照师生1∶80的比例配置军事课教师,教学课时规定军事理论教学为96学时,集训时间为5-6周,总学时最多达到500多个学时,但就没有规定学科归属。由于这些规定严重脱离学校实际,没有一个学校完全按照这个规定执行,因此不断地进行调整。经多次修改和调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学时调整到理论教学36学时,集中训练为2-3周,逐步趋于合理。但学科问题和编制体制问题却不再提及,更不用说建设军事或国防教育学科了。当时贵州大学学生军训管理由学校武装部具体负责。学校成立了学生军训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学校办公室、武装部、教务处、后勤处、学生处、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学生军训团。当时的学生军训按照文件要求由军队派遣军官担任教学和训练工作。刚刚纳入试点的地方高校学生军训,凭着一时的热情,的确搞得轰轰烈烈,既有教员“保障”(部队派遣军官充当教学训练人员),又有经费充实(每个学生按120元标准由上级部门拨款),武器弹药器材等军训物资也得到不同程度的保证。虽然当时贵州大学的军事教研室还只是一个空架子(无正式机构,无教师编制,成员全部为兼职),可当时的学生军训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军队的无私支持下,在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学生军训的科研工作在上级的重视下也得以蓬勃开展。以1998年8月在东南大学举办的全国首次军事理论教学研讨会为标志,开始了探讨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问题的历程,有的学者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群的建议。会后由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到2001年,学生军训的长期试点随着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的颁发而终止(此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停止全国学生军训试点,规定学生军训在全国大中学校作为必修课于2003年起步,2005年普遍开展,并对学生军训工作作出新的规范),全国学生军事课列为常态,军训经费上级不再拨款,由各校自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长期靠领导行为自上而下推动的学生军训试点由于各种因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管理机构问题。军训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学生的一门课程,可管理机构却是行政管理机构(武装部)而并非是教学管理机构(军事教研室);二是教师问题。学生军训的教官开始来源于军队派遣军官,随着派遣军官的逐年减少和停止派遣,大多数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始从自己的教师队伍中充实军事课专兼职教学人员。这些人进了军事教研室无疑对学校军事理论教学有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军事课教育大多没有固定的教师编制,有的虽然有固定编制,但在整个军事课教师职称评定中没有军事专业教师的位置,职称评定找不到序列。更为难堪的是这些人想做科研,却难以找到成果发表的阵地。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逐步归结到地方高校军事课的学科建设方面来,军事课学科建设问题日益突显。为了解决高校学生军事课无学科支撑的问题,吸引上级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全国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對实施多年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将大纲称谓改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这次修改的重要变化是将沿习多年的学生军训称谓改为军事课的称谓,分别称为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课程。但由于军方军训管理人员的认识与教育部体卫艺司领导以及地方高校专家学者认识的差距,军事课的学科地位并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自上世纪末以来,学校国防与军事教育学科建设开始从硕士生教育突破,西安交大、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吉首大学等数所高校先后发力,到2014年,全国一共建立了7个国防与军事教育硕士点。有的学校虽然没有设点,却在相关硕士生研究专业中开设了国防与军事教育研究方向。如贵州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中设立了国防与军事教育研究方向,在民族学硕士点中设立了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方向等等。关于国防教育的本科生学科建设方面,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和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为了解决学院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开始了构建学院国防教育与管理新学科的尝试,经艰苦努力并经教育部批准,这两所学院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成功建立了国防教育与管理试办学科,招收了第一届国防教育与管理本科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国防教育与管理学科可直接授予教育学士学位或管理学学士学位,由于贵州大学没有教育学专业,因此只能授予管理学专业的学士学位)。以后又实现了逐年招生。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为高等学校军事课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长期以来,各高校尽管作出大量的努力,学校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课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必修课的高校军事课的学科地位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军事与国防教育在大学公共课中的学科地位在地方高校仍然是一片空白。遵循学校教学规律,完成高校军事与国防教育学科的构建,成为摆在各位专家学者面前一项不可绕过的头等大事。

二、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瓶颈的成因分析

为了解决高校军事课的学科建设问题,有识之士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吉林大学盖涛、陈春阳在《教育教学论坛》中以“影响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研究及对策”为题,对目前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军事課教研机构、军事教师的定岗定编以及各项经费的落实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分析与研究,论证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庞民、石连柱在《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上以“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育学科建设”为题,指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育学科建设是学校军事课程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认为军事学科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军事教育的特殊规律。还有许多学者从军事课程建设的角度探讨了高校的学科建设问题,进一步论述了高校军事课程建设中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全面推进学校军事教育。这些论述无疑为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但是,囿于时代的局限和当时的认识水平,这些学者们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呼吁的阶段(这个阶段显然十分重要),对于高校学科建设核心症结地把握和实现途径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因此,尚有进一步深化和探讨的必要。

由于学科建设在当下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认识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和现实问题。因此,弄清楚这里面的矛盾和纠葛,对于进一步化解我国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十分重要。

首先谈谈认识问题。高等学校的军事课,又称学校国防教育。仅从这种称谓的变化就可看出问题的复杂性。军事课从学科归属上应属于军事学的范畴。而国防教育则属于教育学的范畴,但在教育学学科目录中二级以上学科里没有国防教育这一学科,因此属于目录外的学科。这就带来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问题,地方高校开设的军事课到底应称为军事课还是国防教育课。如果认为是军事课,那就应该在地方高校构建军事学科,设立军事教研室。如果认为是国防教育课,则应构建相应的学科,成立学校国防教育教研室。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军方负责军训的一些核心领导成员是不赞成地方高校在学生军训中搞国防教育学的,认为高校实施的就是学生军训,就是军事课教育。但他们由于认识的不同,对学校教学规律的不了解,以及国防与军事教育在当时尚处于全民国防教育阶段,国防与军事教育的认识水平和手段都处于普及阶段,因此对于高校学生军事课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军事学纳入地方高校管理或军地协同管理的重要意义难有深刻地认识。他们所关注的高校学生军训的目的,就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为军队培养预备役军官打基础。 参见教育部、总参、总政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

其次是体制机制问题。如果在高等学校设立军事学相关学科,摆在学校面前的直接问题就是地方高校没有军事学相关学科的设置权限。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受苏联单纯军事理论的影响,军事学历史上就成了军队的专利,教育部没有军事学学科的设置(在教育部所属的十四个一级学科门类中明确标明不包含军事学,如果加上军事学则为十五个一级学科门类),职称评聘系列中亦无军事学职称一说,尽管有些学校的军事课教师凭着自己的能力达到了军事学各级职称的水平,但没有这个职称序列的现实成为摆在各高校军事课教师面前的无法逾越的一道坎。不少有作为,有成就的军事课教师只能曲线求职称,有的转入思想政治系列评职称,有的则转入教育学,有的从另外一些专业评职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有的学校尝试着将国防教育和军事课作为“大思政”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进行统一管理,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归属为法学学科,把国防教育纳入法学范畴可能又会引起新一轮的学科之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是学科建设问题。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使军事学科不能进入地方高校,地方军事课学者们就只能另辟蹊径,去寻找另外一条适合高校军事课学科发展的道路。国防教育学应运而生。由于当时国防教育还不是一门学科,尚处于初创阶段,在教育部的本科学科目录中很难找到它的存在。国防教育学还属于没有学科依据和来源的学科。在全体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有的学校创造条件建立了国防教育硕士点,随着国防教育硕士点的建立,国防教育学科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啦。由于各校建立的国防教育硕士点依托有国防教育学科,并隶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有硕士点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在硕士点学科建设中,经批准可以根据学校特点设立多种研究方向)。国防教育学科作为一种新创学科,人们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尚存有疑虑。人武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试办国防教育与管理(SB国防教育与管理)学科亦一样,在教育部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学科户口,因此,国防教育作为学科在高校军事课中也就难以普及开来。

第四是各种现实问题。时下的国防教育学在各高校军事课中没有学科地位,并不是单一的。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尚有不少这样的课程,如形势教育课、国情省情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劳动课……等等,贵州大学就将军事课归于这样的一类课程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些课由于其特殊性,均为上级有关文件三令五申强制推行的,有的高校虽然有想法,但也无能为力。由于这些课程没有学科保障,一旦时机成熟,有关学校该取消还是要取消的。例如曾兴盛一时的劳动课,健康教育课等,许多学校就已经取消,不再开设。

第五是对国防教育的认识问题。国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从概念上认识,就有政府国防教育、军队国防教育、学校国防教育、社会国防教育和家庭国防教育的层次区别。仅学校国防教育中也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国防教育层次区别。由于长期以来,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居安思危,应变危机的重要措施加以推广,更多是停留在全民国防教育的认识基点上。把国防教育纳入学科建设,仅仅是学校才加以考虑的问题,甚至于某些学校领导受社会国防教育的影响,也并不真正将国防教育纳入学科范畴加以考虑。更多地以为学校国防教育就是一种政治教育,应急教育,危机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与学科建设无关。实施学校国防教育的各级政府、军队和主管部门对于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更是认识不到位。在他们看来,国防教育就是一种号召,只要登高一呼,就会群起响应。这种将国防教育简单化的想法和做法,对学科建设是有害无益的。

由于以上诸因素的存在,使得学校军事课的教学和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军事课在全国各高校的开展极不平衡。根据西安交大张正明教授主持的课题组调研结果:目前我国军事课课程建设的现状,按课程建设的占15%,只进行军事训练的占60%,开设少量理论教学(18~24学时)占5%;理论教学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实施的占20%。这还仅是2004年以前的调研数据,现在实际情况比以前更加严重。作为贵州军训龙头老大的贵州大学,从2005年开始,就不再将军事理论课按照课程建设进行规范管理,而是将军事理论课纳入军事技能训练中实施。学生白天进行军事训练,晚上上军事课,军训结束后进行开卷考试。这种严重违反教学规律的事情如瘟疫般蔓延开来,不仅苦了学生,而且糊弄了上级,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在玩花架子。为了解决军事课师资缺乏的问题,有的地方开始了慕课教育这一新的形式,把学生直接交给慕课来解决学校的军事课教学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好是坏,不好评价。但对于学校军事课学科建设来讲特别是对学校军事课的教师培养提高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二是导致学校军事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五花八门。目前我国军事教学管理机构设置现状是:高校军事课大部分由武装部负责。有的独立成立军事教研室;有的武装部与学生处合并;有的与保卫处合并;有的与基础部思政教育合并;有的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可谓五花八门极不统一,也极不规范,这与高校军事课的学科建设地位极不相符。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极为困难,导致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留不住也引不进人才。由于军事学科成为军队的学科专利,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没有录入,新的国防教育学科又没有建立或完善,导致军事课教师评职称无序列,进修提高无着落、论文发表无阵地。因而引发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是军事课教师队伍建设数量少质量有待提高;二是组织方式上把军事课看成了一种活动;三是用讲座的方式代替讲课,忽略了课程建设;四是教材质量差,资料短缺,教学手段落后;五是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不到位。

三、解决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瓶颈的应对策略

既然地方高校学生军事课如此重要(有中央文件规定,有国家法律规范,有教学大纲保障),各级各类高校也不敢轻易地废止学校军事课的开设。学校军事课作为一种常态长期存在下去就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门课程建设好。实践证明,在高等学校开设一门课程,其前提是必须按教学规律办事,必须加强这门课程的学科建设,舍此则难成大功,有时甚至是劳而无功。如何解决目前军事课在高校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呢?我认为有必要认识、提高和强化以下应对策略。

(一)大力加强军事课学科建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军事课的学科意识

针对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认识问题,这种认识问题不仅主管领导干部有,各级各类高校有,甚至我们做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有。因此,完全有必要抓紧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要努力运用一切媒体和手段进行地方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为了影响高层领导的认识,可以通过一些机构发一些内参和调研报告,真实反映学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影响各级领导。实践证明,领导的重视是关键中的关键。领导重视了,尤其是懂行的领导重视了,学校军事课的学科设置才会有可能和保障。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军事课学科建设课题的设置和研究,争取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要彻底消除学科建设只是领导的事情,与我无关的想法,以及学科建设可有可无的想法。每个从事军事课教学的教师要做到多出成果,多做贡献。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如果每个從事学校军事与国防教育的人员都有了学科意识,并有意识地去奋斗、去拼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才能对于学校军事课的学科建设有大的促进作用。

(二)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军事学相关学科权限的地方化管理

军事学科的地方化管理不是没有先例,而是没有落实,没有人想到,更没有人去做。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的教育提倡的是“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教育。其中“射”和“御”就是直接的军事教育。当时军事教育和地方教育是合在一起不分开的。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又是一个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技术在当时也是一流的。什么时候军事与地方分开了,那是建国初期,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向苏联“一边倒”,在全面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同时,单一军事理论也是从苏联学来。从此以后,军队的东西地方一律不能染指,并且成为一条定律。但这并不是唯一,纵观世界,美国就以它的“通识教育”独步天下。在美国,军事学并非军队专利,相反,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军事战略思想并非出于军队,而是产生于民间。著名的“兰德公司”实际是美国总统的一个集政治、经济、军事与战略于一身的智囊公司。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思想,美国中央情报局炮制的“十条诫令”等针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措施,均出于地方人才之手。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其教学计划中真正属于军事范畴的课程仅占15%,而大量课程则是属于地方教育的历史、物理、化学、文学、外语、管理等课程,占75%。另10%属于实践课程等。在美国,地方高校设立有500多个后备军官训练团,美国有60%的将级军官来自于这些地方高校的后备军官训练团,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前,我国正进行新一轮的军事改革,其改革的方向在我看来,一是借鉴美国的经验,二是结合我国的军队建设实际,加强海军和空军建设,压缩陆军。力争达到40%的陆军和60%的海军和空军比例。大力发展信息化军队建设。这些强烈的信号均表明,军队单方面控制军事学学科的权限可能会有所松动,全民研究军事理论的春天有可能到来。我国高校实施的国防生制度和早就开展的学生军事课教育制度,正是军事学向高校挺进的一种新的尝试,在我看来,军事学进入高校仅是隔着一层窗户纸,只要有人捅一下就会迎刃而解。只是目前还很少有人特别是领导高层想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地去让他们知道并想到。高校学生军事课完全属于军事学的学科范围,只有把军事学纳入地方和军队共管,起码先将军事学中的相关学科,例如军事教育训练学纳入高校管理,实行“拿来主义”,地方也就有可能设立军事学职称评聘序列权限,我们高校的学生军事课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这才是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也是军队之大幸,更是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学校军事课教育人之大幸!

(三)创建国防教育新的学科,使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化

国防教育在中国和世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国防教育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最早是孙中山1924年在其著名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首次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进一步强调了国防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国防斗争使国防教育得到进一步完善。然而,作为一个学科的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只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进入新世纪,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仅出现在硕士生的培养教育学科中,而且在本科教育中也出现了试办学科。国防教育学科理论创建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早在兰书臣主编的《国防教育》一书中,就首次提出了国防教育有学的观点。武炳等撰写的《国防教育学》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李先德教授撰写的《国防教育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贾云生教授《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徐则平教授撰写的《中国国防教育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和《国防教育管理学》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这些著作的问世,在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讨,并响亮提出了国防教育学科的概念和学科体系建设构想。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日益成熟。目前,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学科建设,可与学校军事课学科建设共同进行。实际上,军事课和国防教育课是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表述,国防教育概念的提出更多的倾向于地方特色,更容易为地方高校和全民所接受。军事教育更多的体现军队特色,更多地为军队所接受,两个概念可作为同一问题表述,亦可同时着手建设,两条道路都能打通更好。如一方受阻,则可另辟蹊径。总的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学校的军事课学科建设,使学校的军事课有地位,有人才,有成果,有归属。

(四)有效运用高教法相关规定,自主建立军事与国防教育学科

1998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教法》规定了高等学校有十数项自主权,其中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第三十四条亦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这些规定无疑为高等学校国防与军事教育学科的构建打开一扇方便之门。事实上,有的学校就充分运用了高教法规定的这一有利条件,把军事教研室的建设搞得风风火火,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取得了自主评聘教师职称的资格,例如贵州大学就取得了十五个学科的自主评聘教师职称的权利。实践证明,在大气候不合适的条件下,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营造一个合适的小气候,闯出一片新天地的。

(五)军事课教师要努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尽管学校军事与国防教育的老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困难重重,但是,还是有不少有志之士取得了高校国防和军事教育方面的诸多骄人的成绩。除了前面列举的全國七个国防教育硕士点的创业者们的艰苦努力并取得重大的成绩外,尚有不少从事学校国防与军事教育的新老同志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有的综合本人的学科优势,通过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进行国防与军事学科渗透,有的获得了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硕士学位,有的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有的出版学术专著,有的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有的获得国家和省地级科研课题,更有不少专家学者获得了不少科研奖励,逐步让世人刮目相看,不断争取教学科研的一席之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经真正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派——国防与军事教育学派。他们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在学校国防与军事教育中闯出了一条路子,实现了新的跨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等学校军事课的学科建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关乎学校国防和军事教育生死存亡的大事。学校军事课的学科建设不仅必须,而且可行。我们在实施学校军事课教育管理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这里有一个比较,贵州大学的德育教研室成立时间比军事教研室成立时间晚4年,由于德育教研室遵循了学校教育规律,一开始就重视了学科的支撑,哪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法学中的排序靠后,但是只要有,它就坚持着,发展到今天,当年的小小德育教研室不仅成为了马列主义学院,其主打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成为了国家一级学科,不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科教育和硕士生教育齐全,还准备向博士点冲击,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反观贵州大学军事教研室,没有学科支撑就什么也不是。不仅没有了往日的光辉,而且每况愈下。如今的贵州大学军事教研室不仅名存实亡,就连过去独立存在的武装部都已经并入了学生处。我们今天在一起讨论军事课学科建设问题,就是要看到问题,看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身体力行,积极着手去解决。一个具体的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军事课学科建设面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些事情哪怕明摆着不可能也要力图尝试着去争取。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实际上,我们有许多学校在自己的努力下,巧妙运用高教法中规定的学校的自主办学的条款,还是闯出了军事教学的一片天地来。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识和努力之下,持之以恒,努力进取,高等学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

参考文献:

[1]武炳国防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先德国防教育学概论[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则平中国国防教育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5]徐则平国防教育管理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

[6]盖涛,陈春阳影响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研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

[7]庞民,石连柱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育学科建设[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1999:1

(责任编辑:蒲应秋)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